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領域的創業在 2014 年到 2015 年間發展得紅紅火火,經過了激烈的競爭、廝殺與合併,OTA 大局已定。線上入口固然被巨頭把持,但延伸至線下,類似旅遊中、旅遊後等場景仍難以被完全連接,有大量產業升級與新服務的需求。
最近 36 氪了解到的「灰兔智能」正希望從遊中場景切入,以 AI 技術驅動的導覽機作為流量入口,在為用戶提供全域導覽服務的同時,也能導流至吃住行遊購娛服務中。公司來自蘇州,成立於2014年,此前曾獲千萬元級的天使輪融資。
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的一項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護照持有率僅有 5%,國內遊的需求巨大,但景區導覽的質量卻沒有跟上這個快速發展的市場。創始人兼 CEO 王帥告訴 36 氪,目前國內的許多景區導覽產品並沒有把核心放在導覽上,而是放在了導覽帶來的流量上,內容質量堪憂。
「像很多文博類景區的介紹,用了十幾年沒有換過,很多歷史知識還都是錯的。」王帥表示。在一些景區,儘管配備了導覽機,遊客輸入數字即可聆聽內容,但對於內容的質量好壞,卻沒有地方反饋。因此,灰兔智能希望提供高質量的電子導覽,提升旅遊體驗,帶動全域導覽的發展。
不過單從遊中場景著手,常常面臨著低頻低客單的問題,獲客成本很高——針對這個問題,灰兔智能打算利用實體的導覽機,通過高質量的景點講解內容從線下獲取流量,從單個景點導覽拓展到全域導覽,再引流到吃住遊購娛等其他服務中。
具體而言,灰兔智能通過與景區合作,基於位置服務與人工智慧技術,通過自營的導覽機與小程序提供語音導覽服務。在景區入口,灰兔智能將放置智能租借櫃,每個租借櫃配備 50 個導覽機,遊客通過掃碼及繳納押金即可進行租借。遊客在景區門口租借導覽機後,即可攜帶導覽機不限時遊覽景區。不過,考慮到衛生問題,導覽機沒有統一配備耳機,遊客可以 5 元一副的價格在租借櫃購買。
CEO 王帥表示,選擇在景區投放自製硬體終端,而不是單純做 app 或小程序,是因為察覺到了用戶習慣的變化。「大家都被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教育得很好,看到有機器、有二維碼,就會去關注去掃。」王帥表示,「擺放租借櫃的同時,也同時代替了廣告宣傳功能。」
投放的意義很大程度上也在於為遊客提供安全感,讓產品的使用對用戶更加友好——尤其是一些中老年遊客,手握一個終端會感覺更加安心。目前,灰兔智能的導覽機迭代至第三代,還帶有充電寶功能。如果遊客不願意租借導覽機,則可以通過景區內的二維碼進入小程序,付費聽講解。
灰兔智能專注於文博類景區,涉及到的室內環境較多,這就意味著室內環境下的定位成為了提升導覽質量的關鍵。灰兔智能在室內定位技術上擁有多項技術專利,定位精確度達到了亞米級,產品目前已能實現智能觸發,遊客邊走邊聽,無需其他操作。
定價方面,導覽服務按單次收費,不過,王帥表示景區講解的定價「還在討論之中」,會考慮景區面積、講解的複雜程度、景區是否熱門等因素。
由於灰兔智能主打深度遊,著重提高內容講解的質量,因此講解定價也會與內容體系掛鈎。下半年計劃裡,內容平臺的建設是重點。公司的內容平臺分為遊客端和內容提供方,遊客通過小程序或導覽機接入到內容平臺,選擇景點獲取導覽內容,聽完後還可在平臺中進行反饋。
內容平臺則由 PGC + UGC 組成,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聆聽專業版或普通版的語音講解。對於需要專業把關的導覽內容,灰兔智能選擇與高等院校合作,如蘇州景區的講解內容,就邀請了蘇州大學歷史系的教授作為顧問。而用戶則可以選擇給平臺提供內容,如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學生、旅遊從業者和專家學者及熱心人士,灰兔智能與用戶進行收益分成。在內容的取捨上將會通過用戶反饋、營收數據等讓 PGC 與 UGC 進行競爭。
灰兔智能未來還會推出人流量統計,洗手間人數實時監測等功能,方便景區管理方對景區進行管理,更合理地引導遊客。
盈利方面,除了對講解進行收費之外,灰兔智能還會考慮將導覽內容打包成不同的產品,應用於不同的場景,如親子遊、遊學產品等。比如,學生遊覽蘇州景點時,可以選擇「蘇州十大名人故居」語音導覽,灰兔智能提供包括地圖在內的吃喝玩樂服務,由此進行導流,與下遊地點進行廣告分成。此外,灰兔智能也會與 OTA 進行合作,提供其講解內容。
成立以來,灰兔智能選擇先著重於硬體研發,目前硬體已基本研發完畢,供應鏈也已建設完全,從訂單下達到鋪設完畢只需兩天左右的時間。CEO 王帥透露,目前灰兔智能已在蘇州、雲南、貴州、重慶等地進行小規模內測,數據顯示,按照單個景區 20 元/次的講解價格,一臺智能租借櫃一天最高能達到 3 次的借出數,轉化率達 10% ,扣除成本,回本周期能夠壓縮到三個月到半年之內。
公司下半年將會在內容平臺上發力,同時繼續對硬體設備進行迭代,開始大規模鋪櫃,進行市場運營。目前公司已經開始 A 輪融資,融資金融預計在 2000 萬左右。
團隊方面,CEO 王帥為南京大學 MBA,擁有10年網際網路行業經驗,曾任 Google 蘇州社區創始人;CDO 謝正華於硬體行業從業 18 年,曾任前海博智能研發總工;COO 王文婷,擁有 8 年網際網路旅遊行業從業經驗;CMO 羅軍勇曾負責某旅遊上市公司的招商和渠道搭建,擁有 20 年商務管理經驗。
當線上入口遭遇瓶頸,遊中遊後場景成為 OTA 巨頭們的下一個戰地,如美團此前推出的美團旅行,還有攜程的當地玩樂業務,都主打目的地碎片化產品。不過,目的地產品的即時性、非標準化,也為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圈住了一定的發展空間,如 36 氪此前報導過的玩家——「Ai導遊」、「口袋導遊」、「言途」與「綠橙無憂」等等。不過,創業公司如何獲客、如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如何整合當地業務,就又是另一件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兒了。
相關閱讀
做旅遊目的地的碎片化產品有這些坑,攜程是怎麼趟的?
2018展望|攜程美團飛豬們:從殲滅戰到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