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寫在前面的話
摩西在路上住宿的地方,耶和華遇見他,想要殺他。西坡拉就拿一塊火石,割下他兒子的陽皮,丟在摩西腳前,說:「你真是我的血郎了。」這樣耶和華才放了他。西坡拉說:「你因割禮就是血郎了。」(血郎:血的新郎)。(出4:24-26)
針對本段經文,有信徒提出疑問,為什麼摩西的兒子沒受割禮就要殺作為父親的摩西?
在嘗試回答的時候,就成了以下的答案。不知道不覺間,情景還原著當時的人物和西坡拉的心理世界。有不少結論是根據有限的線索,進行的合理推理得出來的。所以定性為聊天記錄也可以,定性為演習的習作也可以。不是標準答案,不是固定說法,歡迎提供新的線索和反問,好使解釋更加接近原本的意思。
本文的目的除了閱讀本文的故事以外,還在於接觸一種讀經的視角。把自己帶進到聖經的某個故事或者某個人物的世界裡,身臨其境,用我們的心靈和想像力,去使那些模糊的但是卻有跡可循的地方,浮出水面,更加清晰可見。這是一種方法,讓有限的聖經,給我們無限的回味。感受聖經人物的人生和他們的心理世界、信仰世界,與聖經人物的心同跳動。與哀哭的聖經人物一同哀哭,與喜樂的聖經人物一同喜樂。願我們所認識的亞伯拉罕、大衛、耶穌,都有血有肉,甚至觸手可摸。如此,他們在艱難人生中的信仰,會給我們帶來歷久彌新的榜樣和啟發。
2 情景還原
為什麼直等到神幹預,才被迫執行割禮?而不是摩西在孩子第八天就割禮?
摩西那麼敬虔,為以色列人殺那埃及人。大發熱心。為什麼?因為他的日夜相伴的保姆教的好,就是他親媽,一個敬虔勇敢的母親。摩西那麼對信仰熱心,一定會給兒子割禮。
而且摩西如果對割禮無知,估計神也不會用殺摩西這樣的威脅方式。
所以問題就在夫妻意見不同意上了。
我覺得可能是西坡拉肯定知道摩西是受過割禮的,西坡拉肯定覺得這太奇怪了。跟當地的風俗完全不一樣。摩西雖然自稱說是以色列人的家族傳統,而且是來自家族之神耶和華的命令。但是西坡拉會接受這樣的說法嗎?還是其他的可能性才導致了摩西的不完整?總之,無論是哪種說法,西坡拉很可能不認可這個割禮。不然摩西的兒子,就會順利的執行割禮。
「如果我兒子也受了割禮,我兒子光著屁股往外,跟其他孩子一起做迷藏,不受歧視呀。一起洗澡,也能被看見,如果當地有池塘的話。拉個巴巴,孩子們都看我兒子。另外,孩子大了出外一起放羊的時候,男孩子們一起小便,我兒子也會受歧視。兒子會處處受到其他孩子們的好奇和排斥,以為奇怪,疏遠我的孩子,那我的孩子在這裡還怎麼混呀?一定會成為被孩子們排擠的對象。我兒子的名聲傳出去了,以後結婚也難。」
我想西坡拉願意結婚,也是因為不明就裡,不知道摩西受了割禮。婚禮完畢,知道了也晚了,就將就過吧。雖然有這點殘疾,但是畢竟摩西說話做事都有口才,而且從小俊美非凡。又幫助自己趕走了欺壓她們幾個姊妹的其他牧羊人。
所以,西坡拉為了兒子的放羊的前途考慮,竭力阻攔摩西執行割禮。她成功了,估計摩西很愛她,就像亞當很愛夏娃一樣。
如今神出現了,要因為這個事殺摩西,摩西呀,你是男人嗎?你是你家的主人嗎?你兒子不行割禮,不守我的約,是不是不想活了,敢違抗聖旨!
