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最寵的如夫人,靠什麼得到張學良的敬重?

2021-01-08 婉如清揚

張作霖最寵的如夫人,靠什麼得到張學良的敬重?

壽夫人名叫壽懿,系黑龍江將軍壽山的——個外室王姓女子所生,故又名王雅君。她從小聰明伶俐,談吐可人。將軍府裡形形色色的人物,林林總總的人際關係,使她見多識廣,沒有尋常女那種小家子氣。壽將軍去世後,她的母親備受歧視,便帶著女兒回到奉天老家居住。壽氏的母親王氏,是位更能幹的女性,雖文化不多,卻通情達理.頗有見地。她不希望女兒將來像自己—樣,遭人白眼。於是靠著僅有的一點積蓄送女兒讀書,直到中學畢業。小壽懿沒有辜負母親的一片苦心,在學校裡品學兼優,在畢業典禮上,還代表全體畢業生宣讀答辭。

壽氏是智慧型女人,一但真的動起情來,就會以自己的知識和才華去取悅對方。她會追蹤他的目光,揣摩他的臉色,細細回味他的每一句話,好調整自己去適應他.讓他開心。有一次,張作霖帶她去部隊駐地視察,官兵列隊歡迎。壽氏了解男人心理,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妻子在眾人面前很風光。於是她抓住機會,臨場講了幾句,言簡意賅,極為得體,說完還給眾官兵以賞賜,贏得了部下官兵的稱讚。張作霖覺得夫人使自己很有面子,心裡十分得意,對壽氏更增添了愛意。壽氏的奉天大鼓唱得很好,她曉得張也極喜歡這類地方戲,所以,每當張從外面歸來,有閒在她那裡逗留時,她就給他唱一段張平時最愛聽的《大觀園》或者《億珍妃》的段子。這時,張作霖受氣氛的感染,往往也情不自禁地哼哼起來。婦唱夫和,樂不可支,綿綿情意中幸福自然充盈滿溢。

娶壽氏進門後,張作霖在其他女人身上的心思收斂了許多,在張作霖心中,壽氏的地位越來越高於其他女人,簡直達到了唯她獨尊的地步。擴建帥府時,他專門為她蓋了一幢獨樓——小青樓。這座樓房完全是青磚木製結構,分為上下二層,共有l0餘間房屋。樓上南面的長廊式陽臺雕梁畫棟,在此娛樂或歇息都十分愜意。

在張作霖的幾位夫人中,只有壽氏最敢說話。一次中秋節,全家吃團圓飯。張喜笑滿面地對在座的各位家人說:「今兒個是八月節,咱們全家人團團圓圓地一起聚餐,我很高興,就是多破費個百八十元錢,也沒關係。」在這種場合,其他幾位夫人往往很少開口,而只有五太大壽氏敢搭茬。聽了張的話,壽夫人想了想笑著說: 「我看哪,應當再加一桌,讓老媽子、丫環們都入席。因為今天大帥高興。」她的話一出口,張作霖立刻贊同道:「好!還是老五想得周到,那就再加一桌吧!」

張作霖嚴禁妻妾幹政是出了名的,但對壽夫人有例外。1915年壽氏曾去營口附近的高坎視察。她看到欒貴田理帳精明,回奉後即向張作霖舉薦。」張立刻將他調到奉天省督署軍需處,主管出納事務,後升為軍需處長。還有一次,張檢閱衛兵,看其中有一名小個子,就扳著臉說:「誰叫你們用這個小個子當兵?」答曰:「這是五太太舉薦的。」張馬上轉口道:「怪不得這樣精神,叫他當班長吧!」

壽夫人在這個大家庭裡的專寵地位,難免會引起其他夫人的嫉妒和不滿。面對這些,她能夠較理智地處理,很少恃嬌倚寵,亂施淫威。壽夫人未生學森之前,張作霖非常偏愛學思;對許夫人也較親近。

1920年壽氏生子後,張非常明顯地將感情傾移到她們母子身上,冷落了許夫人。許夫人當然對壽氏懷有不滿。壽夫人對這些心裡非常清楚,但從不與她正面衝突,也不在張面前說她的壞話,只是暗中作勁兒罷了。

壽夫人對下人亦較寬容。一次,她吃的素菜裡夾進了一塊牛肚,她沒有責怪下人,只是平心靜氣地說:「你們幹活要留點神,今天我吃素,這菜裡的肉不讓我看見就好了。」可是壽夫人的貼身丫環小玉看不下眼,立即跑到廚房責怪廚師們粗心大意。廚師們以為壽夫人生氣了忙前來賠禮,正好趕上張作霖從外面進來。壽夫人見此情形忙示意大夥出去,不要再提此事。」她不願意將這類事情捅到丈夫面前,讓他勞神。她知道他需要的是一個寧靜、舒適的家庭環境.而不是另一個帝國。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壽夫人身上可謂不勝枚舉。

