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新冠肺炎患者腎損傷的藥物因素

2021-01-10 騰訊網

本文作者:西安市第三醫院臨床藥師谷建俐,圖片作者鄭潔。

隨著對新冠肺炎腎損傷認識的不斷深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指出新冠肺炎患者有明顯的腎臟病理改變[1],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合併急性腎損傷診治專家共識》認為急性腎損傷(AKI)是新冠肺炎重要的併發症之一[2],那麼新冠肺炎患者出現腎損傷是否與藥物相關?發病機制是什麼?指南中哪些藥物可以誘發腎損傷以及注意事項是什麼?讓我們在2020年的世界腎臟日(3月12日)談談新冠肺炎腎臟損傷。

1、藥物相關性腎損

腎損傷可以是正常的用藥劑量下出現的藥品不良反應,也可以是不合理用藥導致的腎臟損傷。腎臟的結構和豐富的血流易導致藥物聚集,達到中毒濃度直接損傷腎小管細胞膜;腎臟因酸化尿液改變pH值容易導致藥物結晶,阻塞腎小管,誘發損傷,特別是近端小管[3]。

目前認為,新冠肺炎患者的腎損傷主要表現為腎小管損傷[2],因此不排除藥物誘導損傷。腎損傷的程度與用藥時間和劑量呈正相關,使用多種抗病毒藥物或聯合已知有腎損的如抗菌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降壓藥、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或利尿劑等藥物,增加了腎臟損傷的風險。

2、易感人群

藥物性腎損傷一般個體差異比較大,除了藥物因素外,與患者的生理因素也有關。研究顯示大於60歲的高齡患者易發生藥源性腎損傷[4],可能是因為高齡患者腎功能儲備不足,藥物使用率高,未及時按照身體狀況進行藥物劑量調整或者使用了腎臟毒性的藥物,加之老年患者腎臟恢復能力有限[5],因此,老年患者,特別是合併基礎疾病者是藥物性腎損的高危人群。

3.腎臟損傷的表現

主要表現為蛋白尿、血尿、少尿、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升高以及影像學改變,嚴重者發展為急性腎損傷(AKI)。藥物性腎損傷的生物標記物主要是BUN和Scr,但這兩個標誌物缺乏特異性。

新冠肺炎患者腎損的主要表現是蛋白尿,據研究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入院第一天出現,三之分二患者在病程中出現[6]。追其原因可能是疾病進展,但也不排除院外或者入院後的藥物誘導。因此,藥師建議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及時就醫,疫情期間若出現就醫不便可以選擇在線諮詢,勿擅自服用藥物,特別是有基礎疾病和老年患者,需要提醒的是中藥同樣能引起腎臟損傷的不良反應,請勿盲目服用偏方藥物進行治療,出現上述症狀,密切監測腎功變化。

4.新冠肺炎治療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參照《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所推薦的抗病毒藥物、《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合理用藥專家共識(第二版)》[7],以及相關藥品說明書中對於藥品腎損傷不良反應的記載,總結腎功不全時指南推薦藥物的使用注意事項。

5. 生活中注意事項

腎功能不全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在飲食中堅持低鹽、低鉀、低磷、低脂肪、低蛋白,多攝入維生素。宜選擇牛奶、雞蛋、瘦肉、梨、蘋果、黃瓜、西紅柿等,限制攝入胡蘿蔔、芹菜、香蕉、動物內臟、堅果等;避免食用醃製品。

本文從藥物因素探討誘發腎臟損傷的可能,總結了腎臟損傷時的用藥注意事項。對於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來說,腎功能損傷程度可能影響患者的預後和生命質量。因此,關注患者腎損傷,有助於我們贏得勝利,提高患者的預後。

參考文獻

1.《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專家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合併急性腎損傷診治專家共識.

3.邱彩霞,楊翠平,靳洪濤.藥源性腎損傷發生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警戒,2019,16(11):688-694+702.

4.曾誠.藥源性腎損害[J].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13,33(4):319-321.

5. Yokoyama H, Narita I, Sugiyama H, et al. Drug-induced kidney disease: a study of the Japan Renal Biopsy Registry from 2007 to 2015[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Nephrology, 2016, 20(5): 720-730.

