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少年手刃滿清最後的悍將僧格林沁,八年後落網慘遭凌遲處死!

2021-01-10 騰訊網

提及大清名將僧格林沁,熟悉清史的朋友幾乎無人不知,他的一生可謂戰功赫赫,威名遠揚。蔡東藩先生贊其:「南有曾帥,北有僧王,乃大清柱石之臣」。孰不知如此一員悍將最終竟死在一個十六歲少年的刀下,這是怎樣一段遭遇?兇手是誰?最終又是如何落網?且讓我一一道來。

僧格林沁,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人,成吉思汗二弟二十六代孫,也是道光皇帝姐姐的過繼之子。嘉慶十六年(即公元1811年),僧格林沁出生在蒙古一個貧寒家庭,打小自強,跟隨父親布和德力格爾給地主放馬,十二歲被送到昌圖縣文昌宮讀書。道光五年時,因被選做郡主子嗣,這才漸漸步入官場,同年十二月賜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之後一路官階累遷。道光三十年,皇帝駕崩前,僧格林沁封為顧命大臣,九月調往密雲剿匪,大展雄才清除全部匪患,被鹹豐帝任命為御前大臣。

▲滿清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

鹹豐三年時,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八月派出北伐軍進攻京畿重地,鹹豐帝御賜僧格林沁一把努爾哈赤當年用過的寶刀,命其率軍進剿。經過艱苦的兩年上百次大小鏖戰,僧格林沁戰功顯赫,大破北伐軍,活擒太平軍主力名將林鳳祥、李開芳,御賜「巴圖魯」,加封博多勒噶臺親王稱號,世襲罔替,並賞朝珠一盤,四團龍補褂一件,從而揚名朝野,人稱「僧王」!

鹹豐八年,英軍入侵沿海,天津大沽口海戰清軍反抗失利,清廷在主和派建議下與英國籤訂《天津條約》,僧格林沁聞訊痛心疾首,堅決主張以全國人力抗擊西方侵略者,可惜未被採納。

▲1858年中英籤訂《天津條約》場景

翌年,僧王受命赴天津督辦大沽口及京東防務,開始整軍備戰。說來也巧,有位新任英法公使率一支換約艦隊從上海北上,行到大沽口時藐視清軍,竟不顧勸告闖入防區,如此一來激起炮臺官兵的極大憤慨,僧格林沁更是氣急,他親自督軍下令開炮,接連擊毀英軍戰艦三艘,打死打傷464名英軍,海軍司令賀布受重傷,最終撤軍逃走,此次大沽口保衛戰,為1840年以來,中國軍隊抵抗西方列強的首次大勝,清廷對僧格林沁及有功將士大加封賞。然也正因這一戰,惹怒英法聯軍,第二年他們仗著船堅炮利捲土重來,直接攻入天津、北京,並火燒圓明園。因僧王率先挑起戰火,清廷為向列強謝罪,下旨拔去僧格林沁三眼花翎,削去正黃旗領侍衛大臣、滿洲鑲藍旗都統之職,最後只留欽差大臣一虛職。

鹹豐十年九月,山東、直隸一帶捻軍突起,且聲勢浩大。清廷見事態緊急,忙恢復僧格林沁郡王爵,賞還他的三眼花翎頂戴,下旨命他率一萬清軍赴山東剿捻。作為百戰名將的僧王接旨後,驕傲的認為:這無非就是大炮打蚊子,端的是天兵一到,匪患即束手就擒,不日即可建功矣。

然而這次僧王卻想錯了,其所率清軍到達山東後,捻軍壓根就不與他正面交鋒,只是在運動中施行「敵來我走,敵走我擾」的戰術,拖得清軍是連連失利,軍心怠倦。雙方就這樣僵持 「貓鼠遊戲」數年有餘,始終毫無戰果。鹹豐駕崩後,同治傳旨僧格林沁節制魯、豫、直等五省兵馬,務必全殲匪患。兵馬雖說增加了,可捻軍依舊是飄來忽去,行蹤不定,讓僧王是頭痛不已。

