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存活最久的愛滋病人」: 不做鬼和神,只想做人

2021-01-10 剝洋蔥people

他謝絕見網友,因為「承受能力有限」、「從心底厭倦愛滋病的話題」;給微博私信設置了自動回覆:謝謝留言!坦率講,我早已厭倦重複了無數遍的各類問題,不想看,更不想回復。或許你覺得我很冷漠,但也懇請看到我的無奈和不堪!如果,你確實需要諮詢、交流或閒聊,那就先發200紅包過來,給你自己一份尊嚴,還我一份補償。謝謝!

孟林在旅行中。受訪者供圖

文| 實習生王雙興 編輯|胡杰

校對 | 王心

本文約6211字,閱讀全文約需12分鐘

孟林為自己準備的遺像,就靠在客廳的書櫃旁。棗紅色相框大約一尺高,黑白照片中,他穿白襯衫黑西服,偏分著頭髮,戴細框眼鏡,格子領帶系得一絲不苟。

照片拍攝於2003年,那時,已經服用7年抗愛滋病藥物的孟林耐藥了,買不到更高一級的救命藥,他以為自己就要「熬不過去這道坎」,於是去王府井的中國照相館,拍下了遺像。

沒想到,他又安然無事地活過了15年。15年裡,他搬了好幾次家,扔了不少老物件,但遺像始終留著。

遺像裡的人,曾經頂著同性戀、愛滋病的名聲,「像鬼一樣活著」;也曾經作為國內最早一批接受治療的愛滋病患者,被媒體稱為「中國存活最久的愛滋病病人」、「愛滋病感染者的活化石」,他見證了這一疾病在中國的防治史,又在時代大潮的裹挾中成為這一領域的「明星病人」。

現在,他57歲,照片裡濃密的黑髮,變得稀疏、灰白;眼袋鬆了,額頭鬢角也起了皺紋。

57歲的孟林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淡出了自己一手創辦的公益組織「愛之方舟」,減少了和愛滋病有關的活動。每天的生活就是遛狗、養花,買菜,做飯。

孟林在家中包餃子。受訪者供圖

「老了,累了,想歇了。」孟林說,在愛滋病圈子裡浸淫了20多年,他厭倦了和愛滋病捆綁在一起的日子,如今不想當鬼也不想當神,只想被看作普通人,有血有肉,有好強,也有孤獨。

「孟林沒有力量啦」

2018年的第一個月,孟林基本是在醫院病床上度過的。

1月初,左腿做了半月板縫補手術——年輕時打籃球落下的傷。

24日,左腿的手術傷口還沒有痊癒,孟林的心臟又出了問題,被醫院診斷為急性冠脈症候群、急性心肌梗塞。

掛在床頭的氧氣咕嘟咕嘟輸入體內,孟林整理了一下手背上的輸液管,眯上眼,給自己來了張自拍,隨手發到微博上:「想像了一下,叔走的時候應當就是這麼安詳。」

因為常年服用抗愛滋病藥物,色素沉積,他的膚色比普通人更暗。如今鼻孔前又多了根輸氧管,網友們一驚:「說什麼蠢話」、「剛出院又住進去了」、「早日康復」……評論很快過百。

孟林不回復,笑言:「生命長短沒那麼重要。」

早在前一天晚上臨睡時,孟林就感覺到了心臟不適,胸痛、氣短,但他猶豫了,沒有立即去醫院——儘管醫院就在小區旁邊幾百米處。「其實是在糾結,一下(死)過去不是挺好。」孟林說,對「愛滋病單身漢」來說,暴斃是最大的幸福,他們最怕「彈弦子(半身不遂)」,無人照顧,生活質量和尊嚴都沒有。

孟林吃了幾顆速效救心丸便去睡了,他說,脫鞋的時候,心裡甚至做好了再也不用穿鞋的打算。

次日清晨,醒來,暴斃失敗,拖到下午,去醫院就診。

住院前的孟林, 穿黑色過膝羽絨服,圍著深藍色的圍巾,身材不高,頭髮灰白,看上去和走在馬路上的老人沒有什麼差別。他跛著腿穿梭在醫院人群裡,檢查、繳費、取藥、打針,用雙手接單據和藥物,並對每一位醫護人員道謝,聲音禮貌、溫文。

