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寶寶10個月自己走路,而有的1歲半還要扶牆走,或原因在家長

2021-01-09 J媽學堂

當寶貝第一次開口叫媽媽的時候,每一個母親心裡都會非常的感動。當寶貝第一次撲向母親懷裡的時候,母親眼裡也都會泛起淚花。所以寶貝說話和走路都是在嬰幼兒時期父母們非常關注的地方,但是有的寶貝10個月的時候就會學會走路,有的一歲半還不會,必須扶牆走。那些遲學會走路的孩子們的父母肯定非常的擔心。但到底又怎樣的原因在影響著寶貝學習走路晚呢?

寶貝走路晚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1、對寶貝的寵溺大於讓其學習走路

有一天我在樓下見對門茹姐抱著自己的寶貝再看其他孩子學騎車,我就問她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寶貝也去學?茹姐跟我說她擔心寶貝摔著。聽完她的話,我點了點頭並沒有發表任何言論,就自己回家了。

像茹姐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讓寶貝學習走路和學習騎車的道理是相通的。如果都像茹姐這樣擔心自家寶貝摔倒受傷,所以不敢放手,那寶貝遲遲不會走路是正常的。

家長們的過度寵溺只會滋生寶貝懶惰的溫床,讓寶貝無法從父母身邊真正獨立出來。走路是一個小事情,但從走路上就能夠反映出來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愛是在害孩子。

2、家長未及時的給孩子補充營養

很多時候,寶貝成長所需的營養容易被家長忽略。家長們可能過分的關注於寶貝生長的身體健康狀態是否良好,但是卻忽略了健康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而建成的。如果寶貝身體缺乏維生素或者其他的營養素,很容易生病。

如佝僂病等一系列的疾病都會影響著寶貝,所以後天寶貝若是想好好走路或者想儘快的學習走路就非常的不容易。畢竟先天性存在著不足,營養沒有跟上的情況下,後天積極的去鍛鍊也只能夠讓他們比其他孩子較晚的學會走路。

3、家長在懷孕時粗心導致寶貝先天不健康

這個原因可能是造成寶貝走路較晚的根本原因。

因為先天性的問題最容易造成寶貝本身存在著不足,而且後天即使去挽救去彌補也是很難的。在寶媽懷孕的時候,不注意胎兒的身體健康情況,不及時的去做產檢關注胎兒發育狀況。

生下來的寶貝很有可能身體存在畸形或者先天性的發育不良,甚至寶貝是早產兒。這些問題的出現,對於寶貝後天學習走路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寶貝先天存在著不足,和常人不同,即使寶媽們再努力,他們依然會較晚才能夠學會走路。

4、家長對於寶貝學習走路這件事操之過急

很多家長可能更想感受寶貝撲向自己懷裡的那種興奮感,所以非常希望寶貝能夠儘快學會走路。

聽小區居委會的李阿姨說她兒媳婦是個急性子,寶貝才剛剛會爬行的時候,就慌著讓寶貝學習直立行走,為此李阿姨和兒子還專門兒和兒媳婦大吵了一架,家裡現在氣氛還非常的不和諧。

發生這樣的事情主要錯還是在於李阿姨的兒媳婦。有些家長和李阿姨的兒媳婦一樣,在寶貝剛會爬的時候就想讓他學走路,過於心急往往得不到好結果。寶貝學走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們要耐心才是。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貝能夠儘早的學會走路,以下幾種經驗可以讓家長沒有後顧之憂的去讓寶貝學習。

幫助寶貝學習走路的方法

1、不能讓其養成用腳尖走路的習慣

有的寶貝剛開始在學習走路時,很容易就出現走路姿勢異常的情況。這個具體是指寶貝在學習走路時會發現用腳尖走路時非常方便的,而且不費勁。

但用腳尖走路時錯誤的走路方法。而且,寶貝一旦養成這個習慣之後,將會很難改正。家長們一定要時長在寶貝的身邊照看,當寶貝走路姿勢出現問題時進行及時的糾正,這也有利於他們後天身體的發展。

