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臨死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被後世奉為經典
宋代詞壇曾經湧現出無數名人名家,其中,蘇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即使在如今的現代社會,他依然能夠「圈粉無數」。這主要是因為蘇軾生性樂觀豁達,一言一行總是能夠出人意料。
最難得的是,蘇軾總是能夠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中,靈活的切換自己的身份,並且樂在其中。
作為宋代文壇最負盛名的大文豪,蘇軾不僅在作詞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還精通儒、釋、道,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
蘇軾臨死前,曾經就給兒子留下了一首充滿禪意的詩作,它就是《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蘇軾臨終前回首往事,不禁感慨萬分,此時的他身老體衰,萬事消磨,對人生自然有了一番不同於年輕時的感悟。於是他提筆為兒子留下了這麼一首詩,希望兒子能夠藉此機會感悟人生,以後少一些挫折和坎坷。
這首詩最大的亮點,就是首尾兩句完全相同,雖然看上去不倫不類,但其中卻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大多數人看到首尾兩句相同,所以只去解讀前三句,但殊不知,最後一句才是全詩的精髓。
雖然第1句和第4句一字不差,兩者寓意卻是背道而馳,相去甚遠。首句的「廬山煙雨浙江潮」,只是單純的把美景羅列出來,而末句的「廬山煙雨浙江潮」,則已經屬於禪意的範疇。
蘇軾也曾經追求過功名利祿,但是在幾十年間的官場沉浮後,他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切都只是過往雲煙。
正因為如此,他才不希望兒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他使用「廬山煙雨」作比喻,告誡兒子不要一味執著於官場的功名利祿,這是一個臨終前的老父親,對兒子最深切的教誨,讀完讓人感動不已。
縱觀蘇軾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他的一生雖然跌宕起伏,但是卻一直能夠保持著豁達的態度,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
人生充滿了偶然,而我們則需要用一種必然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偶然。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最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古人云: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這套書中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精裝版6冊原價192,現在只需要79,兩包煙錢,你就可以近距離感受6位大文豪傳奇的一生,並且能夠從中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