6. Caution on Kidney Dysfunctions of 2019-nCoV Patients medRxiv preprint doi: http://doi.org/10.1101/2020.02.08.20021212.

7.《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合理用藥專家共識(第二版)》,廣東省藥事管理質控中心.

排版編輯:孫洪巖(綏化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讀本科生)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的嗜腎性是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罪魁禍首」
    新冠病毒的嗜腎性是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罪魁禍首」 2020-08-19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國研究顯示新冠住院患者有46%發生了急性腎損傷
    新冠導致的腎損傷比大家想的還要多,美國研究顯示新冠住院患者有46%發生了急性腎損傷(AKI),其中五分之一需要透析。患有AKI的患者的院內死亡率為50%,而沒有AKI的患者的院內死亡率為8%。研究結果顯示,只有30%的發展為AKI的人能夠倖存並有腎臟恢復。
  • Lancet:新冠病毒的嗜腎性是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腎損傷的「罪魁禍首」!
    急性腎損傷是COVID-19的一種常見併發症,可增加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雖然在腎臟中已發現了重度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但其臨床效應尚不明確。
  • 一文讀懂,基因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的作用
    但僅僅在肺炎患者身上檢測到這個病原體,不能說明它就是不明原因的病原體,怎麼確認呢?這就要遵循科赫法則,建立病原體和傳染病的因果關係:在每個患者內都能發現某種病原體;可從患者體內分離出來,然後在體外培養;可以讓健康人患病;新患病的人體內仍然可以找到同樣的病原體。
  • 問答|想不到吃藥吃出腎損傷,哪些藥物要小心?
    問答|想不到吃藥吃出腎損傷,哪些藥物要小心?哪些人易患藥物性腎損傷?已存在各種腎臟疾病的患者:原本已有各種腎臟疾病,尤其是腎功能不全者,或因其他慢性疾病需同時聯用多種藥物,尤其是同時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腎毒性藥物的患者,發生腎損害的機率更高。過敏體質:過敏體質或既往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在各類藥物用藥過程中,容易出現過敏性腎間質損害。
  • 類固醇藥物有效提高新冠患者生存率 相關標的一覽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在美洲地區,美國拒絕參與新冠疫苗全球計劃;在非洲地區,南非經濟復甦腳步加快,埃及總統要求應對可能的第二波疫情;在亞洲地區,印度日增確診人數刷新世界紀錄,日本中小學複課後1166名學生確診;歐洲地區方面,多國新冠肺炎疫情反彈,防控形勢嚴峻。
  • 《Gut》:腸道微生物的組成或影響新冠嚴重程度和免疫反應
    沒有肺炎x光,COVID-19的嚴重程度劃分為輕度;中度肺炎伴發熱和呼吸道症狀檢測;若發現患者很難正常呼吸,則為嚴重;若需要機械通氣或經歷器官衰竭,需要特別護理,則視為危急。 為描述腸道微生物組特徵,41名COVID-19患者在住院期間提供了多份糞便樣本,其中27人在清除病毒後30天提供了連續糞便樣本。
  • J Hepatol: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的診斷標準
    近期發表在《J Hepatol 》的一篇綜述對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的診斷和治療進行梳理,醫脈通節選其中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的診斷部分編譯如下,與讀者共享。然而,在臨床實踐中,sCr作為腎功能損害的生物標誌物有許多限制,因為它受到體重、種族、年齡和性別的影響。sCr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應用也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1)減少肌肉中的肌酸形成肌酸酐,繼發肌肉萎縮;(2)增加腎小管中肌酸酐的分泌;(3)肝硬化患者容量的增加可能會稀釋sCr; (4)膽紅素的升高會妨礙sCr的測定。因此,肝硬化患者中sCr的測量會高估GFR或腎功能。
  • 百分百在行動: 肺癌患者莫慌張, 同是肺炎, 「新冠肺炎」與「免疫...
    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將全國人民的神經繃得緊緊的,疫情當下,人人自危。與此同時,正在進行免疫治療的癌症患者正經歷著比常人更多的壓力與焦慮,缺醫少藥是一方面,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也讓這類患者憂心忡忡,不良反應中的免疫治療相關性肺炎因為與新冠肺炎症狀有相似之處,也給大家造成諸多困擾。
  • 抗擊新冠肺炎 藥企聯合電商推出線上醫療服務