2、從爬開始教寶貝學

有些家長急於讓寶貝學習怎樣儘快學會走路,但是卻忘記了寶貝還小,也許身體發育階段還不成熟。所以一定要從最基礎的動作開始教寶貝。最基礎的便是爬行。

因為每個初為人夫人母的家長都是新手,他們甚至在寶貝才剛會翻身打滾的時候就讓寶貝站起來,這聽起來有些搞笑但是也確實有這樣的情況。

從爬行開始,一步一步讓寶貝慢慢學習,從而過渡到走路。階段性的帶領寶貝去學習才更容易讓他們學會走路,穩紮穩打的健康成長。

3、放寬心態去對待

家長不要不怕寶貝學習走路晚,這是正常現象,操之過急可能會帶來反向的效果。只要家長們調整好心態,放寬心,慢慢的教孩子學習走路,做好防護措施並及時關注寶貝的變化,相信總有一天寶貝能夠學會走路,進而撲向家長懷裡讓家長感受那種美妙的感覺。

每一個寶貝在家裡都是會受到寵愛的,寶貝學習走路晚並不代表是患有缺陷,所以家長們不用擔心。而且學走路早晚和寶貝的智商沒有關係,也不能反映出來寶貝後天的聰明與否,家長們不要因此而斷定了寶貝的未來。

越是寶貝要學習一個東西,越能凸顯出家長的重要性。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質疑寶貝,而是要積極地用樂觀的心態去對待,不止走路,即使寶貝學習某件事情較慢,家長要耐心的去培養,去教育。

一個家庭的和諧與否就在於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態度,只有家長相信自己的寶貝這個家庭才會幸福。另外就是,適當的狠一下心去對待寶貝。雖然他還小,但是也可以用較為嚴厲的標準去對待他。

