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體質理論」是科學還是謊言?

2020-11-25 人民網財經頻道

原標題:「酸鹼體質理論」是科學還是謊言?

  當地法院資料顯示,對羅伯特·楊案的審理過程已持續超過1000天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網絡銷售平臺中,仍有不少與「調和人體酸鹼性」相關的產品在售賣

  近日,一則美國「酸鹼體質理論大師」羅伯特·楊被判賠1.05億美元、當庭承認騙局的文章在網上熱傳。北青報記者從美國聖地牙哥高等法院了解到,該賠償金額由當地陪審團決定,該案件審理已達1045天,目前尚未結案。不少網友表示,自家老人曾聽信保健品銷售人員關於「酸性體質有害身體健康」的說法,花了不少錢購買保健品,但沒有取得效果。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主打「酸鹼平衡」的書籍、保健品等在不少網絡商城上都有銷售,甚至有商家稱備孕時保持「鹼性體質」有利於生男孩。營養專家表示,體質沒有酸性或鹼性之別,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組成部分,「酸性條件容易罹患癌症」等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事件

  「酸鹼體質理論大師」

  被判賠患者1億美元

  近日,一篇題為《「酸鹼體質理論大師」被判罰1.05億美元當庭承認騙局》的文章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文章援引美國當地媒體報導,美國時間上周三,聖地牙哥高等法院的陪審團裁定「酸鹼體質理論大師」羅伯特·楊向他曾經指導治療的癌症患者道恩·卡利支付1.05億美元的賠償金。這筆賠償金中包括近9000萬美元的損失性賠償和150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

  北京時間8日上午,北青報記者從聖地牙哥高等法院發言人卡倫·道爾頓處獲悉,報導中提到的賠償屬實,賠償金額是陪審團的決定,法院不予置評。據當地媒體報導,狀告羅伯特·楊的是一位45歲的乳腺癌患者,2007年被診斷為乳腺癌後,曾在羅伯特的建議下,放棄了化療等傳統的治療方法,進行所謂的「鹼性治療」,最後延誤了治療時機,意識到自己被騙後,以玩忽職守和欺詐為由將羅伯特告上法庭。

  北青報記者從聖地牙哥高等法院的案件記錄中看到,這個歷時1045天的案件還未結案,跟羅伯特·楊一起被訴的還有他創立的「酸鹼奇蹟療養中心」。案件記錄顯示,聖地牙哥高等法院的民事審判持續了大約7天,審議時間為半天。法院發言人卡倫·道爾頓表示,雖然陪審團做出了決定,但是被告還可以選擇上訴,所以案件的最終結案時間還無法預測。

  2002年,楊最暢銷的《酸鹼奇蹟:平衡飲食,恢復健康》首次出版,走紅後被翻譯成超過18種語言,他被很多人稱為酸鹼體質理論的「大師」。在書中他聲稱身體呈現酸性是大部分疾病甚至癌症的原因,而食用鹼性食物便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在他的「酸鹼奇蹟療養中心」中的各種對癌症等疾病治療都是基於這樣的理論,包括為患者注射500美元一針的混合了小蘇打的靜脈注射液。而這個療養院中的治療方式,被美國的一位法官評論為「從癌症患者那裡偷走了時間」。

  實際上,此次被判巨額罰金並非是羅伯特·楊首次受審。北青報記者梳理多家媒體近年來的報導發現,早在1995年,羅伯特·楊就在美國猶他州因為無證行醫等兩項罪名指控被捕。2001年,他再次受到指控,案件撤銷後,羅伯特·楊選擇去往「法律環境更加寬容」的加利福尼亞州生活。

  然而,加利福尼亞州也沒有選擇「寬容」羅伯特·楊。2014年,羅伯特·楊在聖地牙哥被捕,並遭到無牌執業等18項重罪的指控。根據BBC的報導,為了避免重審,羅伯特·楊承認了兩項無牌執業醫生的罪名,並當庭宣布自己的博士學位是從「文聘工廠」購買的,並不是微生物學家、血液學家、醫生、自然療法醫生或訓練有素的科學家。2017年6月,羅伯特·楊被判處3年8個月的監禁。

