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民進黨新政府已經決定由臺灣「漢翔」公司在臺灣F-CK-1「經國號」(IDF)戰鬥機基礎上研製新型高級教練機,命名為「藍鵲」。報導稱,之前臺灣有購買義大利馬基-346教、韓國T-50等教練機的設想,也有在因事故率高臭名遠揚的臺產AT-3「自強」教練機上更換發動機研製新型教練機的計劃。然而最終外購飛機遇到其他國家「管制」(因擔心與大陸關係惡化拒絕出售)等原因擱淺,而臺灣空軍則堅決拒絕AT-3飛機……最終只有使用IDF為基礎研製一途。
漢翔製作的「藍鵲」教練機模型
飛機還沒造出來,先設計了塗裝
對於臺灣來說,在IDF基礎上研製教練機似乎是唯一選擇
臺《中國時報》報導稱,臺空軍高教機 「國機國造 」已成定局,已被民進黨「新政府」內定的下一任漢翔公司董事長廖榮鑫接受專訪時表示,漢翔已繪製基本工程圖,新一代高教機命名為 「藍鵲 」,本月底將召開第11次管制會議,擬定「政策說貼」(政策文件)。由於空軍仍有人主張外購高教機,廖也向空軍喊話,雖然520後才會正式拍板,但空軍須務實面對,以免耽誤籌獲時程,更強調 「我是百分之一千願意談」。
「藍鵲 」高教機初步構想是將IDF雙座戰機局部修改,主裝備系統不變,但拆除戰機雷達、機炮與發動機加力,機身將採複合材料,以減輕重量;主起落架位置稍作外擴修改,並調降飛機進場與落地速度。
漢翔擁有研製IDF及AT-3高教機的發展經驗。廖榮鑫指出,漢翔有400名工程師,有十足軍機製造經驗,有人建議以AT-3作為新一代高教機發展基礎,但AT-3構型已是40年前,須重新設計,期程不一定比IDF 「衍生型 」來得快。
廖榮鑫也說,他對IDF高教機價格競爭力有自信,因 「藍鵲 」與現役IDF零件至少一半相同,大幅降低後勤維修成本,也可避免外購零件有 「消失性商源 」的問題,且配備的F-124發動機自製率更達50%,比韓國T-50、義大利M346更具價格優勢。
高教機命名為「藍鵲」的「深意」
談及高教機的命名,有30多年賞鳥經驗的廖榮鑫指出,臺灣藍鵲在2008年被網路票選為 「國鳥 」,它有兩大特性:第一,求生存時,保護家園的能量僅次於以色列國鳥 「戴勝 」,若適逢繁殖期,有外敵入侵,就會立刻回擊, 「宣示自我防衛的決心 」。
臺灣「島鳥」藍鵲
其次,廖榮鑫強調,藍鵲是群居性動物,若食物缺乏,會幫忙餵食非自生的小孩,象徵團隊精神,也與國機國造政策需要臺灣航天產業合作一般。
對於有立委傾向高教機外購,廖榮鑫則表示,不論T-50或M346,只要輸出至他國,沒有一架系統是完全一致, 「蘋果與橘子不能比 」,好比一輛車的外型、引擎相同,但內裝選配卻不同;若義大利M346輸臺,恐面臨許多管制,例如武器不得輸出、飛控電腦權利金收費也可能與他國有差異。)
漢翔的「野望」——進軍國際航空市場
廖榮鑫強調, 「國機國造 」最大優點是資源分配,臺灣航空產業可共享利潤,但若採外購、國際合作生產, 「權利金通常拉很高 」,屆時可能做了50%的工,利潤只有10%;其次,若國造政策成功,國內生產商可由漢翔認證,搶攻國際航空商機。
至於具體時程,廖榮鑫表示,政策必須「總統」520確定後才算數,後續仍有程序要走。但他也強調,漢翔準備自行吸收約70億的研發費用,避免因研發預算、購機預算不同單位負責,將期程拉長,目的就要是替空軍儘早籌獲高教機。
向「蔡總統」立軍令狀,「第一任期」內首飛
高教機 「國機國造 」是新政府政策,漢翔公司董事長廖榮鑫接受本報專訪表示,高教機一案將依循「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三項指示,包括滿足空軍需求、技術與經驗世代傳承以及儘速完成原型機試飛;廖榮鑫也立下軍令狀,有信心在小英第一任期內完成兩架 「藍鵲 」原型機起飛。
廖榮鑫說,漢翔將依照「空軍」需求設計高教機,初步設計規畫已有架構,但就如買車一樣,現在構想是陽春款,最後規畫待買家選配。廖指出,目前漢翔有400個工程師,分別執行畫圖、結構設計、測試等,預估未來還需要300名,今年將分階段招募70人,一旦 「藍鵲 」自製成功,可蓄積研發能量,替下一代戰機的研發奠定基礎。
對於外界質疑漢翔自制能力,廖榮鑫反駁說,漢翔自2006至2017年,針對IDF性能提升以及下一代高教機研發共投入15億元,馬英九於2011年 「翔展計畫 」第一階段性能交接典禮也宣示 「國防自主是我永不放棄的目標 」,軍機研發從無間斷。
他指出,若從「國家」利益角度來看,有企圖心的國家,多是從軍機研發,進而跨足民機市場,例如美國波音早期也是從軍機起家;南韓在20年前來臺取經,而後研製出T-50,如今要再更上層樓研發 「KF-X 」戰機,而韓國KAI公司(韓國航空宇宙產業)又回頭接波音訂單,產值是新臺幣650億,顯見國防政策與利益環環相扣。
廖榮鑫也說,「『國防』政策必須有國際視野,若高教機採外購,如拉法葉艦、幻象戰機等官司糾紛恐再現,得到戰力又如何?屆時就算錢拿回來,也只是繳庫,對國防產業升級毫無幫助;他認為,即便礙於政治現實,武器外購要靠老美、他國,但不應一味如此。」
他也向民進黨「政府」喊話,盼《振興國防產業條例》草案能儘速通過,因牽涉採購法,希望能解決租稅、產業聚落、工業合作等法規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