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吃生蠔,臺灣吃蚵仔煎,那麼香港這道蠔餅你吃過嗎

2021-01-16 小鋪情感

說起吃海鮮,中國大陸偏向吃海鮮的原味或者辣海鮮,尤其對於貝殼類的海鮮,還是帶殼吃的居多。但是對於臺灣和香港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小吃追求精緻,所以就誕生了用生蠔製作臺灣的蚵仔煎和香港的蠔餅,看過臺灣偶像劇的應該都知道蚵仔煎,但是這道香港蠔餅可能就很少聽說,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做一道好吃的蠔餅吧。 首先把生蠔肉取出來清洗乾淨,然後裹上一層麵粉,但是這個麵粉還是要洗掉的哦,不然會影響口感的。

然後在剩下的麵粉中加入一勺白糖,八分之一勺的食鹽,半勺,兩勺魚露,一個雞蛋的蛋液,少量清水,攪拌至沒有疙瘩狀為止。

然後把生蠔肉放入麵糊中攪拌均勻,讓每一顆生蠔肉都裹上面糊。

鍋中燒熱油,把生蠔麵糊倒入鍋中,注意不要攪散,看到微微生蠔麵糊微微凝固,在它的表面再淋上一些蛋液,直到炸至成熟。

炸至金黃的蠔餅撈出,放在吸油紙上吸一會油脂。

做好後的蠔餅放在盤中中,撒上幾粒蔥花點綴,然後配上一碟蒜蓉辣醬,不光賣相精緻,就連口感也是外酥裡嫩,味道也是鮮嫩無比,這麼好吃的精緻小吃,你值得擁有啊。

相關焦點

  • 組團消滅丹麥生蠔和澳洲三文魚?別鬧了,中國才是最適合吃吃吃的國度!
    近段時間,丹麥政府因為生蠔泛濫的問題異常煩惱,甚至為此特意在微博上先後發布了呼籲吃生蠔的文章以及捉生蠔的攻略。放著大好美食不享用,吃遍四海八荒、正直善良的中國網友們自然不樂意了,紛紛表示願意為維護生態和平奉獻一份力量,恨不能立馬組團前往丹麥大開吃戒。
  • 臺灣美食攻略,去臺灣旅遊必吃的十大美食,你知道是哪些嗎?
    臺灣是一個美食聖地,很多好吃的美食都是從臺灣傳到大陸市場,在臺灣我們也會看到有特色的飾品店,臺灣美食包羅萬象,融合了閩南、潮州、客家、日本等飲食文化,已然成為臺灣名片之一。熱愛美食的你,一定不能錯過啦~,今天講講臺灣舌尖上的十大美食。
  • 吃吃吃臺灣的夜市名吃民宿推薦
    雖然臺灣問題在網上總是吵得不可開交,但是真正到了臺灣,發現大部分的市民還是親切又禮貌的。臺灣自由行的攻略在網上有很多都看花了眼,最後索性選擇了隨遇而安。除了提前預定好了民宿,其他的行程都是隨性而起。不過即便沒有具體的行程,來臺灣的第一大理由不能忘記——就是吃。 提到臺灣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 臺北夜市必吃9大美食,你都吃過嗎?
    今天我們來談談臺北夜市中必吃的9大美食,你都吃過嗎?1、豪大大雞排。豪大大雞排可以說是雞排界的元老了,自2010年出現以後,一直廣受年輕人的喜歡,現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豪大大雞排的加盟店。豪大大雞排與普通雞排的不同之處在於雞排外皮炸得非常酥脆,而肉鮮嫩入味,不油膩,搭配一杯奶茶,簡直不要太好吃!PS:雞排很大,號稱比臉還大的雞排,真是「好大大雞排」,而且店家都是不切的,提倡撕著吃。
  • 世界觀|臺灣評論員說大陸窮到吃田鼠,你今天吃了嗎?
    19日,一家臺灣政論節目中,時事評論員李正皓用超級激動的語氣,描述了一幅大陸饑荒圖:「中國(大陸)自己內部沒有肉、沒有糧,現在去課澳洲牛肉、大麥的稅,大陸沒有蛋白質缺乏到要去吃田鼠!」觀哥和田鼠一起表示懵圈。我們的讀者中有多少人從來沒吃過這玩藝?
  • 到了寶島臺灣必吃的十大美食,沒吃過別說去過臺灣
