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海:低俗語言蔓延呼喚和諧網絡共行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吳懷海:低俗語言蔓延呼喚和諧網絡共行

  10月15日,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公布了2014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部分網際網路新詞如「草泥馬」、「屌絲」、「逼格」等,造詞格調不高、品位低下,卻被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使用。網絡低俗語言大量湧現,聚集了社會戾氣,網絡低俗語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10月16日中國日報網)

  近年來,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獲知世界各個角落正在發生的新聞。但網絡同時也是現實世界的虛擬映像,少數人把現實生活中沒有表現的不良生活習氣發洩到網絡上,網絡低俗語言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儘管相關部門已經對謠言、暴力、色情等負面信息進行了整治,某些打擦邊球的網絡低俗語言,比如說屌絲、逗比、你妹、草泥馬、我靠等,卻依然在野蠻生長。

  應該說低俗語言,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會存在,社會發展世俗化的一面也難以改變。但是,現代社會的各類媒體承擔著傳遞信息、啟迪思維、培養價值觀的作用。如果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大量使用低俗語言,會在社會生活中無意識助長社會不良風氣的養成和蔓延。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他們暢快地表達自己時,是否想過這是對別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一種「汙染」?現在很多中小學生都接觸網絡,不難想像,當我們的後輩一口一句髒話並習以為常的時候,那場景必然不堪。

  各類媒體近年來大有廣泛使用網絡低俗語言之勢,有其必然的原因。一些廣播電視節目,尤其是綜藝娛樂節目多以網絡低俗語言的使用來譁眾取寵、吸引眼力,進而提高收視率;而報紙、網絡等媒體也無非是為了提高作品的關注度和點擊量,進而提高訂閱量。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或正在使用一些網絡低俗語言,初衷可能都是為了讓自己的欄目或作品更加接地氣、受歡迎,殊不知,媒體從誕生之日起,也同時承載著信息傳播和語言正向傳播的雙重使命。換句話說媒體以高雅的文字語言引領社會風氣,才是正道。以前造詞者都是文人雅士,引得眾人模仿,方才有「洛陽紙貴」一說。

  網絡低俗語言迅速蔓延,一方面是由網絡媒體的特性決定。報紙、廣播電視的低俗來自於網絡語言,社會戾氣集中爆發在網絡上,而虛擬社會和自媒體無法自我監管。部分公眾人物、意見領袖自覺不使用低俗語言,這一點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是文化管理部門沒有強有力的規範引導。個人私下的交流可以通過教育來引導,但是對於媒體,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監管。以深刻的思想代替浮躁的語言,以平淡真實的文字代替暴力粗鄙的惡語,對語言文字多一份敬畏,是每一位媒體人的必修課。

  網絡語言不僅反映著當下社會的網民情緒、一個層面的民眾素質,也同時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和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我們沒有道德潔癖,但也不希望看到汙言穢語到處都是,更不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榮恥不分。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爭創或建設全國文明城市,有文明需求的大環境下必然容不得網絡低俗語言的肆意傳播。我們當下社會裡的每一個人,都應該自覺地抵制網絡低俗語言,使之徹底失去立錐之地,從而為文明城市家園、和諧網絡空間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

