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魚在我國已經有悠久的歷史,大約3000年前,人類學會使用火了以後,魚成為了人們的食物,由於自然水域中的魚類不便捕撈,人類便開始人工養魚。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養育實踐中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池塘是養殖淡水魚的主要場所之一。
池塘是養殖淡水魚類的主要場所之一,我國淡水養殖的魚類有幾十種,但目前養殖範圍最廣,數量最多的是鯉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鯉魚
生活在水體底層,是雜食性魚類,主要吃底棲動植物碎片,藻類以及有機碎片,喜歡吃顆粒性飼料食物,體型側面扁,背高,口有二對觸鬚,背鰭長,且前方鋸齒狀,性溫和。
青魚
生活在水底層。體呈圓筒形,頭扁平,吻部較尖,體色青黑,背部黑色,腹部灰白,鱗片較大;咽喉齒發達,能壓碎螺螄等軟體動物的外殼。性不活潑,魚苗階段以吃浮遊動物為主,成魚喜吃顆粒性飼料。
草魚
是鯉魚科魚類中的大型種類,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性活潑體成亞圓筒形,頭平,、體側青褐色。腹部白色,喉嚨齒頂面呈鋸齒狀,能切斷草類,喜食水草和陸生植物,生長快,適應性強。
鰱魚
生活在水體中上層。性活潑善跳躍;背淡灰色,腹銀白色,口大而斜,頭大鱗細。以浮遊植物為主食。也食是有機碎屑和人工飼料。抗病力強,生長快。
鱅魚
生活在水體中上層。性溫和遊動遲鈍,體型偏扁與鰱魚相似,頭大鱗細,腹部白色。以浮遊動物為主食,也食人工飼料及有機碎屑,抗病力強,生長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