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言文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雅」的文體。我們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學習文言文,學了很多名篇。有意思的一點是,古代人生氣時說的「髒話」也表現出一種「優雅」。要是我們沒有知識的儲備,就會把這些話聽成是在誇自己。今天,我們就談論歷史上有名的5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別誤認為是在誇你。
一、老而不死是為賊
單單這句話「老而不死是為賊」有單獨的思路,老而不死是為賊不是什麼名句和道理,就是純粹用來罵些「壞」老頭的,詛咒人家這麼老了還不……只不過是孔子說的而已。
首先,多數人都會認為這句話不是一句好話,用這句話形容一個老人多半是在罵人。
其實在日本古代就有餓死老人的傳統。在日本古代,因為耕田匱乏,生計艱難,但老人喪失自理能力後,後輩會把老人背到山上認其自生自滅。以省下口糧保證年輕人的生活需要。日本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與這種傳統有關。
人的一生從生到死是一個過程,是人人都要徑歷的,這句話可以針對每個人,因為人都想長壽,沒有人想在二.三十歲時死去除非天災人禍,所以要正確的辦證的理解這句話,因為人活得年玲越大,經歷的事情越多,經驗越豐富,而年玲越大,正常情況下一般人越自私,越精明,這是人的天性,而世俗的人,不懂得文明禮貌的人,才會以老賣老,張揚自私,但是這樣的人畢竟還是少數,應該正確看待,畢竟全社會的人都是由小而老的,人人都要徑過這樣的過程,倡導尊老愛幼,遵守事物發展的規律,才是每個人應持的正確態度。
我對孔聖人的理解是這樣的,無論怎樣社會是存在的,雖然佛陀認為人世間是汙穢的,面對人世間人性的貪婪和對良善的踐踏,道家避世隱居山林,孔聖人說我是人我不願與禽獸為伍。孔聖人雖知匡扶正義,維護社會秩序很難更本辦不到,正如地藏王菩薩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孔聖人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種精神就好比愚公移山的精神。孔聖人重,人活在人世間要有表率的作用從而影響他人,正如他說身正不今而行,榜樣的為量無窮,歷史幾千年中國榜樣有很多很多。
孔聖人實際上希望實際天下大同,仁愛天下,人要有別於禽獸要人與人相親,楚王失箭求不得,臣下說楚王失之,楚人得之,孔聖人說,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和莊子是有很大區別的,老子是積極入世的,不過方式方法不對,莊子是高潔之人已有避世思想了,這也和當時無上升通道有關,如果社會給予有才之人治理社會的道路而不出來,是自己問題了。原壤是莊子類似的人吧,高潔之人求自身清白,包括後來的屈原,但當時社會是汙穢的,汙穢之人沒有人去管理,人就會變豺狼,而要管好汙穢之人那麼權宜之策,自往身上潑髒水等等也避免不了。
二、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這句話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說讀書無用論的人。他們每天看到的都是大學生跟小學生打工,看到大學生都是書呆子(農村、路邊攤、小公司),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去過真正大企業取見識清一色大學生、碩士博士的場景。
「井蛙不可語海」,其實也是一句不懂生物進化規律的蠢話,青蛙在井底可能還衣食無憂延年益壽,但它到了海裡可能瞬間斃命,一,海裡沒有它要吃的食物;二,又鹹又澀的海水不是它生活的場所,誰看到過海裡有青蛙覓食,所以說」井蛙不可語海」是一種悖論,不可以用來教育人們。
其實我覺得井蛙也不是不可以說海,只不過井蛙心中之海沒有真實大海的波瀾壯闊,也不是那樣一望無邊,井蛙語海,也是見井底之蛙並不甘心於井底,雖然它所言之海讓人發笑,然而敢說,也不能說不是一種勇氣。 冬蟲語冰那就不同了,已處於休眠狀態,對冰那是一無所知,肯定也就無從說起。 商未周初時,古吉本是賣柴漢,那時你讓他去統兵打仗,那就肯定如同冬蟲語冰,但後來他成了周朝的將軍,這也許是第一個從奴隸到將軍的人,做奴隸時,打仗之事一竅不通,後經磨練成了將軍。 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能,只要敢,什麼都能變成現實。莫笑粗人話不雅,入了學堂也能文。
三、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孔丘這句話罵人狠了,一個人被說成是朽木,沒有用,沒有未來。和現在說人家是個廢物,什麼都幹不成一樣的。只不過那時候的孔丘是天下聞名的夫子,他有權利,也有威望,沒人說他不對。現在教師就是一個被人人喊……的職業這有什麼權力說這樣的話呢?