西坡拉見狀,「算了,那麼久的堅持算白幹了,還是摩西的命要緊,我兒子的命運前途就算了,沒了就沒了吧。」於是用一塊石頭,給自己的兒子執行了割禮。
「摩西啊,你真是害慘我了。讓我見我兒子的血。要不是你瞞我,我能同意你這殘疾的傢伙。摩西啊,你就是我親娘呀,就是我的血郎啊。因為你,真倒黴透頂了。」
「我的兒子啊,乖呀,疼不疼呀?都怪你爸,害你這麼慘,非要在亞伯拉罕家族裡受這奇怪的割禮。我殘疾的兒子呀!以後你可咋辦呀?還是找個亞伯拉罕家的女子為妻子吧。」於是......沒有於是。摩西四十歲左右結婚,再出道都八十歲了。兒子也好幾十了。於是,摩西的兒子過了孩子們一個奇怪眼光看待下的童年(不知道割的時候幾歲,也可能不是童年了。
後註:割禮的時候應該這個摩西的兒子還是孩子,因為年齡大了,母親不可能給他行割禮,不好意思呀。)和中年。直到回歸以色列大部隊,摩西的兒子,才發現自己不是醜小鴨,而是白天鵝。這麼多受割禮的人呀,原來自己不是稀有品種,自己的同類男子一二百萬人呢。個個都是奇怪的。大家一起奇怪,也就成為正常了。就如瘋人院,每人都認為瘋人院很正常,外面的人才奇怪呢。
神給西坡拉的政治壓力,讓西坡拉親自執行,就怪不了摩西了。如果摩西下手,就有得吵架了。可見,西坡拉很厲害呀,畢竟放羊的女子強壯有力,性格直爽。結果,妻子自己下手。家庭也保住了,摩西被要求的禮儀也有了。神的出現,問題解決。
可能西坡拉一直不認可摩西作為受割禮之人的信仰價值,直到西坡拉宣告說,如今遇見到神的追殺,不得不心生敬畏,重新理解摩西所說的神,要求割禮的神。「你真是我的血郎了,你在我心裡,真是我受割禮的丈夫了。」西坡拉認可了摩西的受割禮,是來自耶和華神命令的割禮。
後來的時候,摩西要領百姓出埃及過了後海以後,摩西的嶽父那裡把孩子老婆也帶到摩西面前。
【出18:5】摩西的嶽父葉忒羅,帶著摩西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來到 神的山,就是摩西在曠野安營的地方。【出18:6】他對摩西說:「我是你嶽父葉忒羅,帶著你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來到你這裡。」
本來摩西是在嶽父家是外鄉人,如今西坡拉在以色列人中成了外鄉人,要經歷摩西所經歷過的在外鄉居住的心路歷程吧。
3 讀經時候的信息整合下的想像力
蔡麗貞說,讀經要有一定的想像力填補空白。但是也不要憑空瞎想。想像力不要和聖經的其他教義衝突,不要和聖經其他的場景衝突,不要和日常常理衝突。
由於聖經的蕪雜性,就是信息量特別的大,各種的社會地理人文的信息,都被像壓縮餅乾一樣,被壓縮在一本書裡。所以在讀經的時候,需要把壓縮餅乾用水泡開。我們為什麼每次都能發現新的東西,就是因為聖經太壓縮了。泡開一點就是新發現。
也正是由於聖經的筆法極其簡練,如果想要深入到當時人的心理世界和信仰世界,就要不斷讀,把心和心思浸泡在裡面,就能看到簡練筆法下字裡行間所隱藏的人心。
為什麼可以用現在的事情來參與到想像力之中?
因為人心相同,罪惡相同,對罪惡的體認相同,被救贖後的心路歷程相同;在人際交往中和社會文化中,各個文化之間語言不同,可能文化風俗不同,但是文化風俗背後的道德價值判斷、是非真假善惡的判斷,都是相同的。
所以,當我們用想像力的時候,適當的使用我們現在的日常經驗,也是合適的。只要不是過分的牽強附會。只要不是惡意的肢解聖經的原來的意思。就算是運用想像力,也是為了使聖經的壓縮性,變得更加形象可體會。
越熟讀聖經,讀經時候的想像力越會在聖經的可允許範圍內運轉,而不是沒有憑據的隨意猜測。可以猜測,但是要用當時的經文狀況,人的心理世界,推理論證。如此做,會否定掉很多過多的想像。
以下是一首為上面的這段,量身定製的短詩,奇文共欣賞,一起欣賞欣賞吧。
4 《想像的翅膀》
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
合理推理
有理有據
在聖經之上的地空飛翔
不要飛向高空
那裡有小鳥
或者與你的翅膀相撞
那樣就兩敗俱傷
不好的下場
保持想像力在低空區域
起風的時候
你也方便回到安全的避風的空港
而你的心也容易回到聖經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