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大一統野心(四)

2021-01-08 網易新聞

教廷強敵手 殊死決鬥人

面對腓特烈二世的凌厲攻勢,教皇國岌岌可危。教皇格雷戈裡九世惱怒有加,但無計可施。1239年,他只得故伎重演,將腓特烈二世第二次開除教籍,並伴之以精神宣傳戰,對腓特烈二世進行詛咒和謾罵。格雷戈裡九世從教廷檔案庫裡,搜出腓特烈二世作為宗教懷疑論者,諸如「三個騙子」的瀆神言論,廣為宣傳,企圖利用歐洲基督徒的宗教虔誠心態,來削弱腓特烈二世軍事勝利的影響。腓特烈二世則針鋒相對,以皇帝的名義向歐洲王宮呼籲:建立君主同盟,共同反抗教皇異端。

1241年春天,格雷戈裡九世擬於復活節在羅馬召開宗教會議,密謀廢黜皇帝。腓特烈二世則攻掠教皇國,幾乎佔領羅馬;同時又指使比薩艦隊在熱那亞海面,成功地俘獲了前往羅馬出席宗教會議的數百名西歐高級教士代表團,扣作人質,押往那不勒斯,擬與教皇談判。同年八月,年邁而又性格暴躁的格雷戈裡九世,由於全盤計劃破產,憤懣而死。

接著,塞勒斯廷四世繼為教皇,但旋即去世。於是,羅馬教廷陷入「缺位」的嚴重危機之中。然而,腓特烈二世畢竟是中世紀的帝王,難以超越他的時代。在此成敗的關鍵時刻,他未能突破皇帝與教皇互相對立又互相依賴的中世紀傳統關係的束縛。腓特烈二世一方面與教廷不共戴天,另一方面卻又離不開教皇。他曾經企圖利用被俘的西歐高級教士,自立一個傀儡教皇;但在其摯友法王路易九世的勸說下,釋放了一批主教,使之參加教廷的選舉。於是,教廷在空位兩年之後,於1243年方選出安科納邊區教長西尼巴爾多·菲埃斯基為教皇,是為英諾森四世(InnocentiusIV,1243-1254在位)。這樣,腓特烈二世坐失顛覆教皇國,統一義大利的良機,最終等來了一個置其於死地的兇惡敵人。

1244年,腓特烈二世一方面以友好姿態對新教皇表示歡迎,另一方面率軍到達羅馬近郊,要求新教皇撤銷格雷戈裡九世對他的第二次絕罰處分。英諾森四世偽稱願與腓特烈二世談判。但懾於皇帝的武力,他在一個夜間倉皇逃出羅馬,乘船北上,到達他的故鄉熱那亞,又覺不安全,乃直奔裡昂,藉助於法王之弟安茹查理的幫助,建立了一個流亡教廷。這一事件表明,當腓特烈二世仍然纏綿於對教廷的幻想時,羅馬教皇卻棋先一著,正式脫離了對皇帝的傳統依賴關係,轉投法蘭西王室,尋求保護。但這一事件,似乎也可以看作中世紀羅馬教廷由盛而衰的起點,因為它預示著教皇作為「阿維農之囚」的時代已經為時不遠了。

此後,腓特烈二世與教皇的鬥爭便達到極端殘酷無情的地步。1245年,英諾森四世在裡昂召開宗教會議,以偽誓、瀆聖、「異端」等罪名,將皇帝腓特烈二世及其兒子德王康拉德四世開除教籍;廢黜他們的帝號和王位;並宣布對腓特烈二世、以及霍亨斯陶芬家族的一切「不肖子孫」,進行十字軍徵討;要求英、法等國為十字軍大量捐款;又發動僧侶做反對皇帝的宣傳,鼓動德意志諸侯另選新王。英諾森四世的兇狠刻毒,使與會君主大為震驚和反感。法王路易九世對腓特烈二世深表同情,曾經從中調解,遭到教皇拒絕。路易九世則宣布,拒絕參加任何反對皇帝的遠徵。

