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國外有能說話的鸚鵡,要是真論起養鳥水平還得看咱們中國!

2020-12-05 手養鳥之家

說起鸚鵡來,人們很容易與學語聯繫到一起。畢竟作為鳥類的它們把人語模仿的惟妙惟肖也確實是一件很讓人新奇的事情。再加上它們的羽毛五顏六色,觀賞價值很高,所以很受人們的追捧。

我們可能知道學語能力很強的鸚鵡基本上都是來自國外,比如產於非洲的灰鸚鵡,源於南北美洲的亞馬遜鸚鵡,以及美洲熱帶地區的金剛鸚鵡等。我國同樣也有一些鸚鵡,比如大緋胸鸚鵡、小緋胸鸚鵡、紅嘴綠鸚哥等,但是它們的學語能力就相對來說弱很多。

雖然國外有說話能力較強的鸚鵡,但是要真論起養鳥的水平,那還得看咱中國。

中國的養鳥文化源遠流長,往上追溯的話可以到商周朝代。這點我們能從一些出土的文物中推測出,比如一些青銅器和一些甲骨文中就常見到「鳥圖騰」。可見從那時人們就非常追捧鳥類,「鳥圖騰」也表現出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的敬畏與對鳥類的崇尚。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我們不僅僅局限於崇尚鳥類,而開始徵服和馴養它們。在唐宋時期養鳥逐漸興盛,鳥的身影逐漸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娛樂當中。同時也成為了人們一種感情的寄託。

相信大家都讀過白居易的一首詩

《鳥》

誰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

子在巢中望母歸。

可見那時雖然我們有征服自然的欲望,但是我們仍然懂得遵守自然的規則,不會盲目地進行捉捕。在飼養鳥的同時會給自然界中的鳥兒一個繁衍生息的機會。

在唐朝時期鳥兒是一些達官貴族的賞樂之物,因而所有的鳥具都比較講究和高貴。到了清朝,養鳥不再是貴族的專屬,一些普通的百姓也流行養鳥,這也促使了養鳥文化得以迅速的發展。也因此人們對於鳥的飼養和馴養逐漸形成一種文化知識而流傳下來。

到了漢代,養鳥文化再次得到提升。所謂好鳥用好籠,人們不僅僅滿足於鳥兒本身,開始對鳥兒的使用之物進行改進和升華。就拿鳥食罐來說吧,當時就有六種材質:金屬、瓷、牙質、竹製、骨質、木質。同時還出現兩件套、五件套等一些鳥食罐搭配的叫法。兩件套一般就是指滿足日常飼養需求的食罐和水罐,而五件套則有:乾料罐、溼料罐、飲水罐、蟲罐和蔬菜罐。浴水罐和沙罐是不包含在五件套之內的。

到了現在,人們不管是養鳥的籠還是鳥食罐又做了一些改革,比如出了一些圓籠,方籠,還有各種房屋造型的鐵籠。鳥食罐也增添了一些新的材質,比如塑料的、不鏽鋼的和玻璃的。

我們中國養鳥都是有講究有學問的,什麼鳥配什麼籠,籠內配什麼食罐什麼跳杆都是有門道的。在養鳥繁盛時,你提著什麼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養什麼鳥。比如你提一個配有單跳杆的五件套鳥籠,那你一定是養靛頦。如果你提的是雙跳杆五件套,那你可能是養貝子。假如你提的是官印籠配三件套,那基本就是準備養繡眼。就這種文化水平,假如中國排第一,相信那些擁有會說話鸚鵡的外國都不敢和咱叫板。

傳統的養鳥文化不斷消失的今天,已經很少有人會為鳥兒特意地去搭配適合的鳥具了。可能一些上了年齡的老人還在保留著傳統的養鳥方式,大部分人基本已經將傳統的五件套替換為了三件套。還有一些自動的下料器也漸漸被人們所接納。

