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總有一天,白鶴會飛回來的

2021-01-08 我是你們滴後盾

然而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影片中透露的現實不斷上演。導演「紀錄」了這樣一個顛覆倫理卻又富有詩意的故事,展開了他對傳統中庸思想和極樂而死的精神探討。

一、

導演用各種形式的符號搭建了整個影像世界,他把中國傳統民間文化和神話故事中那種詩意和神聖滲入到影片中,形成了獨特的畫面感受,賦予了故事新的意境和解讀, 著實讓人驚豔了一把。值得一提的是,每一處的運用都體現了導演的細緻,值得去深思。

白鶴,是一種吉祥的鳥,神秘美好,令人嚮往。而俏皮的孫女卻認為爺爺口中所說的白鶴就是槽子湖遊水的鴨子,白鶴和水鴨的對比,正形成了神性和世俗性的反差。對白鶴羽毛的苦苦追尋,也是老馬渴望「入土為安,駕鶴西去」的心願。然而如煙囪那飄渺的白煙般,死亡更加虛無。生已無願,歸去無處。好在,導演用浪漫的手法,飄落了白鶴的羽毛,給影片增添了一絲溫馨。

樹,是老人們乘涼休息的地方,也是老人尋找白鶴羽毛的地方。「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片中兩次風吹大樹的場景,一次是老人們商討閒談的場景,老人們想靜靜的離開人世,但新的政策卻讓他們無法安心,為接下情節的發展作了暗示。另一次是影片的最後老人離去,樹葉吹動仿佛是一首頌歌,告知老人「乘白鶴去了」,也表明舊文化的告別。

槽子湖,導演用充滿靈氣的長鏡頭展現了整個割湖的場景。大片的青青的水草被割,作為冬天牲畜的糧食。哪怕是老人和孩子的苦苦哀求,也被人們勸說著來年會更多。

最後空鏡頭為我們展示了索取後荒涼的槽子湖。老馬和他們相隔兩岸,不長的距離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選擇。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人們不斷追求物質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內心世界的荒蕪。鏡頭真實的記錄了人性,折射了當前的中國農村現實。就如導演所認為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在平淡中獲取。

二、

幾代人的矛盾推動著故事的發展,宿命裡的掙扎衝出困局,卻打破了天理倫常。「將來死了看來就往煙囪裡冒走呢。」村裡的木匠老馬害怕有一天變成一股青煙飛走,「你光想著埋在院裡,兒孫們咋地住呢?」卻責怪老夥伴的玩笑話,為子女著想。

當老馬被女兒接去過中秋節,卻無節日的喜悅,他知道死神的悄然來臨。他帶著孫女看老墳,被女兒一語中的,說出心中的願望「入土為安」。

被送回大哥家後,老馬得知老曹的悄然離去。緊接著老曹的墳被挖,水草被割,身體越來越差。老馬開始終日坐在大樹下,面對他人的不解和嘲笑,尋找著仙鶴的羽毛。黃昏下,仰拍鏡頭中的老馬徐徐爬上屋頂堵住煙囪,他在反抗,他不願送進火葬場變成一股輕煙!「我把他們辛辛苦苦拉扯大,他們卻要把我變成一股煙。」他內心的吶喊讓孫子用鐵鏟將老馬活埋,圓了他的心願。

影片一直傳達著一種黑色情緒,透露著人對命運和歷史演進的無奈和內心深處的困惑和迷茫。這樣一個偏僻的村莊坐落在遼闊的黃土地上。老人,小孩,婦女活躍在這裡,卻不見壯年的男子。新的文明「火葬來臨時,他們無法守護傳承了上千年的習俗。在祖輩們看來神聖的事,村主任這樣的一群人卻認為這是一件「做不得的事」。老人的送終變得偷偷摸摸,顯得離奇荒謬,同樣也是對死亡的一種疑惑。

更大膽一點說,這部電影帶著導演的疑問,更突顯著他的諷刺和自我的生活反思。那被挖出的老曹的棺材,那被割掉的槽子湖,那虛無縹緲的仙鶴的羽毛,在導演的鏡頭下顯得遺憾。這樣的失去也是一種苦痛。五千年來,中國農民便和土地緊緊相依融為一體。有著斬不斷的聯繫。

但隨著鋼筋水泥的鑄造,和城市的現代化,人們失去的不只是自己的土地,還有沉澱的文化。「誰管爺爺,閻王爺;誰管閻王爺,玉帝;誰管玉帝,孫悟空;誰管孫悟空,如來佛。」到最後,導演也不禁向發觀眾發問。終究誰來管?