這樣他能夠知道這些是他必須要靠自己才能夠學會的,從此才會更加的努力。適當的狠心也是對寶貝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他們在自己長大後遇到事情也會努力去嘗試從而完成。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路,有的孩子18個月才會走路?
    鄰居家一位年輕寶媽在樓道裡遇到我,拉著我聊天,原來,她家娃已經1歲多了,但是卻一直不會走路,她有點擔心,去醫院檢查了,醫生也說沒大問題,但是她總是擔心孩子會有什麼隱性問題。我不由得笑了,這也算是新手媽媽的通病了,時常陷於一種焦慮情緒中,看誰誰家孩子會走路了,看誰誰家娃已經會說話啦,就會很著急,擔心自己娃落後了,「輸在起跑線了」。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其實是比較大的,有的孩子10個月就會走路了,有的孩子卻是一歲半才會走路,這中間如果孩子肢體沒有特別異常的行為,其實是沒太大關係的。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會走路晚呢?
  • 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很正常,沒必要著急!
    最近有一位寶媽向我求助:「我和閨蜜前後腳生娃,兩個寶寶身高和體重也差不多,現在兩個寶寶都一歲了,閨蜜家的走起路來穩穩噹噹,我家卻還要扶走,這可怎麼辦?」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成長發育規律,家長真沒必要為此著急。育姐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寶寶大運動技能發育時間表,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 寶寶不到10個月就學會了走路,可能害了娃,學走路要注意這4點
    一般在我們的認知中,寶寶如果超過了一歲,那麼他們就應該會走路,所以當寶寶一歲之後還無法獨立行走時,父母就會表現出一定的焦慮。畢竟著手開始對寶寶進行各種走路訓練。但其實寶寶走路的早晚並沒有一個固定值。一般在12~15個月都是正常的,所以一歲的寶寶可以學會走路,但是也可以不會走路。這對他們日後的發育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 寶寶一歲了,怎麼教他學走路呢?
    民間有一句話叫做:三翻六坐八爬九扶立周會走,但很少有寶寶能在這麼準確的時間裡學會這些能力,大部分寶寶學走路都是在9~18個月之間,每個寶寶的個人情況不同,有的寶寶在九個月左右就可能要學著走路了,但也有的孩子在將近一歲半左右才開始學會走路,所以孩子學走路和學說話一樣,有的孩子走的早,有的孩子走得晚,因此家長們都不要過於擔憂。
  • 寶寶學走路,家長多數是在幫倒忙!正確學走路方式,這樣做!
    雖然家長們放棄了學步車,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最近收到不少家長的留言「能不能推薦學步帶呢?」「扶著寶寶的身體能走幾步,自己不會走,怎麼辦?」 因為留言比較多,不能一一回復,今天我們再來聊聊寶寶學步那些事!
  • 章子怡1歲兒子會叫爸媽會扶走,關於1歲寶寶發育指標,你家達標沒
    新年伊始,章子怡在自己的微博分享自己的全家福,慶祝兒子的周歲生日。一眨眼,章子怡的兒子也這麼大了,她說到兒子現在一周歲"會叫爸媽""會扶走",言語之間都是滿滿的驕傲自豪,真的是肉眼可見的母愛。看到這,有的家長就說,我家孩子也周歲了,但是爸媽還不會叫,站都不站穩呢,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這麼優秀呢?
  • 寶寶幾個月才能學走路?「走太早」有哪些壞處?新手媽媽須知
    但有些家長非常心急,在寶寶半歲的時候就讓寶寶學習走路,導致孩子羅圈腿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王女士的寶寶已經13個月了,看到朋友家9個月的寶寶走得很利索,心裡很是著急,恨不得幫寶寶多走幾步。但其實寶寶在不同階段,發育情況也因人而異。不同年齡的寶寶,應該怎麼學走路呢?
  • 寶寶10個月就會走路,智商真的更高嗎?
    從寶寶「哇哇」落地開始,家長就盼著孩子能快點會喊媽媽、快點學會走路、快點懂事……尤其是幾個寶媽聚在一起聊天時,要是誰家的娃先一步會走路了,肯定會成為大家羨慕的焦點。畢竟「會走路了」是孩子開始長大的一個標誌,整天被孩子折騰的沒有一刻清閒的寶媽,巴不得孩子快快長大,早點讓自己省心。
  • 有的孩子不到一歲就能走路,有些一歲半都走不穩,究竟差別在哪?
