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頭一天坐了火車過來,省出來時間和體力,我和父親就決定用這些時間來看看這座最臺灣的城市:臺南。這一天的早晨,臺南的天空依然飄著小雨。
為了節省時間,我和父親乘計程車到赤嵌樓。臺灣的計程車也是相當方便,幾乎每條路的都有幾個計程車停靠站,只要在那裡等,很快就會有巡遊在路上的車停靠過來,司機一般也很有禮貌,問過目的地,就會認真的開車帶你過去。
臺灣的計程車司機並不會主動索要小費,但是也不拒絕。曾經和臺灣朋友一起坐車,朋友付帳的時候把剩下要找的零錢做了小費,頓時覺得很有愛。在臺灣很多事情會讓內心升騰出溫暖的感覺,這是我喜歡臺灣的地方。很多事情會讓人感覺有商業成分但是並不過分,保持有距離但是很有溫情。
臺南城市並不太大,交通也很順暢。幾公裡的路程,計程車十幾分鐘就把我們帶到了赤嵌樓。門票並不貴,大概十幾塊人民幣的樣子吧(原諒我記錄的並不詳細),比起很多動輒大幾十塊一百多的景點門票,親民了很多,而且臺灣很多博物館和景點都是免費的,我想,隨著富裕程度的增加,大陸也會向這個方向發展的。這幾年,跑了很多國內著名的博物館,都是免費的(以前可都是收費的啊),猛然間就覺得很開心。
赤嵌樓可是臺南乃至臺灣著名景點,景點提供有自助的電子導遊系統,也有義務的講解員,我們跟隨一位講解員,聽幾百年前的臺灣歷史,聽臺灣人民抗擊荷蘭侵略者的故事,感受臺灣同胞不屈不撓的鬥爭。也是很感動的。看著眼前的遺址,甚至還能想想當年炮火隆隆的戰鬥景象。而館內的文物又向來往的民眾娓娓訴說著臺灣不平靜的昨天。
景區不大,時間也不多,我們匆匆感受了一下,就準備返回賓館,要繼續騎行下一站,雨基本停了。我和父親決定徒步走路回賓館,看一看傳統而現代的臺南街頭巷尾如何海南百川的。
臺南的城市中融會了很多文化,有媽祖廟,關公廟,基督教徒,天主教堂,飛簷走壁,雕梁畫棟,尖頂入雲,十字架高聳,還有各類廟宇都擠一條街上,同一條街,信步走走,就能看到很多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交相輝映,各有自己的講究和來頭,信眾各自虔誠,互相包容,感覺甚是有趣,頗有一點看西遊記天上神仙聚會的感覺。
既然本次出行的目標是環島騎行,自行車還是要騎的。我和父親規劃的是今天晚上趕到高雄。臺南距離高雄大概60多公裡的樣子,正好是三五個小時的車程。吃過午飯,我們開始出發了。
臺灣西部的大部分城市都臨著海,環島公路有的時候就在海岸線上,加上有獨立的非機動車道,騎行還是很舒服的。一邊是呼嘯而過的機動車,中間是自行車道,另一邊是美麗的海岸線。呼吸著來自臺灣海峽的新鮮空氣,在細雨濛濛或藍天白雲中騎行,真是莫大的享受。父親對這裡的自行車道和騎行氛圍讚不絕口,一直說,想再和他的那些老朋友們來騎行騎行,希望他們可以早日成行。
很多城鎮在靠近海邊的地方做的都有休閒公園,累了休息一下,看看風景,尤其是知道海的兩岸都是中國,那感覺,很奇特!
騎行在途中,常常更關注同類的人。不時地有騎行的人從身邊穿過,總會友好的伸出大拇指向你致意!有時候馬路另一側也會有騎行的人相向而來,我們也會直起腰,伸出大拇指或者揮揮手,向對方致意,其實也是在給自己一個鼓勵。
途中常常會路過一些湖泊和水塘,有很多水鳥在那裡嬉戲。最妙的是下午的時候路過很大一大片溼地,旁邊居然有很規範的觀鳥房。
我和父親很好奇的停下來自行車,要去觀測一番。
觀鳥亭其實是一個架空的封閉建築,房間內有各種關於黑面琵鷺的介紹,房間開了幾個小窗戶,面對著觀測區,放著幾架高倍望遠鏡,對著的是一片茫茫溼地,這就是黑面琵鷺的越冬棲息地。這個季節,正是黑面琵鷺在臺灣越冬產卵的季節,透過高倍望遠鏡,我們發現了草叢中走來走去的琵鷺,也看到有的琵鷺一動不動窩在草叢中,是不是在孵卵我們不得而知,但邂逅了這個觀測點確實是一個驚喜。
臺灣是部分亞洲候鳥的越冬棲息地,也是部分澳大利亞候鳥的棲息地,而黑面琵鷺是鳥類中的大熊貓,全球觀測到的不過2000餘只,大部分冬天會到臺南地區過冬,就在這個面積170多公頃的保護區內。能夠看到,也屬有幸了。
寫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百度了一下中國國家一級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居然還是1988年提案,1989年通過的,有些東西,是該繼續推動推動了。看到名錄裡有些動物,想起來一個網絡用詞:呵呵,比如綠孔雀等。
觀測完黑面琵鷺,我們繼續行進。路在車輪下不停的延伸,大多數時候覺得還好,但是有時候會覺得很絕望,內心就慢慢的升起敬意,真不知道十年來父親和他的朋友們是怎麼樣的毅力,騎行數萬公裡,就用自己的雙腳踩著自行車,把偌大一個中國給騎遍了,內心不禁升起一種久不曾有的敬佩。
