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市民熱議的"紙饅頭"事件終於塵埃落定,秦州區食藥監局正式公布了網傳"含衛生紙饅頭"的抽樣檢測報告,稱所檢項目符合標準要求。
據了解,此次出具的檢測報告由檢測單位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提供的,檢測結論為,所檢項目符合標準要求。在檢測結果的外觀項和內部項中,均有"無異物"的表述。
8月6日,一個1分16秒的視頻被網友大量轉發,視頻中一名操著本地口音的女子把一盆清水放在桌上,將手裡的半個饅頭放入水中進行揉搓,並稱「這個饅頭是在天水郡菜市場門口買的,她經過實驗發現裡面有衛生紙……」
網上流傳的視頻截圖
之後,另一個44秒的視頻又出現在微信朋友圈中,視頻中,一名男子在桌前放著一個不鏽鋼碗,同樣將饅頭浸泡在水中揉搓,並稱「其在左家場買的饅頭裡面有衛生紙。」
8月8日,一個1分10秒的「饅頭實驗」的視頻又在網上傳播開,視頻中的女子稱她在山水新城門口買的饅頭裡同樣有衛生紙。
……
一時間這種關於「饅頭中有衛生紙」的實驗視頻越來越多,很多市民也都變身「福爾摩斯」,將買來的饅頭浸泡在水中找衛生紙,更有一些網友在看到這些視頻後拒絕再買饅頭。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衛生紙不需要成本嗎?它的價格不比麵粉便宜吧!」「衛生紙根本嚼不碎也不會發酵,不可能做成饅頭!」「饅頭放水裡洗不就這樣嘛,變成絮狀」……
8月10日—12日,記者走訪了這些視頻中所提到的幾家饅頭店。在這幾家店,記者了解到,雖然相關部門已經進行了澄清,但買饅頭的人相比以前還是少了很多。
在位於秦州區山水新城西門的一家饅頭店裡,當記者提到近期被網友大量轉發的「紙饅頭」的視頻後。女店主的眼眶紅了,她難過地說:「我們怎麼會在饅頭裡添加衛生紙啊?不知道是什麼人錄的視頻,還發到了山水新城的業主群裡,好多人都罵我們黑了良心,我們也真是冤枉!」
這位女店主告訴記者,她叫白公博,今年50歲,家住秦州區楊家寺鄉。她老伴在北京打工時給人家做了十幾年饅頭,今年回來才開了這家自己的饅頭店,也就半年時間,這之前這附近的居民都說他們家的手工饅頭好吃。「其實,當我們知道有人將『紙饅頭』的視頻發到業主群後,我們就在群裡闢謠了,但效果不怎麼樣,還是會有人來店裡說我們,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白大姐擦掉臉上的淚水無奈地說。之後,她還親自給記者做了這個實驗,告訴記者其實有那個絮狀物是正常的,它是一種麵筋質。
白大姐給記者做實驗
白大姐還告訴記者,用衛生紙做饅頭根本不可能,首先,衛生紙的成本不見得比麵粉低;其次,衛生紙和饅頭麵粉的口感相差非常大,只要吃到口裡就能分辨出來。
「紙饅頭」視頻一經發出便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8月10日晚,市食藥監局發布了檢查通報,稱經對該作坊現場核查後,發現加工饅頭的原輔料為麵粉和發麵酵子,麵粉在保質期內,檢驗報告合格,未發現衛生紙和其他非食品添加物。
8月16日,秦州區食藥監局正式公布了網傳「含衛生紙饅頭」的抽樣檢測報告,稱所檢項目符合標準要求。此前,秦州區食藥監局已公布了現場執法檢查結果,顯示未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添加物。市食藥監局隨後發布的檢查結果也顯示原輔料在保質期內,檢驗報告合格。
據了解,此次出具的檢測報告由檢測單位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有限公司提供的,檢測依據是GB2760-2014,GB2762-2017,GB/T21118-2007。檢測結論為,所檢項目符合標準要求。在檢測結果的外觀項和內部項中,均有「無異物」的表述。
那麼,視頻中出現的白色物體又是什麼呢?8月17日,記者來到市食藥監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看到網上的視頻後,我們便一時間安排秦州區食藥監局進行了現場核查,也在網上進行了相關通報。」對於視頻中出現的白色物體,這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合格饅頭泡在水中用手捏會出現變小、產生麵筋質的現象。原因是饅頭製作的主要原料是麵粉、水、發麵劑,由於發麵劑的作用,饅頭在熟制過程中形成大量氣孔而變得膨脹疏鬆,人用力捏饅頭,氣孔被擠壓,氣體排出,麵團變小;饅頭在經過不斷手捏之後,麵筋質(不溶性蛋白質)在水中無法溶解,看起來形似纖維物質,屬於正常現象。從生產技術上講,饅頭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增白、疏鬆、防腐、降低生產成本,根本沒有必要添加衛生紙。
如今,相關部門已對此事件進行了澄清,也希望市民可以正確對待,畢竟「饅頭」著實無辜。在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隨意轉發這些未經證實的謠言,對網絡上的一些言論、視頻要仔細甄別。
記者丨安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