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夏天的一點就是夏天晚上,一到了晚上就可以去野外點起一堆火,然後去踹樹,很多的蟬就會飛到火堆旁甚至火堆裡,抓很多的蟬回家用油炸一下放點鹽,哇,那個香啊!還有去挖知了猴,也有爬到樹上還未蛻殼的,和蟬一樣的做法。現在樹多了,反而蟬叫少了,蒼蠅也少了,什麼原因呢?
這個環境指的是適合蟬的生存環境,我們知道知了猴需要在地下經歷4年的時間,才能爬出地面,到樹上去蛻殼變成蟬,而現在我們修建了太多柏油路、樓房、鋼筋混凝土建築,封住了知了猴出來的通道,甚至在他們還沒成熟前已經殺死了他們。
農村蟬也少了,主要是大量農藥、滅草劑的噴灑,隨雨水、灌溉水流入地下,殺死了蟬的幼蟲,所以蟬的數量越來越少。
生態治理保護環境,鳥類越來越多,蟬的天敵就多了,尤其是夏天蟬的鳴叫吸引了大量的捕食者,除非它們能夠管住自己不鳴叫,不然一開嗓就被吃了。而知了猴還不會飛,想躲避都沒地跑,更是一抓一個準。
以前人們吃蟬和知了猴純粹是為了解饞改善生活,而現在吃知了猴成了吃野味,雖然它們不像野生動物,但是也能給那些有獵奇心理的人以滿足感,尤其是當知了猴和蟬能賣錢了,抓捕它們的人就更有動力了。對於不需要養殖投入,可以說無本買賣來說,抓捕蟬和知了猴就成了一項工作,很多人專職去抓,所以蟬都快被吃絕跡了。
其實不是的,蒼蠅以前多是由於以前臭水坑多,還有很多的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給蒼蠅提供了食材和繁殖的環境,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治理環境的改善,水清了、地綠了、垃圾少了,而廁所也變成封閉式的了。
蒼蠅的生存環境沒有了,繁殖場所變少了,再加上各種的殺蟲劑、捕蠅網的使用,更加讓它們無處安身,一到夏天就看很多樹上有捕蠅籠、粘蠅貼,所以蒼蠅越來越少。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但是呢我們還是希望蟬能多起來,保護生態環境也要保護這些無害有益的昆蟲,尤其今年《野生動物保護法》也規定了,以後不能再捕食知了猴,希望以後到夏天能夠聽到更多的蟬鳴、蛙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