這符合朋友們對他的描述:儒雅,謙和,好相處。這和微博上的孟林不盡相同。

生活中的孟林本人。受訪者供圖

用朋友何濱的話說,微博上的孟林,總是一副瘋瘋癲癲的樣子。

手術住院時,有朋友在微博上發出三套壽衣圖片,讓孟林挑選,孟林轉發並戲稱留給另一位朋友;此前去雲南旅遊時,他穿上少數民族的女裝,拉起粉紅色裙擺,笑著歪頭、拍照,發給別人看。

何濱也是愛滋病人,與孟林相識十餘年,因為有共同的公益工作經歷,他能理解孟林在現實和網絡中的反差:「我們每天都會收到無數條留言、私信,幾乎每個諮詢的人都會和你傾訴。就像我每天不管幾點睡覺都會玩兩把鬥地主,孟林在微博上瘋瘋扯扯,也是他排解負能量的一個方式。」

這一次的手術,本可以順勢做一次倡導的,但孟林「放棄了,不想折騰了」。

愛滋病患者手術難的問題始終存在,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孟林也投注了很大精力為病友爭取平等的就醫權。「每個個案都是政策倡導的機會,可以變成群體的權利。」

這次的腿部手術,孟林原本應當找一家以骨科見長的醫院就診,倘若醫院因為他是愛滋病患者而建議轉入傳染病醫院,他便可以用「一場惡戰」做一次社會倡導,呼籲更多醫院接納愛滋病人。

但最終沒有這麼做,他「自覺」地去了傳染病醫院接受治療。

「老了。」孟林說,「孟林沒有力量啦。」

「像鬼一樣活著」

1月22日,孟林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的前兩天,我們坐在他的車裡聊天。他聲音不大,忍不住想抽菸時,會加重語氣說一句「實在不好意思」,然後打開自己那邊的車窗。寒冬的北京空氣乾冷,在不到半天的時間裡,他抽掉了大半包煙。

他以前抽玉溪,一天一兩包。他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但戒不掉,於是改抽細支煙。說話時,煙漬在唇齒間若隱若現。

幾十年的菸癮了。

1995年底,孟林病發。脫髮、消瘦、皮疹、腹瀉、發燒、全身淋巴腫大……二十多年後可以雲淡風輕地說出來的詞彙,在當時讓他一度無所適從。吸菸是化解壓力的出口。

「猜到可能是愛滋病,不敢和任何人說,只能去各個小診所對症治療,哪不舒服看哪。」直到聽說佑安醫院確診過愛滋病患者,偷偷跑去檢測——愛滋病陽性,CD4(人體的一種免疫細胞,正常成人的CD4細胞在每立方毫米500個到1600個)只有26個,免疫系統嚴重受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氓罪」尚未取消,同性戀會被警察抓進局子,愛滋病作為經由性和血液傳播的疾病,被看作「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方式產物」,和淫亂、骯髒、見不得人等詞彙緊密聯繫在一起。就連孟林自己也覺得,同性戀是見不得人的,愛滋病是罪有應得。

1996年初的北京,尚沒有醫院收治愛滋病人。直到當年3月18日,佑安醫院感染科首開五間愛滋病病房,孟林是第一批的第一個。

病房在醫院西南角,緊挨著太平間,原本是廢棄的麻風病病房,醫院臨時叫人清掃打理,將孟林們安置其中。

房間簡陋,每個病房不過五六平米,除了氧氣瓶什麼設備都沒有。窗子不足半米,有幾道鐵欄杆守著,視線硬往外闖,也總會被黑黢黢的「煤山」擋回來。耳邊還有來自太平間的哀樂和哀嚎,時不時地響。

