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的寶寶走路時間晚?孩子學習走路階段,家長們要做好這4點

2021-01-16 騰訊網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寶媽們的生活可以說就完全圍繞孩子進行了。如果一個小區裡有好幾個跟自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寶寶,那這幾個媽媽可有話聊了。

而且聊的話題無關乎都是孩子,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9個多月就學會走路了,但自己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走,寶媽們心裏面別提多著急了。

雖然寶寶走路有早有晚,可能有些很早的,八九個月就已經會走了。但有些寶寶一歲多快兩歲了,還用人牽著,還走不穩,家長們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孩子走路晚不僅僅是跟他們自身的原因有關,也不一定是因為孩子的肢體不協調,有時候還和家長們的這些舉動有很大關係。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很可能是孩子走路晚的「元兇」

1、總愛牽著孩子的手不放,不敢輕易撒開

有一些爸爸媽媽總害怕自己的孩子會摔倒,會哭,所以孩子學走路的時候從來都不敢撒手。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走路時間自然會比其他孩子要晚一些。

但其實如果你不撒手,你永遠不知道孩子走得穩不穩?而當孩子習慣要人扶著走的時候,那可能就要很晚才能獨立走路了。

2、讓孩子學走路的時候過早

有些父母會有一種炫耀的心理,比如你看看我們家的孩子,才八個月大不到九個月就能走路了,但其實讓孩子學走路時間過早也不好。

太早讓孩子學習走路,會讓孩子的骨骼受到影響。這樣反而容易讓孩子沒那麼容易學會走路。一般寶寶學習走路的最佳時間應該是10-11個月左右。

3、太早給孩子穿硬底鞋,用學步車

有些寶媽們因為想儘早讓孩子學會走路,所以就會藉助一些外力,像給孩子穿硬底鞋,用學步車等等,但這兩種行為卻也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穿硬底鞋會讓孩子的腳掌和地面之間有距離,讓寶寶的腳掌感受不到抓地力,這樣不利於練習走路,倒不如給孩子穿些防滑的襪子或者乾脆光腳更容易些。

用學步車的話則會讓孩子有偷懶的情況,孩子只想著依靠學步車而不想用自己的力氣去走路。而且學步車還容易限制孩子的步伐。

給孩子用學步車是可以達到一定的鍛鍊孩子腿部的效果,但如果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也會使孩子走路的姿勢受到影響。

孩子學習走路階段,家長們應該怎麼做?

其實除了這些,有時候給處在學走路階段的孩子穿襪子也是不利於孩子學習走路的,如果可以的話,給孩子創造一個赤足環境,讓孩子可以在家光腳練習走路。

孩子雖然沒有辦法說出來,但是他們能夠感受到腳掌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既能夠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又能夠讓孩子儘快學會走路。這樣或許會更好。

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到了一歲多,快兩歲的時候還沒有學會走路,那就要加強對孩子的訓練了。如果寶寶走路的時間晚於兩歲的話,那就有必要帶到醫院進行一下檢查了。

1、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千萬不要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八九個月就學會走路了,就強行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在八九個月的時候就學會走路。

萬物生長都有它的規律,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有一定的規律。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的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而不是一味地拔苗助長,

想先學走路,要先學爬,學會爬之後,在外界人為的幫助下,孩子學會站慢慢的學會走,這都是一步一步來的。

2、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利的行走環境

如果真的意識到自己家的寶寶到年紀了,還沒有學會走路,那就要外界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力的行走環境,這樣才能讓孩子儘快的學會行走了。

3、可以鍛鍊孩子爬行的靈活性

孩子最開始的時候是先學會爬,再學會站立,最後學會走路的。有時候他有興趣的時候他會發爬得非常快,但當他沒有興趣的時候,他也許就爬的非常慢。

因此要給孩子一種感興趣的環境,讓孩子鍛鍊爬行的靈活性,慢慢的孩子就會學著走了。

4、衣著方面要注意

在學習走路的時候不要給孩子穿太厚衣服,不要勒太緊,更不要給孩子選擇一些束手束腳的衣服。

給孩子穿得簡單一些,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再有一個就是,如果真的怕孩子摔倒,可以給孩子買一些護具。