    按照以往的「核酸陽性」標準並不能確診全部患者,對此,試行方案在湖北省的病例診斷分類中增加了「臨床診斷」,對既往診斷排查結果進行了更正,以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2月12日,湖北省衛健委通報全省當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13332例是臨床診斷病例。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解釋,診斷新冠肺炎時,根據病原學做出的病例診斷僅20%~30%,剩下的要依靠臨床診斷。
  • 多份預印研究指出,新冠感染還可能導致腎炎?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近日,多份發表於醫學預印本網站Medrxiv的待評審研究論文指出,應警惕新冠病毒對腎臟的傷害。而且綜合對於2003年SARS患者的回顧性研究發現,雖然患者出現急性腎損傷的症狀並不常見,但是出現了急性腎損傷的患者死亡率極高(91.7%,33/36)。這些都提示應該警惕新冠病毒可能對腎臟造成的損傷。
  • 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延遲或早期腎臟替代治療對生存率無影響
    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延遲或早期腎臟替代治療對生存率無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6 13:57:45 法國巴黎大學Didier Dreyfuss課題組探討了延遲和早期開始腎臟替代治療對嚴重急性腎損傷患者的影響
  • 新冠肺炎,除了傷害肺臟,還會傷害別的臟器嗎?心腎都會受害
    2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去世。武漢同濟醫院的一位醫生提及:林教授在病程中出現了急性暴發性心肌炎。而象林教授這種「急性暴發性心肌炎」在新冠病肺炎中 絕非個例!
  • 治療急性腎損傷有了可精準「帶貨」的新方案
    急性腎損傷(AKI)是指一種由多種侵襲因素(如內毒素等)造成腎功能在短期內急性減退的臨床症候群
  • 2019甘肅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知識點:急性腎損傷與死亡率
    2019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階段,甘肅中公教育根據往年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試題整理了2019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下面是今天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的考點知識-護理操作技術-急性腎損傷與死亡率。
  • 鍾南山團隊成功構建首個非轉基因新冠肺炎小鼠動物模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3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記者今天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鍾南山院士團隊成功構建國際首個非轉基因新冠病毒肺炎小鼠動物模型。該模型將有效緩解我國新冠病毒研究中動物模型缺乏的問題,有利於我國抗病毒藥物和保護性中和抗體、疫苗的應急體內驗證。
  • NEJM:腫瘤相關性急性腎損傷的診治
    急性腎損傷(AKI)是腫瘤患者的常見併發症,其中危重症腫瘤患者急性腎損傷風險最高,發生率可達54%,尤其是血液腫瘤或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膿毒性休克患者。腫瘤患者合併AKI可增加全身化療的毒性風險,影響腫瘤治療,顯著增加患者發病率和死亡率。
  • 急性腎損傷(AKI)的管理(2018文獻建議)
    AKI非常常見,大概5-10%的住院病人會出現AKI,ICU患者中這部分比例可高達60%。引起AKI的因素有很多,它不應當被當作是一個單獨的疾病。對於AKI來說,儘管一些管理方案是通用的,但是有一些對於特定情況,管理方案還是不同的。當AKI出現的時候,首要的任務就是儘快明確AKI的病因,對於造成腎損傷可逆性因素需要額外注意。
  • 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這個投機取巧的敵人不能忽視
    為了應對2019年底出現的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目前各地正緊張有序開展抗「疫」工作。根據以往經驗,在這一階段,真菌感染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根據《柳葉刀》雜誌1月30號發表的文章,武漢金銀潭醫院的專家對9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回顧性分析中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有合併真菌感染的情況。在99例患者中,可疑合併真菌感染者5例,高於合併細菌感染者(1例)[1]。實際上,這並不是真菌感染第一次進入我們的視線。
  • 新冠肺炎治癒患者肺功能難恢復,運動能力受影響?真相在這裡
    進入四月後,楊絮柳絮開始漫天飛舞,有人擔心柳絮會傳播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有人擔心肺功能不可恢復正常,還會對運動能力造成一定影響……這些傳言都是真的嗎?新冠肺炎治癒患者肺功能不可恢復?因此新冠肺炎患者的肺功能是否可以恢復,要依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判斷,不可一概而論。感染新冠肺炎後對運動能力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