戴著口罩,不願意見人,每天躺在病床上,是醫生們對孟林的最初印象。

「會痛苦,會恐懼,本身就是瀕死的人,躺在陰冷的小屋裡,天天聽著哭聲,那受得了嗎。」孟林說。

幾天後,他決定下床,站到門口,盯著陌生人哭喪、送殯——既然死亡不可逃避,那就和它大眼瞪小眼。

心情不好的時候,孟林也會去太平間裡待上一會兒。離死亡最近的地方光線昏暗,靠牆處是一排太平櫃,房間正中是遺體告別臺,孟林一圈一圈繞著告別臺轉。從哪來,到哪去,怎麼面對死亡,逼著自己想。

思考的結果是:接受,順其自然,把今天過好,讓今天快樂起來。

孟林在向日葵花叢中。受訪者供圖

和孟林同一批住院的有四個病人,一位吸毒感染愛滋病的重慶人,一位舞蹈家,一位日語翻譯,還有一位援非工作者。

在那時,愛滋病意味著絕症和死亡,孟林和病友們約定:誰走在前面,互相送一下,不要走得太沒有尊嚴。

後來,日語翻譯去世了,「家屬不管,我們給擦乾淨,穿上衣裳,彌留之際拉著他的手和他聊天。」孟林說,「其實是面對自己去了。你在這個(死亡)邊緣,也要面對這些,面對了,就變得更加坦然一些,沒那麼恐慌。」

1996年,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雞尾酒療法」面世,佑安醫院愛滋病病房主任徐蓮芝詢問五位病人,是否願意一年花20萬,嘗試藥物是否有效。在當時,月收入三四百已然算是高薪,只有做生意的孟林能拿出20萬的巨額藥費。

如今孟林從不提及當年的生意,但坦言「不算有錢人,不過比很多人強很多」、「除了愛滋病我沒有過過太苦的日子」。

早期的抗愛滋病藥物副作用極大,孟林噁心、目眩、頭痛到撞牆,但他至少活了下來。

同時住院的五位病人中,有兩位因為無力承擔藥費陸續去世,一位無法承受心理壓力和病痛自殺,只有孟林和另一位病情較輕的HIV攜帶者得以存活至今。

到現在,他懂得如何與體內的病毒和平共處,每天早晚十點鐘準時服藥,藥片兩白一黃,託朋友從非洲帶回來的,讓他的CD4維持在800左右,和正常人無異。

現在的孟林不需要四處出差了,上網成了他的主要消遣之一。他眼花,最近又得了乾眼症,擺弄手機時習慣把眼鏡推到額頭上去。

聊天間隙,他隨手刷新微博,在一則年輕人自殺的消息底下,看到有人評論:自私。

孟林並不認同這樣的評價:「自殺的人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心存一線希望就不會去死。」

「明星病人」

離開家後的二十多年來,孟林搬過十幾次家,有時是因為「沒有家的感覺,住著不舒服」,也有時是通過把高檔社區換成普通社區,籌集藥費。

現在,他住在北京西北郊,不堵車,有低矮的山峰在路盡頭綿延開來,小區不遠處就是一家三級綜合醫院。

孟林正在開車。受訪者供圖

家是一處不足30平米的公租房,學生公寓一般的縱長樓道裡有幾十戶人家,孟林擁有其中一扇門的鑰匙。

進門右拐是客廳,他在那裡掛了一個深色門帘。朋友王言到家裡做客,問:「為什麼在這兒掛個帘子呢?沒有必要嘛。」

孟林回答:「不希望被別人看到。」

王言沒說話。他能夠理解,孟林始終不適應被人關注:「他的身份是比較特殊,但他不喜歡別人居高臨下地看他、同情他,也不喜歡被塑造成明星、英雄,他特別渴望別人把他當普通人來看。」

孟林成為「明星」,是2000年初的事情,那幾年,中國的愛滋病防治工作正在拉開帷幕。

2001年8月23日,中國官方正式召開新聞發布會,第一次向全世界公開了河南血液汙染造成大面積感染愛滋病的事件;當年11月13日,第一屆中國愛滋病性病防治大會在京召開;2003年,全球基金(為應對世界性的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而設立的一個籌資機制)進入中國;同一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地壇醫院與三個愛滋病病人談話並握手,時任副總理吳儀視察河南愛滋病高發村;2004年開始,中國的愛滋病人獲得了免費藥品。

