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略和戰術最好的闡述 | 礪石讀書

2020-12-01 和訊

礪石導語:《礪石讀書》是『礪石商業評論』推出的聚焦全球商業經典的讀書專欄,本期推薦的書籍是全球著名商業大師阿爾·裡斯與傑克·特勞特合著的《商戰》一書,主要講述了防禦戰、進攻戰、側翼戰與遊擊戰四種商戰中常用的戰略形式。本文節選自該書《戰略與戰術》的章節,重點闡述了戰略與戰術的關係,其中文中提到的「戰略源於戰術,戰略不能脫離戰術」的觀點對商業界具有重大啟示。

《礪石讀書》專欄 | 第020期

本期書籍:《商戰》

有些公司認為,制定戰略就是把公司裡最優秀的三四個人集中起來,把他們鎖進一間屋子,直到他們想出辦法來。這種方法常被稱做「象牙塔裡的智囊團」方式。

還有些公司喜歡把整個高級管理層召集到一個會議中心或者最好是到加勒比的海島上,為公司的將來出謀劃策。這種方法叫做「遠離電話,遠離一切」方式。

這兩種方法都企圖儘量遠離日復一日的戰術決策,來制定出長遠的戰略決策,然而這兩種方法都是錯誤的。

1

戰略源於戰術

就像形式應該服從內容一樣,戰略應該服從戰術的需要。戰術結果的取得是戰略的最終目標和唯一目的。如果一個給定戰略不能為戰術結果服務,不管它的戰略構思多麼巧妙,表達得多麼動人,這個戰略也是錯誤的。戰略應該來自底層,而不是頂層。

一位將軍只有在深入、詳盡地了解了戰局之後,才有可能制定出真正有效的戰略。

商戰戰略應該從市場底層的泥濘中發展出來,而不是出自象牙塔內的無菌室。那種遠離戰場、脫離實際的將軍和會議室裡的某些執行長是同類人物。

偉大的戰略目標是使一切工作在一定的戰術水平上順利進行,而不是其他什麼目的。軍事行動中,主要的戰略目標說白了就是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我們都要配備兩個情願並能夠去對付敵人的士兵,以及一個立即去戰鬥的士兵。換句話說,就是在戰術層面上運用兵力原則。

一個偉大的戰略也許很可怕、很有靈感、很大膽而且很無畏,但是如果不能把兵力在適當的時間和適當的地點投入戰鬥中去完成相應的戰術任務,那麼這種戰略最終是失敗的。

戰略沒有好壞之分,戰略本身沒有天生的是非標準。它們不同於小說的情節或電影的梗概,只等著人們給它們插上文字和音樂的翅膀。

評判藝術作品的標準常常是它們的原創性、創造力和思想的獨特性,而營銷策略則不同,只有同顧客和競爭者接觸時,才能判斷出它們的有效性。

在軍事戰鬥中,初學戰略的人們要從學習刺殺開始。我們不必奇怪世界上最著名的軍事戰略家是在12歲時在普魯士軍隊中開始他的軍事生涯的。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知道戰爭是什麼,因為他親身體驗過戰爭的可怕。他曾在耶拿被法軍俘虜過,他曾在博羅季諾參加過拿破崙和沙皇軍隊的大規模衝突戰,他曾參加過別列津納河戰役,親眼看見成千上萬的法軍被哥薩克人的鐵蹄踐踏,他還目睹了滑鐵盧戰役。

克勞塞維茨的偉大戰略思想來源於現實經驗的熔爐,他知道勝利的重要性,因為他在戎馬生涯中曾多次體驗過失敗的痛苦。

所有偉大的軍事戰略家都有著相似的經歷,他們的戰略思想的取得是建立在先前的戰術學習基礎之上的。戰略源於戰術。

2

戰略允許有一般質量的戰術

無疑,戰略要靠對戰術的詳盡了解發展而來,而矛盾的是優秀的戰略往往並不依賴最好的戰術來實現。優秀穩妥的戰略的精髓是能夠不依賴出色的戰術而在商戰中取勝。

IBM贏得PC機大戰並不需要依賴出色的廣告,IBM作為第一家推出個人計算機的商用計算機公司的這一策略,在產品推出前就已經確保了它的成功。正是這一戰略使得各種戰術得以成功開展。正是IBM公司對戰術的理解,使它確信要採用這一戰略。

