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僧侶最多的寺廟,必定是位於西藏尼瑪日山的扎什倫布寺
文/一軒旅遊
是說我們國家目前僧侶最多的寺廟,那必定是位於西藏尼瑪日山的扎什倫布寺。扎什倫布寺的所在地日喀則,這裡水土肥沃。扎什倫布寺只是這個寺廟的音譯名,它原本的名字是吉祥須彌寺。
扎什倫布寺,還有一個守護神湖雍則綠錯,據傳這個湖是扎什倫布寺法神的居住地,他為人們代找班禪轉世靈童。明朝,一世達賴喇嘛在一座高山下建立了這個寺廟。達賴喇嘛為了紀念圓寂的一位大師,高價聘請了外國異族優秀的工匠,製造了一尊高達五米的佛銅像。像鑄好後,達賴喇嘛又在當地大貴族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座寺廟,叫做「崗堅典培」,意喻著雪域佛文化的興盛。幾年後,這座寺廟已初具規模。後來在四世班禪大師的手上,這座寺廟又擴大了修建,成為了後藏地區有一派最大的寺廟,與其它三個寺廟一起並稱為四大寺,而且成為了中國六大黃教寺廟之一。這座寺廟現在佔地二十多萬平方米,它依山而建,重巒疊翠、金頂碧瓦、巍峨莊嚴,十分震撼。
我們走入扎什倫布寺的大門,便可看到一個大殿。這個大殿是扎什倫布寺經學院的一個部分,經學院還包括了下屬的四個扎侖和六十四個康村。大殿可分為前,中後三個部分。前面是一個大經殿,中間部分是班禪的象徵,北面又可分為三個小殿。其中中間的小殿是釋迦牟尼殿。裡面有一座五米多高的釋迦牟尼銅像,銅像中還藏有舍利。左邊的店是彌勒殿,叫做強巴康,裡面有一座十一米多高的彌勒像,是尼藏的工匠共同完成。彌勒像左右還有兩座觀音和文殊的佛像,為一世達賴班禪親自鑄造,是寺廟中最古老的兩座佛像。最右邊一座殿是度母殿,度母就是觀世音的化身,殿中央的白度母有兩米多高,兩旁還有兩座泥塑綠度母像。走出錯欽大殿,周圍是一圈迴廊,其中都繪滿了壁畫。這些壁畫形式多樣,色彩鮮豔豐富,用筆細膩考究,是佛教的又一文化特色。在外面是一個很大的露天場,過去班禪大師會在這裡向全市的僧侶講佛道經,喇嘛們也可以在這裡進行宗教佛學辯論。
措欽大殿的右邊是寺廟的其中一個部分,靈塔殿。原本這裡有八座靈塔,但是在文革中五至九世的靈塔被破壞了。十世班禪將他們合葬於扎什南捷大殿,殿中央有九世班禪的銅像,殿周圍的牆壁上全部繪滿了班禪們的事跡。四世的靈塔重建於原來五世的靈塔位置之上,叫做曲康夏。因為四世班禪對於整個佛教的貢獻,人們建造的這個靈塔豪華異常,其中金銀珠寶不可計數。十世班禪去世後,黨中央決定將他安置在另一個殿。最早達賴班禪為了紀念一位佛祖的誕生,在扎什倫布寺的東北角,建了一個展佛臺。到了展佛節這一天,要在展佛臺上,掛上三幅佛像。僧侶們和信教者們都要頂禮膜拜,獻上哈達,祈求平安幸福。扎什倫布寺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景點,便是它的放生狗狗。這些動物每天悠閒地曬著太陽,和人類和平相處,十分友好。
關於扎什倫布寺的另一個特色景點,便是他的漢佛堂。西藏語叫做甲納拉康,佛堂內珍藏著歷代皇帝送給班禪的禮物。一位駐藏大臣,還親自寫詩讚美過扎什倫布寺。他寫道,塔上的風鈴輕輕晃動,聲音悠遠動聽,從寺內遠望日喀則,一派生機盎然,從而愈發覺得寺廟中的寧靜。寺廟所在的山上傾吐出氤氳的雲霧,慢慢化作雨水傾潑下來,由靜靜的一副景物畫變成了波濤洶湧,怒吼不止的動態畫。這首詩時將扎什倫布寺寫的太美了,僅僅是自然景物,就令人非常神往。扎什倫布寺不僅僅是一座寺廟,它的下屬機構有有三層。最低一層為彌村,大一點的彌村,又可稱為康村,其中的長老是由資歷老的老者來擔任的。許多彌村,共同組成一個扎倉,各個不同的扎倉是有區別的,有研習顯宗經典的扎倉和研究密宗的扎倉。渣倉的最高領導者叫堪布,一般都是由格西喇嘛來擔任的。
格西即是佛教文化中類似博士的存在。寺廟的最高管理機構是喇吉,包括一名最高領導人和若干個附屬機構。西藏內部存在著兩個不同的政教合一的機構,一個為達賴喇嘛所組成的地方政府,一個為班禪喇嘛組成的堪布會議廳。他們相輔相成共同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維護著西藏的治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