  雖然近年來,不少醫學科普文章指出,目前尚未有可靠的醫學證據證明「酸鹼體質」,其保健原理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仍有不少保健品打著「調和人體酸鹼性」的旗號在銷售。

  不少網友稱,自己和父母都曾看到過國內一些保健品的廣告裡提到「酸性體質容易生病,乃至引發癌症,鹼性體質才能保持健康」等「酸鹼體質理論」的言論,有網友甚至表示,自己的母親因為相信了保健品推銷者的「鹼性保健品」對身體好的說法,花了上萬元購買保健品,但最終身體的各項指標並沒有任何好轉。

  調查

  商家借「酸鹼體質理論」撈金

  宣稱「鹼性體質多生男孩」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十多年前國內就有發表關於酸性體質對健康有害的文章。

  而在羅伯特·楊發布《酸鹼奇蹟》一書後不久,相關的理論文章和書籍開始明顯增多。2003年,有人以《誰是健康的大敵》為名,出版了一本介紹「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的書籍。北青報記者獲取的書籍資料顯示,該書聲稱保持弱鹼性體質,具有「避免感冒、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骨質疏鬆乃至減輕患癌症機率」等功效。此後類似主題的書、文章在各類媒體上出現。在中國知網搜索以酸性體質為主題的文章,亦可以看到相關文章的數量在2002年之後有了明顯增加,從2000年以前幾年才出現一、兩篇,增加到2003年一年4篇,此後幾年中持續保持了每年4、5篇的頻率。

  北青報記者檢索某大型圖書電商平臺看到,仍有多本主打「酸鹼體質理論」的圖書在售。其中一本2011年出版名為《鹼性體質不得病》的圖書,該書聲稱「5個簡單方法,30種美食套餐,快速養成弱鹼性體質」,並隨書附酸鹼體質自測表,定價29.8元,已有1200多條評論。在該書的編輯推薦頁中,北青報記者看到了這樣的表述:「90%的人是酸性體質,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PH值每下降0.1,胰島素的功能就下降30%。PH值低於7時會產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時會變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6.7時人就會死亡。」

  在該平臺上,還有最近幾年出版的《體質酸性變鹼性的關鍵飲食》,圖書介紹中描述道:「4周鹼回健康, 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該書已有3300多條評論。另一本《把健康「鹼」回來》也在圖書介紹中寫著「酸鹼不平衡,體內百病生」。

  與此同時,一些保健品開始以改善酸性體質的名義,宣傳自己的保健品。2008年,便有媒體報導稱,有保健品銷售廠家當著消費者「往試管裡吹氣,讓試管裡的透明液體變成藍色,並宣稱這是因為人是『酸性體質』。號召大家購買他銷售的『呈弱鹼性的水』,以便中和酸性體質。」一些10毫升的保健品要價達358元。

  在網絡商城上,一家銷售「酵素」的商家在其宣傳材料中稱,其所用原材料的鹼性度為61.5,並稱其中的「鹼性粒子可以中和體內的酸性有害物質,從而幫助平衡體環境的酸鹼度。」

  但營養專家表示,在科學上,並沒有鹼性度的說法,我們常說的酸鹼度,其數值範圍在0到14之間。

  該商家告訴北青報記者,如今大多數人的體質都呈酸性,「好多肥胖都是酸性體質引起的,這款產品可以調節身體酸鹼平衡,把身體調理到鹼性體質,增強抵抗力。」在商品界面上可以看到,這款「酵素」售價120元一桶,月銷量接近2000件。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不少商家將「鹼性體質」的「好處」擴展到了備孕階段,並在宣傳材料中稱「鹼性環境」能提升「生男孩」的機率。在網絡商城上,一家商鋪自稱通過服用其提供的產品,可以調整身體酸鹼度,從而提高生男孩的機率。其客服人員明確表示該產品可以改善酸性體質、改善人體內的鹼性環境、增強身體鹼性、提高受孕機率和生男孩機率。至於其原理,該客服人員聲稱「根據科學研究表明,在鹼性液中Y精子的活動較為敏捷,因此鹼性環境可以大大增加Y精子與卵子結合的機率,從而產下男孩」。