相關焦點

  • 寶寶在學步階段,家長做到這4點,可有效幫助寶寶學習走路
    所以在學習走路之前,小編先帶大家了解一下,寶寶大運動的「進化史」:通常來說,3、4個月的寶寶,最先學到的技能就是翻身,剛開始可能只會向一側方向翻身,慢慢地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寶寶就能左、右側自如地翻來覆去了。6個月左右的寶寶,當他們第一次像爸爸媽媽一樣安穩「坐著」的時候,就讓寶寶們感到高興不已了。
  • 孩子學走路階段,家長要警惕這幾個姿勢,別錯過糾正時間
    文|淘媽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家長都欣喜若狂。會走路這可以說是孩子轉折性的成長了,因為孩子會走路,就意味著媽媽的雙手得到了解放。可是剛剛學走路的孩子,總會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姿勢。有些家長不在意,有些家長卻滿是擔憂。
  • 為什麼你家寶寶走路晚,和這些行為都有關係,媽媽們不要再耽誤娃
    其實寶寶走路的早晚差異很多,不僅和遺傳因素還有身體差異不同有關,更重要的是和家長的一些行為息息相關。寶寶走路為什麼比別人家晚,和家長的這些行為有關係1、不放手寶寶走路有的父母們非常溺愛孩子,生怕孩子摔跤,孩子走路就在一邊攙扶著不放手,這樣長時間下來,寶寶不僅學不會走路,還會更加依賴父母。
  • 寶寶遲遲不會「走路」?3點原因要注意,做好對症下藥輕鬆解決
    當孩子蹣跚學步時,最興奮的莫過於爸爸媽媽了。看著自己的孩子歪歪扭扭地奔向自己,那種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但是由於孩子發育情況以及自身體質的不同,每個孩子學習走路的時間也不一樣。有些孩子早早的就會走路,可有些孩子卻很遲也不會走路,這讓許多家長都感到擔心。孩子遲遲不肯走路。
  • 寶寶什麼時候練習走路?寶寶學步階段,家長如何幫助他們
    當然,這只是一個普遍的規律,有些寶寶可以發育得比較早,1周歲甚至更早就能走路;有些寶寶可能到16、7個月才能走路。對於走路較遲的寶寶,家長們也不必過於擔心,一般情況下,在18個月之前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在寶寶學步階段,家長如何幫助他們學習呢?
  • 寶寶學會走路前,要先做好4個準備,否則學步要吃苦頭
    最近上班比較忙,沒有特別注意寶寶的變化,昨天晚上終於抽出了一些時間和寶寶一起玩,讓我驚訝的是,寶寶竟然已經學會爬了,而且爬的特別熟練,婆婆告訴我,寶寶不僅學會了爬行,而且已經可以穩穩地站起來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學會走路。
  • 寶寶不到10個月就學會了走路,可能害了娃,學走路要注意這4點
    特別是看到其他和自家孩子同齡的寶寶都已經開始蹣跚學步,而自家寶寶卻依然站都站不穩時,父母的心裡難免會著急,所以有時會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走路訓練。其實寶寶因為個體差異的原因,他們的走路時間也是不同的,父母沒有必要非要把寶寶和其他孩子相比較,因為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 早給孩子穿鞋,能早學會走路?教孩子學走路先摒棄誤區再把握時機
    家長們在一起看孩子總愛比較,比如誰的孩子吃飯多,誰的孩子會說話了,誰的孩子那麼早就會走路了……如果自己的孩子還不會,雖然嘴上說順其自然就好,但是內心裡可能急壞了,說不定就會採取一些不好的措施讓孩子趕緊學會走路,這就容易走入一些誤區。
  • 寶寶一歲了,怎麼教他學走路呢?
    民間有一句話叫做:三翻六坐八爬九扶立周會走,但很少有寶寶能在這麼準確的時間裡學會這些能力,大部分寶寶學走路都是在9~18個月之間,每個寶寶的個人情況不同,有的寶寶在九個月左右就可能要學著走路了,但也有的孩子在將近一歲半左右才開始學會走路,所以孩子學走路和學說話一樣,有的孩子走的早,有的孩子走得晚,因此家長們都不要過於擔憂。
  • 孩子走路出現不適,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家長也許會懷疑,小小年紀怎麼還會腳酸呢?腳在孩子身體的最底部,它可以說承受了身體全部的重量,任何改變位移的移動,都要它幫助完成。但是如果讓孩子穿太緊的鞋子,有時會導致足弓塌陷,還有穿對足弓有過多支撐的鞋子也會影響肌肉的力量,這都可能在童年時引起扁平足。如何預防寶寶扁平足?
  • 寶寶早點還是晚點走路,還是很有講究的,媽媽們都了解嗎?
    因為要照顧兩個孩子,所以從了解孩子這種生物的角度他,她可能比我們這些只生一個的媽媽更有發言權。當然,這也是我的個人想法,事實上是不是真的又是這樣的呢。就拿走路來說吧,老大學走路就特別早,可老二卻遲遲學不會走路。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推薦這一套新手媽媽必備的育兒書,很多父母都說很有用。
