清朝讀物《圍爐夜話》裡有句很出名的話:「百善孝為先。」中國人的傳統就是注重孝道,而孝道文化裡又有這麼一種說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很多父母看來,子女讓自己抱上孫子,也是孝的標準之一。
當然,我們上網衝浪的時候也不難發現,很多年輕人都不贊同這樣的觀點。年輕一族普遍認為,生不生孩子屬於個人意願,沒必要上升到道德高度。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國內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成為「丁克一族」。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出生人口1465萬,2018年是1523萬,2017年是1723萬。對比之下可以看出,年輕人生孩子的積極度明顯降低了。至於為什麼不想要孩子,可能是經濟原因,也可能是自己不喜歡孩子。
不過大家很容易弄混丁克的概念,丁克是指夫妻雙方有生孩子的能力,卻主動不要孩子,他們通常有雙份收入,並且追求個性化、品質化生活。大家都很熟悉的著名主持人康輝,就屬於「丁克一族」。
他和妻子劉雅潔結婚前就做好了不生孩子的準備。說起來,康輝與劉雅潔一直是大眾眼裡的恩愛夫妻,一個做主持,一個做編導,康輝比劉雅潔大2歲,他讀大學時,劉雅潔是他的「小師妹」,但兩人幾乎沒啥交集。
兩個優秀的人忙於學業,根本沒時間發展戀愛關係。孩子不急家長急,畢業工作後,兩人通過相親認識,感情越來越深。康輝給朋友寫信「交代」說:「遇見她之後,想要有個家。」在親友的祝福下,兩人於2000年舉辦了婚禮。
夫妻雙方都不想要孩子,決定走丁克路線。網友們紛紛感嘆,優秀的人都不要小孩,太浪費基因了。當然,這些話不會影響到康輝的決定,他主要在意自己媽媽的感受。長輩都喜歡家裡熱熱鬧鬧,康媽媽也不例外,她很想看孫子孫女繞膝,但兒子不樂意,她也沒辦法。
2019年,已經走了19年丁克路線的康輝,出版了自傳《平均分》。這本自傳除了分享一些主持故事外,還提到了他的家庭生活。康輝說,這些年來母親越來越少念叨要孫子的事,他能體會到母親的不甘和無力感。
「如果能重來,我想我一定會早早遂她的願。」這句話可以看出康輝是個孝順兒子,其實出生於1972年的康輝,去年也才47歲,想要孩子的話還不算晚。但妻子願不願意、適不適合懷孕生子,又是個大問題。
其實遍觀丁克族歷史,不難找到很多夫妻年輕時選擇丁克,步入中年後卻又反悔、導致夫妻鬧矛盾、甚至離婚的例子。總的來講,丁克是一條需要認真考慮的道路,不是年輕人的潮流指標。對於「丁克」,大家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