腓特烈二世在義大利沒收教會財產,加緊對教皇領地發動攻勢。同時他以皇帝的名義,發布致歐洲君主的公開信,猛烈抨擊教皇神權統治,籲請歐洲各國君主協助他反對共同的敵人——羅馬教皇。他寫道:「如果教皇戰勝了他的第一個打擊對象神聖羅馬皇帝,他就會毫不費力地欺侮其餘的國王和諸侯。因此我請求你們援助我,以便讓全世界知道,任何一次對世俗君主的進攻,都在損害我們的共同的榮譽」(波特金主編《外交史》第一卷(上)p207,三聯書店,1979年)。腓特烈二世第一次向歐洲諸國的君主們明確地闡述了:政教爭端對於世俗君主們共同的利害關係,得到英、法等國君主在道義上的支持。

然而,英諾森四世掀起的反對皇帝的惡浪,卻席捲了慣於朝秦暮楚的德意志和義大利。德意志諸侯蠢蠢欲動,倫巴底同盟死灰復燃。於是從1246年起,皇帝和教皇的戰爭,同時在德意志和義大利兩條戰線激烈展開。這一年,英諾森四世指令多米尼克僧侶,策動德意志部分諸侯背叛皇帝,選立圖林根公爵亨利·拉斯匹為德王,並突然向康拉德四世進攻。康拉德猝不及防,戰敗於法蘭克福。1247年,康拉德四世在巴伐利亞公爵和南德城市支持下,擊殺亨利·拉斯匹。隨後,部分教會諸侯又選立荷蘭伯爵威廉為德王。「萊茵城市同盟」公開支持威廉,共同向忠於皇帝的「德意志主教同盟」發動進攻,但遭到失敗。這次德意志爭位之戰互有勝負,持續到1251年。

義大利北部戰場極端殘酷。1247年5月,皇帝的戰略重鎮帕爾馬叛變。腓特烈二世與王子恩齊奧率軍長久圍攻不克,鬥志鬆懈。1248年,當他們外出狩獵時,群龍無首的皇帝軍隊,被伺機衝出城外的市民軍隊所擊潰(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第12卷p439,臺北幼獅翻譯公司,1974年)。其後,英諾森四世策劃義大利的韋爾夫黨徒,使用歐洲中世紀罕見的卑劣手段刺殺皇帝,並企圖買通御醫在御膳中下毒。腓特烈二世覺察到敵人的種種陰謀,大為驚恐,對身邊嫌疑人犯進行殘酷殺戮,以至殃及無辜。甚而連皇帝最為信賴的宮廷大臣P·D·維格納也未能倖免,涉嫌被捕,被挖去雙目下獄,自殺身亡(但丁《神曲》王維克譯本p59,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此後,腓特烈二世大概出於安全考慮,抑或由於精神的沮喪,他將軍隊交由王子恩齊奧指揮,自己則退回那不勒斯,不再出戰。

其時,北意戰場方酣未艾。1249年,佩拉維奇諾和埃茲利諾分率帝國軍隊激戰於倫巴底西部和波河兩岸,不斷拓展忠於皇帝的吉伯林派勢力。後來,帕多瓦反叛皇帝,埃茲利諾將該城12000居民全部處死,予以血腥懲罰(馬基雅維裡《佛羅倫斯史》p31,商務印書館,1982年)。同時,腓特烈二世的駙馬安蒂奧克的弗雷德裡克,則以帝國代理人的身份統治著佛羅倫斯,將全城親教皇的韋爾夫黨徒予以大規模的驅逐。但在1249年,王子恩齊奧的軍隊在弗薩爾塔戰役,被倫巴底同盟軍擊敗,恩齊奧被俘,囚于波倫納,在獄中度過餘生。

就在德、意戰場勝負未分,而且皇帝的實力仍佔優勢的情況下,1250年12月13日,腓特烈二世在南意阿普裡亞的菲奧倫蒂諾城堡,突然駕崩,享年56歲。死因莫名,頗費猜想,教皇陰謀乃其一。他畢生為之奮鬥的事業,亦隨之化為烏有。