  在這種理論下,該商家售賣了包括「鹼性口服補品」和「婦用小蘇打」等多款生男孩「神器」,並建議為了生男孩,消費者可以將「小蘇打」注入陰道中。這些商家售賣的60克包裝的「婦用小蘇打」價格在100元到400元之間。

  北青報記者從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婦科醫生處了解到,雖然針對一些婦科炎症,醫生會讓患者使用醫用小蘇打進行清洗,但不會用其進行「陰道內洗」,這樣的醫用小蘇打,200克的售價也僅為不到30元錢。至於改變身體酸鹼環境能夠改變生男孩女孩概率的情況,該醫生表示,沒聽說過有相關的科學依據。

  專家

  專家表示從營養學來講

  人體酸鹼性是「偽命題」

  曾受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任高級營養官員的葛可佑表示,近些年來,他也曾不斷聽到「鹼性食物抗癌」「鹼性水抗癌」等傳言。理由是人有「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之分。認為「酸性體質的人容易患癌,而鹼性食物和鹼性水能改變人的酸性體質,從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葛可佑表示,此說法流傳很廣,不少人信以為真,相信酸性食物不好,「酸性體質」危險。有的人甚至改變了飲食行為,追求「鹼性食物」,規避「酸性食物」。特別是有些癌症患者,盲目採用「抗癌食物」,而忽視合理營養,結果造成了營養不平衡。

  葛可佑稱,實際上,人的體質沒有酸性或鹼性之區別,始終保持在PH7.4左右。實際上,不管你喝什麼水或吃什麼食物,都不能改變身體的酸鹼平衡狀態。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都是平衡膳食的組成部分,都是合理營養必不可少的。他舉例說:「胃液PH值約為1.5,胃是人體酸度最強的器官,但並不是發生癌症最多的器官。研究發現,癌症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但至今還沒有任何研究證明,癌症的發生與飲食的酸鹼性或環境的酸鹼度有關聯。由此也說明,酸性條件容易罹患癌症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告訴北青報記者,從營養學角度來講所謂人體酸鹼性是一個「偽命題」。「人體血液的PH值是基本恆定的,正常範圍為7.35-7.45,屬於弱鹼性。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會過多地影響血液的PH值,因為血液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緩衝系統,就是喝醋也不會讓血液變成酸性。」

  鍾凱表示,國內「酸鹼體質理論」的傳播是從本世紀初開始的。「一開始是一些相關的書籍,之後有一些不規範的保健品,還有一些微商之類的靠著這種概念賣產品。」針對這些依賴「酸鹼體制理論」的衍生品,鍾凱表示對於消費者而言,這些產品更多的是心理作用,並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而針對有些商家關於將身體調成鹼性有利於生男孩的說法,鍾凱表示,這是毫無根據的。

  「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健康飲食主要還是提倡膳食金字塔,也就是穀物、蔬菜水果、肉蛋奶,逐級遞減的飲食結構。」鍾凱表示,膳食金字塔的設定是根據人體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元素來規劃的,與酸鹼性毫無關係。