集體的喜訊,卻把孟林排除在外:他耐藥了。那些免費藥品對他而言毫無用處。

孟林並不諱言,起初決定參與到愛滋病公益事業中,藥是很大動力——站出來參與NGO工作,國際組織可以提供購藥渠道。

當時全球基金剛剛進入中國,正如孟林的朋友陳京所說:「愛滋病病人最大程度參與到愛滋病防治中,是國際組織很重要的理念。」他們需要為病人們樹立一個偶像,一個吉祥物,讓疾病與公眾情感產生有效連接。

孟林恰恰符合人們對「愛滋明星」的想像。有媒體曾這樣描述:當時的孟林面容白淨、能說會道,看起來不像會做「那些事」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活了10多年的愛滋病感染者,是中國第一批吃到抗病毒藥物的人。無論是國際組織,還是政府,他都是一個極有價值的存在。

一邊是各個機構都在挖掘這樣的「明星」,另一邊是佑安醫院的醫生們建議他「走出來」,孟林最終朝聚光燈邁出了步子。

「情懷是一點一點做出來的。」起初,他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公益的出發點不過是解決個人的困境——得到藥。慢慢的,他發現自己被病友需要:「我的分享被他們當做很重要的信息,一個『罪人』可以和大家一起做事了,並且彼此是平等的。」

2004年後,孟林成立了自己的公益組織「愛之方舟」,辦公室就設在佑安醫院。孟林說,他付出自己的很多精力和金錢在抗艾事業上。這位「明星病人」開始被各種組織、機構請去講話、培訓;大大小小的項目需要他協助開展;孟林的手機裡每天都能收到上百條信息:怎麼能像你一樣活下來?藥可以停嗎?服藥副作用嚴重怎麼辦?

孟林的工作之一,是「通過調查研究,開展政策倡導,促進政策完善。」在關注愛滋病患者手術難的話題時,孟林和夥伴們走訪二十餘個省搜集樣本,起草《中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治療與生存狀況定性調查報告》;藉助新媒體發聲,反對醫療行業內對愛滋病患者的歧視。

另一項工作是「網絡化,讓更多人建立聯繫」,孟林創建論壇、公眾號,也組織大家線下溝通、聚會。何濱每年都會參與其中,他說:「那個時候的感染者不像現在,沒有網絡聚集地,大家是鬆散的,人數少,社會壓力大,歷史推動他(孟林)走出來,把大家聚到一起。」

和學界建立聯繫,獲得學術支持;和媒體溝通,藉助平臺發聲;和國內官方、國際組織博弈,促進政策落實完善……佑安醫院的醫生張可說:「孟林的語言能力很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領導才能。作為民間組織,既要在社會上生存,還要面臨很多壓力,這樣情況下既要把工作做好,還要讓大家認可,是非常難以平衡的事情。

「老了,累了,想歇了」

1月22日下午,孟林從醫院做完檢查,去停車場開自己的黑色越野。小泰迪芊芊等在車裡,見主人回來,跳著往他懷裡鑽。孟林用手指點了點狗鼻子,聲音溫和:「可黏人了!」

家裡還有一隻小灰狗,叫妞妞。現在的孟林,大部分時間和它們待在一起。

孟林和小狗妞妞散步。受訪者供圖

他養了十來盆花,玉竹、吊籃、虎皮蘭,不一而足;把家裡的家具重新布置,加了一張桌子,用來讀書和練書法;每天下樓遛狗、買菜,儘可能葷素搭配著安排食譜,邊吃飯邊看電視,給自己滿上一杯國窖1573。

從去年三四月份起,他就開始「學習退休」了,有意與愛滋病圈疏遠,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

