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些年來大眾對自身健康的逐漸重視,生活中有不少人在體檢過程中發現自己有甲狀腺問題,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甲狀腺癌等。其中橋本氏甲狀腺炎就屬於自身免疫導致的甲狀腺炎,如果患者不及時治療,導致甲亢和甲減交替的話,可轉化為橋本甲狀腺毒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那麼,到底什麼是橋本氏甲狀腺炎呢?這個病會不會惡化癌變呢?下面就講解下該病的相關醫學知識。
第一、何為橋本氏甲狀腺炎
橋本氏甲狀腺炎之所以叫「橋本氏」是因為該病最早由一位名叫Hashimoto的日本人發現的。該病與機體的免疫系統異常有關,主要是由於人體血液中存在攻擊甲狀腺的自身抗體,同時還存在誘導細胞凋亡的多種細胞因子和補體,這些成分攻擊甲狀腺細胞,導致機體的甲狀腺濾泡受到不同程度的炎症破壞,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和釋放,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身體不適症狀。
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橋本氏甲狀腺炎的患病率約為1%~2%,其中女性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而且多為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目前認為該病的發生與遺傳、攝入高碘、病毒感染、輻射、精神因素等密切相關。
第二、得了橋本氏甲狀腺炎會有哪些表現
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對橋本氏甲狀腺炎並不熟悉,但是如果發現自己甲狀腺腫大的時候,就要考慮是不是得了甲狀腺炎。早期的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通常沒有臨床不適症狀。隨著炎症疾病的緩慢進展,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甲狀腺腫大、結節、甲狀腺功能減退等表現。
其中,橋本氏甲狀腺炎導致的甲狀腺腫可通過肉眼觀察即可發現,患者會有頸部腫物出現,用手觸摸感覺腫物的質地堅硬。少數患者會因甲狀腺重度腫大出現壓迫氣管、食管的症狀,比如呼吸不暢、進食困難、面部水腫等表現。
與甲狀腺腫相伴隨的常常是甲狀腺功能減退引發的代謝異常表現。患者可出現嗜睡、畏寒怕冷、記憶力減退、少汗、身體倦怠乏力、便秘、體重增加。同時病人可有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的症狀。
第三、臨床治療措施
橋本氏甲狀腺炎很難治癒,目前臨床上無法針對該病病因進行徹底的根除治療。通常臨床症狀不典型、甲狀腺功能正常的患者並不需要治療,隨診觀察即可。當患者有甲狀腺腫大、甲減症狀的時候,可選擇口服激素藥物進行替代治療,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是左旋甲狀腺素。
如果患者的甲狀腺腫大已經出現明顯的壓迫症狀、口服藥物症狀不緩解或者懷疑合併有甲狀腺癌的話,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缺點是術後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概率很高,常需要終身服用左甲狀腺素替代治療。
第四、橋本氏甲狀腺炎會惡變嗎?如何進行日常管理?
大多數的橋本氏甲狀腺炎並不會惡變,患者僅有頸部甲狀腺腫、甲減的表現。但如果患者短期內頸部腫物明顯增大,出現咳嗽、氣促、吞咽困難、構音障礙時,要考慮是否存在癌變,應儘早去醫院就診檢查。
此外,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應儘量少吃海帶、海蜇、帶魚、紫菜等高碘食物。生活上注意勞逸結合,秋冬季節注意身體保暖。如果孕婦患有橋本氏甲狀腺炎,在妊娠期間需要遵醫囑用藥治療,定期進行甲狀腺功能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