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小國巴林,一半沙漠一半海,佔據了卡達家門口的島嶼

2021-01-10 騰訊網

巴林,是位于波斯灣中的一個島國,面積只有767平方公裡,人口不過140餘萬。北接伊朗,西臨沙烏地阿拉伯,景色秀麗、四季如春,素有「海灣明珠」之稱,與沙特有一座法赫德國王跨海大橋連接。就這樣一個國家,面積人口甚至都不如中國的香港,卻在一個面積是自己十幾倍大的卡達家門口佔據了一座群島——海瓦爾群島,巴林是怎麼做到的呢?本文就來說一說,巴林同卡達的領土爭端問題。

海瓦爾群島,面積約50平方公裡,位於巴林東南部,距巴林島約19公裡,但是距離卡達非常近,只有1.4公裡左右,甚至在低潮的時候可以步行從卡達半島走到海瓦爾群島,但是領土不是說離誰近就是誰的,現在海瓦爾群島經國際法院裁定,歸巴林所有。

巴林與卡達的歷史淵源:

現在的巴林實行的是君主制,統治巴林的是哈利法家族,而巴林和卡達的爭端就要從哈利法家族說起。哈利法家族,原本居住在卡達半島地區,18世紀初在卡達西北部的祖巴拉地區定居,並獲得了半島的統治權。

後來看上了巴林島的珍珠貿易,於是在1783年,哈利法家族聯合其他阿拉伯諸部趕走了在巴林島統治的波斯人,並在幾年後將大本營搬到了巴林島,創建了巴林阿特班部族哈利法家族王朝,並統治巴林至今。

哈利法家族從卡達遷徙到了巴林島後,哈利法家族將在卡達徵稅的權力交給了薩尼家族。薩尼家族利用其善於經商和豪爽善良的特點,以及在英國支持下,逐漸成了半島上最大的家族,甚至代哈利法家族管理卡達多哈等地的賦稅、軍事、司法等工作。

但是卡達的大大小小的事務還都需要向哈利法家族,這樣便產生了矛盾,衝突頻發。除此之外,哈利法家族還同波斯灣的阿布達比(阿聯的一個酋長國)、阿曼等各個酋長國之間也紛爭不斷。持續的衝突讓巴林有點吃不消,同時英國的勢力逐漸深入波斯灣,於是1820年英國和巴林部落首領籤訂了《海上和平初步條約》,名義上是巴林接受英國的保護,但其本質是巴林將自己的主權交給了給英國。

在英國的調停下,阿拉伯各酋長國達成了停戰協議,但是巴林對自己的龍興之地祖巴拉念念不忘,1867年巴林在盟友阿布達比的協助下對卡達發動了戰爭,戰爭持續了一年多,仍不分勝負。雖然巴林接受英國的保護,但是巴林國小財窮的,英國也沒有太重視,還對巴林作出了警告,認為巴林違反了1835年籤訂的停戰協議,還公開承認了薩尼家族對卡達的統治,在英國的警告下,雙方再次達成了停戰協議,協議默認了卡達對祖巴拉的統治。

  石油引起的爭端:

由於巴林和卡達的特殊關係,雙方的國界沒有明確的劃分,至於海瓦爾群島不過是個不值一提的荒島,沒有引起雙方的重視。但是波斯灣石油的發現,讓波斯灣每一寸海域、每一寸土地都變得價值連城,何況一旦擁有了海瓦爾群島那麼還可以向外延伸獲得大片的領海。

海瓦爾群島離卡達太近了,於是卡達率先作出了反應,在1934年便宣稱應有海瓦爾群島的主權。這下巴林可不樂意了,巴林聲稱海瓦爾群島自古以來都是屬於巴林,列舉了種種屬於巴林的歷史事實。

巴林認為,哈利法家族早在18世紀末就管理海瓦爾群島,後來遷徙到海瓦爾群島的多瓦薩爾部落也是經過哈利法家族允許的,並且一直向巴林納稅,也就是說巴林一直對海瓦爾群島進行管理的,那自然是巴林的。

