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
創世紀是聖經66卷書的第一卷,主要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1-11章,主要講的是神與亞當事跡和神與挪亞事跡。12-50,主要講述的是神與亞伯拉罕以及他後代的事。而這兩部分由12章的1-3節,連在一起。今天來看第一部分。
我們的故事從起初開始。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創造了光、天、地以及天地間的萬物等等。在萬物中,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人,人在希伯來語叫「阿德曼」,中文翻譯叫「亞當」,神賜福於人,並囑咐亞當生養眾多,遍滿地面,並管理伊甸園。神與亞當立了約定,園中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吃,唯獨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不可以吃,因為吃了的日子必定死。只是在神的所造物中,田野的一切活物更為狡猾。這蛇在最後一卷聖經中,我們才明白是大龍,撒旦的化身。蛇修改了神的話語,吃的日子你不一定死。亞當和夏娃就此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就後來有先知書中說,亞當違背了約定,由此罪和死亡進入了世界。亞當說,女人迷惑了我;而女人說,蛇迷惑了我;神說,你們即做了這事,必要受到咒詛。在宣判中,神說,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蛇要傷女人後裔的腳跟,而男人必要汗流滿面,才能餬口。神把背約的亞當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園。從此,亞當的世界墮落的無可救藥。
4章中我們看到,亞當的兒子該隱沒能制服罪,反被給制服,把他的兄弟亞伯給殺了。而該隱的後代拉麥也是陷在自中,不能自拔。
6章中我們看到,因著神的兒子們與人的女子結婚,屬獲了血氣,神的靈就不能永遠住在他們裡面。而離開亞當世界的神,與亞當第9代孫挪亞同行同在。在用洪水審判了世界以後,神重新與挪亞立約,並賜福於挪亞世界。可是,好景不長,挪亞的後代又陷在了罪裡。神說,迦南當受到咒詛,迦南的結局我們要到後來的摩西時代才能看到。
11章是大家耳熟能詳「巴別塔」的故事。當時的人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宣揚我們的名,因此神將他們的言語辯亂,分散他們全地。在此要指出的是,巴別與將要在後面登場的巴比倫都是辯亂的意思。
1-11章我們看到這麼多的故事,其實都是為了說明一點,罪人無法永遠與神同住。每當一個時代犯罪,神都會創造新時代來施行拯救。這在聖經後續的故事中將會反覆出現。而當時在如此罪惡的人們,卻不知道施行救恩的神正在為他們準備著將來女人的後裔。
在創世紀上半集視頻中我們講到,亞當世界因著吃了分辨善惡樹上的果子受到了咒詛,而剛剛借著挪亞創造了新世界,也因著無法制服的罪受到咒詛。11章中建造巴別塔的故事,更使原本具備神的形象的人類,已變為於神為仇的寫照。在這樣的背景下,決心施行救恩的神揀選了挪亞的第十代孫亞伯拉罕,並應許要通過他賜福於地上的萬福。創世紀的下半部分,即12章-50章,就將視角聚焦到了亞伯拉罕及其家族的身上。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12個兒子,這便是以色列人祖先的族譜脈絡。這些主要人物的事故和命運都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從人的視角看,貌似陷入死角的情節,都因著神的憐憫和祝福而柳暗花明。只有回過頭去看的時候,才能明白這是神一步一步的帶領,成就著神的計劃。就如箴言書中所說的,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唯有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下面我們來看詳細內容。