腓特烈二世的去世,使英諾森四世欣喜欲狂,但懾於皇帝的餘威,直到1253年方結束其九年喪家犬的流亡生涯,以勝利者的姿態,返回羅馬。1254年,英諾森四世率軍侵入南意,企圖直搗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蛇窩」,但被腓特烈二世智勇雙全的兒子曼弗雷德所擊敗。同年底,心力交瘁的英諾森四世,便在那不勒斯的軍旅之中見上帝去了。

隨後,教皇們繼續迫害腓特烈二世的子孫,但「在1250-1266年間支配著義大利的歷史」的(H·赫德、D·P·韋利《義大利簡史》上冊p101,商務印書館,1975年),仍然是腓特烈二世之子曼弗雷德。他像其父親一樣,使三四任教皇經常處於恐慌之中。1267年,腓特烈二世之孫、康拉德四世之子、年僅14歲的康拉丁,在其祖輩們顯赫聲望影響下,率軍奪取倫巴底和託斯坎納許多城市,並一度佔領羅馬。1268年8月23日,在塔利亞科佐戰役,教皇的幫兇、法國的安茹伯爵查理才將他擊敗。不久,在教皇克裡門特四世的默許下,少年將軍康拉丁在那不勒斯被斬首。於是,霍亨斯陶芬王朝徹底滅亡了。教皇們如此殘酷無情,使歐洲輿論為之譁然,他們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十三世紀後期,在五十年中走馬燈般先後出任教皇的就達14人之多,教廷盛期一去不復返,大大有利於西歐各國王權的伸張。

簡短的結語

腓特烈二世與羅馬教皇瘋狂爭鬥的結局,正好是對霍亨斯陶芬王朝與羅馬教廷長期較量的歷史總結。鬥爭結果,政教雙方兩敗俱傷。他說明皇帝和教皇的世界主義野心都不過是一場夢幻,只是皇權崩潰在先,教權淪落稍後而已。但在其中,作為從亞平寧半島土壤裡培植出來的腓特烈二世強大王權的喪失,及其統一義大利偉大嘗試的失敗,卻是中世紀義大利政治史上的最大悲劇。