同時導演諷刺著人們的貪婪,譏諷人們總是期待著明天會更多。影片中的人物不論是老馬還是大哥女兒,孫子孫女,他們代表著不同現實中的人物。歸根結底,這也是新舊文明的衝突塑造的一場真實的悲劇。新的殯葬政策和平墳政策,社會各方面的壓力,逼迫逝者找不到最後的容身之所。心中堅信的信念得不到他人的尊重,這是一種無形的鎖鏈,捆綁著老人,牽制著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

三、

當前獨立電影不被人看好,甚至可以用「方言、長鏡頭、農村」這幾個詞來概括。恰好導演偏偏劍走偏鋒,選取了這種不被主流觀眾接受的題材。讓家人、親戚、朋友充當角色。大大小小的意象並不含蓄的表達了導演的意圖。同黃土地特有的爽朗一樣。但該片引發無數爭議,卻又不乏好評。

演技上,全片質樸自然。每個人都是本色演出,更增加影片的現實感。

樹蔭下閒談的老人,撲在泥沙中玩耍的孩童,勞作的村民,鏡頭裡他們如平常人一樣生活,導演只是有選擇的加以記錄。

巧妙的設置智娃為悟空被壓五指山哭泣的情節,用小孩子的天真來講出富有哲理的語言,「不是明天,是五百年啊。」更顯死亡的殘酷。來推動情節的發展,豐滿電影的骨肉,意味就出來了。

用油畫般的色彩,精巧的構圖帶給觀眾視覺的享受。二分式構圖多次靈活運用來表現老人和子孫分歧,一前一後讓觀眾更加明顯感受到新舊文明之間的隔閡。黃金比例構圖則讓黃土地上的風景更加唯美秀麗。

村莊,湖泊,野草,泥土,都帶著水洗一般的暖色但卻有不乏真實感。音樂也是整部影片的亮點,帶有宗教神秘色彩的吟唱賦予了影片的神性,也渲染了觀眾壓抑的情緒,唱著無奈的悽涼,使之不顯乏味。

活埋是最為精彩的鏡頭段落。導演用長鏡頭挑戰著人性倫理,對命運拷問,用簡單直接而真實的手法不急不緩活生生把這場「活埋」的攤在觀眾面前。一種無聲的力量,一下子就扼住觀眾的喉嚨。老馬疼愛的孫子和孫女用鐵鏟將自己活埋,這樣荒謬的送終方式,也宣告著新生的文明與過去作別,殘酷的將傳統保留。這樣更有豐富意味。

過去和現在的矛盾詩意地呈現出來。逝者於彼岸轉生。人生難以常住不滅,就如那股飄散遠去的輕煙。

《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這類獨立電影在快餐文化的今天,這份悽豔的作品發出的探討顯得蒼白無力。對人性的探討和觀察,對新舊時代的精神剖析,顯得尤為珍貴。但依然有人願意脫離時代的浪潮沉下來去咀嚼人性,思考時代的演變,令人欽佩。

