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首輪口碑撲街的迪士尼真人版《獅子王》會制霸暑期檔上半場嗎?
這部提前北美七天在國內上映的影史經典動畫真人版開畫豆瓣8.0分,比不過9.0分的老版,也著實不低。可是在北美,其爛番茄新鮮度已經跌破及格線為58%,而Metacritic錄入的媒體均分也僅為57分。
爛番茄給出的「評論共識」是這麼寫的:雖然視效成就的確值得他們驕傲,但是《獅子王》依舊是個湊數的重拍,缺乏原版作品的感情和精神內蘊。
爭議如約而至:真人版還是真獸版?對童年記憶的完美還原還是消費情懷?《阿凡達》《鐵達尼號》團隊利用「live-action」技術打造出的史詩還是全程令人出戲的動物世界?
我願意用兩句話來指導觀影:
1.對經典原版的全力還原,肯定能打動部分情懷黨;
2.以彭彭的造型為代表無論角色、故事、場景如何費力還原,依然會有明顯的違和感,所以肯定也有觀眾認為是毀經典。
某種意義上這是迪士尼動畫電影真人化亮點和瓶頸的雙重放大,一方面像《美女與野獸》、《阿拉丁》這樣的改編版頂著口碑的巨大爭議橫掃全球票房,收割情懷收割地盆滿缽滿,另一方面真人改編動畫整體遭遇了票房、口碑雙重遇冷,50%漫改電影難以覆蓋成本。
而《獅子王》作為迪士尼動漫IP中毫無爭議的王者,許多觀眾光是看到完美複製動畫的開頭和結尾,聽到Beyoncé和Donald演唱的新版《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就已經淚流滿面了,但這一次,所有觀眾都會再次為情懷買單嗎?
將情懷推向極致,同時又面臨年度面癱巨製和仿製品動物世界巨大質疑的真人版《獅子王》,靠收割情懷能收割出一部暑期檔10億+、甚至是20億+的爆款嗎?
小辛巴萌出一臉血,彭彭卻醜成真正的疣豬,改編版動物世界可還行?
一毛一樣,這是許多觀眾對真人版《獅子王》最直觀的評價。
但真人版《獅子王》到底是動物世界還是對原版動畫的完美還原,或許取決於你是否接受迪士尼的真獸版復刻式改編。
電影的一開場就是老獅王木法沙威武地站在巖石上,整個非洲草原的所有動物都前來朝拜。黨山魈巫師拉菲奇爬上巖石,從獅後沙拉碧懷中抱起小獅子辛巴,然後在臣民面前高高舉起了辛巴,所有的動物向新的王者歡呼和臣服。這一場面配合著耳熟能詳的音樂《生生不息》,除了拉菲奇沒有法杖,基本完美還原了原版動畫。
這場戲結束後,銀幕才打出大大的「獅子王」三個字。
這就等於一開始就告訴了觀眾,對經典動畫的復原而非創新,正是新版《獅子王》利用CG技術創造的真正魔法。
無敵技術不僅還原了美輪美奐的榮耀大陸,將各種動物呈現地活靈活現,甚至在賣萌程度上更甚原版。
當狀似小橘貓的小辛巴一出來,幾乎所有影院的女性觀眾都發出了被萌化的聲音,整個影院秒變大型吸貓現場,和之前的皮卡丘一樣,事實證明觀眾對於長毛的萌物毫無任何抵抗力,毛髮對於這些小傢伙的萌力不僅無損,甚至進一步放大了它們的萌力。
這種對原版的復刻當然還呈現於對故事主線的複製和對經典名場面的還原上,儘管增加了30分鐘時長,但除了個別戲份調整外,整個故事幾乎和原版別無二致,甚至影片氣氛也還原了原版,從開場的一片歡騰到緊張、悲傷,當辛巴與貓鼬丁滿還有疣豬彭彭相遇之後,影院又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而當成年的辛巴和娜娜久別重逢,搭配由辛巴和娜娜的配音演員唐納德·格洛弗與碧昂絲演唱的《今夜我屬於愛情》這首歌,觀眾無法不被回憶狠狠擊中。