這句話是暗喻明諷,但在以前,這是輕的,沒有哪個家長敢說不字,即便是皇親國戚也很維護「師道尊嚴」!現在倒好,有些學生不聽話不說,還敢跟老師對著幹,老師還不敢管……等著瞧,如此下去……不敢想像!
不過知易行難,聖人也不過如此。當然這是今人的觀點看孔子的做法不可取,但當時提倡親疏有別,就是追求不平等。尊者對下者辱罵是常態,今天這種觀念仍然殘存於一些人的頭腦中,可見封思想是多麼頑固。要想實現平等、和諧任重道遠。一定要摒棄封建等級觀念,追求自由、平等、和諧、敬業,無論是領導還是老師都要尊重每一個人的人格。
孔夫子如果生活在現代社會,按照績效考核,教3000弟子只培養出72賢人,優秀率太低,水平不行;批評宰予的話涉嫌辱罵學生,敗壞師德,最後只能被辭退。因此贊同讓現在那些叫囂著「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那些專家自己來教。
四、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古代即使男子,有幾個是讀書的?孔子為何不說,「惟男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不管如何解釋,孔子瞧不起士大夫以下的"人"足有據可查的,他把小人與女人擺一起,無論如何不是在誇女人。這種提法,就曾被魯迅先生所痛斥。孔子是至聖先師,這個稱謂是後人吹捧起來的,其實他在世時,也就是個優秀的教書先生,雖然優秀,但遠不是什麼都對。比如他的復古主張等。
孔子此句話,意思非常明確,體現了孔子的歷史局限性。他是聖人,但人無完人,存在缺點是必然的。太陽有黑子,難掩其光輝。
不能用現在觀念去要求古人。時至今日,也有歧視婦女的現象,何況兩千多年前的人,孔子生活在他那個時代,肯定有那個時代意識形態,那麼請問,兩千多年前的婦女在家裡和社會有多高的地位?所以說把自己的觀念強牽強附會地強加於古人,這是不尊重歷史的。也是當今有些人自取其辱的可笑之處。
五、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句話精妙之處在於,罵的不是商女,罵的是點曲的人,詩人杜牧他表面上是在責怪歌女,實際上是在責怪那些尋歡作樂的官員富商們——真諦。
眼見著大唐日薄西山,而耳邊卻傳來南陳國主陳叔寶亡國時聽的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想到權貴不思反省、一味享樂,任誰都不好受。
這首詩在後人包括杜牧的借典過程中,被附上了亡國之音。 這首詩撇開後世文人的抒發,以及作者本人的特殊身份,被成為了亡國之音。同時這首詩被放入課本,也是這樣被定性的。
我還特意去讀過這首詩,還很喜歡那種濃豔和繁華落盡的意境。
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其實是寫美人。其詞香豔無比! 此詩中的「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一句應都是寫人,而且沒有「花」什麼事。前半句為正面情態(或臉部情態),後半句為背面情景。後一句「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是說: 雖然如此美豔的情景卻又如嬌美的花一樣易落而不長久,都會很快花落滿地而歸於沉寂。 其實,此詩中就沒有實寫什麼「花」,只是最後用花的美豔又易落來比喻「美景」不長久。所以詩名《玉樹後庭花》,就是用一樹一花的文雅之美來掩飾香豔淫迷之美而已。 以「後庭花」作詞牌名時只是取其香豔意象而作的詩作。故杜牧反對唱《後庭花》,其實就是反對公開唱「靡靡之音」。
結語
中國歷史文化包涵太多了,比如風土人情,民風民俗,衣食住行都是一種文化的具體體現。當然也包涵了科技,反過來說科學技術只是文化中的最主要的一項。文,不言而喻是指文字,語言,知識,智慧,道理或理論。化,就是對「文」的具體使用方法吧!科學技術不發達,並不代表文化不發達,要不然中華民族幾千年怎麼傳承。
參考資料
《論語》、《莊子》、《老子》、《亡國之思,警示之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