  • 娃走路的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孩子何時學會走路屬正常情況?
    相關數據表明,關於諮詢走路姿態的問題,至少每天有5到10例,絕大多數寶媽表示不能判斷孩子走路的姿態是否正確。孩子與孩子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很多孩子出生之後,隨著時間不斷的成長,有的孩子會出現走路比較早的現象;但是有一些孩子就會比較晚,家長們會拿這件事來衡量孩子自身的智商問題。娃走路的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
  • 寶寶學走路有3大信號,爸媽心裡要有數,早做好準備避免「踩坑」
    前兩天一位年輕的鄰居寶媽問我,「我家寶寶都眼看15個月了,怎麼還不會走路呢?記得你家雪碧一歲左右就會走了,寶寶多大學走路呢?讓寶寶學會走路,大人該做點什麼呢?要注意哪些東西呢?」今天我們就來針對孩子走路好好地聊聊。對於人類來說,走路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看見自己家落後於別人家孩子,難免內心會有所著急和焦慮,擔心孩子會在某些方面出現問題。
  • 有的寶寶10個月自己走路,而有的1歲半還要扶牆走,或原因在家長
    寶貝走路晚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1、對寶貝的寵溺大於讓其學習走路有一天我在樓下見對門茹姐抱著自己的寶貝再看其他孩子學騎車,我就問她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寶貝也去學?茹姐跟我說她擔心寶貝摔著。聽完她的話,我點了點頭並沒有發表任何言論,就自己回家了。像茹姐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讓寶貝學習走路和學習騎車的道理是相通的。
  • 孩子遲遲學不會走路,家長卻一直幫倒忙,只因為不知道這些知識
    特別是小朋友在學步階段,非常容易摔跤,如果前方有障礙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但是家長們又剛好拎著他的胳膊,就很容易造成小朋友的胳膊脫臼。從家長的角度說。小朋友剛剛學走路的時候,身高通常都在80公分左右。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需要牽到80公分孩子的手,就不得不彎下腰來。並且小朋友走路一開始都非常的慢,家長彎腰的姿勢就會維持很久。
  • 孩子什麼時候學走路最合適?早於這個時間,容易形成O型腿!
    隨著溫度逐漸回升,很多家長都會在早晚帶小孩出來散步,小區、公園裡面寶媽們交流心得的身影也越來越多。帶娃圈少不了的就是各家孩子「攀比」,比身高、體重甚至會不走路都要拿出來比一比,最近就有寶媽在說,隔壁家的孩子6個月就會開始學習站立了,我們家還大一個月呢,是不是也可以讓寶寶學站立了呀?藍老師看到這也是有點震驚了,趕忙勸寶媽不要操之過急,過早的要孩子學習站立,對孩子可沒有什麼好處。孩子什麼時候學走路?
  • 學步車能幫寶寶學走路嗎?訓練寶寶走路,這4個方法才有用
    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家長們會發現寶寶慢慢地有了新變化,寶寶會翻身了,會坐了,會嘗試站起來了。當家長發現寶寶學會站立、即將學習走路時,很多家長就會給寶寶買一樣東西——學步車。要說學步車有多火呢?從上個世紀到現在,從農村到城市,幾乎所有孩子在學步時期都有一輛學步車。
  • 寶寶越早學走路就越好嗎,不是的,實際情況正好相反
    當孩子從小嬰兒慢慢長大,到了能爬的年紀,家長就開始盼望著寶寶能夠早點學會站立、走路。因此不少家庭中,家長在寶寶還無法站立的情況下,就用手託著寶寶的腋窩,引導寶寶一步一步地慢慢向前。家長們期盼孩子早點開口說話,早點走路,早點識字,最好是什麼事都做在別的寶寶前頭,長大後才能變得聰明又機靈。鄰居小黃最近就出於這一熱望,而有點用力過猛了。
  • 孩子多大開始學走路?正確的學步時間了解一下,很多寶媽都做錯了
    其實,寶寶學步這件事還真的急不來,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孩子正確的學步時間,並沒有大多數家長們認為的那麼早,而很多寶媽剛開始都做錯了。新手媽媽的疑問:都是孩子,為啥學走路的時間差這麼多?樓樓是個新手媽媽,女兒剛滿一周歲。這天,樓樓見天氣好就打算帶著孩子出門曬曬太陽,在小區裡剛好看到了鄰居王奶奶正帶著自己11個月大的小孫子出來玩。
  • 寶寶走路早晚與智商掛鈎?寶媽別再上當了,過早走路不是好事
    前幾天,看到小區裡溜娃的家長們在一起討論孩子走路的事情,想必這也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 孩子從呱呱落地的小嬰兒,成長為一個能跑,能跳,能獨立思考的人,要經歷很多個成長階段,而走路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