如果你曾經愛過原版,那麼新版也很有可能在某些地方打動你。
這些笑料、愛情和王子復仇記的故事內核相互交融,內容輕鬆搞笑,又憑藉莎士比亞的故事成功打破了一切文化障礙,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能輕易理解,再加上無敵賣萌的表現形式,簡直全年齡段通殺。
不過嚴格來說,真人版《獅子王》的軟肋也極其明顯。而這種軟肋正是來自於「真人版」這種形式本身。
所謂「真人版」《獅子王》,其實並沒有出現一個真人,主要指的是一種「動畫技術」。
本片導演是之前《奇幻森林》的導演喬恩·費儒,帶著曾經 《阿凡達》的視覺特效團隊,融合真人電影和 VR 技術完成。
但結果是成也技術,敗也技術。
一方面從技術呈現上看,簡直跟真動物演的沒任何區別,毛髮、肌肉簡直完成地纖毫畢現,迪士尼的動畫技術又實現了新的突破,並有可能在奧斯卡有所斬獲。
但另一方面,從迪士尼二維動畫到一部三維「真獸版」電影,觀眾無論如何盡力入戲,依然逃不開看動物世界的感覺。
而一旦失去了入戲的氛圍,如果不是原版情懷加持,許多場面都變得荒誕不經。
比如原版中老獅王的聲音響起:「太陽所能照到的地方,都是我們的國土」。由於動畫帶來的擬人感,沒有任何觀眾會感到異樣,現在的呈現卻因為過分真實而很容易讓人出戲。
更糟糕的是電影裡面的許多細節都高度還原了動畫片的劇情和造型,可是類似搞笑鐵三角之一的疣豬「彭彭」,就被所有觀眾認為造型實在是有點太真實了,原版動畫中的彭彭讓人想過去抱它,現在卻想說,啊啊啊啊彭彭你太醜了,離我遠一點。
甚至有家長提出疑問,這不是一部合家歡電影嘛,嚇到孩子怎麼辦?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真人版《獅子王》到底有沒有必要復刻原版的設定?真人版改編的界限應該在哪?
一切的動畫作品都是現實與想像力的產物。改編版也是如此。
尖端特效+虛擬實境營造出來的獅子王的毛髮、眼眸等細節當然動人,但想像力才應該是迪士尼作品的信仰,而不是追求形式更甚於本質。
真人版《獅子王》最大的問題在於,在逐幀還原的名場面之後,原版完美的美術設計在新版「寫實」的風格下終究還是被消解了。
原版經典的配色、各具特色角色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以及迪士尼動畫的幽默喜劇歌舞風格,一旦換成真人版,立刻很容易失去靈魂。
不僅新版所有的歌舞場面和最後對決場面不及老版震撼,為了遷就技術本身,經典名曲《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的場景居然被設定在了白天,難道這首歌名不該改為《You Feel the Love Today》嗎?
對原版過度亦步亦趨的結果,就是技術邏輯遠大於創作邏輯。但無論技術上如何復刻,真獸版永遠比不上動畫版的絢爛多彩和天馬行空。
如果說真人版《獅子王》能給迪士尼漫改電影帶來點什麼的話,就是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但風險也隨之而來:改編版動物世界真的是觀眾想要的嗎?那麼觀眾幹嘛不回去把原版再看一遍?
真人版《獅子王》當然是收割情懷,但收割情懷能收割出爆款嗎?