但是,大多數騎自行車的時候還是不能分神想東西的,必須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畢竟路上有很多不能預知的情況,比如:走著走著,不知道路怎麼走了,一條河橫亙在我們面前,我們在一個丁字路口,面前是河堤,原本走的路變成了一座大橋,很高,而此刻,我們在橋下。
我和父親把自行車停在路邊,我用手機開始查詢,向左轉好像要很長才有橋可以通過,向右轉好像也是如此-現在回頭再想,好像自己當時很愚蠢,根本沒有想到,只要上了河堤,是一定有一條可以上橋的路,尤其是在臺灣,幾乎所有的路和橋都會預留行人、非機動車行走的道路。正在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解決的時候,一個騎著摩託車的男子停在了我的身旁,他詢問了我的疑惑,告訴我向左走,然後沒多遠就有可以過橋的路,我們感謝過他之後,上了車開始向左邊騎行。
沒幾分鐘,那個男子又拐了回來,告訴我們,剛才他疏忽了,向右邊走一點就可以上橋,然後從橋上直接通過就行。這時候真是莫名的感動:也許他騎行在回家的途中,也許他在趕往工作地點的途中,他僅僅是駕駛著一輛摩託車,卻浪費時間為我們指路,不能不讓我記憶猶新,常常感動。在他的指引下,我們順利的跨過大橋,重新走上通向目的地的路。
天氣一直很好,沒有下雨,時而還有點微風,我和父親一前一後的騎行著。傍晚時分,已經騎到了高雄的城市邊。我們找了一家麥當勞休息時刻,用手機定了一間房,位於高雄港的附近,是一個位於高層建築上的商旅賓館。
寫到這裡,要記錄一下,現在已經是網際網路時代,用手機APP訂房十分方便,不用再像以前一樣,走一家問一家的,有沒有房,多少錢,在手機上都很方便查詢比較。
臺灣的賓館和大陸比起來要稍微貴一點,我推測可能是由於很多地是私產,況且賓館都必須符合政府的要求,等等吧,反正是要貴一些。基本的賓館要四百人民幣起吧,高級一點的更貴,住過兩次五星級的,賓館規模和房內設施其實和國內掛牌四星級的賓館差不多,要一千五人民幣起。相比起來,臺灣的民宿還是很值得推薦的:便宜溫馨,風格迥異,一兩百塊人民幣就可以訂到,風光好有特色的也不過三四百元人民幣,感覺相當不錯。
我曾經在臺北用APP訂過四晚的一個民宿,就在臺北的老繁華地區西門町,四百元左右每晚,從入住到離開就沒有見過房東,鑰匙放在門口的報箱裡,我們通過電話聯繫,然後就入住了,所有的東西自助處理,很舒心,離開的時候房東告訴我們還把要是掛在報箱就好,真的感覺是一個文明規範的地方,彼此的信任程度很高。
又騎了大概一個小時,天基本黑下來了,我們到達了賓館。賓館坐落在高雄港旁邊的一座高樓裡,36樓。我和父親辦完手續後帶著自行車上樓,房間還挺大,應該就是國內的那種小公寓的意思吧,廚衛俱全,關鍵是視線很好,可以俯瞰到三分之一個城市加高雄港。
父親說,他是第一次住在這麼高的地方。聽父親這麼講,其實有點心酸。自從考上大學出門學習到現在不惑之年,其實沒怎麼和父親在一起生活過,談心的時間就更少了。而這次騎行,讓我和父親每天在一起,休息的時候說說話,吃飯的時候聊聊天,真是覺得開心。小時候和父親在一起,什麼事情都是父親來安排,而這次,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需要我提前安排好,而騎行的技術和技巧,都是我向父親請教,這種感覺實在很妙,陪父親騎行臺灣,看起來是我在盡孝,實際上我很收益,很享受這個過程。
父親吃完晚餐,洗了澡,看了一會兒夜景,就睡了,我又開始翻看手機,查詢第二天的路線和天氣,預測第二天的行程和安排。當這一切安排妥當,坐在陽臺上,默默地點上一根煙,看港口依然往來不息的貨輪進出港,內心又升起了一份歡喜。
這次騎行也許就是所有的收穫都在路上......
腳踏車上的臺灣(三) 縱貫線 出發
腳踏車上的臺灣(四) 用圖片瀏覽臺灣
作者:老等 等,是一種禪!
「老等」是一種鳥兒的名字。它整天站在水裡,一動不動,像一根木樁,像一根蘆葦,像一兜草。 它沒有矯健的翅膀,可以像有些鳥一樣迅速地在上空飛馳,箭一般地射向水面,抓住那些敢於在水面上遊動的魚兒。老等也沒有銳利的目光和鋒利的爪子,不能像有些鳥一樣潛入水底,逮住那些藏在石縫裡的小蝦。所以,老等只能佇立在水裡,一動也不動,偽裝成一尊雕像,等待魚兒的到來。 老等不去理會天空中掠過的大雕投下鄙夷的目光,不去理會進食後在水面上嬉戲的鷺鷥。它放低姿態,全神貫注地盯著眼前的水面,不斷地培植著自己的信念,凝聚自己的意志,努力地等下去,等下去……誰也沒有看到老等是怎樣抓到魚的,但這種靠進食魚類的鳥兒一代代延續了下來,因為它肯定抓到了魚!
老等的等待是一個過程,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正由於過程的漫長,在成功以後才有其它鳥兒雙倍的喜悅。正由於有成功在前面,它才有長久等待的力量,才有超出平凡的信念。它把希望、努力和成功以及生命的意義都注入了等待這個偉大的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