相關焦點

  • 網絡低俗語言排行發布 「尼瑪」位居第一
    報告顯示,按照原發微博提及量排行,「尼瑪」位居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第一位,屌絲、逗比、你妹、草泥馬、我靠等榜上有名。這些網絡低俗語言的網絡傳播度有多大?記者發現,只要在電腦中輸入,輸入法就能夠直接「聯想」出來。  網絡低俗語言有4大類產生途徑  報告指出,網絡低俗語言產生共有4大途徑。
  • 李忠卿:網絡低俗語言何以泛濫成災
    原標題:李忠卿:網絡低俗語言何以泛濫成災  10月15日,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公布了2014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報告稱,2014年,熱詞熱語勢頭不減。中國語言生活熱點頻發,網絡語言上廣播電視節目、進教科書、入詞典等問題引起社會熱議,網絡語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規範網絡語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會認同。
  • 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公布 專家呼籲多用"萌萌噠"
    昨天,在國家網信辦主持召開的「淨化網絡語言」座談會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按照原發微博提及量排行,「尼瑪」「屌絲」「逗比」「磚家/叫獸」的轉發率最高,均超過千萬次。
  • 王文豐:媒體熱衷低俗網絡用語不是「接地氣」
    原標題:王文豐:媒體熱衷低俗網絡用語不是「接地氣」  10月15日,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公布了2014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這是教育部、國家語委連續第十次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報告稱,2014年,熱詞熱語勢頭不減。
  • 求擴列、暖說說、xswl……這些網絡語言,你知道是啥意思麼
    2012年,《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新增「粉絲」「山寨」「雷人」等網絡詞語;2015年,「任性」寫進了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但與此同時,不規範、誇張、低俗等也成為一些網絡語言的標籤。在語言生活活躍的當下,應當如何看待和使用網絡語言,促進語言健康發展?
  • 專家抨擊低俗語:不僅汙染語言 而且危害社會生態
    從功能上看,低俗語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以情緒宣洩為目的的網絡謾罵、以惡意中傷為手段的語言暴力、以粗鄙低俗為個性的網絡表達。  網絡為低俗語泛濫提供空間和便利條件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為當下低俗語的泛濫提供了空間和便利的條件。首先,是空間。
  • 規範網絡用語是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
    但也毋庸諱言,現在網絡上出現一種輕視語言、遊戲語言的不良風氣,一些網絡低俗語言出現在傳統媒體和書刊中,甚至蔓延為公眾生活中的交際用語。     據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有聲媒體中心調查,像「屌絲」「逼格」等造詞格調不高、品位低下的詞語,不僅在網絡上高頻使用,在報紙、廣播電視中也常有出現,而且使用頻次不亞於網絡。
  • 周小普評《今天的幸福2》:語言低俗 內容齷齪
    對於這一小品的整體效果,周小普點評說:「這個節目是想講夫妻信任問題的,主題不錯,但內容蠻低俗的,插科打諢的橋段太過分了,效果不是太好。按照北方語言的習慣,生活中有些話確實很俗,比如《不差錢》語言很通俗,表現的也是小人物的小機靈,但那個節目看起來很大氣,心態向上。 所以語言上應該是凝練、提升,而不是直接展現生活中的不雅的一面。但這個小品整體上語言很低俗,品味顯得不高,看起來不舒服,內容有些齷齪。
  • 大學老師用不雅語言釋解日語發音不只是低俗,還是人品的矮化
    近日,三峽大學一名教師的日語選修課PPT內容被網友發上網絡,這種教單詞的方式,被質疑言語低俗且歧視女性。9月30日下午,三峽大學通過官方微博通報調查結果,表示涉案教師為土木與建築學院教師郎某某,教務處已對其作停課處理,對於這種情況絕不姑息(9月30日 《新京報》)。
  • 網絡新詞迭出,更需強調咬文嚼字
    2012年,《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新增「粉絲」「山寨」「雷人」等網絡詞語;2015年,「任性」寫進了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但與此同時,不規範、誇張、低俗等也成為一些網絡語言的標籤。   在語言生活活躍的當下,應當如何看待和使用網絡語言,促進語言健康發展?
  • 五教同行共度「平安夜」 和諧相處共話「中國化」——省委統戰部...