為了宣誓對海瓦爾群島的主權,1937年起巴林開始加大了在海瓦爾群島上的基礎設施建設,並加強與海瓦爾群島上的經濟聯繫,企圖通過事實佔領的方式獲得國際社會對其擁有海瓦爾群島主權的認可,而且巴林還拿出了祖巴拉地區的主權歸屬進行反擊。

英國人挖坑:

既然雙方都有爭議,那怎麼辦,這時就想到了英國,畢竟巴林和卡達都是英國的保護國嘛,得出來評判。

這時候已經到了1939年,英國國力衰落,開始為退出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做準備,採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如同在印巴之間留個「克什米爾問題」一樣,將海瓦爾群島判給了巴林(為了英國的利益又把海瓦爾群島石油開採權判歸卡達)。雖然卡達不服,但是英國的勢力太強大不能抗衡,只好暫時隱忍,就是這份「判決書」讓卡達在日後的主權問題上落下下風。

 獨立後,風雲再起:

1971年,卡達和巴林先後獨立,而且由於國家油價的上漲,海瓦爾群島變得更有價值,為此多次發生過武裝衝突。

為了解決爭端,卡達將海瓦爾群島主權問題提交了海牙國際法庭,希望通過國際仲裁來還卡達一個公道,巴林也同意了。不過結果可沒有向卡達預期的方向判決,國際法庭認定「巴林和卡達同意英國政府解決雙方涉及侯瓦爾群島的爭端。因而,1939年的裁決應被視為自始即對兩國有約束力的裁決。」因此國際法庭裁定海瓦爾群島的主權屬於巴林。不過卡達也不是啥也沒得到,國際法庭認定祖巴拉歸卡達。

  結語:為何巴林身為小國,敢同卡達爭鋒?

卡達無論是國土還是人口、財富都遠勝於巴林,為何這樣一個小國敢同卡達一較高下呢?主要還是卡達會抱大腿,英國「保護」時期,早早地倒向了英國,這為海瓦爾群島的歸屬埋下了伏筆,獨立之後又迅速的靠上了老大沙特,而沙特也希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同時又與卡達同樣有領土糾紛,於是也多偏向巴林。

不過巴林的國王屬於伊斯蘭教的遜尼派,而民眾多是什葉派。為了統治穩定,巴林王室的做法就是讓民眾分享石油財富。不過畢竟是少數派統治,基礎不穩,隨著經濟的不景氣以及其他原因,終於在2011年發生了大動亂。為此巴林在2011年以紀念國民憲章頒布十周年的名義,向每個家庭提供了1000巴林第納爾(約合3000美元)。