即使北美口碑不佳,從任何角度看,真人版《獅子王》依然有可能成為又一部全球爆款。
除了原版好故事的底子和優秀的特效,《獅子王》爆棚的票房潛力還來自——準確踩在了人們渴望被情懷感動的淚點上。
熟悉的旋律和故事,逼真度、還原度極高的場景,少獅的成長與愛情、正義與邪惡的對決、父與子的感情都可能是賺取情懷的利器。
一場集體大型懷舊,還很可能讓觀眾有更多的代入感。
比起其他真人化電影,《獅子王》IP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明顯位於迪士尼動畫電影金字塔的頂端,他也是很多八零九零後的童年記憶之一,同時其藍本《哈姆雷特》也是內地觀眾最為熟悉的莎士比亞的經典作品之一。
25年前,《獅子王》以它盪氣迴腸的精彩故事、旖旎動聽的經典音樂,不僅收割無數榮譽,更橫掃了包括奧斯卡、金球獎、格萊美、安妮獎在內的各大頒獎禮,狂攬全球票房。
導演喬恩·費儒談起《獅子王》時表示:「《獅子王》的故事廣受喜愛,迪士尼出品的原版動畫電影和百老匯音樂劇都大獲成功。我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一定要精益求精,千萬不能搞砸。希望在忠於經典的同時,用最驚豔的技術為故事注入全新生命力。」
作為《鋼鐵俠》前兩部的導演,多部復仇者聯盟影片的製片人,同時也是曾在內地票房表現亮眼影片《奇幻森林》的導演,他也的確集結了音樂天后碧昂絲,以及著名喜劇演員賽斯·羅根和比利·艾希納等組成的華麗配音陣容,以及漢斯·季默和音樂巨星埃爾頓·約翰的再度聯手。
費儒表示,全新的《獅子王》不能說是一部「動畫」,他希望影片能植根於現實。
而從結果上看,因為視覺效果與傳統動畫完全不同,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紀錄片,只是其中的獅子豪豬全部會說話和唱歌。
導演費儒希望為這場情懷收割提供的答案是:「我們重新發明了媒介,一切宛若魔法。」
但原版《獅子王》才是真正的電影的魔法。
當年的迪士尼將經典文學或童話改編為全年齡向的動畫電影時,為了讓熟悉故事的成年人也能從動畫中感受到新意,在動畫電影中加入了觀眾喜聞樂見的歌舞情節,以喜劇+音樂劇+動物的方式來改編《哈姆雷特》為《獅子王》,幾十年過去,「載歌載舞」「歡聲笑語」已經是迪士尼作品的重要標籤。
而真人版《獅子王》其實是技術的魔法。
在這場大型非洲草原擼貓歌舞片《獅子王》中,親情、友情、愛情、成長、戰爭,還有生命的循環,全都被裝進一個技術的殼子裡,到最後真正打動觀眾的,還是情懷,正是因為情懷的存在,觀眾才有可能原諒那些明顯的真獸版帶來的尷尬與不適,甚至是影片節奏上的種種問題。
現在的疑問在於,到底有幾成觀眾最終會為情懷買單?
「真獸版」《獅子王》帶得動迪士尼真人漫改電影嗎?
至少到目前為止,迪士尼這趟票房收割之旅一切順利。
在北美,《獅子王》的首日預售,成為迪士尼除了《星球大戰》系列和漫威電影宇宙之外的最好成績,超越了2017年《美女與野獸》——此前這一紀錄的保持者。
另一大售票網站Atom表示,《獅子王》在其平臺的首日預售成績,創造合家歡電影的史上最佳,超越了《玩具總動員4》《阿拉丁》《大偵探皮卡丘》等大片,成績達到《阿拉丁》同期預售的4倍之多。而在Atom平臺上《獅子王》的首日預售超過了《黑豹》《驚奇隊長》和《蟻人2》。
現在迪士尼當然會期待在《阿拉丁》的強勢反彈之後,《獅子王》的上映能徹底洗去真人改編漫改電影頭頂的陰霾。
迪士尼真人電影火力全開,是在2010年《愛麗絲夢遊仙境》上映後。
