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源自BBC的藝術版《人類簡史》,拯救了多少人的審美

2021-01-08 澎湃新聞
這本源自BBC的藝術版《人類簡史》,拯救了多少人的審美

2019-07-09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如果一本以「藝術」為名的書,是這樣的:

講到了達文西,但不見《蒙娜麗莎》;

關於米開朗琪羅,只有寥寥文字、幾張插圖;

拉斐爾甚至都沒有露面;

倒是談了王維,有李成、郭熙,以及王蒙的《青卞隱居圖》……

你會感興趣嗎?

源於BBC同名紀錄片的《藝術創世記》,就是這樣一本涉獵廣泛且不落俗套的作品。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藝術史,而是以藝術為表徵的人類發展史。

 

在這本書中,作者奈傑爾•斯皮維,從藝術史的源頭出發,貫穿起人類想像力與創造力的一個個神奇瞬間,對「人人都是藝術家」這一大膽宣言進行了生動詮釋。奈傑爾•斯皮維是英國劍橋大學古典藝術與考古學學者,同時也是紀錄片《藝術創世記》的主持人。

藝術源於記錄眼前景象的直覺嗎?可能如此,也可能有其他原因。《藝術創世記》中介紹的關於藝術起源的幾種理論,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激發著人們的好奇心,引起天馬行空的想像。

《藝術創世記》中提出,人類的藝術創造雖然不乏手藝的技巧和裝飾的意圖,但歸根到底並且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藝術創造源於我們對獨一無二的想像力的運用。

書中說,人類的藝術史,也是想像力的歷史:「在想像中,我們可以追溯時間的長河;在想像中,我們可以一覽世界的全貌。憑藉這樣神奇的力量,我們得以領略在這個星球上曾經發生的一切。」

想像,正是藝術的本質。

這本書揭示了藝術起源的秘密,堪稱圖像藝術版的《人類簡史》。

藝術是人類發展的最佳表徵

大多數藝術史方面的著作比較偏重記述「史實」,而《藝術創世紀》更偏重於討論「為什麼」:

為什麼舊石器時代的人類要畫巖畫?

為什麼巖畫的主角是動物而不是人?

攝影剛發明出來的時候人們認為相機會攝走魂魄,那麼巖畫也是為了攝獵物的魂?但畫中的動物並不是當時人們捕獵的對象……

還有,為什麼世界各地發現的早期巖畫、雕像總有相似之處?

作者提出了一個假設:舊石器時代人類與現代人類在大腦組織結構方面基本上相同。

簡單來說,只要是燈泡,通電都會發光。只要是人類的孩子,剛剛拿起筆畫出來的人物形象都是「火柴人」——線條極為簡單,身子小腦袋大。現實世界經過孩子們小腦袋瓜的抽象,重點更加突出。比如,他們畫出來的「人」都是以正面對著我們;即使臉完全側過去,但眼睛依然是正面完整的樣子。

古埃及人的浮雕、壁畫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如此擰巴,卻是他們能夠想到的強調身體所有特徵的最佳方案。各個古代文明在這方面非常相似,藝術可謂是人類發展的最佳表徵。

任何東西都可以是藝術

「任何東西都可以是藝術,」法國先鋒藝術家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如是說。他把自行車輪子、酒瓶架還有陶瓷小便鬥之類的東西當作藝術品展出,還為《蒙娜麗莎》加上了精緻的鬍子。有了杜尚顛覆性的先例在前,現代藝術家們開始輪番上演各種頑皮的「惡作劇」。不過這卻遭到了公眾的反對,因為公眾期待的是原創作品。然而,成堆的輪胎、還沒整理的床鋪……誰說它們不是藝術呢?