首先是亞伯拉罕。儘管神應許了亞伯拉罕,大國要從他而出。然而在12章和20章中,因為擔心自己性命不保,亞伯拉罕兩次不認自己的妻子撒拉,而說是自己的妹子。在16章中,在不能生育的妻子撒拉的建議下,亞伯拉罕與使女埃及人夏甲同房,生了以實瑪利。之後,在神的應許下,才與撒拉生了以撒。當然,亞伯拉罕這兩個妻子隱藏著很深的象徵意義,這隻有到新約中才能知曉。在15章和17章中,神賜給了亞伯拉罕兩個應許。一個是後裔要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繁多,另一個是後裔要寄居別人的地。到了第四代才回歸本地,並以割禮作為立約的證據。這就是以色列人男孩出生的第八天要行割禮的由來。亞伯拉罕深信神,而神以他的信心為義。22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事,讓他成為了以色列人的信心之父。
憑著神的應許而生的以撒,生了一對雙胞胎,即以掃和雅各。這兩人從母腹中就開始爭鬥,長大後以掃擅長打獵,常在田野,為父親以撒所愛;而雅各為人安靜,常住帳篷,為母親利百加所愛。雅各的名字在希伯來語中有「抓住,行騙」的意思。人如其名,雅各先是用一碗紅豆湯騙走了以掃長子的名分,之後又在母親利百加的幫助下騙走了以撒的祝福。由於擔心被騙的哥哥以掃加害於雅各,利百加幫助雅各逃到了他舅舅拉班的家。雅各為了迎娶自己心愛的拉結,為舅舅拉班服侍了二十年。第一個七年娶到了利亞,第二個七年娶到了拉結,後又六年為拉班照看羊群。終於逃離了拉班的雅各,在雅博渡口,為了得到祝福,而與神的使者摔跤,因為與神與人較力,雅各都得了勝。因此,神人給雅各改名為「以色列」,為與神較力得勝的意思。
這以色列可謂後裔繁多,先後生有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亞設、以薩迦、西布倫、約瑟和便雅憫。在12個兒子中,約瑟為其愛妻拉結所生,加上又是老來得子,引來了眾弟兄的嫉恨。而約瑟又時常在眾弟兄面前誇耀神讓他看到的異夢。如此,被眾弟兄出賣到了埃及。在神的幫助下,被賣到埃及的約瑟奇蹟般地當上了宰相。後來不僅拯救了埃及免於饑荒,也將以色列全家帶到了埃及拯救了他們。以色列這不和的家庭,看似經歷了一系列的災禍,然而卻暗中成就著神與亞伯拉罕的約定,即後裔要寄居別人的地。在創世紀50章20節中,約瑟總結了,這約瑟被賣,乃是神的計劃,焉知非福。所以說,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刻意要憐恤眾人。
這不僅體現在約瑟被賣的故事中,縱觀整卷創世紀,乃至整本聖經,神都在憐恤著人的不順服。然而解決使人不順服的根源,即第3章出現的蛇,需要等待能傷蛇頭的女人的後裔。在創世紀49章8-13節我們看到,從猶大支派中要出來這賜平安者,直等到他來到,萬民都要歸順。
而這女人的後裔與賜平安者正是通過這亞伯拉罕家族聯繫起來。當然,神的救贖計劃遠沒有那麼簡單。亞伯拉罕的後裔到底如何能使地上的萬族得福呢?
出埃及記
出埃及記是聖經的第二卷書,在情節上緊接著創世紀的下半部分。在創世紀下半部分中我們看到,神揀選了阿伯拉罕,並應許要通過他賜福於地上的萬福。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改名叫以色列以後,帶著一家70多口人下到埃及去投靠約瑟躲避饑荒。這從人的視角上看是一系列的災禍,然而卻漸漸地暗中成就著神與亞伯拉罕的約定。即創世紀15章中所說的,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侍那地的人。歲月流轉,雅各和約瑟相繼都死在了埃及。而在埃及地為奴的以色列百姓,或許已經淡忘了神曾經應許他們:在為奴之地呆滿400年以後,必要帶著許多財物就那裡出來,回到列祖之地,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但出埃及過紅海,只是該卷書的前半部分,及1-18章的內容。19-40章還有在西奈山下立約等等的故事。下面我們來看具體的內容。