    今天唐樂帶你走進寶島臺灣,探尋臺灣的美食!牛肉麵牛肉麵是遍布臺灣大街小巷的平民美食,一般以燉好的牛肉和麵條為主料。牛肉麵主要分為紅燒和清燉兩種口味,牛肉麵的湯頭需要鮮美可口,燉好的牛腩酥軟入味,這樣搭配手工面才能營造出豐富的口感。芋圓臺灣甜品一直都很出眾,樣樣美味,芋圓作為閩南的知名小吃,在臺灣非常流行。
  • 秋吃螃蟹冬吃蠔,生蠔和海蠣子是一個品種嗎
    俗話說得好「冷水蠣子熱水嘎」,說的是天冷的時候吃海蠣子,天熱的時候吃嘎啦,這句話一點也不假,特別是北方地區,天越冷海蠣子就越肥。,五斤生蠔半斤水(最多放半斤,家裡吃米飯的碗也就半碗水吧)操作步驟:建議大家準備一個小毛刷,生蠔表面不是平滑的,如果買回來的生蠔外表不乾淨,可以刷乾淨,放到鍋裡,倒入半碗涼水,直接開始加熱,待鍋裡的水燒開之後計一下時間,3分鐘就可以出鍋了,開鍋的時候用鍋蓋扇一下鍋內,讓鍋裡快速降溫,這樣更容易開口,方便食用。
  • 臺灣人推薦的特色小吃,去臺灣必吃,你心動了嗎!
    臺灣人推薦的特色小吃,去臺灣必吃,你心動了嗎!臺灣的美食種類非常豐富,在國內的很多城市地方都可以吃得到,也是廣泛受到人們的好評,但是國內的臺灣小吃還是沒有臺灣本地的那樣正宗,大家要是想吃到最正宗最地道的口味,那還是要親自去臺灣品嘗一番,絕對不會讓吃貨們失望的、接下來就來給大家推薦幾樣臺灣超級經典的特色小吃。第一樣是大腸包小腸。
  • 蚵仔、海蠣、生蠔、牡蠣都是同一種食材嗎?看來這麼多年白吃了
    蚵仔 、海蠣 、生蠔、牡蠣是同一種食材嗎?以前總是以為不同,誰知道,這只是不同地區的叫法不同而已,它們是同一種食材,看來這麼多年也是白吃了。牡蠣是這種食材的真正的生物學科名,但是平時生活中,我們為什麼都不叫它牡蠣呢?
  • 生蠔它帶著海的真味,而我每吃下一枚,就好像親吻大海一次
    這是我一個南方孩子,關於牡蠣(俗稱蠔)的初印象,典雅、高級。過了沒幾年,大街小巷遍布了燒烤店,門口的招牌都懸掛起了「加油站」「美容院」之類的宣傳標語,而上面說的不是它物,正是生蠔本尊。懷著好奇之心,我衝進店內,點上幾個,並沒有吃出什麼驚豔的滋味,倒是吃出些沒清理乾淨的沙粒,很不愉快。
  • 臺灣10大美食小吃:去旅遊沒吃過5種以上,算是白來了!
    有的行家在吃麵時欲極盡酣暢淋漓,特囑牛肉另擱放一盤,只全心大口呼嚕吃麵,肉僅偶夾一兩片,所剩肉片打包帶走回家。做為一個專業的牛肉麵吃貨,臺灣牛肉麵都沒吃貨就別說自己是吃貨啦!三 蚵仔煎吃貨君對於蚵仔煎最初印象是來自臺灣偶像劇《轉角遇到愛》裡羅志祥在夜市擺攤,炒的就是蚵仔煎。其實蚵仔煎在臺灣是最最有名的,它經常榮登臺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
  • 吃羊鞭生蠔真的能補腎嗎?補腎吃什麼好
    原標題:吃羊鞭生蠔真的能補腎嗎?補腎吃什麼好 中國有句古話就吃啥補啥,以形補形。自然很多腎虛之人就會有意識的食用一些壯陽補腎的食物,如羊鞭、羊腎、豬肝、雞腎等。不過最近專家指出,吃羊鞭不一定能補腎。 許多人一方面喜好燒烤食物的口感,另一方面在潛意識中抱有深厚的「壯陽情結」。
  • 臺北「士林夜市」大快朵頤,尋找最道地的「蚵仔煎」
    指示牌臺灣旅遊比較成熟,這樣的指示牌,遊客經常可以看到,不用擔心找不到你要去的目的地。這不,我們在指示牌下稍有猶豫,一位慈祥的大媽就過來詢問,你們想去哪裡,我告訴你。在臺灣,很多善良溫和的本地人,會熱情地幫助你。
