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翅膀」的海蝴蝶蝸牛,1到15毫米大的小蝸牛在水中「飛行」

2020-11-25 搜狐網

原標題:長「翅膀」的海蝴蝶蝸牛,1到15毫米大的小蝸牛在水中「飛行」

海蝴蝶蝸牛(Limacina helicina)以8字形的方式拍打著它的兩個「翅膀」,在水中「飛行」。

長翅膀的海蝴蝶蝸牛~(網絡圖)

我們傾向於把蝸牛看作是那些懶散的、行動遲緩的生物,它們在花園中慢慢地遊動,留下一縷證據。但每個家庭都有出人意料的不相配的堂[表]兄弟姐妹,這就是這種微小的水生蝸牛的情況。對海洋蝴蝶的水下運動的新研究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發現。

與大多數蝸牛一樣,海蝴蝶蝸牛(Limacina helicina)在寒冷的北冰洋上使用兩隻「翅膀」來推動它在水中遊行,而不是一個單一的、多肉的「腳」。《實驗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蝸牛使用的翅膀運動與在空中飛行的昆蟲一樣,以8字形圖案來拍打翅膀。

研究人員對海蝴蝶蝸牛的鏡頭進行了放慢和分析(下圖)

「飛行」中的海蝴蝶蝸牛

「飛行」中的海蝴蝶蝸牛

「飛行」中的海蝴蝶蝸牛

「大多數浮遊動物都是用一種以龍為基礎的划槳技術遊泳,」研究小組成員之一,前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大衛·墨菲(David Murphy)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

軟體動物在水中產生同樣的低壓系統,當果蠅在空氣中做同樣的事情時,它會產生升力。它們都在拍子的頂端拍動翅膀,當它們將翅膀剝離開來時,運動產生的低壓渦旋會將流體吸入v型的間隙,產生升力。

這兩個非常不相關的物種可以使用相似的機制來進行移動,這是趨同進化的一個例子,很像魚類鰭和哺乳動物鯨的鰭狀肢如何進化來解決類似的問題。

不同類型的蝸牛,其身體主要是凝膠狀,堅硬的外殼由碳酸鈣製成,可以長到15毫米多一點,小到0.041毫米。研究人員使用了四種特殊的高速攝像機捕捉這些微小的生物,然後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分析這些片段。

墨菲說:「在這種自由遊泳的實驗中,30次獲得3次可用的結果是正常的,但我們真的很幸運。」「動物們甚至在不同的方向遊泳,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視角。」

下面是一些關於海蝴蝶蝸牛的圖片,下面是海洋生物學家、探險家和水下攝影師亞歷山大·塞門諾夫(Alexander Semenov)帶來的傑作:

好美的海蝴蝶蝸牛~

海蝴蝶蝸牛真是太美了~

這是海中的精靈~

海中會飛的海蝴蝶蝸牛哦!

