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兔子、山雞、甲魚、泥鰍、黃鱔等,價很低賤,賣不起價。捕捉時很有樂趣。拿回家時,一臉愁容。道理很簡單,這些東西是好東西,過去山上、水裡,想抓就抓,多的是,但拿回家後,家裡沒油炒,能不愁嗎?
因此,小時候,父母寧可讓我們去砍一捆柴,或打一筐豬草,也不讓我們去捕捉這類東西。沒有足夠的油,這些東西從鍋子裡炒出來,滿是腥味、泥土味,難以下咽。燻幹了吃,要的油更多,炒一次,一家半個月吃的油就沒了,白白害了這些野物的性命,是一種罪過。現在禁止捕獵野生動物,並立了法,就更不能捕捉了。
俗語「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倒不是什麼民俗禁忌,與民俗禁忌中的「樹上的魚,河裡的麂」是有區別的。因此,這句就沒有迷信色彩,而是一種經驗。準確地說,這句話是一句歇後語,全句是這樣的:「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
上山野兔子
兔子的特點就是前腿短,後腿長,爬山就成了它們最大的優勢,跑起來,連最好的獵狗也攆不上,何況是人追,追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免子的這個優勢也成了它們最大的弱點,那就是兔子下山,準確地說是下陡坡時,它們就跑不快了,有人追趕時,它們往下打滾,一下就抓住了。但野兔子可沒有這麼笨,要麼往上跑,要麼往橫向跑,極少有往下跑的。
下山的野雞
野雞一般生活在樹林裡和灌木叢裡。在樹林裡,所有的野生動物是有固定路線的。叫蛇有蛇路,雞有雞路,羊有羊路,所有的野物都有自已活動的路線。一般獵人都能過在其所經過的路線上設機關,最多的是放套索、設陷阱、放夾子。
下了山的野雞,一般就不按套路出牌了。小時候,我們就幹過蠢事,在低矮的山上(稱平山上)追野雞。每一次我們都能看到野雞,且在眼前大搖大擺。當我們靠近時,它「噗」地一聲飛走了,一邊飛還一邊發出樂快地叫聲。它們飛得並不遠,很有誘惑力,我們接著追,結果是一樣的,還是飛走了。家鄉有一句這樣的俗語「家雞打得團團轉,野雞打得滿山飛」,也說明出了深山老林,下到平地的野雞是最難捕獲的。
離水甲魚莫去追
有一句成語叫「甕中捉鱉」,鱉,也就是甲魚。如果是在河流的淺水裡、溪流、稻田裡捉鱉,就如同是甕中捉鱉。比如捉沙鱉,一般在流水的淺灘上,沙鱉伏在石頭裡捕小魚蝦,因為沙鱉與水裡石頭的顏色相近,要眼法相當厲害的人,看見了,就用腳踩住,用手拿出來就是了。還有在稻田裡的甲魚,一般在水溝裡打了穴,或在田坎裡打了洞,碰到了,也很容易捉到,也洞太深,就要鉤釣,也不是難事。
有過捉甲魚經驗的人就知到,兩個地方的甲魚是很難捉到的。一是鑽入深水塘裡的甲魚,因水深很難找到。二就是離了水的甲魚,鑽入草叢或者刺篷窠裡,也很難找到。甲魚與烏龜比,甲魚動作要敏捷多了,烏龜則笨一些,動作慢得多。再說,民間傳說,出了水的甲魚喜歡與毒蛇為伍,如果去追會很危險。不過這種說法不知真假,也沒有經科學驗證,但這也是人們害怕,不敢追離水的甲魚原因之一。
「上山兔子下山雞,離水甲魚莫去追」的真正含義,並不是真指捕捉野兔、山雞和甲魚,只是一個比喻而已。真實含義是指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勉強去做,別白費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