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不滿《橘子紅了》悲慘結局
2002年02月27日09:27:36 王瀟 劉蓉
昨晚,《橘子紅了》上演悲情大結局:耀輝與嫻雅走進了婚禮教堂,秀禾難產大出血平靜離去……出人意料的是,這一結局引起觀眾特別是女觀眾的強烈反應,一蓉城女觀眾知道這一結局後,將臉埋在被子裡大哭一場:秀禾怎麼就死了呢,她那麼年輕,那麼漂亮,那麼善良,她應該有一個好的結局啊!
蓉城一家雜誌社的女編輯也覺得結局過於悲慘,她認為耀輝最後沒能戰勝封建禮教而是和嫻雅結了婚,這一點很遺憾卻可以理解,最不能接受的是秀禾之死。「這對真心喜愛這部電視劇的觀眾打擊太大了。」在她們看來,秀禾真的一無所有,大媽盼回了老爺,嫻雅和耀輝結婚了,只有她孤苦伶仃地離開人世,臨死前都沒見到耀輝,她比大太太還要不幸。很多觀眾不明白:為何只有讓秀禾死去才能結束這一切呢?難道只有這樣才能讓容家和這世道太平?真不希望以秀禾之死,來結束這個本可以成為經典的愛情故事!
但也有一些觀眾認為秀禾之死是必然的結局。一名網友表示,秀禾一出場就註定是個悲劇人物,即使她愛耀輝,並且敢於向別人公開這層關係,萌發出新氣息,可是她畢竟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悲慘的結局是不可能阻擋的!成都市東郊一位工程師也認為這樣的結局是合理的,他認為:秀禾的死實際上就是一個結束,是對封建禮教的埋葬。西南交大一位張姓學生也比較贊同現在的結局,理由很簡單:失去一個秀禾固然傷心,但是這也讓我們不忍心讓更多的像秀禾那樣的人和她那樣的愛情被埋葬。
主創:結局就是這樣
觀眾對「秀禾之死」如此牽腸掛肚,大大出乎主創人員的意料。編劇鄭重告訴記者,對於結局劇組也有很多種意見和設想,但最後還是統一到現在這個結局。他表示,選用這個結局也沒有刻意要讓觀眾有多深的印象和想法,因為這個劇的主題本來就是反封建,也就決定了悲劇的氛圍。「作為藝術品來說,觀眾有如此強烈的反應,這也算是個成功的地方,希望大家看完後能拋開感情的邏輯,這畢竟是個嚴肅的反封建題材,能做到讓大家審美的愉悅過去後能有點想法,就達到目的了。」
導演李少紅則表示,自己比較偏愛悲劇,當初也考慮過出走的結局,但覺得有點重複,因為很多劇都是這種結局。她認為,一般來說,感情與理智的規律,就是感情衝突越大,理智越豐富,能花更長的時間去想這件事。創造時直覺是第一的,觀眾會有各種各樣的反映,只要達到總體目的,悲劇越深重,對那個時代的討伐就更強烈。「我們和觀眾也一樣,覺得一個人存活了然後把她殺掉難以接受,這是感情的慣性,很正常。本想過讓秀禾和耀輝有個好一點的結局,最後還是選了這個。畢竟從頭到尾都是在說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裡面沒有明顯的反叛者的形象和革命者的形象,就是老老實實地說了一個悲哀的家庭悲劇,要有任何浪漫主義和樂觀主義的企圖,就與整個戲的整體氛圍相衝,既然劇中人物都存活了,那就乾脆按照邏輯,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觀眾:還秀禾幸福
熱心觀眾同時也為《橘子紅了》設計了自己認為完美合理的結局:結局一、秀禾生完孩子後默默地離開容家,到很遠的地方平靜生活;結局二、秀禾與耀輝結婚,或者一起離家出走,讓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局三、讓秀禾活著,耀輝與嫻雅不結婚,三人天各一方,彼此牽掛。
手機簡訊,推薦新聞【我要發表評論...】【】【關閉窗口】
論壇熱貼 進入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