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大熊貓」現身寧夏

2020-12-07 北青網

12月1日,16隻被稱為「鳥類大熊貓」的黑鸛現身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16隻黑鸛同時出現在吳忠黃河國家溼地公園,是近幾年當地監測到的種群數量最大的一次。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到吳忠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助理、林業工程師李學明。據他介紹,今年吳忠市黃河段已經三次監測到了黑鸛的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吳忠黃河溼地生態環境是適合黑鸛這種瀕危物種棲息的,也表示當地的生態環境確實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好轉。

據了解,黑鸛屬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全球種群數量約為2500-4400隻,在我國北部、西歐、蒙古、西伯利亞等地均有分布,主要以小型魚類為食。黑鸛每年9-10月飛往長江以南越冬,大多要求棲居地有陡壁山體、清澈的水質和較少的人為幹擾。李學明向北青報記者介紹,自2016年以來,寧夏黃河段已連續四年監測到黑鸛棲息,「以前只能零星看到四五隻,分布範圍也很窄,但今年在吳忠市黃河段就監測到了三次,最終確認是16隻。這也是近幾年當地監測到的種群數量最大的一次」。

而除了黑鸛等鳥類的數量,吳忠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也把候鳥的遷徙、繁殖數據納入監測範圍中,同時也包括溼地的土壤、水環境、野生植物等情況。

據李學明介紹,今年吳忠市黃河段已經三次監測到黑鸛的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吳忠黃河溼地生態環境是適合黑鸛這種瀕危物種棲息的,也表示當地的生態環境確實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和好轉。

但瀕危動物保護和溼地治理仍有難點,李學明認為,「我們作為一個管理機構,可以從宏觀上保護,但是在精細功夫上,還要依託科學合理的研究結果做輔助。」溼地管理部門管理方法的開展和推廣,多依託於專門的研究機構和高校,但有關瀕危動物方面研究多、深度淺,內在機理數據掌握少,這時常讓管理機構的精準決策陷入模糊。

2006年,吳忠市成立專門的溼地保護部門。近年來,吳忠市和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寧夏大學等高校合作,推動高校溼地研究和社會管理接軌,開展植被恢復、環境承載調查,派遣工作人員赴高校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學習培訓,提升當地工作人員的治理技能。李學明告訴北青報記者,他也曾多次走進學校,向中小學生宣傳瀕危動物保護和溼地保護的相關知識。

四年來,在吳忠棲息繁殖的鳥類已經從10多種增至30多種。李學明說:「其實不僅僅是瀕危動物,也要給所有動物一個安全、舒適的棲息環境,也得把候鳥的生態通道修復好,形成以國家自然保護地為主體,河湖長制為補充的溼地保護格局。現有的遷徙鳥類不能少,要通過保護讓黑鸛等野生動物,從罕見變為常態,從秋冬出現到四季所見。」