直到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時,捻軍主將賴文光借僧王急於交戰之心,思出一條殲敵之計。

話說當年5月17日這天,當僧格林沁人困馬乏的率軍追至山東菏澤時,忽有探馬來報:獲悉捻軍主力正在前方不遠的高樓寨駐紮!僧王聽後興奮得以手加額慨嘆:「不想數年之功竟在此斃其一役!」於是傳令曹州知府,備下千頭豬羊,以待大軍剿捻後歸返勞軍。

次日凌晨,僧格林沁帶上六千騎兵,二萬步軍,及五百名配有來福槍的「紅孩兵」,黑雲壓城般向著高樓寨殺了過來,走著走著,忽見前面常有小股捻軍時隱時現,這更加確定捻軍主力就在前方不遠,僧王愈加高興,下令人馬全力進擊高樓寨,絕不放走一個捻匪!

大軍行過一個時辰後,總算進抵高樓寨。僧王放眼望去,就見三面環山之中,一條小路通著一個大村莊,村莊前面壕溝交錯,村外環寨築壘,柳林環伺,彰顯一片肅殺之氣。正冷眼看時,耳畔突然響起一聲炮響,接著村莊內三條巷道吶喊著湧出無數捻軍,中間一路是步軍,手持長槍長矛,左右兩翼均是馬隊,士兵配以短槍、大刀,風起雲湧般向著官軍喊殺過來。

僧王見狀,急下令部隊也分作三路抗擊,怎奈這條小路實在太過狹窄,步軍和騎兵因一時忙亂竟擁堵在一處,極難施展拳腳,且洋槍大炮尚在隊伍後面,正自焦急時,忽又聞村莊外堤,附近柳林深處,近處千溝萬壑內紛紛傳來喊殺之聲,成千上萬的捻軍頭裹紅巾,猶如地下鑽出的鼠群一般,蜂擁衝了過來。

僧王立時恍悟,原來自己這支人馬竟是掉進了捻軍布置下的天羅地網,可懊悔已遲,雙方很快混戰一處,半個時辰後,清軍就被打得落花流水,騎兵全部被殲,僧格林沁匆忙下馬,由「紅孩兵」執槍護衛著慌不擇路向左近一處柳林旁的麥田逃去。

此時夜幕降臨,暗夜一輪彎月高懸。仗著「紅孩兵」強大火力的掩護,剩下人馬本可安然脫險。不想突然間,柳林內竟躍出無數馬隊,有人手執火把,有人手持一丈多長苗杆,似乎早已埋伏多時。「紅孩兵」們剛要端槍射擊,就見那些手持苗杆士兵躍馬揚鞭衝過來,未及槍響,苗桿槍頭已然洞穿胸口,猶如挑蛤蟆一般,將「紅孩兵」紛紛刺死。

高樓寨伏擊戰至此算是告一段落,可捻軍在清點清兵屍身時,竟誰也沒有發現僧王的蹤影,捻軍主將賴文光等人不禁暗自焦急,倘若放跑僧格林沁,再想抓他就太難了。正這時,就見麥田內跑過來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一手持刀,一手端著一個官帽,賴文光接過一看,不由大喜過望,這正是僧格林沁特有的三眼花翎頂戴。

細問過少年方知,剛才他正隨軍衝殺時,眼見一個官員跌跌撞撞的躲進麥田內,便緊隨其後,後來那個官員似乎累得蹲下身軀,於是少年快速上前一刀,砍斷了他的咽喉,但不知他是誰,於是就將他的官帽拿回來了。賴文光聽罷,這才放下心,忙叫人抬出僧格林沁的屍體,就地焚燒。

那麼殺死僧王的少年是誰呢?原來他叫張皮綆,當年才16歲,因其無意間殺死僧格林沁,為太平軍主將林鳳祥、李開芳,張樂行等人報了深仇大恨,從此名揚義軍,至今山東一帶還有一首傳唱他的歌謠:張皮綆,真叫強,麥稞地裡殺僧王!