以色列人400年間在埃及地生養眾多,繁茂又強盛,遍滿了那地。這直接映射到了創世紀中神給選民的賜福。這越來越強盛的以色列人,讓新的法老王坐立不安,於是加重了對以色列人的苦害,使他們做各樣的苦工。並吩咐所有的以色列所生的男孩都要丟在河裡,這在新的法老王統治下的埃及成了壓迫神子民的新巴比倫大城。有一戶利未家的人為了躲避埃及人對以色列男嬰的屠殺,將暗藏3個月的孩子擱在了河邊的蘆葦叢中,這隨後被法老王的女兒從水裡拉出來的孩子,就是後來神用來擊打法老王的摩西。這摩西在天主教中翻譯為叫「梅瑟」,在伊斯蘭教翻譯中為叫「穆薩」,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公認的領袖和先知。在摩西80歲的時候,神在荊棘裡火焰中向他顯現,打發他去見法老王,將以色列百姓從埃及領出來。神說,必要伸手在埃及中間施行啟示,攻擊那地,然後法老王才能容以色列人出埃及。
接下來的5-15章,就是神與法老王之間的爭戰和較量。在這一部分中,對於神使法老王的心剛硬這一句話的理解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我們細緻地並按順序來閱讀。在摩西和法老王的首次對戰中,經上只是說,法老的心剛硬,此時並沒有神介入,隨後神發動了頭五個災殃,分別是血災、蛙災、蝨災、蠅災和畜疫之災。並且每一次都給了法老王容以色列百姓去侍奉神的機會。但每一次災殃後,聖經中說,法老要麼是內心剛硬,要麼是硬著心。總之是出於法老王自己的選擇。但從第6個災殃開始的瘡災、雹災、蝗災、黑暗之災和擊殺長子,經上說的是,神使法老的心剛硬。從這個故事的措詞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神知道法老王不會容以色列人去,卻仍然給了他悔改的機會,只等法老的罪惡滿了,神才收緊他設下的網羅。為要再埃及人中間顯神跡,以傳於以色列家,彰顯神的名。在最後一個災殃中,神擊殺了埃及地一切頭生的,卻單單曉諭了以色列人如何才能躲過這個災殃,這就是十二章中詳細介紹的以色列人過逾越節的由來。
在出埃及的前一天晚上,以色列人要取無殘疾的羊羔宰了,用牛膝草沾了羊血塗在門和門框上。而那擊殺長子看見這血,就逾越過那門,不行擊殺。當然,這逾越節隱藏著神更深的救贖計劃。這我們要到新約中才能明白。在這巨大的哀嚎面前,法老王終於讓以色列人出走了。然而前腳剛走,法老王就向以色列人變了心,隨即帶著600輛特選的車和埃及所有的車追趕以色列人。當然,故事的結局是以色列人過了紅海,而埃及的車輛和馬兵以及法老王的軍隊全部都被淹沒在回流的紅海當中。這樣,以色列人在經歷430年為奴生活以後,在神揀選的領袖摩西的帶領下,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地。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終於得到了兌現。
15章中,以色列人向神獻歌讚美神,歌中最後一句說,耶和華必做王,直到永永遠遠。整篇詩歌以優美的詞句讚美了神在他的國中所做的喜事,主要包括神為百姓徵戰,神拯救他的百姓,神帶領百姓進應許之地,以及神將與百姓同住。在百姓讚美完神以後,故事情節發生了急劇的轉變。以色列會眾在去西奈山的礦野路上,饑渴難耐,想念埃及,於是向神和摩西發怨言,後悔跟從摩西出埃及。或許以色列民的心也像法老王的心一樣的剛硬嗎?
在出埃及記1到18章中,我們講到,進埃及時只有70多人的以色列人,在400年間繁衍生息,生養眾多,人數達到了逾200萬人。神與亞伯拉罕約定的日期滿了,以色列人終於在摩西的帶領下,出了埃及、過了紅海、到了曠野。該卷書的下半部分內容,即19到40章,以西奈山之約開始。摩西將以色列人領到了西奈山腳下,此時,神與他們立約,這是聖經裡又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因為這是基於亞當、挪亞、亞伯拉罕之後,天地創造主-神再次與他的選民立約。關於之前的約定,可參考何西亞書6章7節,創世紀9章8節,創世紀12章、15章和17章。而此時,神與以色列人約定的內容是:如果以色列人聽從神的話,遵守神的約,便讓他們做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這祭司說白了,在百姓面前代表神,在神面前代表百姓的職業。面對如此地優待,以色列人異口同聲,欣然答應:凡耶和華所說的,都必遵行。於是,立約的血撒上了。伴隨著雷轟、閃電、密雲和角聲,神在西奈山上通過摩西,向以色列人頒布了著名的十誡命及其他的律例和典章。這就是神與以色列人所立的摩西律法。在西奈山上四十晝夜的摩西除了十誡命及律例典章以外,還從神那裡領受了為神造聖所的命令和指示。這聖所使得神能夠讓選民住在他的中間。大家或許還記得,在伊甸園中,因著亞當的犯罪,神離開了。而神正通過這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民所造的聖所,理論上回到了選民當中來。
