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老話「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嗎?
偉人領袖說:「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因此,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了很多寶貴經驗,懂得了很多道理。並且,他們還把這些經驗和道理進行通俗易懂的概括,形成了口口相傳的諺語、俗語。
一直以來,農村老人大多都能隨口說出幾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諺語、俗語。這不僅是人們在書本上很難學到的,而且能讓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少走彎路少吃虧。我們在農村常聽到的「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這句俗語,就很有道理。
「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不捉下山雞,不追上山兔」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不要追捉下山的野雞,也不要追索上山的野兔。
這裡的「雞」「兔」,指的是山上的野雞、野兔,並非家雞、家兔。如果是家雞家兔當然就是另外的理解了。
在鄉下山山嶺嶺中,野雞和野兔是很常見的野生小動物。這兩種動物一般不會給人帶來什麼危害,但為什麼不要追捉下山的野雞和上山的野兔呢?
為什麼不能追捉下山野雞和上山野兔?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野雞野兔味道鮮美,真正是營養豐富的山珍,因此山區農村不少人便喜歡農閒時節上山抓野雞打野兔,或者自己家裡吃,以改善生活,或者拿到市場上去賣賺點錢花。
「不捉下山雞」這句俗語告訴人們,在山上捉野雞時,如果野雞往山下飛,最好就不要再追了。因為,野雞受到驚嚇,連跑帶飛,速度比較快,特別是往山下跑的時候更快,人很難追上。
並且,如果人從山上往山下追,野雞慌不擇路,可能會從陡坡、懸崖上往下滑翔,野雞掉下去可能問題不大,但人要是只顧追野雞,不注意看腳下,萬一滑進深淵,後果不堪設想。
「不追上山兔」這句俗語同樣告誡人們萬萬不可追逐上山野兔。俗話說:「靜若處子,動若脫兔。」說的是看起來兔子安靜柔弱,實際上兔子一旦跑起來速度卻是非常快的。
認真觀察過兔子的人可能會注意到,兔子上肢短小,下肢發達,兩隻後腿比前腿有力得多,有很強的蹬地力。加上兔子能接二連三的蹦跳,一蹦一跳速度很快,尤其是第一下,非常快,後腿一蹬,就能跑幾米。
兔子在平地上速度快,到了山上,後腿強壯的優勢更是如魚得水。人在平地上的速度大不如兔子,爬起山來就更是望塵莫及了。所以,上山的兔子,一般人是追不上的。
保護生態環境,包括保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珍惜動植物。
古時生產力落後,生活條件差,人們為了生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採野果,打野獸,捕河魚。那時也沒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因此,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不斷遭到破壞。正因為如此,人類也不斷受到自然的報復。
社會發展到今日,人們需要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和極端重要性,要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不能再「靠山吃山」,而是要保護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擁有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將其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保護生態環境,就要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要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厲行節約,防止浪費,珍惜資源,植綠護綠,減少汙染。
保護生態環境,就要珍視動植物,保護動植物,特別是保護珍稀動植物。「野雞、野兔」之類的動物儘管不是珍稀動物,但它們是人類的朋友,理應保護!
回歸自然,得與自然友好相處,傷害自然,將受到自然懲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