本文摘自《德國史論文集》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作者:李隆慶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2020丨公元1220年代:腓特烈二世與神聖羅馬帝國
    2020丨公元1220年代:腓特烈二世與神聖羅馬帝國 2020-08-31 18: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羅馬帝國的精神續作 神聖羅馬帝國與紅鬍子腓特烈
    德意志貴族推舉洛林公爵康拉德(就是那個被馬扎爾人一箭射死的)的曾孫,奧託一世的玄外孫,出身法蘭尼克尼亞家族的康拉德二世(1024-1039在位)繼位為神聖羅馬皇帝,即法蘭克尼亞王朝(1024-1125)。1125年,法蘭克尼亞王朝的亨利五世去世,無子,貴族擁立出身蘇普林堡家族的薩克森公爵洛泰爾二世為帝。1138年,洛泰爾二世去世,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女婿:出身韋爾夫家族的亨利(驕傲的)。
  • 你知道這些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嗎?
    [摘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裡的牛人很多,正是這些風雲人物,讓神聖羅馬帝國在世界歷史中有著格外濃烈的色彩。德國的第一位君王在查理曼帝國分裂後的這個時期誕生,叫康拉德一世。但這時的君王都只能稱為國王。最後一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曾組織3 次反法同盟與拿破崙對抗,但拿破崙勢如破竹,甚至攻入哈布斯堡領地。拿破崙向弗朗茨二世發出通牒,要求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並且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德意志國王的稱號。1806 年8 月6 日,弗朗茨二世宣布放棄神聖羅馬帝號,僅保留奧地利帝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正式滅亡。
  • 他是德國國王,也是羅馬人的夢魘,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
    比如今天要說的「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六打義大利。一、「紅鬍子」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一世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首位羅馬人民的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也是德意志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腓特烈一世被認為是中世紀德國最成功的統治者之一,在其執政期間,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力達到頂峰,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
  • 神聖羅馬帝國的故事(36)腓特烈正要自殺,卻天降一個腦殘粉
    話說七年戰爭後期,普魯士國王腓特烈被奧、法、俄聯軍圍攻,打得精疲力盡,更雪上加霜的是,腓特烈的舅舅英王喬治二世去世,英國首相皮特下臺,英國不願意再花費大筆金錢支持歐陸上這麼一場看不到頭的戰爭,因而要求腓特烈把西裡西亞還給奧地利,與各國和談。
  • 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選舉君主與美國選舉人團選舉總統有何異同
    神聖羅馬帝國 1245年教宗意諾增爵四世開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教籍,部分德意志諸侯於是推舉>亨利·拉斯佩為國王,同腓特烈二世爭位,使得神聖羅馬帝國進入空位期。
  • 腓特烈二世:中世紀的愷撒
    1250年12月13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於西西里島逝世。 腓特烈二世是當時歐洲最強大,同時也最「另類」的皇帝。他既虔誠篤信,親自領導了十字軍東徵,同時又因叛逆的個性以及對異教徒的善意,被屢次逐出教會。
  • 神聖羅馬帝國唯一女皇帝,剛登基就遭到反對,最後傳位給自己丈夫
    174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去世。由於查理六世只有一個女兒瑪麗婭·特蕾莎,所以他去世後,皇位就由他的女兒來繼承。不過事實上並沒有這麼順利。神聖羅馬帝國在18世紀的時候,只是個名字而已,這個帝國用伏爾泰的話說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帝國境內有大大小小几百個諸侯。
  • 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趁表妹喪父,提出厚顏無恥的要求
    此消彼長之際,對腓特烈二世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儘管如此,他卻在這個關頭,遇上了自己半生的強勁對手。讓大王鬱悶的是,這位對手是個嬌滴滴的女子。 她就是腓特烈的表妹,哈布斯堡家族女繼承人,同時堪稱奧地利史上最牛君主的瑪麗婭.特蕾莎(1717-1780)。
  • 追隨腓特烈二世的足跡
    ——波斯詩人菲爾多西(935-1020年)我的旅途開始於2006年,那一年我得到了一份出版合同,讓我寫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腓特烈二世(1194-1250年)的傳記,這讓當時的我欣喜萬分,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年內寫完了20餘萬字的傳記,在交稿之後才被告之:該選題的出版已經被無限擱置,也就是說這本書不能出版了。