後來清廷驚聞僧格林沁遭人殺害,震怒之下命山東各地官員無論如何都要抓捕兇犯!

誠所謂無巧不成書,那張皮綆經高樓寨戰役後,因獲得不少賞金,不久即離開軍隊,回家照顧寡嫂。後改名凌雲,並娶妻生子開了一家糧油店,可惜在一次與朋友喝酒醉後炫耀昔日榮光,竟道出殺僧王一節,恰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派出的鄰座密探聽到,張皮綆由此落網,被抓到北京後對殺僧王一事供認不諱,繼而遭清廷凌遲處死,此時距僧王高樓寨之死整整過去了八年!正是同治十二年事。

相關焦點

  • 清朝悍將僧格林沁一生勇猛 為何命喪一個16歲的小兵手裡?
    清朝悍將僧格林沁一生勇猛 為何命喪一個16歲的小兵手裡?時間:2019-12-18 16:28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朝悍將僧格林沁一生勇猛 為何命喪一個16歲的小兵手裡? 康乾盛世結束之後,清帝國就像一堆熊熊烈火燃燒之後的灰燼一樣迅速冷卻,頹勢盡顯。
  • 蒙古親王僧格林沁是怎麼死的?為何會被一個16歲少年斬殺?
    公元1865年5月19日晚上,被清廷倚為長城的名將僧格林沁被殺。此前,他逃到山東曹州的高樓寨,陷入重圍。僧格林沁冒死突圍,後來與人失散。又餓又累的蒙古親王獨自躲在麥田裡,被一名16歲的捻軍戰士張皮綆親手斬殺。 僧格林沁戰死疆場,清廷上下一片震驚,皆以失去「國之柱石」而惋惜。同治帝親自致祭。
  • 大清最後一位「鐵帽子王」,他死了,八旗軍也完了
    還有第三種說法,即除了上面這十二鐵帽子王之外,還有第十三位鐵帽子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不僅是大清最後一位鐵帽子王,還是最為特殊的一位鐵帽子王。為什麼,因為所有的鐵帽子王都是滿清貴胄,都姓愛新覺羅,只有僧格林沁是蒙古貴族,他姓博爾濟吉特。為何鹹豐皇帝會破格封僧格林沁為鐵帽子王呢?這與他對清朝作出的貢獻密不可分。
  • 清朝頭號猛將兵敗後逃到麥田,卻被一小孩殺了,慈禧:追查到底
    在《清史稿》中,僧格林沁對僧格林沁之死隻字不提,只是說他戰敗後,身邊的衛兵大部分散去,他手持佩刀作戰,最後因戰馬跌倒而被殺。捻軍隸屬太平天國軍,《太平天國史》記載更為詳細,提到僧格林沁死於少年之手。這孩子叫張皮子,根據《太平天國史》的記載,張皮子投奔捻張皮子是安徽亳州雉河集張大莊人。
  • 《武狀元蘇乞兒》鎮住廣州將軍的僧格林沁是鐵帽子王嗎
    可是,當對方亮出自己的身份——鐵帽子王僧格林沁(在電影裡叫僧格林參)時,廣州將軍竟然被嚇得體如篩糠、魂飛魄散。僧格林沁親王真的是鐵帽子王嗎?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麼是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指的是世襲罔替的王爵,這種王爵在傳遞給下一代時,不用降等,有如鋼鐵鑄就,摔不爛打不碎的帽子,因此被稱為「鐵帽子王」。
  • 宗王千歲李尚揚:被隊友彭禹蘭設計誘捕,受凌遲處死
    晚清時期,許多太平軍悍將沒有陣亡沙場,而是因隊友出賣,被清朝凌遲。例如,大名鼎鼎的英王陳玉成,退守廬州時被苗沛霖誘捕,然後送給清朝凌遲處死。本文主角,太平天國宗王李尚揚:被隊友彭禹蘭設計誘捕,送給湘軍悍將蔣益澧凌遲。
