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狗不嫌家貧」,我認為鸚鵡也不嫌家貧,這都是在形容動物對人的忠心。
當然鸚鵡若是進入豪門,享受榮華富貴,我想它也不會嫌富的;但是能進入富貴人家的鸚鵡,也絕不是一般的鸚鵡。

其中有一句唐詩:「秦隴州緣鸚鵡貴,王侯家為牡丹貧。」說的就是唐代人喜歡飼養鸚鵡,隴州出產的名貴鸚鵡價值連城。
《爾雅》裡面講:鸚鵡,能言之鳥,其狀似鴞;隴右及南中皆有之。都提到了隴州、隴右,說的就是陝西、甘肅黃河以南的地區出產上好的鸚鵡。
那麼名貴的鸚鵡進入豪門如何生活?死了又如何安葬?咱們一般養鸚鵡的老百姓是很難想像的出來,今天給你講個故事你就長見識了。我國唐代歷史上的第一女皇武則天,她也是個鸚鵡迷,特別喜歡養鸚鵡,在她的寢宮裡飼養著一隻雪白色的鸚鵡,長得非常漂亮,也非常親人,會說話,深受大家的喜愛,女皇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雪衣。
這隻鸚鵡學會背誦佛教經書——心經,它常常背誦給女皇聽,女皇很開心,更是倍加寵愛,下聖旨讓工匠打造一個金籠子讓鸚鵡居住,放在女皇的寢宮裡,方便經常觀賞,就是金屋藏鵡了。
有一天女皇對鸚鵡開玩笑說:「雪衣,你若是能做出一首詩來,我就把你放出金籠,讓你回歸大自然,你看行不行?」
鸚鵡一聽心花怒放,開心地跳來跳去興奮不已,過了一會鸚鵡念到:「憔悴秋翎以禿衿,別來隴樹歲時深。開籠若放雪衣女,常念南無觀世音」。
女皇聽了這首鸚鵡做的詩後,拍手稱讚,馬上命令僕人打開金籠,放飛鸚鵡,過了幾天以後,人們發現鸚鵡死了,女皇知道以後非常的傷心,決定厚葬這隻鸚鵡,賜給鸚鵡一副紫檀木棺材,又讓僕人把雪衣女安葬在女皇的後花園裡,讓它時刻陪伴著女皇。
在明朝史官李栩所著《戒庵老人漫筆》這本書裡原文是這樣記載的:「唐武后畜一白鸚鵡,名雪衣,性靈慧,能誦心經一卷。後愛之,貯以金籠,不離左右。一日戲曰:'能作偶求脫,當放出籠'。雪衣若喜躍狀,須臾朗吟曰:'憔悴秋翎以禿衿,別來隴樹歲時深。開籠若放雪衣女,常念南無觀世音'。後喜,即為啟籠。居數日,立化於玉球紐上,後悲慟,以紫檀作棺,葬於後苑。」
我們從雪衣女(鸚鵡)做的這首詩裡,就能看出來鸚鵡非常思念自己隴州的故鄉,一心想回去,不想自己久居金籠內,已經不能適應大自然的生存環境了,死亡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判斷雪衣女是一隻類似於白鳳頭鸚鵡的隴州白鸚鵡,至於古時候的隴州產不產這種白鳳頭鸚鵡,也許古時候有,也許又在某個朝代時滅絕了,這都有待以後的考證。
反觀這隻白鸚鵡死後的葬禮,應該算得上是最昂貴的鸚鵡葬禮了。我國古時候到底產不產白鳳頭鸚鵡呢?歡迎你留言給我,我們一起討論。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