關於巴林和卡達,有趣的是,今日的巴林國旗形狀與卡達國旗非常相似,充分展現出兩國曾有的密切關係。

相關焦點

  • 夾縫中的小國:卡達到底發達到了什麼程度?
    在中東這塊戰火頻燃的地區,除了埃及、伊朗、以色列這樣搶眼的國家外。位于波斯灣西南沿岸的小國卡達也不是個弱茬。2022年的足球世界盃將在這個國家舉行,屆時必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 沙特為何與卡達勢不兩立?原因無非有三點
    【歷史】沙特和卡達都是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由于波斯灣石油的開發,使沙特和卡達成為中東地區的富國。然而,最近幾年富裕起來的兩國卻由以前的兄弟國家變成路人,沙特更是對卡達採取了一些列的封殺措施,兩國關係跌入谷底。那麼,兩國為何會反目成仇呢?
  • 中東四國要卡達關閉半島電視臺遭人權專家譴責
    凱伊(David Kaye)6月28日發表聲明,對中東和北非四個國家的政府據報導通過外交手段要求卡達關閉半島電視臺媒體網絡以換取取消制裁表示嚴重關切。凱伊指出,這種要求將對該區域已經受到嚴重限制的媒體多元化造成重大打擊。  聯合國言論自由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凱伊在聲明中指出,如果有關國家以外交危機為藉口,採取措施要強制關閉半島電視臺,這種要求就是對媒體自由的嚴重威脅。
  • 小國葉門撬動中東一盤大棋 以點帶面引發全局動蕩
    這樣一個小國為什麼引發那麼多國家大動幹戈?應該說,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一個方面,歷史、宗教和現實的地緣形勢也有很大關聯。「中東地區獨特之處就在於,當一個國家穩定時,我們看不到它的價值,但是任何一個點狀的動蕩,都會對全局產生影響」,一名研究中東問題的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代理人戰爭」?  「用普通人眼光看,葉門無關緊要。
  • 中東面面觀丨卡達斷交危機三年後 《歐拉宣言》意味著什麼?
    卡達斷交危機爆發整整三年七個月之後,卡達國家元首埃米爾塔米姆的專機2021年1月5日下午終於再次降落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土之上,而就在前一天,沙特剛剛同意將領空向卡達的民航班機開放。在海合會六國領導人當中,塔米姆的專機最後一個抵達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第41屆領導人峰會的舉辦地——位於沙特西部的古城歐拉,在臺階下迎接他的正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 埃及結束對卡達的航班禁令
    新華社開羅1月12日電(記者李碧念)埃及中東通訊社12日報導,埃及當天起正式向卡達民航航班開放領空,標誌著埃及結束了為期三年多的針對卡達的航班禁令。報導援引埃及民航局負責人阿什拉夫·諾威爾的話說,開放領空後,埃及航空公司和卡達航空公司將恢復兩國之間的航班往來。
  • 一半海洋一半沙漠的杜拜就應該這麼玩!
    當你談論沙漠時,你會想到什麼關鍵詞?滾滾黃沙?孤寂浩瀚?如果你親自到過杜拜的沙漠,一定要用浪漫刺激來形容,一半是海洋,一半是沙漠,這就是神奇的杜拜,探秘沙漠是來到杜拜不能錯過的精彩行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感受杜拜沙漠的魅力吧!
  • 沙特王儲親自迎接卡達元首,機場一幕震撼歐美
    1月6日,據中東媒體消息披露,在持續3年之久的中東外交危機背景下,日前沙特和卡達兩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終於迎來了關係破冰之旅。據悉,在今年的「海合會」首腦會議舉行前,沙特王儲親自到機場迎接了卡達首相塔米姆的到訪,並在現場互相擁抱致意。
  • 卡達「斷交危機」難休 英美高官斡旋無成效
    原標題:卡達「斷交危機」難休 英美高官斡旋無成效  英國外交大臣鮑裡斯 詹森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近期相繼訪問中東,斡旋卡達「斷交危機」。不過,眼下危機依舊沒有緩解跡象。  報導稱,本月7日,鮑裡斯 詹森展開中東之行,同日抵達沙烏地阿拉伯,會見了沙特國王和王儲。
  • 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生活在這裡的動物都是「超級英雄」
    在非洲這個地區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著名壯觀的瀑布,還有古老神秘的埃及金字塔。來到非洲這些都是必看的景點。納米比亞是一個神奇的國家,沙漠是他們國家的一部分,納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乾枯的沙漠之一,但是這裡最神奇的景象就是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當年這個地方是一名水手發現的並把這片稱為「地獄之門」能在這裡生存下來的動物都能算是」超級英雄「因為這裡生存環境是在是太殘酷了。但是同時這裡也是一些遊客的天堂,喜歡極限刺激的遊客可以駕駛4驅越野車來這裡遊玩一下。
  • 歐洲最小國不是梵蒂岡?南歐此國人口僅梵蒂岡一半,原本是個村莊