再來看看國外那些飼養鸚鵡的,基本都是粗養,比較隨意,比起中國的養鳥水平來還是差一些,總歸缺少一種文化的底蘊。

相關焦點

  • 中國的養鳥文化水平若排第一,就連有會說話鸚鵡的外國都不敢叫板
    雖然國外有說話能力較強的鸚鵡,但是要真論起養鳥的水平,那還得看咱中國。 中國的養鳥文化源遠流長,往上追溯的話可以到商周朝代。就拿鳥食罐來說吧,當時就有六種材質:金屬、瓷、牙質、竹製、骨質、木質。同時還出現兩件套、五件套等一些鳥食罐搭配的叫法。兩件套一般就是指滿足日常飼養需求的食罐和水罐,而五件套則有:乾料罐、溼料罐、飲水罐、蟲罐和蔬菜罐。浴水罐和沙罐是不包含在五件套之內的。
  • 亞歷山大鸚鵡很受歡迎,養鳥愛好者們都喜歡,真正的飼養方法是看
    這裡有許多養鳥愛好者,他們喜歡飼養各種各樣的鳥,關在鳥籠裡沒事的時候就出去溜溜鳥,和其他養鳥的朋友們一起聊天。據我觀察,亞歷山大鸚鵡應該算得上是養鳥愛好者們最喜愛的鳥類品種,而且我也很喜歡這一品種的鳥,也許有許多年輕的朋友認為這隻鳥不太適合他們養。
  • 誰說虎皮鸚鵡不會說話?不理你其實另有原因,看完漲知識了!
    誰說虎皮鸚鵡不會說話?不理你其實另有原因,看完漲知識了!網羅天下趣事,縱觀世界奇聞。對於喜歡養鳥的小夥伴們來說,一定對虎皮鸚鵡非常熟悉。但是常有人說它們不通人性、不會說話,但其實它們也能乖巧被摸而且能學人說話,原來它不理你是有原因的,看完漲知識了!這種「入門級」的鸚鵡性格非常活潑,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很多養過虎皮鸚鵡的人卻說他們並不好馴養,似乎「聽不懂人話」,更別提要教它們說話了。但是這隻虎皮鸚鵡在主人的手裡就非常乖巧,被撫摸的時候也輕輕側頭,看起來實在是太乖巧了!
  • 各類鸚鵡的說話能力,第一名很少有人能見到
    很多人喜歡養鳥,根據個人喜好不同飼養的品種也是不一樣的。而作為具有說話能力的鸚鵡,無疑是受大部分養鳥人士的喜愛,所以對於養鳥的朋友們來說養一隻會說話的鸚鵡是一件非常驕傲的事情。不過對於很多新手來說能夠教一隻鸚鵡會說話卻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 楊冪養鳥解悶,教鸚鵡說話腦迴路清奇,這還是大家的高冷冪嗎?
    視頻中楊冪教一隻鸚鵡說話。不少網友感嘆楊冪竟然還有養鳥的愛好。看來楊冪養鳥是為了解悶。不過教鸚鵡說話這種腦迴路清奇的想法也是把粉絲給逗笑了。不少網友表示這還是大家的高冷冪嗎?今天楊冪在個人社交帳號上面更新了一個視頻,視頻中是一隻鸚鵡在說話,這也引起了粉絲們的熱議,楊冪也還配文到:樹杈內心獨白:你心裡沒我。楊冪平時給大家的感覺就是高冷,但沒想到私底下的她竟然這麼有趣,還養上了鸚鵡。
  • 會說話的鸚鵡大都源於國外,在我國也有兩種說話能力很強的鳥喲!
    一說到會說話的鳥,大部分人會想到鸚鵡。是的,從以往我們見到的不管是在鳥市還是電視上面,能說話的鳥大都是鸚鵡類,比如:灰鸚鵡、亞馬遜鸚鵡、大緋胸鸚鵡等,甚至還有人將小小的虎皮鸚鵡也能訓練說幾句,不過對於虎皮鸚鵡來說能夠學舌的應該極少吧!像上面咱們所說的這些鸚鵡類都是原產於國外。