  文/本報記者 屈暢 李卓雅 實習生 施世泉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

相關焦點

  • 「酸鹼體質」理論倒下,關於酸鹼值你得知道這些……
    這個「揚」,就是著名朋友圈養生理論「酸性體質易得癌」的創始人,他的其他理論,包括「想要身體健康,就要多吃鹼性食物,來調整身體PH值」等等。從2002年開始,揚出版的「酸鹼奇蹟」系列書籍多次成為暢銷書,且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配合「酸鹼體質」理論,他還建立起一座療養中心,賺得盆滿缽滿。
  • 「酸鹼體質理論」是世紀騙局,別讓賣假藥的「神醫」們跑了!
    一場官司,讓創立「酸鹼體質理論」的羅伯特·楊吸引了全球的目光。11月2日,聖地牙哥法庭判決「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 · 楊賠償一名癌症患者1.05億美元(約7億人民幣)。羅伯特 · 楊當庭認罪,承認創立的「酸鹼體質理論」是徹頭徹尾的騙局。
  • 「酸鹼體質」騙局在美被戳穿 仍有公司利用騙局稿營銷
    「酸鹼體質」騙局在美被戳穿 仍有公司利用騙局稿營銷 原標題:   繼美國「酸鹼體質」提出者羅伯特·歐·楊被美國法庭判處賠償1.05億美元,並當庭承認「酸鹼體質理論」是個騙局後,針對江蘇雙林海洋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
  • 運用「酸鹼質子理論」判斷鹽類水解後溶液酸鹼性的方法研究
    本文從酸鹼電離理論和質子理論對鹽類水解概念的分析對比入手,分析質子理論在討論鹽類水解後溶液酸鹼性的判斷方法,輔例以質子理論解決鹽類水解的幾個典型問題,從而揭示酸鹼反應的本質。這種理論應用廣泛且易於初學者接受,加之pH概念的引入,酸鹼的強度得以量化。但是,這種理論只能在酸鹼的水溶液中使用,對那些不溶於水卻能表現出酸鹼性的物質,阿倫尼烏斯理論不能對其進行分析。例如,氣態的NH3在這種理論中就不是鹼了,因為它不能直接電離出OH-。布朗斯特和勞裡提出的質子酸鹼理論,彌補了一些阿倫尼烏斯理論中的不足。
  • 你也被酸性體質忽悠了嗎?
    朋友圈經常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文章「為什麼你經常得病,可能是酸性體質惹的禍!」。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的爸媽深深地相信著……於是乎,家裡瓶瓶罐罐的鹼性水、鹼性食物、鹼性保健品堆滿桌子。那麼,「酸鹼體質學說」真的存在嗎?其實,「酸鹼體質」本身就是一個偽理論。
  •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多吃鹼性食物能變成鹼性體質?揭秘體質真相
    在社交網站上,經常能看到有人在發一些關於酸鹼體質的言論,他們宣揚鹼性體質,認為身體健康與否,取決於你是酸性體質還是鹼性體質,鹼性體質好,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想要變成鹼性體質應該多吃鹼性食物。這些理論看似都很有道理,說得一套一套的,但其實都是歪理。大家應該聽說過酸鹼體質這種說法,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提出酸鹼體質理論的人,被罰了1.05億美元。在現代醫學中,並沒有酸鹼體質這種說法。酸鹼度是化學上的一種說法,中學化學都學過,判斷物質酸鹼度要看該物質的PH值,PH值小於7,呈酸性;等於7,呈中性;大於7,呈鹼性。
  • 【警惕】「酸鹼體質」騙局被揭穿 這類「鹼性產品」還在忽悠
    多位平臺賣家表示可提供「一對一」備孕指導,某「Hello baby」品牌鹼膠和日本品牌鹼性鈣片賣家宣稱「鹼性體質的媽媽容易生男孩,酸性體質的媽媽容易生女孩」,記者向其詢問該產品屬於藥還是保健品,上述賣家表示「是高端的備孕產品」,並向記者發來了大量顧客成功懷上男孩的聊天截圖。
  • 中西醫專家指出「酸性體質說」純屬忽悠
    但中西醫專家對此進行了駁斥,因為醫學界從無酸性體質之說。  中西醫駁斥「酸性體質」  針對目前流行的「酸性體質是生病的根源」等說法,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專家,都從根本上否認了「酸鹼體質」說法,稱目前醫學界尚無「酸鹼體質」的說法。