總有一天,白鶴會飛回來的。

相關焦點

  • 江西「落單」白鶴「打飛的」前往吉林追趕夥伴
    江西「落單」白鶴「打飛的」前往吉林追趕夥伴 2018-05-07 20:17: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重慶掌故| 白鶴仙履的故所——釣魚山上飛舄樓
    「舄」乃履也,其實關於「飛舄」一名的來歷,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飛舄樓這個地方曾是合川人王喬的主屋。王喬上京赴考中了金榜,當了丞相,也捨不得離開釣魚山。朝廷文武百官聽說王喬不到京城去住,都覺得很奇怪:怎麼當了丞相,還捨不得庶民百姓的房子呢?更奇怪的是,在遠離京城住的王喬,每一次朝見皇帝,都沒有去晚。說王喬不在京城的丞相府住,哪個相信?
  • 西伯利亞白鶴現身臺灣成明星:衛星跟蹤車擠滿公路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 美媒稱,不管寒冷、下雨還是溼熱天氣,總有一群群「狗仔隊」聚集在那裡。有時,他們身材纖細的追蹤目標會引著他們長距離追逐。也有些時候,這位大明星願意配合一下——尤其是有螃蟹或蝸牛奉上的時候——每次現身,都會吸引很多人來到臺灣北部沿海的這個農耕小村莊。
  • 自在雲間白鶴飛
    ▲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白鶴們有的展翅翱翔,有的追逐戲水,嘹亮的鳥叫聲不絕於耳。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供圖▲上千隻白鶴聚集在一起,呈現出一幅美麗動人的畫卷。 晨報記者 蘭春 圖▲或引吭高歌,或涉水漫步,白鶴和其他候鳥自由自在。
  • 白鶴:莫莫格溼地的「守護神」
    新華網長春8月29日電(記者郭翔、李雙溪)「有些外地來的攝影愛好者喜歡天不亮來拍白鶴日出,素質低的為了拍出驚飛的場面,會驅趕甚至放鞭炮驚嚇白鶴,所以我們就要趕到制止。」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鵝頭保護站站長孟慶祥說。
  • 鶴遊坪:白鶴歸 遊客來
    展翅欲飛的白鶴。(本組圖片均由受訪者供圖)  瓦藍的天空、金黃的橘園、白牆紅瓦的農舍,一條遊船划過水面,驚起一群白鶴展翅急飛……遊客紛紛拿起相機、手機抓拍美景。這個如詩如畫的地方,就是因白鶴群聚而得名的墊江縣鶴遊鎮。  這裡還有號稱世界最大的山寨式古城堡——鶴遊坪古城堡。「後來,古城成了廢墟,白鶴飛走了,村莊蕭條了。」
  • 「愛愛」 —— 一隻白鶴的故事
    他感覺白鳥一直試圖飛起來,但是都沒有成功。「可能是一隻白鷺。」李增明一邊猜測,一邊脫下外衣,朝水裡走去。下水前,他順手撿了一根拇指粗的枯樹枝,涉水向前。4月底,水庫裡的水還是有點冷,只穿一條短褲的李增明直打哆嗦。「水庫是我伯伯承包的,不能讓這隻鳥死在水庫裡。」他想起一年前鯉魚洲死了一隻天鵝,上面來了三四十個人,查了幾天。鯉魚洲的老老少少都知道候鳥是受保護的。
  • 全球白鶴「戀」上鄱陽湖
    每年飛抵鄱陽湖湖區越冬的白鶴數量,佔全球的98%。至11月25日,陸續飛抵鄱陽湖核心湖區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白鶴數量,已超過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的半數。一隻白鶴俯衝下來覓食。兩隻白鶴引吭高歌。美麗的鄱陽湖就是越冬候鳥的天堂。
  • 誰人知道,四川古鎮的白鶴都跑去哪裡了呢?
    川豐村三社的楨楠林有200多棵逾40畝,樹齡均在百年以上,白鶴喜歡在上面築巢棲息。白鶴以泥鰍、黃鱔等為食,川豐村有500多畝優質良田,為白鶴提供了覓食的場所。以上圖片筠連百姓網拍攝於2017年前幾日,筠連百姓網再次來到塘壩川豐村白鶴林,待到黃昏時分,本該千鶴歸林之時,卻不見一隻白鶴歸來。這讓大家都傻了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辭舊迎新 古猗園內「飛」入一隻水仙白鶴[圖]
    原標題:辭舊迎新,古猗園內「飛」入一隻水仙白鶴  「白鶴南翔去不歸,惟留真跡在名基」、「欲問鶴何去,且看滿園春」……傳說中,白鶴與上海南翔有著深厚的淵源。而臨近新春佳節,南翔人特意用一隻特別的「白鶴」來辭舊迎新,體現對鶴的喜愛。
  • 艱辛南飛1萬裡 今年首批越冬白鶴飛抵鄱陽湖