雖然人們認識到了廣告的重要性,但是許多公司經理卻錯誤地完全依賴於它。他們企圖打出「致命一擊」的廣告,來幫助他們奪取勝利。作為「擴張之戰」,1944年冬天希特勒在阿登高地的反攻常常在商戰戰場上一次次地上演,公司們常常把全部賭注壓在大量廣告計劃上,企圖以廣告「挽救局面」。

然而,局面很難逆轉。原因很簡單,如果戰略高明,那麼就算平淡無奇的戰術也能取勝。如果必須用最好的戰術才能取勝,那麼這種戰略就不是很可靠的。

換句話說,依賴出色的戰術的公司同時也在依賴不穩固的戰略。所以,倘若一家公司採用下列兩種方式,就會失敗。第一,蹩腳的戰略;第二,依賴於出色的戰術。歷史上後一種情況很少出現。

巴頓將軍率軍穿越法國時,整個世界為之歡呼。然而事實是,沒有他我們照樣能夠獲勝。

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商戰如同軍事戰爭,總有形勢極為不利的時候。克勞塞維茨說:「形勢越是無助,在絕望中進行拼死一搏的可能越大。」

在球賽中,重磅炸彈總是在絕望之時打出的,因為那時只有孤注一擲、奮力一拼。多數情況下,寶潔公司奮力拼搏的戰術將會在現代商戰中獲勝。

依賴於超級戰術取勝的商業將領常常很快就指責武器不起作用,而在今天的戰場上,這些武器就是廣告。

3

戰略指導戰術

戰鬥打響後,那些在戰略發展過程中忽視了戰術研究的將軍常常調回頭來,反而對戰術變得過於敏感。

假如一種戰略是從戰術角度合理制定的,那麼當戰鬥打響後,這種戰略就應該對戰術起到指導作用。

為了實現一定的戰略目標,一位優秀的將軍應該具有忽視戰術困難的能力。有時有必要投入大量資源,以佔領那些對影響整體戰略發展的關鍵點。比如,你也許不得不在一段時期內仍舊經營一些虧損的項目,以便達到一定戰術目標,進而保證總體戰略的成功。

反之亦然。比如,當一些可盈利的產品同你的戰略不一致的時候,你就不得不削減或放棄這些產品。不論其結果如何,都可能引發那些注重銷售業績的員工的一些反對意見,而克勞塞維茨一貫強調的是戰略的一致性。

一種觀點認為,只要佔領了某地理位置或者某處未設防區域就大功告成了。對於這種觀點,克勞塞維茨會馬上予以否決。這種情況只有在有助於戰鬥全局發展時才算成功。克勞塞維茨說:「就像在商業中,商人不能僅在一次交易中就獲得可靠收益。戰爭也是如此,一時的優勢無法保證整個戰鬥的結果。」

20世紀的商人們,如可口可樂生產商,有時就忘記了這條19世紀的商人們似乎已經很明白的原則。他們推出極易銷售的健恰可口可樂,而後泰波可口可樂生意下滑時又表示萬分驚訝。這正驗證了「一時的優勢無法保證整個戰鬥的結果」。

公司的戰術缺乏戰略指導,權利的分散管理是最常見的原因。就像品牌延伸策略一樣,短期內分權管理有一定收效。然而,從長遠看,公司必定會為之付出慘重代價。典型的一個例子是ITT,此公司目前正在為其長年的分權管理付出代價。

在現場制定決策是多數分權管理的公司所使用的基本原則,通過現場決策去研究戰術形勢是制定優秀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只是一個組成部分而已,還是需要有人把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揉合成一個有組織的、連貫一致的戰略。

4

統一戰線

在任何時刻,一個公司的戰略計劃應當只能瞄準唯一的目標。這個目標應該優先佔用公司的資源,也許我們可以把它稱為「統一戰線」。

分權管理和缺乏一致性的整體策略必將導致多點進攻。這一點在現今美國的商界是一種普遍現象。這些策略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但是沒有一個能建立起長期的業務。

來看看埃克森那些命運坎坷的辦公室產品和系統吧,Qwip、Qwyx、Zilog、Vydec、Daystar、Dialog和Delphi,它們是埃克森用於開拓辦公市場的產品。可是埃克森的整體策略在哪裡呢?油和水的混合,比油和辦公機器的混合可好多了。