  • 你真的能區分臺灣與香港明星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真的能區分臺灣與香港明星嗎?  而且演電影通常都會配上標準的普通話,所以你根本就不知道這些人講的是臺灣腔還是香港腔,於是就更難讓人判斷了。  通常,臺灣人和香港人都能一眼區分出誰是香港藝人或臺灣藝人。但大陸人真的很難判別。這也難怪,大陸人畢竟不是看著這些藝人從無名小卒一步一步變成明星的。
  • 臺媒出「神論」中國大陸吃不起肉,吃田鼠
    繼大陸吃不起茶葉蛋、榨菜、獅子沒有肉吃都瘦的骨瘦如柴之後,臺灣政論節目又來搞笑了!19日播出的某節目中,臺灣時事評論員李正皓超級激動地感慨到,「大陸沒有肉沒有糧,現在去課澳洲牛肉、大麥的稅,大陸沒有蛋白質缺乏到要去吃田鼠」!聽得一旁的主持人都連連驚呼「會這樣嗎」、「你不要嚇人」!
  • 男人吃生蠔就是為了壯陽? 吃生蠔還有這些好處
    原標題:男人吃生蠔就是為了壯陽? 吃生蠔還有這些好處 說起生蠔朋友們應該都比較熟悉吧,生蠔不但美味,而且其營養價值非常豐富。那麼生蠔有什麼具體功效?男人吃生蠔什麼好處呢? 生蠔的具體功效 生蠔在中醫裡面是這麼定義的,古代的醫者認為生蠔是屬於性寒的食品,所以具有平肝潛陽的作用,也就是我們說的壯陽。其實生蠔不僅可以壯陽,還可以幫我們鎮驚安神,是很多好的安神劑。 1、生蠔具有養肝解毒的作用。生蠔中的肝糖元能有效的提高肝功能,緩解疲勞和增強體力。
  • 不知道晚飯吃什麼,推薦你試試這幾道菜,吃過的都說好
    你認為這道佳餚好吃嗎?可以分享給朋友們。鐵板土豆黑山羊∶黑山羊肌纖維細,硬度小,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羶味極小,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極高。你感覺這道佳餚怎麼樣呢?可以推薦給朋友們。不知道晚飯吃什麼,推薦你試試這幾道菜,吃過的都說好漁家燉黃鑽:此菜色純樸,具有魚嫩菜鮮更美的特點,是一盤地道的美味家常菜。這道美食營養實惠,真心推薦給大家。
  • 【美食專輯】去臺灣旅遊,怎麼能說自己沒吃過臺北的這些美食呢?
    從最開始的臺灣小吃在大陸風靡之時,mirko就知道「臺灣」成了自己(吃貨)不得不打卡的目的地。最近朋友圈裡有四五位好友都有臺灣旅遊的計劃,那麼去臺灣嗨皮,怎麼能夠不可勁造幾頓美食回來,否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去過以遍地美食著稱de臺灣。去臺灣的首站,必須是臺北~理由有仨:交通便利、美食遍地、購物方便!
  • 臺灣的海鮮之旅,讓你一路生猛,鮮到家....
    在夜市吃海鮮,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不太講究海鮮的原味,用炸烤,碳烤等方式讓人吃得更加過癮。酥炸大魷魚、蚵仔煎、鹽酥烤蝦、串烤鮮貝等,讓你看花了眼。烤一份生蠔180臺幣,合40元人民幣。足夠你解饞的了!
  • 臺媒:萬一真的激怒大陸,對臺灣來個經濟封鎖,臺灣吃得消嗎?
    臺財政部門7日公布,臺灣11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4.6億美元,創歷年以來新高,同比增長17.2%,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5.2%。大陸(含香港)持續位列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對此,臺灣《旺報》發文指出:放眼全球,甫入11月,歐美疫情再起,抗疫尚且不及,那還顧得上生產及出口。看一下臺灣今年亮眼的出口成績單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