接下來的25章到31章,是關於如何建造這聖所的詳細說明。這聖所又叫帳幕,叫「Tabernacle」,帳幕的外圍是院子,由外往裡依次是祭壇、洗濯盆,聖所和至聖所。在大祭司每年才能進去一次的至聖所裡,存放著神的約櫃。這些章節讀起來有點像建築工程圖紙,晦澀難懂。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神的帳幕是將來式的預像。這些都要到新約中才能明白。現在可以暫時理解為移動版的伊甸園。因為理論上,帳幕是神與選民同在和共存的地方。
說是理論上,是緊接著的32章到34章,剛剛欣然接受摩西律法的選民就觸犯了天條,摩西四十天在山上領受律法、誡命以及關於製造聖所的指示,而在山下的選民見摩西遲延不下山,就造了金牛犢並拜它為領他們出埃及的神,這直接觸犯了十誡命。面對如此硬著頸項的百姓,神在烈怒中向摩西說,要將他們滅絕。而摩西為百姓懇求神的饒恕,求神紀念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再者,如外邦者見神除滅了自己的百姓,也會詬病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初衷。結果,神沒有將以色列人滅盡,但仍然懲罰了拜金牛犢的百姓。在吩咐摩西重新製造法版時,神介紹了自己是滿有憐憫和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但同時也不會以有罪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神的這自我介紹,對於理解神與罪人的關係至關重要。
在重新立約以後,35到40章描述了帳幕的製造細節。在40章最後一段話中我們看到,摩西終於完了工。而由於神的榮光充滿了帳幕,摩西無法進會幕。回看整卷出埃及記,我們發現,一開始對神的選民以色列人構成威脅的,是來自外邦國的埃及。而到故事的結尾卻是以色列人自身的額尖心硬,以色列人成了自己最大的敵人。那麼,聖潔的神如何與這悖逆犯罪的選民同住呢?這是下一卷書利未記所要回答的問題。
圖
利未記
我們知道這是您經常略讀或者跳過不讀的一卷書。因為它確實是晦澀難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
在摩西五經裡,利未記上承出埃及下啟民數記,神借著摩西的手將以色列人帶出為奴之地的埃及,並在西奈山下與他們立約。若聽話守約,便做他們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雖然以色列人異口同聲地回答必定遵守,然而當摩西在西奈山上領受法版時,他們拜了金牛犢為神,背了約,犯了罪。神命以色列人建造帳幕,藉此與選民同住,但是帶罪的以色列人怎能靠近這聖潔的神呢?百姓甚至祈求讓摩西向他們說話,而不是神來說話,恐怕死亡。出埃及記最後一段說,神的榮光充滿了帳幕,甚至連摩西都不能進會幕。而利未記緊接著說,神從會幕中呼叫在會幕外的摩西,因此利未記所要回答的問題是以色列百姓的悖逆和罪如何能與神的聖潔共存呢?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探討下什麼是神的聖潔?這對理解利未記至關重要。聖潔指的是分別出來的,獨一的。在聖經裡神是獨一的天地創造主,因此是分別出來的,是生命的主人。人既是聖潔的,神所存在的空間也是聖潔的。而犯了罪的以色列人居住在神聖潔的空間,必須變為聖潔,罪必須得到潔淨。因此就有了這利未記。
利未記以扇形對稱的寫作形式,記錄了三類潔淨罪的方法。
開頭的1到7章和結尾的23到25章,主要是百姓在神的居所所要遵行的儀式。中間部分的8到10章及21到22章,主要講到神和百姓之間起到橋梁作用的祭司。在往裡的11到15章及18到20章,主要講潔淨的律。而在利未記最中心的是16到17章,主要記錄了贖罪日的儀式,它將整卷書連在一起。利未記的最後是以摩西對百姓的教導來結尾。下面我們來看具體內容。