這部改編自兒童文學《愛麗絲漫遊仙境》和《愛麗絲鏡中奇遇記》的3D真人電影,展現了導演蒂姆·波頓強烈的哥德式電影風格,加上強尼·德普、海倫娜·邦翰·卡特和安妮·海瑟薇等的精彩演繹,不僅收穫了10億美元的全球票房,而且還得到兩個奧斯卡獎項。
迪士尼顯然從中看到了真人漫改電影巨大的商業潛力,系列作品接連上線。
可當這場票房掘金之旅在《美女與野獸》的全球12.64億美元票房這裡達到高潮,隨後卻卻接連遭遇坎坷,《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達到了谷底,爛番茄新鮮度僅35%,全球票房1.74億美金。而《魔境仙蹤》、《愛麗絲夢遊仙境2》、《小飛象》等也均未收回成本。
這背後當然有觀眾的審美疲勞。迪士尼動畫電影真人化初期賣點主要表現在「視覺奇觀」的創造上,可當同樣套路反覆被使用,《愛麗絲夢遊仙境2》口碑和票房雙雙滑鐵盧卻終於宣告觀眾對該類型的消費已經開始疲軟。
即使是那些拍得還不錯的電影,比如蒂姆伯頓的《小飛象》,有影迷認為其畫面夢幻,情節感人,不失為一部不錯的合家歡電影;但也有網友認為,影片重複且無趣。
但無論觀眾是否審美疲勞,真人漫改電影依然是迪士尼在漫威宇宙之外,另一個關鍵票房挖掘機,在7月的《獅子王》之後,10月的《沉睡魔咒2》、此後由黑人女演員飾演美人魚的《美人魚》,以及《小熊維尼》《木偶奇遇記》《白雪公主》《花木蘭》等都將排隊上映,可是如何把經典IP重新打造成爆款電影,則是如今擺在迪士尼面前的問題。
現在的難題是,觀眾自己也自相矛盾,一方面對那些失敗漫改電影最大的槽點是故事呈現上循規蹈矩的安全改編,但另一方面,對原版亦步亦趨的《美女與野獸》《阿拉丁》卻又是迪士尼票房最成功的真人電影。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這類影片「奇觀」的稀缺性優勢不再明顯,電影能否成功,更多取決於真人版故事的趣味性、演員的表演和適度創新。
如果說25年前的《獅子王》重新定義了動畫電影,25年後的真人版《獅子王》顯然又在重新定義迪士尼真人漫改電影。
改編自兒童文學的《奇幻森林》走的是迪士尼套路化的劇情改編模式,卻靠一流的電腦特效呈現折服了觀眾。當這一模式將再次複製到《獅子王》身上,它還能憑藉套路和情懷所向披靡嗎?
到最後,一切還是要取決於影片口碑發酵對情懷消費的影響,一旦這個新版再度引發共鳴,那麼就極容易產生話題的發酵。反之,如果沒有辦法帶動觀眾情感上的共鳴,影片的票房之旅則很可能虎頭蛇尾。
對於我來說,如果我在少年時代先看到這部電影,我會陶醉在這部電影成熟的電影工業和動人的敘事表達,我會從辛巴身上看到自己,會發自內心地感動,但我現在已經不在那個年齡段了,看著電影,我腦子裡一直在做的,就是對比。
問題是有多少觀眾會像我一樣既懷舊又糾結。
總的來說,九十年代童年回憶跨越二十多年時光重聚。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即便整個故事早已爛熟於心,但情緒自始至終依然能夠調動,但這一切還不足以創造暑期檔爆款,它還必須打動新一代觀眾,甚至是沒看過老版《獅子王》的觀眾。
坐擁多年積累的粉絲基礎和良好的IP效應,《獅子王》在這個暑期檔的票房天花板很高,在國產片紛紛撤檔的情況下,甚至承擔著提振大盤的重擔。但就像獨自闖蕩草原的辛巴一樣,老一輩的庇佑終究有限,新一代獅王還是要靠自己崛起。
這部真人版《獅子王》,到底是毀經典動物世界還是真獸版迪士尼?情懷帶得動10億+票房嗎?
套用一句老版的經典臺詞,過去是榮耀,但別讓過去成為困住迪士尼自己的監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