同埃克森的盲目進攻相比,IBM在PC市場的登陸可大不相同。他們要通過PC來實現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也就是他們以此來保護公司的大型計算機業務,防止低價產品受到側翼進攻。IBM在PC市場投入了大量的能量和資源,基於同樣的想法,他們曾在幾十年前在IBM 360/370大型計算機方面進行了同樣的運作。

一些公司常常給他們的子公司配備一定的資金和物資,然後把它們放到戰場上放任自流,稍加指導或不加指導。「來吧,拿上這些資產,用它們去賺錢」,這是那些採用多點進攻的公司的一種常見的命令。

這些子公司進入市場後,它們的進攻目標常常局限於那些「有機會的目標」。為什麼這個目標容易獲得,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例如該產品可能前途不太光明。

以文字處理器為例,當IBM大舉進入多用途辦公計算機市場時,它留下了文字處理器這個相對開放的市場。所以拉尼爾、CPT、NBI和其他一些公司紛紛闖入這個市場,試圖利用有利時機佔據這一目標。可是這些公司的明天又在哪裡呢?

當華納通信公司(Warner Communications)買進Atari計算機時,他們有一個長期的整體策略嗎?還是在玩遊戲呢?

在通用製造廠(General Mills)把全部財產輸給埃左氏(Izod)之前,他們有沒有一個戰略性計劃呢?

你認為美孚石油公司(Mobil)收購蒙哥馬利·沃德(Montgomery Ward)時是怎麼想的呢?

過去,這些整體行動是以多種經營這一時尚為藉口來為它們自己辯護的,然而它們都背離了一個基本的軍事原則,即集中兵力的原則。

為什麼MCI在對陣AT&T這個業界巨人的戰鬥中要開闢MCI郵件這個第二陣線呢?從軍事的角度看,這是根本毫無意義的一招。隨著MCI郵件損失的不斷加大,這一行動同樣毫無市場意義。

當通用汽車公司跑到達拉斯給羅斯·佩羅特(Ross Perit)的電子數據系統出資25億美元時,他們到底想要做什麼?你可以肯定的是,這沒有什麼戰略性的意義。

如果這些行動是意外的話,那已經夠糟的了;如果各公司脫離自己的業務去發展多種經營,那麼情況可就更糟了。

以索尼公司為例。據《財富》雜誌報導,索尼制定了一個「50-50」戰略。索尼公司希望,到1990年,它將成為一個半消費者和半非消費者的公司,以取代它的「80-20」的現狀。這有什麼意義呢?

沒有!那只不過是把資源從你將要取勝的戰鬥中轉移到你將失敗的戰鬥中去。另外,索尼進行這一運作的時期正好是他們的生意在消費者方面正處於危機的時候。他們的盒式錄像機技術正在不斷讓位於家用電視錄像機技術,他們又能怎麼辦呢?

5

進攻與反攻

一條物理定律指出:對於任何行動,都有一定的作用和反作用。許多營銷指揮官在制定作戰計劃時都以為敵人根本不會有什麼反應,事實上並非如此。

事實可能正好相反,你把你的價格降低一半,你的對手可能也這樣做。對於你的每一個行動,就算你的對手不完全複製你的最初行動,他們總會採取相應行動的。

思想不能僵化。一個優秀的營銷策略應該考慮對手的反攻。許多商戰原則都承認反擊的危險性。第二條進攻原則就是:尋找領先者優勢中的內在弱點,並對此發起攻擊。領先者要想阻擊這一進攻,就不得不減弱自身的力量,這是他們不情願做的事。

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分析大舉反攻的可能性,即參看市場預計份額的變化。例如,一些公司大膽地預言他們將獲取市場領先者一半的市場份額,然而他們忘了考慮在這一過程中將要發生的你死我活的鬥爭,忘了考慮受傷的老鷹的拼死爭鬥。

