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臨死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被後世奉為經典

2021-01-14 美食大聚會呀

蘇軾臨死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被後世奉為經典

宋代詞壇曾經湧現出無數名人名家,其中,蘇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即使在如今的現代社會,他依然能夠「圈粉無數」。這主要是因為蘇軾生性樂觀豁達,一言一行總是能夠出人意料。

最難得的是,蘇軾總是能夠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中,靈活的切換自己的身份,並且樂在其中。

作為宋代文壇最負盛名的大文豪,蘇軾不僅在作詞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還精通儒、釋、道,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

蘇軾臨死前,曾經就給兒子留下了一首充滿禪意的詩作,它就是《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臨終前回首往事,不禁感慨萬分,此時的他身老體衰,萬事消磨,對人生自然有了一番不同於年輕時的感悟。於是他提筆為兒子留下了這麼一首詩,希望兒子能夠藉此機會感悟人生,以後少一些挫折和坎坷。

這首詩最大的亮點,就是首尾兩句完全相同,雖然看上去不倫不類,但其中卻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大多數人看到首尾兩句相同,所以只去解讀前三句,但殊不知,最後一句才是全詩的精髓。

雖然第1句和第4句一字不差,兩者寓意卻是背道而馳,相去甚遠。首句的「廬山煙雨浙江潮」,只是單純的把美景羅列出來,而末句的「廬山煙雨浙江潮」,則已經屬於禪意的範疇。

蘇軾也曾經追求過功名利祿,但是在幾十年間的官場沉浮後,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切都只是過往雲煙。

正因為如此,他才不希望兒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他使用「廬山煙雨」作比喻,告誡兒子不要一味執著於官場的功名利祿,這是一個臨終前的老父親,對兒子最深切的教誨,讀完讓人感動不已。

