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治療糖尿病的兩大藥物(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之一,胰島素對於數以億計需要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來說,一直是天大的福音。
如果說唯一美中不足的,那就是相較於口服降糖藥來說,胰島素需要注射的給藥方式,給很多的患者帶來不便。按照市面上的胰島素服用方法來看,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每天注射至少1次,多則可能2-4次,可能還需結合口服藥物來治療,這意味著複雜的治療策略和繁瑣的自我血糖管理。
有沒有一種,只需注射一次,就能控制幾天,甚至是一周的血糖的胰島素?
此前,在美國糖尿病協會第80次科學會議(2020 ADA年會)上,3項系列報告展示了長效胰島素類icodec的研究進展,引發業界震動和廣泛關注。在2期關鍵臨床試驗中,每周注射一次icodec的療效和安全性與每日一次甘精胰島素U100+(一種長效胰島素類似物)相當。【1】
這表明,使用icodec注射治療,患者只要一周注射一次,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糖尿病治療要邁入胰島素注射每周一次時代?
icodec 2期臨床試驗的結果,之所以引發業界震動,是因為在胰島素髮展的近100年時間裡,至今沒有一款能達到一周只需注射一次的效果。
icodec的出現,讓業界和廣大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事實上,胰島素在應用臨床的90年時間裡,總共有三代:第一代胰島素-動物胰島素、第二代胰島素-人胰島素、第三代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
第一代胰島素是由加拿大人F.G於1921年發現的,1922年開始用於臨床,使以往無法救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從發現開始,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用於臨床的胰島素幾乎都是從動物身體中提取的,故被稱為動物胰島素。
動物胰島素有幾個很大的缺點,容易引起人體自身的免疫反應,導致全身過敏和降糖效果不穩定。此外,一般動物胰島素必須在冰箱內冷藏保存,保存性差。
20世紀8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基因技術的發展,科學家能夠通過基因工程來重組人體DNA,合成與人體更加契合的胰島素——第二代人胰島素。
第二代胰島素解決了人體的免疫原性問題,注射後很少引起過敏和胰島素抵抗反應,同時,保存方式也更方便,可以在25℃左右的室溫中存放4周。不過它依然有著明顯的局限性,短效、預混人胰島素均需要餐前30分鐘注射,患者依從性差以及低血糖風險高。
20世紀90年代,醫學界對胰島素結構和成分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發現通過對肽鏈的修飾可以改變胰島素的生物學和理化特徵,進而讓它與人體更加貼合。這就是第三代胰島素類似物。
第三代胰島素類似物與前兩代胰島素相比,血糖控制效果更好,注射方式更靈活、方便。長效胰島素類似物每日一次注射就可滿足需求。
與icodec 2期臨床試驗的效果相比,以前的第三代胰島素儘管在血糖控制效果上沒有太大的差距,但其每日至少一次注射的給藥方式,與icodec每周一次注射的差距相比,可謂存在代際差。
已公布的試驗結果顯示,產生代際差的原因在於,研究者通過修飾胰島素分子,實現了穩定且可逆地結合白蛋白,形成「循環存儲庫」。
資料顯示,icodec由全球著名的糖尿病藥企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研發。在「循環存儲庫」下,胰島素分子的半衰期可長達196小時,持續、穩定地釋放胰島素,在整周內有效降低血糖。由於採取了濃縮配方,icodec一次注射劑量相當於一周內每天注射甘精胰島素U100。
研究組進行了一項為期26周的隨機、雙盲、雙模擬、2期臨床試驗,招募了247名未接受過長期胰島素治療。這些患者在服用二甲雙胍或二甲雙胍加用DPP-4抑制劑類降糖藥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仍然控制不佳(7.0%-9.5%)。受試者平均59.6歲,糖尿病病史9.7年,試驗開始前HbA1c為8.0%,空腹血糖為181mg/dL(約10 mmol/L)
研究中,患者隨機分組,每周注射一次icodec+每天注射一次安慰劑(125人),或每天注射甘精胰島素U100+每周一次安慰劑(122人)。胰島素起始劑量為70單位/周或10單位/天,研究人員通過適當調整劑量,讓患者在早餐前的血糖水平控制在70-108 mg/dL(約3.9-6 mmol/L)。
治療26周後,重要的次要終點包括HbA1c基線的差異,以及低血糖事件次。與甘精胰島素U100相比,採用或不採用負荷量給藥法,icodec組和甘精胰島素U100組患者的平均HbA1c水平均無統計學差異,分別為6.69% 和6.87%,較試驗前分別平均下降1.33%和1.15%。icodec組HbA1c控制良好的患者比例更高,儘管達標統計學差異不顯著:兩組患者中,HbA1c達標(<7%)比例分別為72%和68%,HbA1c<6.5%的比例分別為49%和39%。
試驗首席研究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臨床醫學教授Julio Rosenstock醫生表示,在HbA1c指標上,icodec胰島素的表現與甘精胰島素U100相似,「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目前,這一試驗已在美國、加拿大、捷克共和國、希臘、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開展,研究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2】。
在諾和諾德新聞稿中,該公司宣稱「2期試驗為每周一次icodec胰島素治療方案3期臨床開發計劃試驗設計奠定基礎,諾和諾德將於2020年晚些時候啟動該試驗計劃。」
此前,來自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的資料顯示,諾和諾德正在加快推進icodec 3期臨床試驗。早在9月21日,諾和諾德在中國提交的icodec胰島素注射液臨床申請獲得受理。
不過,小編查閱CDE官網最新資料顯示,此前獲得3期臨床試驗申請的icodec並未出現。同時,在諾和諾德官網,關於icodec的消息也全部「消失」。
來源:諾和諾德官網
icodec 3期臨床試驗是否遇到了難題?一切不得而知。
但我們相信,全世界無數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在等待著來自icodec試驗成功的好消息期待icodec研發早日成功,為2型糖尿病患者帶來更有效、便捷的創新療法。
【互動時間】
你還想看哪些新藥的動態和知識?快在評論區留言告訴小編吧!
#糖尿病##一周一次降糖藥##注射胰島素#
參考資料:
【1】 Bajaj HS, Isendahl J, Gowda A,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witching to Insulin Icodec, a Once-Weekly Basal Insulin, vs Insulin Glargine U100 in Patients with T2D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on OADs and Basal Insulin. 摘要657。在第56屆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EASD)2020年年會的分會場「新型基礎胰島素的影響(The impact of new basal insulins)」上報告,2020年9月22日中歐夏令時12:00-13:00。【2】 Rosenstock J, Bajaj HS, Janez A, et al. Once-Weekly Insulin for Type 2 Diabetes Without Previous Insulin Treatme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DOI: 10.1056/NEJMoa2022474
友情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提及藥品相關信息,均需在專業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