要考慮到敵人的反攻,你的對手們將付出比你更多的資金和犧牲來保衛他們已經擁有的東西。

6

行動不能脫離戰略

不管一個公司要採取或者打算採取什麼樣的行動,這些行動都不能脫離它們所蘊涵的戰略。行動就是戰略。

然而許多營銷人員認為他們可以將這兩者分開。例如,蘋果公司曾宣布他們將進軍《財富》500強。蘋果公司不能就這樣往沙發上一坐,說:「現在,我們的戰略是什麼?」向《財富》500強進軍本身就是蘋果公司的戰略。考慮到防守方IBM的實力,這次進軍是否能夠成功,主要取決於這一戰略指導的戰術是否適用於蘋果公司。

當然,通過遵循商戰的基本原則,蘋果公司可以增大自己取勝的機會,例如他們可以在較窄的陣線上發動進攻。但是這些因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幫助。更關鍵的戰略問題是,一個像蘋果公司這樣擁有有限資源的小公司能否在IBM的地盤上取勝呢?

「只要公司有取勝的信心,那麼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正是這個錯誤觀念給許多成功的大公司招來了麻煩,他們通常先確定一個期望實現的目標,接著部署一個特遣隊制定戰略來實現這個目標。實際上沒有什麼公司強大得足以這樣行事,因為總有一些目標是這種方式所難以達到的。

優秀的商業戰略家總是生活在戰術與現實世界裡。他們從來不因他們的自負影響他們的判斷,他們從不試圖實現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也從不在合理的目標之外發動什麼戰鬥或進攻。他們總是集中精力於那些可以通過可用的戰術來完成的那些目標上,而從不在那些浮誇的方案和不可能的夢境上耗費精力。

7

戰略不能脫離戰術

如果說行動意味著戰略,那麼戰略就意味著戰術。這個連續統一體是天衣無縫的,如果你試圖在其中任何一點割裂它們都將飽嘗苦果。有關戰術的知識可以幫助你制定相應的戰略,從而使公司的一套行動路線成為可能。

一旦這一行動得到認可,該戰略就開始起主導作用,以指導相應的戰術。如果在戰術和戰略之間設置一個僵化的障礙,那將阻礙整個進程。

以廣告為例,這是許多商戰中的主要部分。各公司通常僱用一些代理商來處理廣告戰的戰術問題,可是在代理商開始工作之前,通常這些公司已經制定了自己的商業戰略。換句話說,公司決定要做什麼,代理商決定怎樣做。

這聽起來既簡單又合理,以至於我們試圖指出這一安排的致命缺陷似乎是毫無根據的。然而在這兩者之間設置的人為障礙將把代理商的專業化的戰術知識與公司的戰略發展隔離開來。

難道米勒啤酒公司願意面對把兩個主要產品建立在一個名稱下的戰術難題嗎?當然不會了。米勒先制定了戰略,然後把戰術工作交給了它的兩家廣告代理商。J.沃爾特·湯普森是否對把兩種主要啤酒品牌劃歸同一名稱表示懷疑呢?你會不會對給你帶來5000萬美元贏利的戰略產生懷疑呢?要知道對廣告代理商每年可以從中獲得750萬美元的純利。

為了在今後的商戰中真正取勝,廣告代理商必須制定出更多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計劃,各家公司也要學習更多的廣告戰術知識。看來這兩種趨勢同時出現了。