在早期的新聞報導裡,孟林所遭遇的悲情、悽苦被放大無數倍,後來他站出來做公益,又為媒體提供了勵志、正能量、大愛無疆的故事。「他不喜歡這個樣子。」朋友王言說。

如今,孟林從公益工作中漸漸退出,他坦言「藉助媒體為愛滋病患者發聲」的訴求降低後,從個人角度而言,他不想再被採訪、被關注,「不願意那麼認真地面對過去了。」

他謝絕見網友,因為「承受能力有限」、「從心底厭倦愛滋病的話題」;給微博私信設置了自動回覆:謝謝留言!坦率講,我早已厭倦重複了無數遍的各類問題,不想看,更不想回復。或許你覺得我很冷漠,但也懇請看到我的無奈和不堪!如果,你確實需要諮詢、交流或閒聊,那就先發200紅包過來,給你自己一份尊嚴,還我一份補償。謝謝!

有人罵他貪財,他不回應。事實上,孟林在經濟上並不為難,收費只是一道門檻,幫他擋住一些與愛滋相關的訊息。有人質問他情懷都去哪裡了,也不回應。

「確實像堂吉訶德一樣拿著長矛戰鬥過,但是現在我不願意了。老了,累了,想歇了。」孟林說。

從1996年愛滋病發病至今,孟林需要常年服藥,在歲月、病毒、藥物副作用的共同侵襲下,如今57歲的他,在朋友眼裡就像75歲的體質,「血脂偏高,不止一次因為心梗住院;骨質疏鬆,關節也不如以前靈活了。」

佑安醫院醫生張可說:「(孟林的)身體狀況單純從愛滋病來看病毒比較穩定,但是長期累積的毒副作用還是很麻煩的,吃了二十多年的藥,對肝臟腎臟、心腦血管的傷害不可小視。」

和許多上了年紀的愛滋病人一樣,孟林離開家庭、沒有子女。最近,在一起六七年的同性愛人,迫於家庭壓力將要離開北京,回南方老家。住院時醫生讓叫家屬,孟林只能找圈子裡的朋友過來。

和朋友聊起退休生活,他嘴上說著一切都好,事實上,還在「學習怎麼生活」。

去年秋天,他到小區附近的公園裡散步,銀杏樹下,十來個老人正在打太極拳,孟林心裡痒痒,但最終還是沒有走上前去:「不敢,怕他們問這問那,老伴呀,孩子呀,有孫子了嗎,幹什麼工作呀,沒法回答,也不想編故事了。」

在朋友眼裡,孟林比以往更從容了,提及往事依然會為愛滋病群體遭受的歧視感到不公,但「缺少一種憤怒,不會折磨自己了。」說話時音調鮮少有波瀾,所有言語無關批判與譴責,出現頻率最高的,則是「理解」:理解因為愛滋病離開他的親人朋友、合作夥伴,理解網上帶著滿口戾氣罵他的陌生人,理解新聞裡走投無路違法的「壞人們」……

就在幾天前,他接到一通來自海南的電話,對方解釋半天,孟林才想起是一個幾年沒聯繫的愛滋病患者。

「有什麼事嗎?」孟林問。

電話那頭笑了:「沒事,想起你了,打電話問問。」

孟林心裡清楚:「他是想看看我還活著嗎。看我,就是看他們自己的未來。」

(孟林、何濱、陳京、王言為化名。)

洋蔥話題

你怎樣看待孟林的經歷?