  • 為何被凌遲3000多刀處死
    袁崇煥結局公元1630年,明朝崇禎皇帝下令將原冀遼督師兵部尚書袁崇煥凌遲處死。北京城百姓圍觀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大罵賣國賊爭食其肉。而袁崇煥從容就死,說出一首絕命詩「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十四年後,崇禎皇帝上吊於媒山,清軍入山海關,佔領北京,從此奴役天下二百餘年。
  • 大清最後的猛將:他率大刀騎兵,英勇對抗洋人的火槍大炮
    1840年鴉片戰爭的大炮,一發又一發轟擊著滿清皇室的驕傲,自詡頑強而又穩固的大清王朝開始崩塌。然而面對洋人的新式裝備,這個從馬上得來天下的王朝,其部隊主力依舊還是手拿大刀的騎兵。那最後一個率領騎兵的猛將,正是當時號稱滿蒙第一勇士的僧格林沁,他在世的時候,率領蒙古鐵騎風捲殘雲,剿滅了北上京師的太平軍,救清廷於危難之間;隨後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僧格林沁又站了出來,面對洋人笨重的大炮機槍,他身先士卒,帶著勇猛的八旗鐵騎,悲壯的喊出一聲:「衝鋒!」
  • 來王千歲陸順德:16歲參加太平軍,凌遲前拿衣服換酒喝
    晚清時期,廣西藤縣有四位悍將: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侍王李世賢、來王陸順德,都是太平天國陣營風雲人物。相對李秀成、陳玉成而言,李世賢、陸順德名氣不是很大,但也算是轟轟烈烈。本文主角,太平天國來王千歲陸順德:16歲參加太平軍,因叛徒出賣而死;凌遲前拿著衣服去換酒喝,毫無畏懼,非常樂觀。
  • 古代唯一被「凌遲」的皇帝,他只有16歲,在囚車上竟被割一千多刀
    來源: 草莓老師說歷史 舉報   古代的酷刑應有盡有,什麼種類的都會出現,你們聽說過「凌遲
  • 《慶餘年》陳萍萍真實身份是太監,被慶帝凌遲處死,受盡屈辱!
    北齊暗探司理理評價說「這個名字曾經橫掃天下,成為諸國噩夢,是公認的暗夜之王,萬惡之源」,林相則稱「他以多謀善變,狠辣無情著稱,向來無人能看透」,而坊間對他的傳聞更懸,說他是「妖星下凡,天生異象」…… 雖然不同的人對陳萍萍的評價都不一樣,但無一例外,在他們的眼中,陳萍萍是非常厲害的存在,不過,雖然外在的光環很多,但陳萍萍真實身份其實是一個太監,最終他的結局是被慶帝凌遲處死
  • 《慶餘年》陳萍萍上線,原著結局極其慘烈,凌遲處死都還不夠……
    當陳萍萍望著長大後的範閒時,眼神裡的疼愛是隱藏不了的。有人猜測這怕不是範閒母親葉輕眉的老情人吧?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陳萍萍是個太監。不過情人雖然算不上,情分一定是有的,而且那是一種能上升到情懷上的東西,能讓人用命來回報的東西。
  • 慈禧為一己私慾,將6歲男孩凌遲3000刀,9年才結束!太惡毒了
    我們都知道石達開的故事,他是太平天國最傳奇的人物之一,16歲開始起義,19歲指揮千軍萬馬,20歲被封為翼王,32歲在成都英勇就義。32歲時,他在成都為正義事業英勇奮戰。他的生平事跡被後人傳頌,被譽為天生戰將''。  天平之亂後,清朝半壁江山被掃蕩,年輕的石達開屢立戰功,升為翼王。由於天平國內部腐敗,爭權奪利,石達開不堪受辱出走,率領部隊前往西南,在四川大渡河一帶被清軍包圍,最後因孤立無援戰死。