然而,現在卻沒有幾家廣告代理商懂得怎樣把他們的廣告戰術知識轉變為戰略方案,對廣告戰術有較深了解的公司也寥寥無幾。

有些廣告代理商會強烈反對讓他們考慮更多的戰略因素的要求,他們只是不想為廣告計劃的成功與否負責,他們更願意責怪產品本身或者銷售人員。

推薦購買《商戰》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礪石商業評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松下幸之助:真正懂得知難而退的人,才是高明的領導人 | 礪石讀書
    礪石導語:《礪石讀書》是『礪石商業評論』推出的聚焦全球商業經典的讀書專欄,本期推薦的是松下電器創始人,被人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感召力》一書,在這本書中,松下幸之助詳細介紹了未來領導者必備的資質。
  • 戰略與戰術有哪些區別
    問:戰略與戰術有哪些區別?  自考365網校解析答案:(1)戰略原指軍事方面事關全局的重大部署,或對戰爭全局的謀劃和指導。戰術是指為實現目標的具體行動。  (2)戰略明確了企業努力的方向,戰術則決定由何人、在何時、以何種方式、通過何種步驟,將戰略付諸實施。
  • 雕爺:談談O2O創業的使命、戰略、與戰術 | 獵雲網
    任何戰術,都應當服從戰略的指導,而戰略又應當符合使命的方向。從屬關係搞錯,就會變成我以前說過的,「贏了戰役,輸了戰爭」,非常可怕。因為我也不會別的呀……估計我的讀者,也有不少和我一樣,屬於「四肢簡單、頭腦發達」,不過你也知道,任何戰術,都應當服從戰略的指導,而戰略又應當符合使命的方向。從屬關係搞錯,就會變成我以前說過的,「贏了戰役,輸了戰爭」,非常可怕。先說企業使命,這個東西最「虛無縹緲」。其實,太小的初創企業,往往是「機會導向」,逮住一個機會趕緊賺錢要緊,所以通常沒想過到底「啥才是咱創業的使命」。
  • 高分心得|戰術上蔑視敵人,在戰略上重視敵人
    對於託福的考試來說,最重要的是心態,在考試前可以適當緊張,但進入考場後就放鬆,認為自己做的是最好的,最特別的,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水平。接下來我會描述一些我遇到的問題和課上的解決辦法。 生詞和錯題 在去年題目調整前的託福閱讀試題裡(也就是舊TPO們的,13~14題一篇的閱讀),我最容易犯的錯反而不是多選題和細節題,是會選錯單詞。改革後對單詞的要求略有下降,所以準確率也提高了(當然重點還是整理歸納閱讀生詞和做錯的題)。
  • 高明的將領,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真正懂得用兵作戰的將領都深諳戰略戰術在作戰中的重要性。 高明的將領,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懂得在戰略上給敵方營造出一種盛氣凌人的強大氣勢。 這樣一來,還沒有開戰,就已經使敵人聞風喪膽,即使真正交鋒時,對方也心有餘悸。
  • ...五是處理好戰略和戰術的關係,做到既高瞻遠矚又務實管用。_7x24...
    一是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好發揮我國制度優勢。三是處理好開放和自主的關係,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四是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確保不發生影響現代化進程的系統性風險。五是處理好戰略和戰術的關係,做到既高瞻遠矚又務實管用。*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歐賽斯品牌商學院之第15講 | 領導者要關注戰略,而非戰術
    從戰略上講,領導者要「做對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對」,領導者根本工作有三個找方向、找錢、找人,其中找方向排在這三個根本工作的第一位置,領導者要考慮「做什麼、不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朝哪方向做」,而不是考慮「怎麼做」;簡而言之,領導者更關注戰略,而非戰術;首先研究戰略,而非戰術;戰略的本質是位置,領導者要清晰地選擇未來要抵達的位置,再帶領團隊向這個位置進發,方向不對,領導者帶著團隊抵達這個位置是沒有價值的
  • 世界讀書日,用讀書給自己賦能!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世界讀書日,小編特為大家精選了7本精品好書和1款助推企業智能化轉型的軟體產品(RS10)。喜歡哪本書可以在下方留言,並註明理由,留言點讚數最多的5位讀者將獲得贈書1本。對RS10產品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並關注下方公眾號,獲取更多相關信息。
  • 社群運營的系統化SOP管理(一):戰術執行如何進行動態調整
    編輯導語:在上一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一個關於社群活躍的數據分析模型,從落地執行層面總結了如何進行數據分析和優化。今天,本文作者繼續為我們講述關於社群運營的故事,從系統化SOP管理的角度,看看戰術執行應該如何進行動態調整。
  • 哲學素養與戰略思維
    哲學素養是戰略思維的思想基礎,戰略思維是哲學素養的運用和拓展;  提高戰略思維能力,需要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打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底;  增強哲學素養,重在領悟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科學發展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 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穿插迂迴戰術,是怎樣的一種戰術