文/本報記者 張香梅 實習生 郭豪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騰訊新聞「哈勃計劃」稿件,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鳥類中的大熊貓」現身海南 還有這些「大熊貓」曾被發現
    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來了海口東寨港!這個消息刷爆了海口觀鳥圈今天上午,記者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的帶領下,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小區看到了這2隻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海口日報記者 康登淋 通訊員 馮爾輝 攝黑臉琵鷺現身海口東寨港為什麼會讓海口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類大熊貓」東方白鸛現身天橋嶺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類大熊貓」東方白鸛現身天橋嶺】精彩吉林 11月15日,吉林省天橋嶺林業局工作人員接到群眾電話稱:在天橋嶺一號橋附近,發現了一隻很像「仙鶴」的大鳥,經鑑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  大熊貓國家公園華陽管護站工作人員周勇說,這2隻黑鸛在華陽停留時間超過一周。
  • 寧夏六盤山地區記錄到極危鳥類黃胸鵐
    寧夏自然觀察記錄愛好者在六盤山地區記錄到的極危鳥類黃胸鵐。何志遠 攝中新網銀川5月20日電 (楊迪)記者20日從寧夏觀鳥協會獲悉,近日,寧夏自然觀察記錄愛好者何志遠在六盤山地區用鏡頭記錄到極危鳥類黃胸鵐。黃胸鵐(學名:Emberizaaureola)屬小型鳴禽,體長14釐米—15釐米。
  • 鳥中大熊貓現身武漢安營越冬
    【鳥中大熊貓現身武漢安營越冬】昨日,3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黑鸛現身武漢天興洲頭,這是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連續第7年選擇在天興洲安營越冬。它們每年10月下旬到達,次年4月陸續離開,在島上度過近5個月。今年10月29日,在天興洲首次觀測到南遷至天興洲越冬的黑鸛6隻,它們已如期抵達。
  • 「鳥中大熊貓」現身拒馬河
    時下正值候鳥遷徙季,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黑鸛近日現身房山拒馬河流域,數量達40多隻。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監測黑鸛的行蹤並把相關資料記錄在案。近年來,房山區生態環境局大力推進碧水攻堅戰,水環境改善明顯。
  • 罕見花臉鴨現身寧夏六盤山
    (彭陽鳥友提供)1月6日,記者從寧夏觀鳥協會副會長、成都觀鳥協會理事齊麟處獲悉,日前,寧夏彭陽鳥友在六盤山記錄到罕見的鳥類花臉鴨。花臉鴨。(彭陽鳥友提供)據齊麟介紹,花臉鴨屬小型鴨類,個體較綠翅鴨稍大,而較針尾鴨稍小。體長37-44釐米,體重0.5千克左右。花臉鴨是一種喜歡集群的鴨類,特別是冬季常集成大群,也常和別的鴨混群。
  • 黑鸛現身欒川,這種動物被稱作"鳥類大熊貓"
    這段視頻記錄了有「鳥類大熊貓」之稱的世界瀕危鳥類黑鸛出現在欒川。  記者從欒川縣林業部門獲悉,這段視頻拍攝於欒川縣廟子鎮境內,一隻黑鸛站在電線桿上左右觀望,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意境。  黑鸛屬鸛形目鸛科,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成年黑鸛體形較大,體羽大致為黑色,有紫綠色光澤,下體為白色,喙及腳呈紅色。黑鸛棲息在河流、沼澤、山區附近,主要以魚蝦為食。
  • 三隻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夏秋季節現身嵩縣,十分罕見
    嵩縣攝影愛好者在陸渾國家溼地公園拍到3隻中華秋沙鴨,這個季節現身嵩縣十分罕見中華秋沙鴨是第三紀冰川末期遺留下來的古老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全世界僅存1000餘只。
  •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中山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11月6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這一話題引發關注。據消息,11月1日,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在廣東中山南朗鎮一處濱海溼地現身。 世界級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現身廣東黑臉琵鷺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古典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黑面舞者」。
  • 寧夏發現鳥類記錄新種黃腹鷚、斑胸濱鷸、尖尾濱鷸
    來源標題:寧夏發現鳥類記錄新種黃腹鷚、斑胸濱鷸、尖尾濱鷸 4月28日,寧夏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記錄愛好者王雙貴在涇河溼地拍到寧夏從未記載過的新鳥種尖尾濱鷸,這是本月以來寧夏固原六盤山地區發現的第三種寧夏未曾記錄的鳥類
  • 世界最稀有鳥類之一、極危物種勺嘴鷸現身溫州灣!
    2019-04-17 07:14 | 溫州新聞客戶端眼下正值候鳥春季遷徙季節,多年未見的國際明星候鳥、世界極危物種勺嘴鷸再次現身溫州灣。勺嘴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涉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之一。這是一種在俄羅斯東北部凍土層地帶上繁殖、並在東南亞的溼地越冬的小型涉禽,成鳥體型大概與麻雀相近(長約15釐米),其外表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它那湯匙形狀的嘴,國內觀鳥人喜歡稱呼它為「勺子」。勺嘴鷸到底有多珍稀?據相關研究人員研究,目前世界上可繁殖的勺嘴鷸總量大概只有210 對到228對,數量遠少於大熊貓。
  • 人工鳥巢引鳥類繁殖 短短幾年,十堰新增野生鳥類百餘種
    雷波說,對於野生鳥類來說,人工鳥巢主要用以繁殖,完成繁殖後便會棄巢而去。近年來,有很多珍稀鳥類陸續落戶十堰,通過觀察發現,人工鳥巢既保護了十堰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改善了野生鳥類的繁衍生息環境,吸引更多的鳥類來十堰安家。統計顯示,過去十堰野生鳥類有200多種,近幾年已達到300多種,短短幾年新增鳥類百餘種。
  • 全球瀕危鳥類在寧夏「驚鴻一現」!還有這些都難得一見……
    當晚,大家將照片發到微信群中,寧夏觀鳥協會副會長、成都觀鳥會理事齊麟經多方詢問,最終確定就是卷羽鵜鶘。齊麟說,根據《中國鳥類分布與分布名錄》第三版記錄,卷羽鵜鶘在寧夏有分布記錄。但未曾有人拍到過卷羽鵜鶘在寧夏的照片和視頻。卷羽鵜鶘是全球性易危鳥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據統計,卷羽鵜鶘東亞種群總量已不足100隻。
  • 世界級瀕危鳥類中華鳳頭燕鷗現身日照
    世界級瀕危鳥類中華鳳頭燕鷗現身日照 2020-10-09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洋中的「大熊貓」現身佛山,就在…
    海洋中的「大熊貓」現身佛山,就在… 2020-12-16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高清組圖」雲南盈江:珍稀鳥類彩䴉再次現身
    珍稀鳥類彩䴉再次現身近日,記者在雲南省盈江縣城郊的一片溼地拍攝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彩䴉,這也是近年來彩䴉在盈江第二次被記錄。本次拍攝的彩䴉為一隻成鳥,它不停在水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飛翔。
  • 「鳥中大熊貓」現身河南嵩縣,相中了嵩縣啥?
    圖片來源於攝影愛好者)秋日的陸渾湖,煙波浩渺、水光瀲灩、幽藍深邃,引來一大批遷徙鳥類在此落腳聚集,同時也引來一大群攝影愛好者拍照留念,就在9月1日當天,嵩縣攝影愛好者張相正和王早利就在陸渾國家溼地公園分別拍攝到3隻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
  • 珍稀鳥類彩䴉再次現身雲南盈江
    彩䴉再次現身盈江。(攝於2021年1月14日)新華網發(尹以祜 攝)2020年1月27日,自然生態攝影師何學勝在大盈江流域記錄了彩䴉在盈江的活動影像。據了解,本次拍攝的彩䴉為一隻成鳥,它不停地在水中覓食,時而梳理羽毛,時而飛翔。其修長的體形,慄紫色的羽毛,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綠色的金屬光澤,光澤隨著彩䴉的移動變化多彩。本次彩䴉現身盈江,吸引了許多生態攝影師前來拍攝。
  • 鄱陽湖首次拍到中華秋沙鴨 被譽為「鳥類中的大熊貓」
    中華秋沙鴨(高翔攝)  鄱陽湖首現「鳥類中的大熊貓」——中華秋沙鴨。  據了解,中華秋沙鴨有著「鳥類中的大熊貓」之稱,與華南虎、滇金絲猴、大熊貓齊名,同為我國國寶,並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和列入《華盛頓公約》一級保育類。其屬於中國特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堪稱鳥類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