    五教同行共度「平安夜」 和諧相處共話「中國化」——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組織宗教團體共賀聖誕節 2020-12-2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鵬你妹」拷問如何挽救語言文化危機?(圖)
    當今時代是網絡的時代,在這網絡信息膨脹的時代,網絡語言也逐漸蒙上了「低俗」的外衣,然而這僅僅是我們日常生活語言在網絡上的一種表達。相信大家都知道網絡語言「你妹」是屬低俗,然而「王鵬你妹」的不經意出現便是折射出的是當今公共語言正在被「低俗」文化所侵蝕的現象。  公共語言本身是為了完成社會交流,也體現了人類的智慧。
  • 火星文充斥網絡 通用語言文字法能否植入網際網路基因
    「火星文」外來詞充斥網絡不規範用法誤導青少年   網絡語言文字不能跳出法律「田字格」  網絡語言文字的本質是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內心發洩,對傳統語言文字規範提出挑戰和思考。李宇明認為,網絡語言非常有活力,也非常有衝擊力,對傳統語言規範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戰和思考。  王超認為,網絡語言的誕生和發展始於網際網路帶來的傳播形態變化,具有去權威、去中心化、去標準化的特點,網絡語言是年輕人為尋求屬於自身群體的認同感和排他感,而造出的區別於官方語言體系的語言體系,帶有自嘲、諷刺、宣洩的意味。
  • 構建美美與共的網絡文化景觀
    在文化研究的傳統中,高雅與低俗、精英與大眾、主流文化與亞文化等二元分類體現了文化的區隔,文化的區隔也因文化權力的再生產被鞏固和合法化。網絡文化的層級差異,是一種新型的文化區隔,與文化的二元對立不同的是文化的「鄙視鏈」層級出現,往往表現為文化品位的差異。
  • 「網紅一夜6萬」事件惹熱議,低俗內容何時才能告別網絡?
    除此之外,北京相關部門也在今年四月份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要求從4月18日起網絡直播房間必須採取標識水印,所有主播必須實名認證,對於播出涉政、涉槍、涉毒、涉暴、涉黃內容的主播,情節嚴重的將列入黑名單等措施。不過,雖然網絡監管的法律法規不斷在完善也在嚴格執行,但事實上,一些低俗內容仍然屢禁不止,甚至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也頻頻曝出不少低俗內容。
  • ...引領風尚 營造健康文化生態——關於治理低俗庸俗媚俗問題的思考
    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文化文藝領域仍然為低俗庸俗媚俗「三俗」問題所困擾,一些社會文化活動、影視創作、網絡傳播、廣告發布中的「三俗」現象還比較突出,飽受社會詬病。正因為如此,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把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作為思想文化領域的重要任務。
  • 你還記得哪些滿是回憶的網絡熱詞嗎!
    你還記得哪些滿是回憶的網絡熱詞嗎!還記得當年的你第一次接觸網絡,和人聊天時的說話習慣嗎?「我暈」、「我倒」、「瀑布汗」、「神馬都是浮雲」、「什麼東東」……這些如今看來頗為「中二」的詞,當年可是風靡一時。
  • 高考該不該禁止網絡用語
    陳S ir揚言(第2020期)    我堅決支持禁用那些以形或音明示暗示指向粗鄙低俗甚至色情相關的詞彙。也難怪考試院出臺這樣一個規定。    高考在即,有消息說,廣東省考試院近日特別強調,必須使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答題。根據教育部考務要求,用漢語授課、學習的考生在高考時,除外語科外,筆試一律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答卷,考生切勿使用網絡語言、繁體字、古文字等。這條消息一眼看過去挺清楚的,但是仔細琢磨卻有點不解,特意在早茶吹水時間和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是網絡語言的定義。內涵和外延分別是什麼?
  • 魔獸世界:懷舊服如何不用插件反和諧 以及如何關閉語言過濾器
    這一期教大家如何在懷舊服裡不用安插件也可以反河蟹、關閉語言過濾器。需要插件的話目前主流插件如大腳、eui等都已經提供了懷舊服插件包下載,去官網找找就行,功能都不多。如何開啟反和諧國服遊戲的特色社會主義河蟹大家都清楚了,比如骷髏河蟹成南瓜,骨頭河蟹成胡蘿蔔,屍骸河蟹成墓碑等,比如下圖,左邊是被河蟹過的屍骸,右邊是開啟了反河蟹的屍骸:和正式服的開啟反河蟹方式差不多,首先進入魔獸世界懷舊服的文件位置,即\硬碟\……\World of Warcraft\_classic_文件夾裡。
  • 如何看待「網絡語言」
    其特點是模糊性、不確定性,帶有私密性、神秘性,並不具備語言的特徵,更不具備合法性、規範性及通行性。我認為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對「網絡語言」詞條的釋義不妥,它使「符語」升格為「語言」。 馮志偉:在網絡世界中使用的語言就是網絡語言。應該說,網際網路上傳輸大量信息的網絡語言基本上是規範的民族語言。除了英語,網際網路上越來越多地使用漢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日語、韓語等英語之外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