1到7章主要是兩類獻祭的方法。一類表達感謝,另一類表達懊悔。百姓會按照神所吩咐的獻上祭物,而這些祭物以犧牲自己生命的方式象徵性的來遮掩了百姓的罪,或叫「atonement」。對稱章23到25章,記錄了百姓所要遵守的七大節期。他們從不同角度紀念了出埃及進迦南的路上所發生的事。每年過這樣的節期,為的是讓百姓不忘記神的恩典。
8到9章是摩西膏立亞倫和他的兒子們為祭司。與之對稱的21到22章,是關於對祭司的要求。祭司在神面前代表著百姓,在百姓面前代表著神,因此對祭司的要求是高的。回到10章我們看到,亞倫的兒子拿答和亞比戶因向神獻凡火而被擊殺,神猶如太陽一樣越靠近神就越需要聖潔。然而不僅是祭司,百姓也需要聖潔。
於是下一部分11到15章與18到20章,記載了可以讓百姓得以潔淨的律。就如我們前面講到神的聖潔時所說的,與聖潔之神同住的人也需要聖潔。若是汙穢是不能見神的面,否則會被剪除。11到15章列舉了百姓可能沾染汙穢的許多條例,總的來說,這些都是讓人聯想到死亡、無生氣的現象。觸碰了這些不潔淨的物就等同於與死亡有份,因此,在生命之神那裡這些死亡、無生氣的物都成了汙穢的象徵。該部分還需要理解的是不潔淨本身並不是罪,以色列百姓日常生活中觸碰到不潔淨的物是難免發生的,但若沒有定期潔淨而見神就成了罪了。因此經上說若在第三天、第七天不潔淨就玷汙了神的帳幕。18到20章是關於對百姓品行的教導。目的是從萬民中將以色列人分別為聖,讓他們向外邦講述神的公義和美德。
最中間的16章到17章,詳細地描述了一年一度的贖罪日。當日,大祭司在首先為自己除罪以後,要取兩隻公山羊,一隻作為贖罪祭,為以色列人贖罪;另一隻作為替罪羊,在經祭司按手將罪歸在羊頭上以後,這羊將被歸放在曠野,帶到無人之地。該儀式是神決心為百姓除罪的強有力的象徵。
利未記最後的26到27章,是摩西囑咐百姓們務必要遵守神的律法。守約者必蒙福,背約者必遭受刑罰。在經歷了這一切獻祭儀式、節期儀式,祭司體系、潔淨的律、贖罪祭以後等等,我們看到緊接著民數記1章1節說「耶和華在會幕中曉諭摩西。」這就是說神終於能和人同行同住了,但以色列人聽話守約了嗎?他們的罪真的除了嗎?
民數記
民數記是出埃及記和利未記的接續。在之前的視頻中,我們了解到神借著摩西將以色列人帶出為奴之地的埃及,在西奈山下與他們立約,如果他們聽話守約,便立他們為祭司的國度法、聖潔的國民,但以色列百姓隨即造了金牛犢違背了約定。即便如此神仍舊曉諭、指示了帳幕中的一切潔淨的律法、祭司的制度和當守的節期等等,讓犯罪的百姓能夠與聖潔的神同住。民數記的事發生在出埃及後的第二年,神命以色列人向應許之迦南美地進發。整卷書按照他們的行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章到10章的前半部分,在西奈曠野。13章到19章,在巴蘭曠野。22章到36章,在即將進入迦南美地的摩押平原。而這三部分由行軍的路途連接構成整卷民數記的框架。
第一部分的1到4章,以數點以色列12支派的人數開始。這就是將該卷書命名為民數記的原因。天主教思高版聖經翻譯做「戶籍記」,仿佛更加直接。說白了就是查戶口。接下來是在駐紮和行軍時12支派各營的位置,神的帳幕在中間。緊接著是祭司和利未人,再靠外是東西南北各3個支派。猶大支派的營在向著日出之地的東邊最前頭,整個布局象徵著神的選民國度,以色列12支派以神為中心。5到10章記錄了一些在前卷書利未記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潔淨的律。再次提醒到,若人想與聖潔的神同住,必須要得到潔淨,否則將從神的帳幕中被剪除。10章的下半部分,百姓根據神的指引離開了西奈山,初次往前行,12支派大軍向迦南地開動。然後11章的是急轉直下,想起在埃及吃香的喝辣的日子,百姓開始發怨言,後悔出埃及,厭惡耶和華。12章中,連摩西的哥哥和姐姐也起來反對摩西,真可謂是出師不利。