縱觀蘇軾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一生雖然跌宕起伏,但是卻一直能夠保持著豁達的態度,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人生充滿了偶然,而我們則需要用一種必然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偶然。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最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古人云: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這套書中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精裝版6冊原價192,現在只需要79,兩包煙錢,你就可以近距離感受6位大文豪傳奇的一生,並且能夠從中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蘇軾為風塵女子寫下一首詞,前兩句有失水準,後兩句令人稱讚
    當時的蘇軾可以說是人人都追的星,連當朝太后和皇上都是他的粉絲,而且,蘇軾可以說是初出茅廬,什麼都不怕,有事說事,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他這樣的剛正不阿,動了其他人的奶酪。在當時,遭遇了「烏臺詩案」,可以說震驚全國的事情,那場事情差點兒讓蘇軾送了命,這場大案前前後後牽扯了幾十個人,蘇軾也慘遭貶謫,這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 蘇軾最隨意的一首詞,卻傳到如今,最後一句奉為經典,至今被引用
    蘇軾,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書畫家,可以說是稱霸文壇很多年,被奉為天花板的存在,無論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豁達,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亦或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都成了蘇軾千古流芳的原因,在哪一方面他都有很高的造詣。
  • 一首經典唐詩,短短28字卻為後世留下兩個成語,人人皆知
    印象中,悲歡離合,詩人悲傷時容易有詩,憤慨時有詩,憐憫時有詩,思念時有詩,絕望時有詩,勘破時有詩……偏偏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候詩卻不多。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為忽然傳來的捷報而欣喜欲狂,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是為流放被赦免而心情輕快……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寫喜悅心情的詩,大概是孟郊的《登科後》。這首詩今人耳熟能詳,詩僅四句,便將其進士及第後的開心與感到終於可以一展抱負、一逞胸懷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還為後世留下兩個成語:「春風得意」「走馬觀花」。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蘇軾的這首詩,將廬山和錢塘江都寫進詩中,四句詩有兩句一模一樣
    蘇軾認為他寫廬山的詩,以及對廬山的認知都匯聚在這首《題西林壁》的詩中了。用蘇軾的原話說就是:「餘廬山詩盡於此矣。」 尤其是詩中最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它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恐怕毫不誇張。
  • 蘇軾與眾不同的一首送別詩,沒有酒也沒有錢,讀後卻讓人很感動!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武昌酌菩薩泉送王子立》,便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與眾不同的一首送別詩。它是蘇軾在武昌送別侄女婿王子立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與其他送別詩設酒餞別不同的是,蘇軾在這首詩中,明確表示自己沒有酒也沒有錢。於是他便以菩薩泉水代酒,來送別侄女婿,進而抒發自己的離別之情。雖然蘇軾囊中羞澀,無錢買酒,但這並不妨礙他表達自己的真情。
  • 蘇軾在惠州寫的一首絕句,描寫生動,後兩句更顯幽默
    由於疾病纏身,蘇軾走得極慢,那些押送者都不願前往,而先生自己又無錢僱人買馬。就這樣一路跋涉前進,可是還未到英州,忽然使者帶著一紙聖旨趕到,又將蘇軾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蘇軾無奈,只好服從新的命令,繼續趕路,終於費盡周折來到了廣東惠州。下面介紹蘇軾在惠州寫的一首絕句,描寫生動,後兩句更顯幽默。
  • 曹操殺氣最重的一首詩,剛寫完就殺了一個人,卻被奉為經典
    那是赤壁之戰前,曹操歷史上著名的橫槊賦詩!曹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數百人,皆錦衣繡襖,荷戈執戟」,這叫擺譜,三國老大哥就要有這種大排場。 跟著曹操信心滿滿地笑談:「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竊有所喜。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後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構銅雀臺於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願足矣!」
  • 蘇軾最「俗」的一首詩,卻寫出一個最雅的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加一篇安慰世人之作,這是他最仗義的一首詩,為了鼓勵即將要參加科考的落魄友人,他可謂煞費苦心。全詩感情真摯,大俗大雅中見真性情,其中7個字千古名句,堪稱誇人典範。《和董傳留別》北宋.蘇軾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
    李煜臨死前寫的一首詞,短短四句卻令人心醉,成為千古絕唱李煜是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作為統治者,他在政治方面沒有什麼太大的成就,但在詩詞上卻頗有建樹。李煜的詞語言明快、用情真摯,在晚唐五代中獨樹一幟,對後世也有一定是的影響。
  • 蘇軾特有趣的一首詩,描寫洞房花燭夜,讀後成年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其詩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他的生活寫照,便是安享富貴,詩酒風流。據說,張先在八十歲的時候仍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女子為妾。在一次家宴上,他還寫下了一首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後來,蘇軾得知後便寫下了《戲贈張先》一詩,來調侃好友八十歲仍娶十八歲妾的這件事。
  • 蘇軾顛覆形象的一首詩,獄中寫給弟弟,悽惶不已,自比小鹿和小雞
    譬如蘇軾之有朝雲,司馬相如之有卓文君,都是千古流傳的佳話。古代的悼亡詩也是愛情詩的一大類,抒發古人們對於逝去妻子的悼念。然而,這三種不同的關係之間,也是可以相互組合的,比如蘇軾。蘇軾父親為蘇洵,弟弟為蘇轍,三人都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中,可謂一家之盛世。蘇軾與弟弟年紀相差本不大,進入仕途的時間也相同,所以面對人生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相互照應著。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最近,70歲的譚詠麟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中一首國粵語歌曲《定風波》火了,網絡上難得一致的一片好評聲,成為2021年火了的第一首歌,很多人呼籲這首歌要上春晚。確實,這首歌從填詞作曲到演唱都非常棒,年過古稀的校長用粵語將這首經典宋詞演繹得恰到好處,更用一生的經歷將蘇軾的豪邁與樂觀表現得淋漓盡致。
  • 髮妻臨死寫下兩句詩,花心丈夫含淚續寫後兩句,道出男人常犯的錯
    在她去世之前,她留下了她的第一首名為《祝英臺近》的抒情詩。戴復古帶著錢回家,但他的妻子因病去世,只留下兩個孩子。在家裡的牆上,妻子在臨時住所前寫的14個字仍然清晰可見。讀完這首詩後,戴復古後悔了,眼裡含著淚水繼續寫下去。機器做的白色芋頭和悲傷編織,門用仇恨的歌蓋住黃色的花。追逐名利是無限的,千裡歸來會帶來死亡。這是一首七言詩。
  • 蘇軾和禪師在寺廟散步,看見竹子,寫了一首詩,幾乎句句是經典
    古代有將花草「梅」「蘭」「竹」「菊」比喻為品行高古的四君子,而其中,」竹「的結構精巧完全不與其他繁花爭豔,我們似乎從未見過竹樹生花。據植物學家科普,竹子的花朵只在漫長的歲月中靜放,而在花開花謝之後其生命即將走向終結。它的生命是何等的閃耀,如焰火花千樹後迎來落幕。君子均將「竹」作為自身的代表,將竹子的屹立不屈,向上攀揚為個人處事風格。
  • 慈禧此生唯一一首詩,最後一句被無數父母奉為經典,如今無人不知
    但縱觀近代慈禧留下的蓋有「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的書法作品,確實不像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能寫出來的。 當然,書法這種東西或許也有代筆之嫌。不過,刨去書法作品和後人的描述,慈禧確實做了件足以證明自己才華的事,即創作了一首詩,這也是她此生寫的唯一一首詩。
  • 在蘇軾結婚那天,他寫了一首新房詩,不料卻這個名字流傳了幾千年
    當我19歲的時候,我在結婚那天寫了一首新房詩,出乎意料的是,卻這個名字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當蘇軾19歲時,他與16歲的王弗結婚,當晚新婚之夜,才子佳人住在同一個房間,蘇軾給妻子寫了一首詩,全文如下:《南鄉子·寒玉細凝膚》-蘇軾寒玉細皮嫩肉,一首清代宋倒金罐。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詞,即使不會背,也要默讀三遍
    比如杜甫的詩,「江心如有待,花柳自無私」;還有「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等,都飽含理趣。生動的形象會喚起美感,而以哲理為主宰,進行構思、繪象,儘管也有一定美感,但這是哲理的形象化說明、富有詩意的圖解,不能說是理趣之美。 作家進行藝術構思時,以形象為主、以哲理為輔,而使哲理與詩情畫意融合無間,渾然一體。
  •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了他一首詞,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高級的調皮
    說起北宋文學家蘇軾,首先映入腦海中的便是他的一首首經典詩詞佳作。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把對亡妻深深的思念融入詩中。「人生如夢,一尊開創者還酹江月。」即使內心苦悶,依然心懷壯志,昂揚向上。蘇軾獨特的魅力,俘獲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芳心。蘇軾,號「東坡居士」,因此,許多人習慣以蘇東坡來稱呼他。
  • 六首最美哲理詩,千古經典,你更喜歡誰?
    王之渙哪怕只有這一首詩,也足夠流譽千古了。這首絕句通篇對仗,而絲毫不覺呆板,流轉靈巧,一氣呵成,也是一大亮色。後兩句的流水對是很關鍵的因素。二、遊園不值/南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的這首七絕,完美融入了寫景、抒情與哲理,藝術之高與傳播之廣,使之成為宋詩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