  • 常說的酸鹼食物到底是啥?
    一直以來,網上都流傳著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的說法。可翻遍古書典籍,人的九種體質中,並沒有酸鹼體質之說。所謂的「酸鹼體質」,和PH值是相關的。在一些不專業人士的眼裡,酸性體質就是PH值小於7的體質,PH值小於7就是酸性體質。在化學上,酸性越強,腐蝕性越強,酸性體質就被認為是不好的。然而,人體液內的PH值是恆定的,大約在7.35—7.45之間。少部分在生病時,PH值會偏低,呈酸性,比如腸胃不好,胃酸多,PH值就會偏低。所以,PH值和酸鹼體質實際上沒有關係,也不存在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之說。
  • 知識分享:什麼是行為科學理論?
    第二階段:行為科學理論  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發展是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興起的行為科學理論。行為科學理論涉及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和管理學,行為科學的研究使管理思想出現了重大的轉變,即從強調個體特徵轉移到注重「群體動力過程」,從而使管理心理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完善。
  • 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此公好古希臘,所以自然而然地會採納「科學」的古典意義,在此意義上的「科學」類同於「理論」(甚至接近於我們中文世界喜歡講的「學術」)——在《悲劇的誕生》中尼採就痛批「理論人」,後來也說過「科學人」;尼採又處身於「現代」,一個由「實證/實驗科學」和技術工業支配的時代,對現代性的啟蒙理性和科學精神深表警覺和懷疑。可見,尼採的「科學」概念是極為複雜的。
  • 北京社區周邊藏保健店鋪 對年輕人相當警惕 這些「理論」您要注意
    吸氫兩小時可以抗腫瘤;寫著中科院院士研製的防癌、改善心血管、防衰老的產品竟是無資質的三無產品;已經被戳穿的酸鹼理療騙局仍在上演……權健神話的破滅,只是揭開了保健品市場亂象的一角。在北京許多居民小區的周邊,都雲集著不少保健品店,這裡的器械、食用的保健類產品仍每天仍吸引著眾多體驗者,其中尤以老年人居多。
  • 酸鹼中和滴定實驗報告
    酸鹼中和滴定實驗報告單1、實驗目的用已知濃度溶液標準溶液)【本實驗鹽酸為標準溶液】測定未知溶液(待測溶液) 濃度【本實驗氫氧化鈉為待測溶液】2、實驗原理在酸鹼中和反應中,再根據化學方程式中酸和鹼的物質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計算出鹼(或酸)溶液的濃度。
  • 於康:「酸鹼食物」的認識誤區
    北京協和醫院國際部營養科副主任於康人體酸鹼調節體系難被食物左右,人體內的酸性和鹼性永遠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在自然健康的狀況下,我們的身體通常呈現弱鹼性。正常情況下,酸鹼物質在體內的濃度是不斷變化的,但是人體會對其進行及時的自我調節,以保持血液的pH值恆定維持於7.35~7.45範圍內。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不斷增強與包括食物在內的外界環境相適應的能力,由此建立和完善了一套非常完整和強大的緩衝系統和調節系統。
  • 韓劇《謊言的謊言》:女主最後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
    李宥利和延政勳主演的韓劇《謊言的謊言》迎來了大結局,這是一個壞人最終罪有應得,全程沒有高能,只有女主受虐的故事。 在故事的結尾,我們依稀看到了一個會讓人展開聯想的結局,女主最後到底是活著還是死了。
  • 皮卡丘原來是毛絨絨的,還是「死侍」配的大叔音……三觀又被顛覆了!
    就算是用絕招「十萬伏特」電人的時候也還是可愛到不行。然而,最近發布的好萊塢真人電影《精靈寶可夢:大偵探皮卡丘》的預告片告訴我們,皮卡丘可能確實樣子非常可愛,但是也有可能,它的內心是個大叔。準備好接受三觀的顛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