  • 房間裡養鳥對人有什麼害處?
    ,或訓練它們放飛、學說話,真是其樂無窮。小鳥可使老人回到自然,心理上變得年輕,特別是在世事繁雜,心境煩憂之時,養鳥能使心靈得到淨化,轉憂為喜。養鳥還可密切家庭關係,溝通家人的心靈。畫眉、百靈、芙蓉的婉轉啼鳴,使全家人心曠神怡;鸚鵡、八哥的喋喋「人語」,鳥兒給全家帶來歡樂,感情更為融洽。 不過,根據國內外有關資料報導,鳥衣原體病是一種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動物傳染病。
  • 晉江有隻國外引來的鸚鵡 能說會唱還會逗狗「撩」貓(圖)
    ­  國外引進的鳥專吃進口食物­  歌聲逼真 鄰居分不清是鸚鵡還是人唱的­  近日,記者來到鳥的主人洪先生家。說起這隻鳥,洪先生就滔滔不絕。它叫「Kimi」,是一隻黃頸亞馬遜鸚鵡,還是個「未成年男寶寶」。Kimi出生於北京,是從國外引進的鳥蛋然後人工孵化的。
  • 養鳥容易養好難!一起嘮嘮養鳥的那些事
    養鳥具體起源在什麼朝代已無從查起,不過我們經常看電視能看到,古代的一些紈絝子弟手裡提著鳥籠,走在大街上一副橫行霸道的樣子,其實養鳥的人都知道,沒有點品味和財力還真玩不來!後來新中國解放,養鳥文化在老北京這一片比較火熱,養鳥不僅再是打發時間了,而且還顯得有品味。
  • 家養鸚鵡不會說話怎麼辦?鸚鵡說話並不難,僅3步讓鸚鵡開口說話
    就好比同時教虎皮鸚鵡和灰鸚鵡說話,而灰鸚鵡就更加容易掌握,鸚鵡品種不同體型腦容量會有很大的差別的。有點跑偏了下面內容還是買鳥被坑宣傳單上門的內容,我稍加修改了一下。手養鳥和親鳥帶大的區別鸚鵡上手親人和鸚鵡是不是手養並無太大關係,即便是沒有手養過的鸚鵡,照樣可以做到上手親人。
  • 想知道什麼品種的鸚鵡才會說嗎?其實鸚鵡都會說話
    只看電視上的鸚鵡說話,是不是覺得非常有趣,但是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樣的鸚鵡才能夠刷,肯定是有一些特殊品種才會說話比較容易吧,其實也對也不對,只要你耐心去教所有的業務,其實都會說話的,但是確實是有一些品種說話會學得比較快,不過也不要灰心,如果你的家裡面養的有鸚鵡的話,哪怕它是一種很普通的鸚鵡,你只要好好教她,她也會說話的。
  • 怎麼訓練虎皮鸚鵡說話?
    小編的身邊有很多很多人都喜歡養鳥,比如說八哥鳥,虎皮鸚鵡啊等等等等。我有一個玩得特別好的小哥哥就養了一隻特別特別漂亮的虎皮鸚鵡,而且這隻虎皮鸚鵡還特別聰明還會說話,每次一去到小哥哥的家裡,剛進們就聽到那隻虎皮鸚鵡說小姐姐歡迎歡迎。每次都搞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 【關注】你家鸚鵡只餵穀子?看40年養鳥人配方秘籍|收藏
    大家好,我是《被鸚鵡耽誤的廚子》上一篇分享了,冬季鸚鵡如何繁殖過冬。今天分享內容是:鸚鵡鳥糧搭配比例!大部分新手玩家都餵黃穀子,五色黍子,和混合糧。很少有玩家自己配,大型養殖戶會根據四季,鸚鵡成長各個階段來調整穀物的比例。
  • 想養鸚鵡?別著急,先看完鸚鵡有哪些優缺點