13章百姓已在巴蘭曠野安營。此時,神曉諭摩西從每個支派中打發一個人去窺探迦南地,回來的探子中有十名向百姓報惡信,說迦南地雖美,但若進去恐怕如蚱蜢一樣被迦南人消滅。只有約書亞和迦勒相信神必幫助他們,足能得勝。但那十個報惡信的探子早已在百姓中引發了恐慌和喧嚷,他們商議要另立首領,回到埃及去。面對因百姓不信從而發怒的神,摩西為百姓代禱,祈求神紀念與以色列祖宗所立的約,仍然賜他們應許之迦南地。只是不以有罪為無罪的神說,凡是向神發怨言的、藐視神的應許的,必在曠野漂流40年,他們的屍首必倒斃在曠野,唯有迦勒和約書亞才能進去。如此的懲罰本應該讓百姓變得聽話、順從,但16章中百姓卻變本加厲,利未支派的可拉、流便支派的大坍和亞比蘭聯合了250個首領反叛摩西。神使地開口,把可拉和一切屬可拉的都吞了下去,並用瘟疫攻擊了反叛摩西和亞倫的人,這才使摩西和亞倫的領導權重新得到確立。20章百姓離開巴蘭曠野,繼續上路,沒想到情況再次惡化,百姓又聚眾向摩西徵鬧抱怨沒水喝,不如回埃及。於是神曉諭摩西讓他拿著杖去在百姓面前吩咐磐石出水。摩西並沒有完全按照神的吩咐,而是用杖兩次擊打磐石,並說我為你們使磐石出水,沒在百姓面前尊神為聖。於是神說,摩西的命運也如百姓之前一樣不得進入迦南地。21章的圖中,百姓心中煩躁,怨毒神和摩西,這回,神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咬他們,摩西再次為百姓代禱。於是,神讓摩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竿子上,凡被火蛇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後來,基督提到了摩西在曠野舉蛇之事,關於這些事,我們要到新約裡才能明白。
從22章開始,百姓起行進入摩押平原。摩押王巴勒見這麼一行人浩浩蕩蕩進入摩押地,心中懼怕,於是招了術士巴蘭來,讓他咒詛以色列人。但巴蘭連續三次沒有咒詛反而祝福了以色列人。對此可進一步參見創世紀12章3節,實際上巴蘭不僅不能咒詛以色列人,神還通過異象讓巴蘭預言了將來要出現的一位以色列王。對此,可進一步參考創世紀49章。
故事講到這裡我們發現,民數記大部分都在講百姓如何悖逆和不順從,而不以有罪為無罪的神,施行審判的時候顯為公義、施行憐憫的時候彰顯慈愛。一路上,以嗎哪、鵪鶉等養育著悖逆的選民,而這巴蘭與巴勒的故事,將神的恩典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一方面選民剛硬、悖逆、不信從的心使他們不斷地抱怨和攻擊神,另一方面他們卻對來自巴蘭和巴勒咒詛毫不知情。神不僅暗中保護了他們,還給了他們祝福。以色列人的悖逆和不信從,與神的信實和恩典構成了強烈的對比。這段歷史也成了後來許多先知書、詩歌智慧書、甚至新約書信書中反覆提及,引以為戒的篇章之主題。就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章中說,以色列人遭遇的事正是我們生活在這末世的人的鑑戒。雖然神是信實的,但若人剛硬、不悔改,神便會給一顆生發錯誤的心,使一切不信真理只喜愛不義的人都被定罪。隨之而來神的審判也顯為公義。26章開始是第二代以色列的人數數點,他們繼而贏了幾場戰役,有些支派甚至開始分地並設立城池,對於這即將過約旦河進迦南的民眾,摩西還有最後的一番囑咐,這我們要到申命記中才能看懂,以上為民數記的概覽。
申命記
《申命記》是聖經的第五卷書,也是摩西五經的最後一卷。
前面我們講到:以色列人從為奴之地的埃及出來以後,在西奈山下與神立了約定:若他們聽話守約,便可以做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並要得迦南地為業;去迦南地的路途,原本可以在幾十天內走完,然而百姓卻由於悖逆和不信從神,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之久。第一代以色列民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以外,幾乎全都倒斃在曠野。《申命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摩西對第二代以色列民的教導開始的。」申命」的意思就是重申以色列人需遵行的命令,來自希臘語的deuteros,即「第二套律法」。該卷書主要由摩西對即將過約旦河、進迦南地的第二代以色列人的系列講話構成。
四葉草旋轉動態分割線
《申命記》最中心的12-26章的絕大部分,都是對西奈山之約中的律例和典章的重申。1-11章與27-34章是摩西的講話,他們各自都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四葉草旋轉動態分割線
1-3章是摩西回憶了第一代以色列人如何悖逆、試探和不信從神,而神卻不斷地饒恕他們,養育他們,使他們四十年一無所缺,並為他們爭戰。當然神也懲罰了以色列人,但並沒有背棄神與以色列列祖所立的約定!