以上是海洋生物學家、探險家和水下攝影師亞歷山大·塞門諾夫(Alexander Semenov)帶來的傑作,感謝他給我們帶來的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解讀海生蝸牛運動的流體物理學
    這種生物在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和氣候變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全球12%至13%的碳酸鹽通量是在死螺的碳酸鈣外殼下沉到深海時生成的——它們溶解後會導致大氣含碳量增加和海洋酸化效應。由於它們不能在實驗室存活,研究難度很大,人們對這類動物的行為知之甚少,尤其是亞熱帶和熱帶最具生物多樣性的海蝴蝶。
  • 從流體物理學角度解讀海生蝸牛的運動
    這種生物在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和氣候變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全球12%至13%的碳酸鹽通量是在死螺的碳酸鈣外殼下沉到深海時生成的——它們溶解後會導致大氣含碳量增加和海洋酸化效應。由於它們不能在實驗室存活,研究難度很大,人們對這類動物的行為知之甚少,尤其是亞熱帶和熱帶最具生物多樣性的海蝴蝶。
  • 海蝶,像蝴蝶一樣飛舞的蝸牛
    海洋裡有隻小蝸牛,背著薄薄的外殼,從殼口伸出一對透明的翅膀,像蝴蝶一樣在海洋裡飛翔。上圖是小蝸牛的照片,它的名字叫海蝶,是海蝸牛(海螺)家的小不點兒,成年後的身長不超過1釐米。海蝶是雌雄同體的腹足類動物,其他海螺用來走路的腹足,在它身上演化成翅膀,用來飛翔。海蝶在海洋裡很常見,從寒冷的極地到熱帶海域,都有它的身影。
  • 蝸牛在陸地上只會爬,在海裡卻學會了「飛」,還被冠上浪漫的名字
    說到蝸牛,很多人都會想到一首歌,那就是《蝸牛與黃鸝鳥》,其中一句歌詞「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很好地詮釋了蝸牛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笨拙,緩慢,只會爬。可是這樣笨拙的蝸牛,到了海裡,卻搖身一變,不但學會了「飛」,還擁有了好聽的名字:海蝴蝶和海天使。相信很多人都見過水塘裡生長的各類腹足動物,也會在水族箱裡飼養一些。
  • 蝸牛在陸地上只會爬,在海裡卻學會了「飛」,還被冠上浪漫的名字
    說到蝸牛,很多人都會想到一首歌,那就是《蝸牛與黃鸝鳥》,其中一句歌詞「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很好地詮釋了蝸牛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笨拙,緩慢,只會爬。可是這樣笨拙的蝸牛,到了海裡,卻搖身一變,不但學會了
  • 奇獵|15多種透明生物,看起來象外星生物,還有透明的蝸牛
    地幔長度從11到45釐米不等,但它並沒有變大。它的尺寸也相當小,最大長度僅為5.5釐米。它們生活在歐洲的河流中,其長度在60至80釐米之間,而罕見的鰻魚長為1-1.5 m。它們的壽命長,尤其是在被圈養時(80-150年),但是對野生動物沒有明確的期望。
  • 酸化如何折了海蝴蝶的「翅膀」
    酸性海水會損傷蝸牛的貝殼。在廣闊的海洋裡,這些擔憂絕大多數似乎是理論上的,直到近日,沿著美國海岸1500公裡長的一片區域,研究人員發現酸化海水正在溶解小海螺的貝殼。科學家預測,至少一半的這種損害與人為排放有關。 該研究的負責人、西雅圖市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生物海洋學家Nina Bednar?觢ek表示,這種傷害的「絕對空間幅度讓我感到驚訝」。
  • 帶你看動物(23)比陸地蝸牛漂亮多的-海蝸牛
    海蝸牛是一大類動物,種類繁多。生活在鹽水中的大多數蝸牛都會通過a 刺呼吸。但是,少數物種有肺,潮間帶,只有在低潮時才能在空中移動時才活躍。大多數種類的海蝸牛的殼都是螺旋盤繞的。但是,有些具有圓錐形的外殼,通常用帽貝的通用名稱來稱呼它們。它們的殼有各種形狀和大小,但通常很小。
  • 帶你看動物(22)比陸地蝸牛漂亮多的-海蝸牛
    海蝸牛是一大類動物,種類繁多。生活在鹽水中的大多數蝸牛都會通過a 刺呼吸。但是,少數物種有肺,潮間帶,只有在低潮時才能在空中移動時才活躍。大多數種類的海蝸牛的殼都是螺旋盤繞的。但是,有些具有圓錐形的外殼,通常用帽貝的通用名稱來稱呼它們。它們的殼有各種形狀和大小,但通常很小。
  • 【自然角飼養區】螞蟻、蝸牛、蚯蚓、蝴蝶
    主要為螞蟻、蝸牛、蚯蚓、小魚小龜、蝴蝶,在自然角或者戶外的飼養。螞蟻之前我們也介紹過關於螞蟻的飼養方法,但是可能活不長久。今天帶來的可樂瓶螞蟻農場,也許會讓螞蟻愛上在這裡生活。• 一個小塑料瓶,591毫升到700大小mL範圍(需要下面都是五個凸點的那種,如下圖)
