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康輝這個名字,想必大部分人都不陌生,他是央視著名的主持人,每天晚上的《新聞聯播》我們都能看到熟悉的身影,近年來在春晚的舞臺上也屢次亮相,很受人喜歡。
康輝業務技能紮實,外面沉熟穩重,甚至被很多網友親切地稱為「國臉」。不過在這個大氣穩重的外表之下,康輝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他是「丁克」一族。
丁克是什麼意思?
「丁克」一詞音譯自「DINK」,意思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直譯過來是指「雙份收入,沒有孩子」。也就是指結婚的雙方由於各種原因而選擇不要孩子。
擁有這類生活思想的家庭被稱為「丁克」一族。我們熟悉的主持人康輝就是「丁克」族的一員。
「如果能重新來,我會選擇要孩子。」在丁克了20多年後,40多歲的康輝後悔了
康輝是72年生人,自小就是我們常說的「被人家的孩子」,成績名類前茅,性格懂事聽話,家人和老師都對他期待很高。
大學考入北京國廣播學院之後,康輝偶發發現了自己的主持天賦,從此一路光明,一發不可收拾。順利進入央視,成為一名家喻戶曉的主持人。
康輝的妻子是他的同校師妹,兩人經過8年的戀愛長跑之後,終於步入婚姻的殿堂,而在婚前,雙方就已商定,婚後丁克不要孩子。
但康輝的父母卻不這麼認為,他們還是希望康輝能有個孩子,因此沒少旁敲側擊夫妻倆,不過二人都堅持自我,父母的想法一直沒有實現。
如今20多年過去了,丁克了20多年已經年近半百的康輝有了悔意,後悔自己沒在適當的年齡要個孩子。在他的自傳《平均分》中,他曾明確地表示,「如果可以重來,我會要孩子。」
此後,在她給母親寫的《不是祭文的祭文》中,有段文字也明確地表達了他的意願:
十幾年了,媽媽已越來越少提及想抱孫子、孫女的事情,仿佛心有不甘,可又回天無力,就這樣接受了我選擇丁克的事實。可如果能重來,我想我一定會早早遂她的願。
為什麼很多人會選擇丁克?
原本以為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新生兒人口數會上漲,但實際調查卻發現,新增人口數不增反降,這說明晚婚晚育的情況在普及,丁克的也越來越多。
說起來丁克的原因無外乎三個,一是身體,二是經濟,三是崇尚自由。
一般來說,第三點是很多家庭主動丁克的原因,雙方為了生活輕鬆不被孩子牽絆而選擇主動丁克,而另外兩點則多數是被動原因,即身體有疾病無法生育或者經濟條件不允許生育。
為什麼有的丁克年紀大了之後後悔了?
其實,每年類似康輝這樣後悔定丁克的家庭不在少數,原因也是多種多樣,除了康輝這種因為父母遺憾而後悔的,還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後悔原因。
1)羨慕別人子孫滿堂,自己卻孤獨
丁克一族年輕的時候看似瀟灑,不過年紀大了之後卻容易晚年荒涼,看著別人有兒有女伺候自己,子孫同堂其樂融融,自己難免覺得晚景悲涼。
人都是群居動物,而丁克顯然與眾不同,更容易被議論,某種程度上被排斥。
2)後繼無人
一般來講,主動丁克的家庭基本經濟收入都是不錯的,生活質量高,事業有成,而且不用養育孩子,也會節省大筆的開支,這會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而事實上,很多主動丁克的家庭都會有自己的一筆遺產或者遺留事業,這會在他們老去之後成為負擔,沒有人可以繼承,自己奮鬥一生的成就無法傳承積累。
因此他們也會後悔,甚至在高齡的時候冒險產子。
3)晚年意識到人生不完整
人們常說,沒生過孩子的女人一生是不完整的,其實何止女人,對於男人來說,對於家庭來說,沒有孩子的家庭同樣也不算完整,可悲的是,很多丁克的家庭都是到老了才恍然大悟。
養育孩子雖然艱苦,但同時又何嘗沒有快樂。很多丁克的家庭老了才會去思考,或許有個孩子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不過,說到底,丁克到底是對是錯並沒有標準的答案,每個人的人生追求、思考和經歷都不盡相同,大家都是成年人,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決定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