我們本能地知道藝術是什麼,因為我們都是藝術家。我們是知道如何運用象徵符號的物種,懂得如何通過靈巧的、獨有的雙手創作表現自行車輪子或者還沒整理的床鋪的象徵性意象。

只有我們人類擁有想像力,可以創造象徵符號,不僅能夠再現我們周遭的世界,還能夠表達我們腦子裡的想法。

《藝術創世記》這本書探索的正是我們如何發展、實踐這種能力的歷史:敘述故事、創造社會等級、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表現超自然、創造關於我們自己的意象,還有,為我們冷冰冰的道德準則注入些許溫柔。

其實,藝術並不難解。傳統意義上的繪畫、雕塑,或者當代意義上的裝置、行為,都是形式。不妨換個角度,拋開「主義」、「表現」、「現代性」之類當代藝術評論的陳詞濫調,結合人類學、社會學、神經心理學,了解藝術史的起承轉合,也了解我們人類自身已經走過和將要踏上的道路。

關鍵詞 >> 藝術,藝術史,BBC,人類簡史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
    這個含有玩笑意味卻又莫名準確的評價,出自他身邊最親近的人。無疑,赫拉利是那種很能「吸粉」的明星學者。在學術和大眾之間取得平衡這件事上,沒有太多學者比得過他。他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為人類歷史與未來建構了一套宏大的敘事,滿足了人們對於宏偉歷史的久違渴望,這也是它們得以成為全球超級暢銷書的原因。
  •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讀《人類簡史》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個客觀的人,我不認為人類是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其次尤瓦爾·赫拉利是一個歷史奇人,他寫的人類簡史能「火」遍全球,我是真心佩服。這本書第一章標題就是: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 《人類簡史》看透人類發展,收穫個體幸福
    這本《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人,牛津大學歷史系博士,被稱為青年怪才 接下來,我將把《人類簡史》的精華內容分為4部分,一步步帶你了解人類是如何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發展到今天的。
  • 《人類簡史》作者談疫情:仇恨、貪婪與無知是人類勁敵
    曾撰寫《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等著作的赫拉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由此引發的政治和經濟動蕩,導致人類進入歷史加速發展時期,同時也進入關鍵變化時刻。他認為,各國政府最近的決策將影響人類未來。訪談摘編如下:  眼下的抉擇將決定未來  問: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的世界將是什麼樣子?  尤瓦爾·赫拉利答:必須由我們決定。
  • 家畜的誕生是人類的罪!《未來簡史》筆記04
    語音筆記:語音原文:            今天我們進入《未來簡史
  • 當彈鋼琴敗給了彈棉花,時代的審美之殤會不會讓我們重回恐龍時代
    人類曾經茹毛飲血,食肉寢皮,野蠻粗暴,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再只是這種原始狀態,以禮相待、以法相約、以文藝薰陶,這一切讓人類越來越有序,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可是人類發展了這麼久,在這個盛世,有相當一部分人否定文學,輕視藝術,審美之殤是時代的痛點。
  • 知行書屋 《時間簡史》
    史蒂芬·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系物理學家,出生於英國牛津,畢業於劍橋大學,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時間簡史》精彩內容: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據說是貝特郎·羅素)曾經作過一次關於天文學方面的講演。
  • 對話《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在算法侵入前,時間不多了
    原創 王懸 GQ報導尤瓦爾·赫拉利,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學家、作家,他的三本書(《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未來簡史:從智人到智神》和《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在全球銷量已經突破兩千五百萬冊。
  • 從《人類簡史》到《三體》,兩部著作探討了人類面臨的哲學問題
    《人類簡史》和《三體》這兩本書(嚴格說是四本,《三體》分為上中下三冊)看似完全沒有關聯,前者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關於人類歷史的學術著作,而後者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
  • 人類的奇葩審美,毀了多少品種貓
    人類的各種奇葩審美,正在親手毀掉數不清的喵星人。表面上看這種著名的貓科動物生活得很好。他們被珍藏在他們的掌心。事實上與身價成正比的,是它們每分每秒默默承受著的疾病、痛苦。扁平的大臉,讓波斯貓的呼吸道比一般的貓短,畸形的淚管才會讓波斯貓眼淚汪汪,因為她淚管堵塞了,這一現象在普通貓身上可以改,但在波斯貓身上,別無選擇,只能把這種疾病傳下去,因為人類喜歡看他們淚汪汪。加拿大無毛貓是一種由基因突變產生的品種,它是1966年由一窩幾乎沒有毛的小貓近親繁殖而成的。加拿大無毛貓非常受歡迎,價格昂貴,因為它們溫和,適合對貓毛過敏的愛貓人士。
