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作為老三樣之一,一直被大家掛在嘴邊,說明這種產品已經深入人心。很多魚友在自家對的觀賞魚出現異常時,總習慣性的看溫度,然後加點鹽。

從生物角度來講,鹽也算是維持生命的所需品,它參與體內各類活動,也保證體液濃度,多細胞生物都是用鹽維持自身的滲透壓,這也是魚缸裡要下鹽的重要原因。
說到滲透壓,有些朋友了解不多。通俗的說,就是兩種不同濃度的液體,由於壓強不同,高濃度向低濃度施壓的現象。

如果感覺上面的解釋有點抽象,可以這樣理解,假設鹽是萬人迷,一個單位的鹽能吸引10個水分子,兩個能吸引20個水分子。
現在有兩個團隊,其中一個有50個單位的鹽,另一個有10單位的鹽,但兩方的水分子是一樣的,那麼50個單位的鹽,是完全有能力吸引更多水分子的。
如果兩個團隊相遇,10單位鹽分子的團隊會流失水分。鹽的濃度,也可以理解為對水的粘性。

如果魚缸中鹽的濃度過低,水分子會大量滲透到魚體內,反之,魚體內的水會大量流失。不管哪種狀況,都會影響魚的正常生活。
所以,下鹽別太重,0.5%-0.8%的濃度算是安全期,1.5%以上就算是藥浴了,體驗過2%的濃度,短時間一定要趕緊撈出來,也有用過3%濃度的朋友,基本只敢堅持幾十秒。
沒事別總下太多鹽,換水期加一點就好。其次,魚生病時也可以放鹽進行輔助治療。

雖然鹽不像大家說的那樣包治百病,但也是有一定抑菌作用的。魚藥+鹽的搭配經典又有效,這裡主要用了鹽的物理屬性。
鹽的化學屬性是不會消滅細菌的,實際上起作用的還是滲透壓。下鹽提高濃度,可以吸收細菌細胞中的水分,導致細菌脫水而死。
當然,這是在理想狀態下的效果。事實上,高於1.5%濃度的殺菌效果挺好的,只是不同的魚,對鹽度的耐性也不一樣,在高鹽度的水裡也會有不同表現,最好具體魚類具體對待。

也有朋友說下鹽能淨水,不過在眾多資料裡,並沒有確切的解釋。從理論上說,鹽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恐怕不明顯,否則水質澄清劑就不會這麼受歡迎了。
鹽並不是萬能的,而且在跟藥物一起使用時,最好一次只跟一種藥組合使用,混合多種藥物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鹽浴會讓觀賞魚產生應激反應,體表的黏膜脫落,倒也讓體表的細菌脫離魚體了。
總之,認清鹽的本質,了解魚缸下鹽的根本效果,可以讓養魚更簡單點。
文章系意牌旗下【意寵】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