相關焦點

  • 醫生坦白:愛滋病的傳播途徑只有這3種!可是太多人搞混了
    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天新增愛滋病感染者6000例。2019年我國報告愛滋病存活感染者95.8萬人,死亡20999人,死亡率為1.5/10萬。 愛滋病具有危害大、死亡率高的特點,目前不可治癒,而且沒有疫苗預防。
  • 怎麼看出自己是不是得了愛滋病
    愛滋病在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得了愛滋病後一旦潛伏期結束就必須終身服藥(雞尾酒療法),人總有犯錯的時候,如果因為一時糊塗就染上愛滋病了那是極其不幸的。所幸,有一半的人通過最終的醫學檢查得知,自己還是健康的,之前只是虛驚一場。下面小編就來淺談下怎麼看出自己是不是得了愛滋病?
  • 愛滋病進入我國,這是第35個年頭了
    世界上本沒有愛滋病。39年前,這種被認為起源於黑猩猩的病毒第一次叩響了人類世界的大門。1981年12月1日,美國,世界上第一例愛滋病病例被診斷。4年後,愛滋病第一次在我國出現。1985年6月4日下午4點40分,因持續高燒和呼吸困難,一名34歲的男子到北京協和醫院就醫,經檢測愛滋病病毒抗體呈陽性。這是在中國發現的第一例愛滋病病毒攜帶者,他是一名美籍阿根廷人。
  • 此種在地球上存活了5億年之久的生物,沒有天敵,凍不死也煮不爛
    世界上有植物和動物,還有許多我們人類用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地球能夠容納百川是偉大的。我們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位於食物鏈金字塔最頂端的位置上,雖然說大部分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已經被知道了,但是也還有很多我們未知的東西,正在等待著人類去開啟!
  • 女朋友是愛滋病我卻放不下這段感情,預防愛滋病這些原則要牢記
    作為醫學生起初對愛滋病的了解很少,潛伏期多長,什麼時候發病,有什麼表現?會有哪些併發症這些我都不知道,但隨著愛滋病知識的普及,愛滋病確實是一種比較危險的傳染病。這種病之所以危險不單單是具有傳染性,而且沒有特效藥,併發症相當厲害。
  • 世界愛滋病日:比愛滋病更可怕的,是歧視
    總的來說,愛滋病本身在中國並非是特別嚴重的疾病,這是數年前一份調查的數據,大家可以大概推算出目前的情況: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底,中國估計共有78萬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包含未發現感染者),佔總人口的0.058%。中國的愛滋病病毒總體感染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但總體人數還在持續上升,每年的新發感染者人數維持在約5萬人。
  • 10個愛滋病必備知識
    2、聽說有患了愛滋病的餐飲服務人員為了報復社會將自己的血滴在客人的飯菜裡,如果你不小心吃了滴有「愛滋血」的麻辣燙,會感染上愛滋病病毒嗎?愛滋病的三大傳播途徑是: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愛滋病病毒不會通過唾液傳播,並且愛滋病病毒在體外是無法存活的,更別說高溫沸騰的麻辣燙裡。
  • 朱幼棣:愛滋病在中國一度成了「機密」
    而此前的科學上的混沌期,正是法國發生因汙血造成千餘人愛滋病感染的時期。  後來,我深人到雲南、廣東等愛滋病流行地區,調查國家關於愛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落實情況,學習了相關知識,並與醫務人員和患者交談,進一步了解了發病的經過—愛滋病感染者發病之後,並非死於愛滋病本身,而是死於全身免疫力的完全喪失。任何一個疾病,感冒、肺炎、碰傷和出血,都可能並發其他疾病,致人死命。
  • 愛滋病病毒,最初只寄生在非洲黑猩猩身上,後來如何傳染到人類?
    想必大家都對「愛滋」不陌生,很多人將其定義為「性病」。但實際上愛滋在臨床上的名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之所以愛滋會和「性」扯上關係,是因為愛滋本身是由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該病毒就是「HIV」,而其傳播渠道之一就是「性」。
  • 世界上存活最久的企業,歷經1442年,傳承39代,至今仍屹立不倒
    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相比過去已經好上了不少,以前大多數國民還在為吃飽穿暖而發愁,然而現在基本上每個人都有去追去自己理想的條件了。 現代經濟之所以能夠得到發展,和國內政策對民營企業的放開有很大關係。
  • 愛滋病來臨時,身體會出現4個信號,1種人要特別注意
