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界似乎有兩種東西,被認為是「萬能之物」,一種是硝化細菌,另外一種則是鹽。關於硝化細菌的闢謠,咱們之前的文章已經講過了,還獲獎了!大家可以回頭搜一下「養魚說硝化細菌闢謠」。這回,咱來講講,鹽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萬能」的。很多魚友經常喜歡往魚缸裡面撒鹽。亦或是有魚友的魚生病了,他就會叫那個魚友撒點鹽。這鹽真的是說撒就撒的嗎?
一般情況之下,往魚缸裡扔鹽,究竟目的何在?
1.殺菌消毒。
鹽其實就是氯化鈉。很多生活在淡水中的細菌或者是寄生蟲之類的東西非常不耐鹽。放鹽的一部分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殺死這些細菌或者寄生蟲罷了,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以及抑菌效果。一般來說濃度不夠的鹽水是不會長出海裡的細菌來的,只能殺死掉魚缸中的一部分細菌,對硝化細菌固然也是有一些影響的。不過能夠大大降低觀賞魚傷口被細菌侵入感染的風險。
2.調節觀賞魚滲透壓。
這個只適用於一些喜歡偏鹼性水的魚類。鹽是中性的嘛,硬度比較高。能夠達到一定的降酸效果,一定意義上來講,鹽也是一種能夠調節水質的物質。鹽的溶解和水質pH值以及硬度的改變能夠調節一些汽水魚或者喜歡鹼性水的魚類的滲透壓,減少其自身負擔。就比如說往狗頭魚,巧克力娃娃的魚缸裡面放鹽,魚的狀態會更加好。
主要就是以上兩個目的,一個是為了殺菌消毒,一個是為了調節觀賞魚的滲透壓。
放鹽對於有好處,就要大把往魚缸裡面撒鹽?住手!你不是在醃魚。
一般來說,下鹽之需要下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的濃度即可。鹽也不是高興就放,想要放就放的。我們都知道氯化鈉是有毒的,人流汗,為什麼汗液是鹹的?因為其中溶解了氯化鈉。身體為了「排毒」就依靠流汗,將氯化鈉溶解到汗液之中排出體外。一些喜歡酸性水質的觀賞魚並不喜歡鹽這個東西。鹽會破壞他們生存的水質。
無鱗魚,是一類高舉「抗鹽」標牌的魚類。無鱗魚體表有一層厚厚的粘液。高濃度的鹽水會導致粘液被破壞,對魚造成刺激傷害。硬殼魚也是。沒有鱗片的魚,耐鹽能力都是非常低的。為什麼我們在殺泥鰍殺黃鱔的時候要放鹽然後攪拌?其實這就利用到了鹽可以去除粘液的原理來清除掉這些魚類體表的粘液。
生活在淡水中的魚類早已脫離了高濃度鹽水的籠罩與浸泡。他們不再需要鹽分。你不是在醃魚。鹽並非萬能的。絕大部分生活在淡水中的觀賞魚都是不喜歡鹽分的,胡亂投放大顆粒礦物鹽對魚造成的是傷害,同樣對細菌也是不利的。鹽不是萬能的!即使你要用鹽治病,也要看生病的是什麼魚?用鹽給無鱗魚治病,可以說是在以毒攻毒,最後受傷最多的還是魚。
鹽確實能夠解決很多事情。但是,下鹽一定要看情況!治病一定要看品種!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