  • 關於蝴蝶、蝸牛和蜜蜂的故事,你得到什麼啟示
    文/姜廣富蝸牛和蝴蝶是鄰居,住在一棵樹上,兩個同年出生,一塊玩耍,青梅竹馬,蝸牛愛慕蝴蝶長得漂亮,又會打扮,長袖一甩,花枝招展,輕吟低唱,能歌善舞,阿娜多姿,蝴蝶像朵鮮花開在了蝸牛心尖尖上。蝴蝶眼中的蝸牛,雖不善言語,可忠厚老實,做事勤懇,並且深深地愛著蝴蝶,它知道自己特別愛花,不論走到哪裡,路途有多麼遙遠,只要看到奇特的花朵,蝸牛都精心地採下來,不辭勞苦,送到自己手裡。蝸牛和蝴蝶,情義濃濃,深深相愛,蝸牛也挺浪漫,不時地給蝴蝶拋一個媚眼,蝴蝶也馬上回送一個秋波。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蝴蝶媽媽的主持下,為蝴蝶蝸牛定了婚。
  • 1億年前的小蝸牛,渾身長滿絨毛,比現在可愛多了!
    蝸牛是一種常見的軟體動物,小時候在農村,每年夏天下完雨之後,牆上和樹幹上都是它們爬過的痕跡。有人害怕和討厭蝸牛,覺得蝸牛黏糊糊的,有人則喜歡蝸牛,尤其是一些水生的大蝸牛,已經是飯桌上的美味珍饈。其實蝸牛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出現了。而且在一億年前,當時的蝸牛和現在不一樣,現在的蝸牛的外殼都是光溜溜的,但是在一億年前卻不是這樣,當時的蝸牛殼上竟然長滿了細密的絨毛。看上去還怪可愛的!
  • 背著硬殼的小蝸牛
    看圖猜一猜 小蝸牛與小鳥各自有什麼特點? 猜猜小蝸牛會跟小鳥說什麼? 小蝸牛背著蝸牛殼子,在葡萄架上緩慢地爬著。他看見鳥兒飛來飛去,一會飛到樹枝上,一會落 到地上,蝸牛別提多羨慕了。
  • 這裡長棘海星泛濫,科學家培育巨大海蝸牛去吃掉海星
    據雅虎新聞9月18日報導,科學家研究調查發現,澳大利亞昆士蘭海域中巨大的海蝸牛喜歡以長棘海星為食,如今昆士蘭大堡礁因長棘海星的破壞而消失大半,長棘海星泛濫成為大堡礁最大威脅之一,如果海蝸牛增多也側面保護了大堡礁。
  • 好多蝸牛寶寶,蝸牛一次可以有60多個兄弟姐妹啊,真是大家庭
    一般交配後10~15天開始掘土穴產卵,如蓋罩大蝸牛在交配後16~28天產卵;散大蝸牛和亮大蝸牛在交配後5~8天即可產卵;褐雲瑪瑙螺在交配後15~20天產卵;白玉蝸牛在交配後10-15天產卵。3。產卵行為。蝸牛產卵前,往往先挖掘一個直徑5~8釐米深的洞穴,然後把卵排到洞裡。產卵時間可長達6~8小時。
  • 海中的「無殼蝸牛」
    說起蝸牛,大家應該最熟悉不過了它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自己的小房子一點點的前進,可愛極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神秘的海底總是有各種神奇的生物帶給我們驚喜你有沒有見過海中的「蝸牛」嗎海中的並不是那些背著自己小房子
  • 南湖小鎮的蝸牛產業鏈——小蝸牛爬出大世界
    不過你可不一定知道這些蝸牛來自哪裡,它們都來自蝸牛之鄉——嘉興市南湖區餘新鎮。  餘新鎮的蝸牛,從27年前開始,一步一個足跡,慢慢地爬出嘉興,走向全國,邁向世界。  小蝸牛,動力大  餘新鎮普光村村民應小園家門口,有一片菜地,遠看綠油油一大片,近看像萵苣。這就是苦蕒菜,蝸牛的口糧。
  • 深海「鋼鐵俠」:螺殼含磁鐵、腹足長鱗片的蝸牛
    而且,由於這種蝸牛的鐵化合物具有磁性,有人甚至開玩笑地把它們稱為「海底的萬磁王」。此外,從比例上看,鱗角腹足蝸牛的心臟體積比許多其他動物都大得多,大約佔身體總體積的4%(相比之下,人類的心臟體積只佔身體的1.3%)。奇特的鐵甲非同尋常的海底熱液口環境造就了這種非同尋常的生物。
  • 小蝸牛託起大夢想
    白玉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只要溫度、溼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白玉蝸牛全身是寶,綜合利用價值高,需求量大,深度加工大有可為。  投資成本低,養殖技術和硬體統一購置  投資成本低,第一批蝸牛種源一組1200隻,協商後價格是1.2萬元,村農商銀行提供無息貸款1萬元,村裡每戶獎補1500元,每戶只需投資2000多元,養殖技術和硬體由村委和公司統一購置。
  • 最強蝸牛1月15日更新內容匯總
    開放物種戰爭功能最強蝸牛最近將迎來一次大更新,那麼,最強蝸牛1月15日更新什麼,大家好奇嗎?這次最強蝸牛更新的內容很多,本周新增了戰爭兵器、兵種皮膚及邪靈重置功能,開放了裝備構成器商店,在電腦上增添3段好玩酷炫的劇情動畫。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1月15日更新內容一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