    當然了有人會養一些比較特別的寵物,例如倉鼠,荷蘭豬,或者是烏龜,那鸚鵡也是很多人都會選擇飼養在家裡的一種寵物了。鸚鵡作為鳥類,它本身的外觀是非常漂亮的,並且鳥類的話也不需要像貓狗那樣經常帶到戶外去玩耍,也適合工作比較忙的人來飼養。那如果大家在想要飼養養鸚鵡之前,還是要首先了解一下鸚鵡的本身,看它有哪一些優缺點之後再決定是不是適合自己的。
  • 看老北京人如何以養鳥為趣
    可見,滿族人有養鳥聽音的傳統。清朝滿族人入關以後,這種傳統也被帶入北京。習文的、當文差的人喜歡飼養淨口百靈,真正的玩家能馴得百靈叫出十三種鳥鳴來,行話叫「十三套」,也叫百靈套子。習武的、當武差的人提畫眉籠,講究大清早起來遛畫眉。如果養鳥人在路上相見,提百靈籠的人要請左腿彎、右腿後撤、半跪的「文式安」,提畫眉籠的人則請左腿微彎、右腿向後微撤、下腰的「武架子安」,各有式樣。
  • 玄鳳鸚鵡會不會說話?
    牡丹鸚鵡會不會說話?       牡丹鸚鵡不會說話。
  • 比狗狗還頑皮的寵物鸚鵡,家裡有這麼個活寶主人笑得根本停不下來
    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在外國,自古以來人們就有養鳥的習俗,草原上的牧民和獵人會養鷹和隼,胡同裡的大爺喜歡養八哥和畫眉,能夠當作寵物的鳥類實在是不少,其中比較受老百姓們歡迎的就是各種鸚鵡。鸚鵡智商不低,壽命也挺長,最主要的是還會學說話,養起來其樂無窮。
  • 鸚鵡也會有壓力嗎?
    圖文/養鳥那些事以下情況都有可能會讓愛鳥感受到壓力。環境壓力房間總是很明亮/有讓人不舒服的聲音噪音/ 空氣不好/對家中的其他動物感到害怕/鳥籠太狹窄,跟許多同伴起擠在狹小的空間裡/新寵物成員加入/家裡人口變多時/換飼料/天冷、天熱/經常能清楚看見外面(看得見烏鴉或狗等)/鳥籠會搖晃 (沒有掛好或地震) /家人的生活作息改變……人類造成的壓力被強迫做不喜歡的事/不陪它玩(突然不跟它玩) / ( 因為還不習慣人類
  • 精靈之鳥:極其聰明的鸚鵡,看它的羽冠就可以知道它的情緒
    人的良心要求人去幫助一切能夠幫助的有生之物,並免於去傷害任何生命;除非人能遵從這種良知,人就不能說是有道德的。——施韋澤它們是會飛的精靈, 它們嚮往著自由,它們也是人類的朋友。不管是在我國還是在國外,很多的人都特別喜歡養一些寵物,因為寵物可以為自己的家庭中增添很多的溫暖,而在這些眾多的寵物當中,自古以來人們就一直都有養鳥的習慣,尤其是草原上的牧民和一些獵人,他們有的時候會養鷹,但是胡同裡的很多人他們就特別喜歡養鳥,能夠當做寵物的鳥類實在是很多的,其中讓人們非常喜歡的就是各種鸚鵡。
  • 鳥養得好不好,關鍵看這一點就知道!
    本人是一位普通的養鳥愛好者,說起養鳥從小就喜歡,就有這個愛好。不過養鳥是一回事,把鳥養好就又是另一回事了。玩了多年的鳥,最近我才明白了一個道理。鳥養得好不好,雖然包含了方方面面,但是這麼多方面都離不開一個本質的問題——養的鳥兒是否黏人?至少能做到不怕人!鳥如果怕人,諸事不成!像我們經常飼養的鳴叫的鳥如畫眉、百靈,如果膽子小,不黏人,看到人就亂蹦亂裝,怕都怕死了,更別說給你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