    「癌症」一般,讓人「談之色變」。由於知識的滲透,媒體的傳播,眾所周知,「愛滋病」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並且不少人,仍然保留著「既得愛滋,必死無疑」得觀念。其實,愛滋的源頭並不是中國,但近些年愛滋病在中國的發病率卻持續增長。
  • 得了愛滋病能活多久?關於愛滋病的這些事實,你需要了解
    「愛滋」是在1981年被美國首次發現和確認的疾病,其臨床名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近些年在我國愛滋病也較為常見,特別是在性生活紊亂、性伴侶過多的人群中尤為高發,因為愛滋病是一種可通過性傳播的疾病,其致病源就是「HIV」高危持續性感染。
  • 預防愛滋病,這一招從不過時
    截止2019 年底,中國報告現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滋病病人 96.3 萬例,2019 年新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滋病病人15.1 萬例,其中性傳播比例超過 90%。哪些途徑會傳播愛滋病?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血液傳播。
  • 愛滋病有哪些初期症狀?得了這病能活多久?
    愛滋病是一種由愛滋病病毒的即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入侵體內之後破壞人體免疫功能,並使人體發生多種不可治癒的感染和腫瘤,最終會導致死亡的一種可怕慢性疾病。如何發現早期愛滋病呢?愛滋病初期症狀是怎樣的呢?  一般來說感染愛滋病患者存活時間較長   一個健康人從感染愛滋病病毒到死亡時間為2-20年不等,存活時間長短取決傳入體內愛滋病病毒數量的多少、個人健康的差異、是否對症醫治等,感染者的存活時間還跟感染途徑有密切關係。
  • 愛滋病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
    「愛滋病疫苗要問世了?人類終於可以戰勝愛滋病了?」不少網友「喜大普奔」。但是很快,這則新聞被指出將重要實驗數據張冠李戴,只是個烏龍報導。事件背後,其實可以看出人們對於愛滋病預防性疫苗的期待。   從1981年報告第一例愛滋病,1983年分離出HIV病毒以來,HIV疫苗的研發從未停歇。但就像在大海中抓捕最狡猾的魚一樣,30多年來,HIV疫苗一次次與人類擦肩而過。
  • 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常見問答20問,帶你走出誤區,守護健康
    06愛滋病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1985年,我國報告首例愛滋病病例是美籍阿根廷人,來華旅遊時發現並報告為首例病例。1985-1988年,陸續發現少量從境外進入中國的輸入性病例。1989年以後,我國陸續發現大量的靜脈注射吸毒途徑傳播病例、以及非法採供血傳播病例,以及經性途徑傳播的病例。
  • 傳染上愛滋病後,可能有這2個表現,第1個症狀很常見
    說起愛滋病,小編想大家都不陌生,「談艾色變」恐怕依然是大多數人的反應,畢竟,我們還未找到方法徹底治癒這種傳染病。2019年7月16日,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發布的2019年全球愛滋病報告顯示,去年全球死於愛滋病的人多達77萬。
  • 得了愛滋病,舌頭是怎樣的,小心這些症狀
    由於它能損壞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因感染各種病菌而亡,又有很強的傳染性,所以預防很關鍵。這就需要在早期的時候,找出它的蛛絲馬跡,及早治療和防止傳染。在愛滋病早期的時候,人的舌頭會出現一些症狀,很多人以為是口腔疾病,不會注意,但這種症狀與口腔疾病有所不同,會有以下這幾種反應。1、白色斑點或斑塊在上顎及舌背上多會出現白色斑點或斑塊,這些斑塊能夠擦掉,但會出現紅色和出血。
  • 男子炫耀感染大學生愛滋病 動物無常個人資料
    ­  同時,在最新的數據統計中,青年學生人群感染愛滋病例讓大眾擔憂。2011年至2015年間,新增病例每年增長35%,2016年和2017年的上升幅度有所減緩,但每年青年學生仍然有3000多例新發病例。­  新增病例增多,讓人不禁聯想到故意傳播愛滋病的話題。
  • 國際愛滋病日丨能自己偷偷在家做愛滋病檢測嗎?
    作者:文兄,流行病與統計專業碩士今天是第31個「國際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主動檢測,知艾防艾,共享健康」。借著這次的機會,我們想和大家好好聊一聊愛滋病檢測的那些事兒。在我國,有很多人由於社會認知度比較低的原因,容易對愛滋病檢測產生一種「能不能在家檢測」的想法。對此我想說:不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