  • 俄羅斯16歲少年為救弟弟慘遭野熊撕裂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臺媒稱,俄羅斯16歲少年羅季翁·布拉科夫為救堂弟被野熊咬死,被譽為英雄。他故意引開一頭展開攻擊的野熊,好讓13歲的堂弟鮑裡斯·布拉科夫逃命,最後羅季翁慘遭野熊撕裂,屍體還被熊埋在落葉堆中。
  • 一隻叫「王爺」的網紅貓,在北京炒豆胡同僧王府裡的跌宕「貓生」
    著名的鐵帽子王府——僧王府就在這裡。王府裡有隻流浪貓叫「王爺」,它有著古波斯的高貴血統,一身白色長毛,行事霸氣,院裡其它貓都對它敬畏三分。在這座歷史悠久的王府裡,它就是貓王。一個攝影師把它的照片放到網上,當然還有王府氣派的廣亮大門,圓石鼓,門墩,磚雕……很快「王爺」成了網紅貓。很多網友找到王府,想一睹「王爺」的風採。於是,炒豆胡同的這座老宅也火了。
  • 被慶帝凌遲處死
    自己也被千刀萬剮處死。陳萍萍雖然是個閹人,但他其實跟葉輕眉一樣是個理想主義者,一個有槍的……男人。他臨死說的那句話,『那玩意兒,我也有……」在知道葉輕眉去世的真相後,陳萍萍不惜與慶帝為敵,只為給愛慕的女人復仇。他故與範閒反目,只是為保全範閒。在範閒回京後,明裡暗裡幫助範閒破案,為他掃去一切障礙。在原著小說中,陳萍萍刺傷慶帝,被慶帝凌遲處死。
  • 嚴重懷疑此人沒有痛覺神經,為揚名立萬,主動找死,找凌遲處死
    康小八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犯人。康小八原本不姓康,姓吳,天津衛人,是家裡的第八個孩子,因為窮,被過繼給了北京東皇莊(現北京朝陽區孫河鄉)康營姓康的一戶人家為子,改姓康,小名就叫康小八。康小八自小生性惡劣,一天到晚和一群青皮無賴廝混,喜歡打架鬥毆,逞兇鬥狠。
  • 慶餘年第二季大結局:範閒、五竹聯手擊斃慶帝,陳萍萍被凌遲處死
    陳萍萍被誣陷十三項罪名,最重之罪為於懸空寺刺殺陛下,被判凌遲處死。陳萍萍被劊子手架上木臺上,除盡衣裳後,眾人才看清威震四方的鑑察院院長竟然是個太監。 慶帝用盡最後一絲力氣重拳擊中五竹命門,五竹脖頸折斷,眼罩掉落,現出一張清秀英俊之臉。五竹眼睛噴出一道彩虹,穿過慶帝之身,射向宮殿,宮殿燃起熊熊大火。。。
  • 「輔王」楊輔清的最後結局——東躲西藏,投軍被認出,遭凌遲
    楊輔清後被封為「輔王」,天京陷落後,其東躲西藏,十年後在福建投軍時被人認出,很快遭凌遲處死。楊輔清是太平天國最後一個被俘的名王,也算是一個傳奇,其一生又有什麼樣的經歷呢?  楊秀清被殺後,屍體仍被洪秀全下詔分屍,然後投入大鐵鍋煮成肉糜,集合眾將士來吃此「奸賊」。
  • 《慶餘年》陳萍萍背叛慶帝,被慶帝凌遲處死,範閒來遲一步
    但後來陳萍萍被慶帝殺死了,陳萍萍這一生善於謀劃,原著中,慶帝害死葉輕眉後,陳萍萍一直都在謀劃殺慶帝為葉輕眉復仇,範閒也是他復仇的一步棋,不過陳萍萍是真心對範閒好的,後來陳萍萍的計謀被慶帝發現,於是慶帝直接將陳萍萍凌遲處死。此時的範閒在外地,當他趕回來時已經遲了一步,因為陳萍萍的死,範閒跟慶帝徹底翻臉,然而這也是陳萍萍犧牲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