    在成長的路上,孩子肯定要學習爬行、站立、走路、這是任何一個健康的孩子都要經歷的過程。不過,有些父母卻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和別人家的寶寶進度不太一樣。 當寶寶們長到十個月左右的時候,一些寶媽就開始在群裡發孩子走路的視頻,並且可以看到孩子走的非常穩當,平衡感也很好。
  • 牽著寶寶學走路?萬萬沒想到,這麼多年我們都做錯了
    ——家裡娃運動神經太發達,3個月會爬,5個月會扶著站,現在自己可以扶著站起來走兩步,擔心他太早運動影響腿發育,所以他一站起來寶爸就給他撂倒。——鄰居家的寶寶1周歲就會走路了,但是為什麼自家的娃已經一歲半了,站起來還晃晃悠悠邁不動步?是不是健康方面有問題?
  • 章子怡曬全家福,周歲兒子已會叫爸媽會扶走,附1歲寶寶發育指標
    1歲前的寶寶長的很快,幾乎隔幾天就變個樣子。這一年裡寶寶會經歷7個「猛漲期」,從剛出生時一個軟嘟嘟什麼都不會的寶寶,到3個月左右會翻身,6個月左右會坐,8個月左右會爬,10個月左右開始說話,1歲左右會走路,寶寶變化特別大。
  • 寶寶1歲還不會走?新手媽媽莫急,寶寶學走攻略,快來收下
    嬰兒1歲時不能走路嗎?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也比較正常。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所以他們的生長發育規律也是不一樣的,寶媽寶爸真的不用擔心,今天,我媽媽為寶寶的大運動技能的發展安排了一個時間表。讓我們快速學習~Δ嬰兒大運動技能發展時間表1、翻身:寶寶出生後3-4個月學會翻身大約100天,寶寶的身體發育越來越好,比剛出生時強壯多了。
  • 1歲娃「學走路」竟走成了腦損傷!寶寶摔倒後,這三件事千萬別做錯!
    南陽一名1歲4個月的寶寶樂樂,因學走路時多次摔倒,導致腦損傷。樂樂正處於初學步階段,所以常常站不穩,走不順。在某一天樂樂學步時,一天內摔了4次。實際上,寶寶學步是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家長不要操之過急。一般來說,在寶寶10個月到12個月左右,其骨骼發育才足以支撐寶寶學走路。
  • 過早的讓寶寶學習站立和走路有什麼危害?
    相信很多家長都做過這個動作:雙手夾在寶寶的腋窩處,把寶寶架起來,讓TA在爸爸媽媽的腿上站立或是被動跳動,覺得這樣有利於加強寶寶的腿部力量,可以讓寶寶更快學會站立,但是如果寶寶還不足8個月,就請不要這樣做!
  • 章子怡慶祝1歲兒子生日,曬出歡樂全家福,稱兒子已會說話、扶走
    前幾天,章子怡全家溫馨慶祝1歲的二胎兒子生日,並向網友曬出她的歡樂全家福。 不過,照顧寶寶確實累,只是我想她一定甘之如飴吧~ 除了曬圖之外,章子怡還配文稱:兒子已經會說話了,會叫爸爸媽媽,小奶音發音很標準。還可以扶著牆自己走路,問他「哪裡想媽媽了?」就一臉嚴肅地拍著胸口,特別逗趣。
  • 九個月不能坐 一歲半不會走 發育遲緩有跡可循
    原標題:發育遲緩有跡可循   中國有句俗語:「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歲走。」 顧名思義,寶寶在不同月齡要學會新的本領。然而,有的孩子出現8個月不能獨坐、1歲半不能獨走、2歲無自主言語……其實是發育遲緩的表現。
  • 1歲半前的寶寶,出現這13種異常行為要警惕!
    寶寶發育的好不好,家長自己也可以從平時寶寶的言行舉止觀察出來,就像下面這13種行為,如果對應月齡的寶寶有下面這些行為,就說明寶寶可能發育有問題,家長需要警惕了!【新生兒寶寶】1、小頭畸形新生兒時期,如果寶貝的頭圍看起來明顯很小,要考慮是否存在著小頭畸形。
  • 1-1.5歲寶寶適合的玩具
    主持人: 1到1歲半的寶寶發育特點怎麼樣,應該如何選擇玩具?  鄭東旖:我們選擇玩具主要根據寶寶的發育特點和當時的智能發育水平來選擇的,首先要想選擇一個合適的玩具作為家長就必須了解一下1到1歲半的寶寶它的發育有一些什麼特點。
  • 寶寶幾個月就會站了?一般不早於這個月齡,這份學站要點家長收藏
    「三翻、四握、五抓、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歲獨站穩」 ,這是1歲內寶寶的發育規律,而且大部分寶寶也都是按這樣的規律發育的,前後不會相差太多時間。 一般不早於這個月齡 上個月,張晉在個人社交平臺曬了一張兒子和兒子的同框照,照片中 9個多月的張樂兒 上身穿著三色條紋衫,下身穿著尿不溼,兩條小腿胖嘟嘟的,光著小腳丫自己扶窗站著,頭歪向張晉的一側,微笑著看著爸爸,畫面十分溫馨。
  • 1歲半寶寶成了媽媽的粘粘蟲,生怕孩子哭鬧,可能是這三大原因
    1歲半到2歲的寶寶黏媽媽,可能不是陪伴少的問題後來莉莉如願以償還是上班了,但是每一次下班回家,從上廁所到臥室,只要孩子看不到莉莉,不管孩子在幹什麼就立馬哭起來,有時候莉莉上廁所,孩子就坐在門口等著。如果孩子奶奶要讓孩子離開,孩子就會大哭起來,即使每次媽媽都會很快的出現,孩子還是感覺到不安。在門口一直叫「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