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微亮,敦煌市郭家堡鎮綠香園香豬養殖場的胡佔泉就開始在養殖場內忙碌起來,防疫消毒、添加飼料。看著滿圈「萌萌的」小豬,老胡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每當談起這些年的發展,胡佔泉總會用「充滿波折」這個詞來形容。2014年,老胡到外地考察,發現香豬肉質鮮美,而且經濟效益好,在大西北屬於少有品種,就決定幹起來。回家後,他搭建棚舍,引進了十多頭種豬,但由於管理水平跟不上,第一年賠了個血本無歸。雖說失敗了,但胡佔泉沒有放棄。因為,在他眼裡,這種香豬的品種好,只要有好的技術、好的管理,一定會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面對困難,胡佔泉逐漸總結出了一套養殖經驗,把發酵床養豬和林下經濟結合了起來。
發酵床技術是養豬業的一大革新。在豬舍內鋪一層特殊墊料,豬的糞尿直接排入墊層中,經微生物發酵分解和吸氨固氮,糞尿轉化為有機肥。不僅豬舍裡不產生臭氣和氨味,無需衝洗豬圈,而且豬病也大大減少。節省大量設備、糞尿處理成本不說,豬場生產的有機肥還成了莊稼地裡的寶貝,供不應求。
「這個技術轉變了傳統的養豬方式,讓豬糞便變廢為寶,不但減少了環境汙染,對豬的生長還有促進作用。」胡佔泉說。
棗園裡空間充分,不僅為香豬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場所,而且實現了紅棗種植、香豬養殖相得益彰。
一番忙活下來,胡佔泉終於從香豬身上嘗到了甜頭。2019年,他的香豬出欄680餘頭,年產值達144萬元,純收入約46萬元。「我今年打算把出欄量提高到800頭以上,爭取純收入達到60萬元以上。」胡佔泉算著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