    戰術大師粟裕在華東戰場歷練十幾年,早已深得穿插迂迴精髓,他利用對手戰場擺得過開,缺乏戰略縱深的弱點,指揮部隊通過各種手段實施多路穿插,首先集中主力殲滅了整編26師,隨後合兵一處將其餘敵軍逐一全殲,僅用3天時間就大獲全勝。 從冷兵器到熱兵器時代,穿插作戰以眾擊寡都是致勝的重要法寶。
  • 總參發加強戰術訓練通知要求突出對軍政主官考核
    原標題:總參發加強戰術訓練通知要求突出對軍政主官考核 日前,總參謀部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戰役戰術訓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深入貫徹落實習主席關於實戰化軍事訓練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軍委決策部署,進一步掀起以戰役戰術為重點的實戰化訓練熱潮,提高部隊履行新時期軍隊使命任務的能力。
  • 軍事家和戰略家、戰術家有什麼區別,在古代是怎麼稱呼的
    那麼,軍事家和戰略家、戰術家又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這是一個有著包含關係的概念。軍事家是個大概念,戰略家、戰術家是個小概念。而劉邦作為整個軍事集團的首領,他對軍事人才的重視和使用,其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說他是軍事家,也說得過去。 戰略家是一個相對來說小一點的概念,也是與戰術家相對存在的一個概念。 所謂戰術,實際上是某一場戰爭的具體打法。比如韓信用暗渡陳倉打到關中,用背水一戰拿下趙國等等。這就是一種實際戰術使用。
  •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重視你的對手,才能永遠立於...
    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作為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發源地。
  • 李碩|拿破崙時代海戰的兵器、戰術與戰略
    本文只介紹《特拉法爾加戰役》一書涉及的拿破崙時代海戰,對當時的兵器、戰術、戰略原則做一點簡單介紹。一、風帆時代的海戰戰列艦和巡洋艦的功能劃分自十五世紀以來,裝備火炮的風帆戰艦是海戰主角。這種火炮射程有限,一般在一千米之內,為了便於瞄準,最好在幾十米距離內開火,所謂「在手槍距離上的炮戰」,導致戰艦之間的「接舷戰」非常常見,艦上的其他士兵也可以用步槍(主要是用了三百年的燧發槍)互相射擊。用實心炮彈海戰的結果,就是木質戰艦很難被打得爆炸沉沒,一般是艦體殘損、桅杆斷裂、失去自主航行能力之後,就離投降不遠了。所以當時海戰經常出現俘獲戰艦的情況。
  • 讀書筆記 / 稻盛和夫《成法》:關於「利他」精神
    《成法》內容簡圖01 活法關於如何度過美好人生的「活法」,本章闡述如何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全身心投入工作等。02 願望關於成就事業的原理原則,本章主要強調強烈願望的力量。強烈的願望或信仰,使人的內心更加堅定,甚至是「篤定」,更能夠持續達成一件事情。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機遇,不同的人,不同的願力,迎來的結果往往大相逕庭。其中很大的一個影響因素,就是做事情時是否具有「強烈的願望」。
  • 關羽失荊州:戰略上的失誤,用戰術是無法彌補的
    諸葛亮在隆中對所提出的戰略構想,失了荊州,劉備集團只佔據益州。蜀、吳曾以湘水為界早在建安二十年,孫權因為劉備已經得到了益州,派人向劉備要回荊州南郡。劉備說必須要得到涼州後才能把荊州給孫吳。孫權大怒,便派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也率五萬大軍來到公安,命令關羽進駐益陽。
  • 關於讀書的經典句子:喜歡讀書,助你走向內心的強大與成熟!
    2、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3、世界上任何的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的成為你自己。4、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於,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時,給你一種內心的力量。5、讀書的兩個作用:一是讓我自以為非,一是讓我有一間自己的房子,有內心生活。
  • 讀書的方法和目的
    讀書不可求快,但求讀懂、讀通。有的可泛讀,但經典務必精讀。最好要一本一本地讀,不讀完一本,決不翻看第二本。切忌貪多求快。每讀完一本,務必撰寫或長或短的讀後感。只有這樣方有所得,否則走馬觀花,如同未讀。讀書不可帶有功利性。讀書的目的就是讀書,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也不是為了提高人文素質,更不是為了人前顯擺。讀書沒有任何目的,就是喜歡,或者說讀書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與吃飯、呼吸空氣沒有什麼不同。如果非要問讀書為了什麼,我想是為了活著。活著就要讀書。就這麼簡單。
  • 成功的品牌營銷案勢必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和競爭越來越激烈,全球企業和機構不得不尋求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力的新方法。當前充滿挑戰的經濟環境也迫使公司必須以更少的投入實現更多的回報。為此,他們需要MRO工業品超市這樣的平臺幫助他們節省時間、簡化流程和提高運營效率。而在工業領域,中國市場剛剛被打開,MRO工業品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