    相信不少人對地理課本上的內容都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對關於世界之最的介紹記憶猶新,如一些國內之最: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最大的島嶼臺灣島,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最長的河流長江……再如一些世界之最: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最大的大洲亞洲,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最小的國家梵蒂岡,諸如此類。
  • 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新華社利雅得1月5日電(記者塗一帆)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5日表示,沙特等國已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5日在沙特西部城市歐拉舉行,與會領導人在峰會上簽署了《歐拉宣言》。
  • 卡達的動物世界,帶你一次看個夠!
    卡達位于波斯灣畔,沙漠與海洋在這裡相擁交織,不僅造就了壯美奇絕的內海風光,也形成了多元而有趣的生態環境。集市裡的駱駝卡達是中東駱駝密度最高的國家,所以這裡最常見的動物之一就是駱駝,而且這裡駱駝都是單峰的,與雙峰駝相比,它們長得更高大,跑得也比較快。在瓦其夫集市上,你還可以在當地人的帶領下,騎著駱駝在集市中走上一段,體驗一下傳統阿拉伯小商販的滋味,新鮮又有趣,這是一項付費項目哦。
  • 【深度】被封鎖兩周後 卡達的情況怎麼樣了?
    除土耳其和伊朗外,阿曼和摩洛哥也向卡達伸出援手。液化天然氣出口正常中東液化天然氣(LNG)運輸到歐洲市場的主要通道——埃及蘇伊士運河目前繼續向卡達開放。在兩艘駛向英國的卡達貨船通過蘇伊士運河時返航,轉而取道葉門後,人們一度擔心埃及可能限制卡達船隻駛經蘇伊士運河。這一擔心稍後得到化解,此後數艘卡達LNG油輪順利通過了蘇伊士運河。
  • 卡達傳來激烈槍炮聲,重型火炮裝甲車出動,俄:這絕非宮廷政變
    據中東媒體報導,卡達近期再次呼籲沙特聯軍取消對卡達陸地、空中和海上封鎖,但沙特方面拒絕了卡達的提議。為此,卡達在得到數萬大軍和伊朗隨時出兵保證下,頑強的抵抗著沙特為首的多國聯軍入侵威脅。但令沙特沒有想到的是,此次政變居然也影響到了卡達。當然,這個意外無疑會對容易受到波動的沙特和卡達的關係造成一定消極影響。綜合此前報導,2017年6月,沙特、阿聯、巴林等部分阿拉伯國家以「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隨後,沙特等國實施對卡達的封鎖管制,沙特還封閉了與卡達的陸地邊界,這也是卡達唯一的陸地邊界。
  • 「最無奈」的國界線,黑龍江一島為何一半在中國,一半在俄羅斯
    在許多國家,特別是在歐洲國家,許多城市跨越了兩個國家的邊界,甚至一條街的兩旁,是兩個不同的國家,但是很難想像國內也有這樣的地方,超越兩國,一半是中國,一半是俄羅斯,這就是位於黑龍江省撫遠市烏蘇里江畔的黑瞎子。
  • 卡達外交大臣稱卡美關係歷史悠久,川普選邊說話莫名其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11日報導,對於美國總統川普9日指責卡達長期大力資助恐怖主義並呼籲停止資助的言論,卡達外交大臣阿勒薩尼在接受今日俄羅斯(RT)電視臺採訪時表示,「卡達與美國的關係歷史悠久,並且長達幾十年。雙方締結軍事合作協議和提供軍事便利協議後,卡達一直大力致力於反恐,並同以美國為首的聯盟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
  • 華人講述斷交風暴下的卡達:亞丁灣的中國軍艦是華人定心丸
    從國土面積看,卡達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國,1.1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不及北京大。不過,小國有大雄心:卡達是2006年亞運會的舉辦地,即將在2022年承辦世界盃,在世界範圍,它積極地刷存在感;在中東舞臺上,卡達則十分「特立獨行」,經常扮演調停角色,時不時與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唱反調。不僅如此,它還擁有一家十分具有影響力的「另類」媒體——「半島」電視臺,幫助其傳播「獨特」的聲音。
  • 兩種顏色的海互不交融 還有的海灘一半粉紅一半海藍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這是王朔的一本小說的名字。很多人根據字面意思想像,覺得這種冷熱交融、冰火交匯的場面,一定很浪漫。不過現在,你不用再想像了。我們直接帶你去看。在有的地方,存在兩種顏色的大海,甚至還有粉色沙灘和藍色海洋的組合,看到這樣的奇景,你一定想問:這是上帝擺出了一盆「鴛鴦鍋」嗎?
  • 中東卡達新海鮮市場開業了:鯛魚、白魚、蝦、蟹全都有啊!
    卡達全名卡達國(阿拉伯語:,英語:The State of Qatar),是亞洲西部的一個阿拉伯國家,位于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半島上,與阿聯和沙烏地阿拉伯接壤,屬熱帶沙漠氣候。但是熱帶沙漠氣候不影響海洋資源的豐富奧!這是因為整個島國幾乎被海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