四葉草旋轉動態分割線
接下來4-11章,是摩西呼籲第二代的百姓,不可重犯他們父輩所犯的錯,要遵行神的律例典章。在該部分中,有一篇經典的教導叫「施瑪篇」,是猶太教中每日必禱告的內容。施瑪篇來源於希伯來文的shema, 是「請聽!」的意思。6章4-5節中摩西教導說:shema, Israel 「6:4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 神是獨一的主。6:5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 由於「聽」字,在希伯來語裡叫Shema,因此該篇教導,被命名為「shema篇」。後來當基督被試探他的律法師問到,哪一條是律法上最大的誡命時,基督就引用到了該篇內容。請參考新約馬太福音22章
shema Israel的意思是「聽吧,以色列」, 但希伯來語中的「聽」,不是被動地接收聲音信號,而是要對此做出回應。因此「聽」字本身就包含了「用順從和遵行來回應神的話語」的意思。
而緊隨「聽」之後的就是「愛」。依據希伯來語,一切的順從和遵行的動力,都必須是源自於對神的「愛」:如果沒有愛,就無法遵行;而如果沒有遵行,亦沒有真愛。「聽」與「愛」如此相互依存的關係,貫穿了《申命記》的始終。後來基督也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
對以色列人來說,若聽從神的話,謹守遵行神的約,神就會讓他們在萬民中做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而他們要向子子孫孫和外邦國,傳講神的智慧良善公義和美德。
除了這「聽」與「愛」,《施瑪篇》中還有另外一個核心概念,就是「獨一的主」,希伯來語直譯為「主是唯一」。敬拜這天下萬國獨一的神,才能帶來富有、尊榮和生命。
四葉草旋轉動態分割線
12-16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以色列敬拜神的一些條例,包括十一奉獻的條例等。除了正常的十一奉獻,百姓們每三年還要將末一年的十分之一土產,給無份無業的利未人,以及在城中寄居的,和孤兒寡婦等。這些無疑讓以色列與鄰國相比,成了充滿公平公義的城。
四葉草旋轉動態分割線
16章的下半部分到18章為止,列出了對以色列領導者的要求,包括審判官、祭司和王都要遵行律法書上的一切言語和律例,一切都依法行事;除此之外,神還應許將來要興起像摩西一樣的先知,讓其代表神來管理百姓。當然關於這位先知,我們要到新約中才能明白。這些舉措讓以色列成為由神統治和管理的族群,而不像他們的鄰國一樣,通常是由國王獨斷專行。
四葉草旋轉動態分割線
19-26章是關於民法,和確保社會公義的法律,如關於婚姻、家庭財產、寡婦、孤兒等的保護條例。閱讀該部分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這些是寫給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古以色列人的律法,作為西奈山之約的一部分,不能與現今的法律相比較。第二,如果要比較,應該與同時代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法律相比,如亞述或巴比倫。第三,應當注意律法背後的精意,而不是表面字句的意思。在此請參考保羅在哥林多前書9:9中對申命記25:4節關於「牛在場上踹谷時不可籠住它的嘴」的解釋。
四葉草旋轉動態分割線
接下來,我們回到摩西的講話。
27-30章,摩西就【守約的賞賜】和【悖逆的後果】做了警告。遵行誡命必蒙福,違命必受到咒詛:在所要進去得的地上,必被拔除並分散在萬民中。然後摩西說:「30:19 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
可是面對以色列人剛硬的心,摩西也預言了將來百姓必全然敗壞,直到有一天神將他們心裡的汙穢除掉(原文作給心做割禮。)
將這從創世記亞當背約起,就被罪迷惑的剛硬的心除掉,轉變為新心、肉心。這是後來的先知書中經常提及的主題。如耶31章、結36章
四葉草旋轉動態分割線
最後的31到34章,摩西在向以色列全會眾傳講完他預言性的詩歌以後,從摩押平原登上了尼波山,並且死在那裡。隨著約書亞從摩西手中接過領袖地位,摩西五經就完畢了。
四葉草旋轉動態分割線
縱觀摩西五經我們發現,還有許多疑問沒有得到解釋。比如:
創世記中預言的,傷蛇頭的女人的後裔什麼時候出現?
地上的萬族如何因亞伯拉罕的後裔得福?
聖潔的神如何與不斷悖逆的選民同住?
神如何將這石心轉變為肉心?等等
識別
活水泉源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