    艱辛南飛1萬裡 今年首批越冬白鶴飛抵鄱陽湖     新華網南昌10月25日電(記者甘泉)10月23日10時左右,今冬首批白鶴飛抵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隨著白鶴的來臨,鄱陽湖保護區即將迎來候鳥「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的壯觀美景。
  • 白鶴亮翅與白鶴是個什麼關係?
    武式太極拳和孫式太極拳可能以前也叫「白鵝亮翅」,後來也改為「白鶴亮翅」了。拳式的意思是要像白鵝出水時抖掉水珠一樣的用抖勁,但似乎白鵝抖水時並不展開翅膀,而是兩翅緊貼於兩肋的。呵呵,較真了,勿怪。實際上不論「白鶴」也好還是「白鵝」也好都是取自象形,表示兩臂是張開的動作。我個人感覺「白鶴」比「白鵝」的名字要好一些,印象中白鶴比白鵝要輕盈一些,高雅一些。
  • 陽臺「飛來」成百上千「白鶴」 原是白鶴靈芝草花開
    白鶴靈芝草盛放的一朵朵白花形同一隻只小白鶴,站滿了枝頭。佛山日報記者梁建榮攝前日(16日)上午,記者來到文本光家,在陽臺上看到他種植的十多棵白鶴靈芝草。這些靈芝草長勢甚好,枝繁葉茂,小白花開得燦爛。據記者觀察,這些白鶴靈芝草高約100~150釐米,葉對生,兩面有柔毛。聚傘花序,生於葉腋或枝頂。唇形花冠白色,上唇披針狀,下唇短三裂,花冠形狀猶如一隻只展翅的白鶴,頗為搶眼。說起這些白鶴靈芝草的由來,還要追溯到4年前。
  • 9隻白鶴往南多飛800多公裡到達江門 在廣東極為罕見
    白鶴多飛800餘公裡首抵廣東。 大洋網訊 每逢秋冬降臨,北方的候鳥就會進行大規模季節性遷移,廣州、深圳、江門等地也在這群候鳥的遷徙路線當中,是冬候鳥遷徙的必經路線和重要越冬地。
  • 白鶴的「越冬食堂」
    新華社南昌12月23日電題:白鶴的「越冬食堂」新華社記者郭豐慶、姚子云水草豐美的鄱陽湖,每年吸引全球98%以上的白鶴越冬。每年寒意漸濃時,鶴群會跨越萬水千山,從西伯利亞出發,南飛數千公裡,來到食物充足的溫暖家園,度過漫漫冬日。
  • 瀋陽:沼澤地裡 白鶴戴「腳鐐」艱難求生(圖)
    4月9日,他到外地拍攝候鳥時竟意外發現一隻戴著「腳鐐」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這隻白鶴被盜獵者下的夾子夾住了腳。楊先生乘坐拖拉機嘗試營救未果後,通知了有關部門。30多名志願者用兩天時間將白鶴捕捉到,並送到瀋陽動保站指定醫院救治。
  • 數千白鶴提前飛抵江西越冬
    數千白鶴提前飛抵江西越冬】11月18日,南昌市高新區鯉魚洲(五星農場)白鶴保護小區千畝藕塘內,2000餘只白鶴歡聚於此追逐嬉戲。 白鶴是江西的「省鳥」,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每年全球98%的白鶴會飛往鄱陽湖越冬,並停留5個多月。為給白鶴創造更好的越冬覓食環境,2020年初,鯉魚洲(五星農場)白鶴保護小區將原來的300畝藕田擴大到了1045畝。
  • 【rlyl物種說】今日--白鶴(Siberian crane)
    白鶴,又稱西伯利亞白鶴或雪鶴,是鶴科的成員之一。屬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棲息於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巖邊及淺水沼澤地帶。常單獨、成對和成家族群活動。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閉會,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決定為白鶴為江西省省鳥。
  • 上古七大神鳥:鳳凰、青鸞、大鵬、孔雀、白鶴、鴻鵠、梟鳥
    第四、孔雀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漢代樂府《孔雀東南飛》 孔雀與鳳凰,是古代東方神話和西方神話中都出現過的飛禽,鳳凰在東方神話,有鳳凰般涅,在西方神話,則被稱為不死鳥。
  • 地球最後4000隻白鶴:毒殺、槍擊、無處落腳
    他在獾子洞溼地發起白鶴保護行動,把個人電話印在年曆上,在周邊村落挨家挨戶做反盜獵宣傳。此後,越來越多的受傷白鶴,被送往周海翔所在的瀋陽猛禽救助中心。「如今盜獵問題緩解了很多,不過還是會有零星事件發生。」周海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發現中毒的「419」後,周海翔與同伴在現場找到了兩枚彈殼和大量泡過毒藥的玉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