  • 神聖羅馬帝國法國大革命捅了神羅的命根子
    18世紀中葉,普魯士、奧地利在腓特烈二世和瑪麗婭.特蕾莎母子的帶領下,先後進行了軍事政治經濟文教全方位改革。這些年頭,世界上其他地方,更是逐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不,撇開早就君主立憲的英國不談,大老遠的北美洲,一群殖民者後代起來造反,在1783年打跑英國佬,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 德國版「奮六世之餘烈」,威廉一世繼承六代祖先,實現德國大一統
    「奮六世之餘烈」這句話出自中國西漢王朝文學家賈誼創作的文言文《過秦論》,指的是秦國贏氏王朝第31代君主嬴政繼承了前面六代祖先的統治成果,把秦國治理成戰國末期最富強的國家,並且成功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個國家,實現中國大一統,建立中國歷史第一個大一統朝代大秦王朝,嬴政本人首創皇帝這個君主稱號,成為中國歷史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帝。
  • 中國世界古文化:神聖羅馬帝國的衰落,不平靜的諾曼第公國
    康拉德因此失去了到羅馬加冕皇帝的機會,成為第一個神聖羅馬帝國沒有去羅馬加冕的皇帝。1152年3月4日,康拉德三世的侄子腓特烈一世稱帝,尊稱為腓特烈大帝。在他的統治下,神聖羅馬帝國一度恢復了奧託大帝時代的強盛與繁榮。腓特烈稱帝時,國內的形勢非常混亂,教皇擁有了龐大的權勢,國內的教會貴族全部聽命於教皇,形成了新的分裂勢力。
  •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權勢為何不斷減小?教會的擴張並非主要原因
    此次加冕的意義重大,它意味著一個會存在將近900年的大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誕生。在962年,整個歐洲最有權勢的君主無疑是奧託一世,歐洲最為強大的國家,也無疑是神聖羅馬帝國。在加冕之前,奧託已經帶領著德意志諸侯們,擊敗了不斷東侵的馬扎爾人,帝國邊境的安全在奧託的力量下得到了鞏固;之後,他又成功平息了德意志帝國內部的公國發生的叛亂。
  • 神聖羅馬帝國女皇;嫁給帥而無能的情郎,與傾慕者打了一輩子的仗
    在霍夫堡長達七百年的歷史中,記載著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開明統治的帝國盛世,記載著約瑟夫二世繼承母業大刀闊斧實行改革的輝煌業績,當然也記載了弗蘭茨一世皇帝為了平息和拿破崙的紛爭而下嫁女兒的恥辱,記載了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時代多民族國家由盛而衰的景象。700多年間,哈布斯堡家族在霍夫堡宮內統治著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
  • 神聖羅馬帝國面對無恥腓特烈,特蕾莎用女性魅力換取十萬精兵
    一代戰神腓特烈二世眼見出師不利,生怕被抓住勒索贖金,嚇得快馬加鞭,逃離戰場。搞笑的是,國王逃走之後,普魯士步兵方陣卻努力奮戰,擋住了奧地利步兵騎兵的夾擊。同時普魯士炮兵玩命轟擊,炸得奧軍傷亡慘重。這麼著,奧軍只得撤退,普軍贏得勝利,派人去把逃之夭夭的國王請了回來。
  • 腓特烈二世:博學多才,關心靈魂,贊成解剖
    腓特烈二世(1194年-1250年)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國王(羅馬人的國王)、西西里國王、耶路撒冷國王、勃艮第國王和義大利國王。他能在統治者中脫穎而出,被稱為「Stupor Mundi」(世界驚奇),是因為他特立獨行,而且異常博學、思想前衛。在他之前,教皇英諾森三世也曾被人稱為「Stupor Mundi」。
  • 德國最偉大的五位君主,腓特烈大帝只排名第四,前三位比他更偉大
    德國加洛林王朝第2位國王查理一世第二名:霍亨索倫王朝威廉一世威廉一世,德國霍亨索倫王朝第7位國王、開國皇帝,生於公元1797年,是第5位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次子、第6位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同母弟,他年輕時參加過抵抗拿破崙一世的戰爭
  • 皇帝腓特烈三世史蒂芬大教堂石棺揭秘
    Monday,January 20 , 2020文 / 李力11月8號,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舉行的學術會議上,有關專家向媒體公布了近幾年來對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 (1415-1493)在維也納史蒂芬大教堂裡陵墓石棺內部的考查研究報告,引起一片轟動,成為重磅頭條新聞,公眾第一次有幸看到了這個500年來從未動過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石棺裡面拍攝的珍貴照片
  • 神聖羅馬帝國唯一女皇帝,創建歐洲第二宮殿
    有著「歐洲丈母娘」之稱的神聖羅馬帝國女皇瑪麗亞·特蕾莎被揭秘人:瑪麗亞·特蕾莎,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后,帝國的實際控制人。揭秘坐標:美泉宮,是位於維也納郊區的皇家夏宮,搭地鐵U4線到達Schnbrunn站下車;奧地利女王瑪莉亞·特蕾莎建造,茜茜公主曾是這裡的女主人;判詞:相比於伊莉莎白一世、維多利亞女王、葉卡捷琳娜一世,由於瑪麗亞·特蕾莎並沒有加冕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因此她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由於她的繼位問題,曾爆發一場長達八年的戰爭,歐洲主要國家都參與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