  •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信息與合作是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
    《人類簡史》作者、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尤瓦爾·赫拉利教授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伶俐):截止當地時間3月21日,以色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800例,而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28萬,已造成1萬多人喪生。在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席捲全球的瘟疫,那麼,人類戰勝疫情的關鍵是什麼?
  • 人類吸貓簡史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LicorneUnique」Wechat ID:LU-Paris▼今年的世界盃,東道主俄羅斯派出的預言帝——一隻來自冬宮的貓阿喀琉斯,一上位就俘獲了大批球迷的心。其實吸貓這件事,從幾千年以前就開始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人類的吸貓簡史。
  •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冠狀病毒之後的世界
    他的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暢銷全球,有人稱之為引發世界讀者大討論的思想炸彈。今天的這篇文章,同樣引人深思。//冠狀病毒之後的世界人類現在正面臨全球危機。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危機。各國政府在未來幾周內做出的決定,可能會在未來數年內改變世界。
  • 人類動物園簡史:歐洲人曾把這些人當做動物
    參觀野生動物園人類動物園簡史:在大航海時代,歐洲人遊歷五洲四海,到處開闢殖民地,為歐洲創造了輝煌的繁榮。在帶回巨額財富的同時,他們也帶回了許多新奇的故事,奇怪的動物、植物以及人類。所以,為了賺更多的錢,也為了滿足歐洲人好奇的心,當時的歐洲興起了一股「博覽」狂潮,各種奇奇怪怪的展覽會層出不窮,其中最熱門的莫過於臭名昭著的「人類動物園」。
  • 野生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簡史|文化客廳NO.31
    或許,他們未必都能為疫情提供良策;但也許可以讓我們安頓下來重新考量,我們周圍那些習以為常的人或事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保護野生動物得到了空前的重視,一周前剛剛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意味著中國確立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制度。
  • 解讀《人類簡史》:種族滅絕,當智人遇到尼安德特人(3,4合集)
    今天繼續讀書《人類簡史》。進行正題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一個概念「生殖隔離」。生物學家通常按照「界,門,綱,目,科,屬,種」把所有生物劃分成為不同的「物種」。所謂同一物種,就是它們能彼此交配,產出下一代。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貓,覺得貓咪符合人類的審美呢?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喜歡貓,覺得貓咪符合人類的審美呢?首先,貓的外形非常符合人類的審美觀,除了某些畸形的貓咪外,大部分貓主子都有著圓臉大眼的基本特徵,而這個特徵類似於我們人類的嬰兒,大多數人在看到貓主子的時候,都下意識的把它當成了一個寶寶,這就是人為什麼都會覺得貓主子可愛的原因。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大數據將是人類自由意志的終結
    [編者按]耶路撒冷大學歷史系教授、《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的新書《未來簡史》(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將於9月8日由英國出版公司Harvill Secker出版。
  • 「給我一根香蕉,你死後就能上天堂」 | 《人類簡史》作者專訪
    這位來自以色列的歷史學家,分別於 2014、2017 年在中國出版《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兩本著作,重新燃起了中國人對於自我認知的好奇心。前者著眼人類進化史,從歷史、社會、政治、經濟層面研究人類立足於地球的根本。後者則放眼未來,探討在計算機、生物工程更為發達的明天,人類社會將何去何從。為了適應未來社會,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
  •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冠狀病毒「政治危機」和後疫情世界
    CambCC導言以色列歷史學家、《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接受BBC《新聞時間》採訪時談到,疫情後重生的將是怎樣一個社會?國家之間是會更團結、還是更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