壽夫人為人處事很講分寸,常常持以寬容態度,但並非是一個不講原則的人。壽夫人在帥府內的尊寵地位,使得她身邊的一些下人也自感高人一等、飄飄然起來。俗語道:主多大,奴多大。這話一點兒不錯。壽夫人的二兒子學浚的奶媽傅氏,時常依仗著五太太的關係製造事端,以顯示其威風。壽夫人並不因她是自己兒子的奶媽而姑息遷就,放任自流。她總是嚴厲地批評她那自以為是的行為,忠告她:與人和和氣氣,才是家庭興旺發達之本。1927年,張作霖在北京當上了陸海軍大元帥,住進了中南海,奉天的帥府主要由五太太壽夫人留守管理。她嚴格按照帥府往昔的規定辦事,不因大帥正如日中天而隨意揮霍財產。比如,各房夫人,每頓飯菜都要嚴格按標準開支。如果哪位夫人有事需添菜或提高飯菜質量,這位夫人必須自掏腰包,不準多吃多佔,她自己亦不例外。她的這些做法,使周圍的人既懼她又敬她。

壽夫人精明能幹、洞察秋毫及剛柔相濟的品行,使她在大帥府裡十幾年來,一直保有寵妾的地位,即便是張作霖後來又娶六姨太,也沒有減少對她的寵愛。

1927年張作霖在北京中南海舉行家宴,幾位太太恰好部在場。席間,壽夫人乘張作霖神採飛揚、酒興正酣之際,建議說:「姐妹們,我們的大帥洪福齊天,咱們也沾沾光。從今後,不要再稱太太了,這太俗氣。我建議一律改為夫人,你們說怎麼樣?」在座的幾位夫人都贊成,張作霖也喜笑顏開地連連點頭。壽夫人建議按性以夫人稱呼,其目的是為拋開「五」字,以示平等,不分先後。從此,帥府內的太太們改稱夫人。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渾身是傷的張作霖被送回帥府,見到了五夫人淚如雨下的臉龐,囁嚅著,說出了生命中最後一段話:"我受傷太重……恐怕不行了……叫小六子(張學良)快回瀋陽……"回家後不久,張作霖去世。此時的五夫人,忍著悲痛,做出了一項驚人的決定--秘不發喪。但假戲遇到了真觀眾。無奈之下,張壽懿在小青樓內與日本領事夫人,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的"好戲"。

當時,日本領事夫人前來,主要是想看張作霖是生是死。而這時,張學良尚未回到瀋陽。在這危急時刻,五夫人顯示出了智慧女士的一面。就在身穿和服的日本領事夫人到小青樓東屋客廳後,五夫人還特意坐在梳妝檯前,在丫鬟幫助下梳妝打扮,丫鬟也鎮定地為其端茶倒水。日本人對張作霖未死還半信半疑之時,西屋中傳來張作霖的罵聲。於是,日本人就相信了張作霖未死。成功製造了張作霖沒死的假象,避免了日軍趁機挑起戰端,也為張學良返回瀋陽主持大局贏得了寶貴時間。

「九·一八」事變後,壽夫人移居天津。解放前離津赴滬轉臺灣,一直孀居。1966年病故,享年70歲左右。在臺灣生活的日子裡,張學良念其為父守節,終不改嫁,每到她壽辰之際,均前往府上行叩首禮,十年如一日。」壽夫人對張始終不渝的情感,贏得了晚輩們的崇敬。(網摘)

相關焦點

  • 作為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的外號為何是「小劉子」?
    ——雅斯貝爾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01,閱讀約2分鐘不過張作霖喜歡張大帥這個稱號。他是傳奇,是亂世梟雄。他因愛國而死,所以這個稱號他當之無愧。但張學良不喜歡別人叫他少帥,少帥的意思是沒有什麼了。他更喜歡「小六子」。然而,張學良是張作霖的長子,卻為何被稱為「小六子」?。中國人有叫寶寶名字的習慣。張學良的乳名叫雙喜,意思是雙喜臨門。
  • 少帥張學良,是如何評價父親張作霖的?
    事件發生後,帥府秘不發喪,13天後,少帥張學良從前線返回,全面接管東三省,張作霖的死訊才正式對外公布。 出殯當日,奉天城(今日瀋陽)萬頭攢動,全城的老百姓自發前來,為這位亂世梟雄「東北王」送行。
  • 原配夫人于鳳至的一封信,讓張學良少帥和趙四小姐羞愧難當
    「見字如面」節目中,歸亞蕾朗讀了一封張學良夫人于鳳至寫給趙四小姐的信,信中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哀怨,言辭平和而含蓄。隨後,引發網友關注這一驚天動地的三角戀。于鳳至比張學良大三歲,出身名門,是大家閨秀。在父親救了張作霖的命之後,兩家也因此結成了好秦晉。
  • 張作霖從別人手中搶過來的姨太,為何後來和張作霖老死不相往來?
    那時候很多男人都是三妻四妾,東北王張作霖自然也不例外,他一生共娶了六位夫人,分別是:原配趙春桂,有一個女兒張首芳和兩個兒子張學良和張學銘,很不幸的是30幾歲就病逝了;二夫人盧壽萱,沒孩子對趙春桂的三個孩子一直視如己出,活了90幾歲;四夫人許澍楊,有兩個兒子,分別是三子張學曾和四子張學思;五夫人張壽懿,有四個兒子張學森、張學俊、張學英和張學銓;六夫人馬嶽清,有一個女兒張懷敏,她以丫鬟的身份進入帥府沒地位卻為張作霖守寡終身
  • 張學良曾談宋美齡:是「保護神」、「知己」(圖)
    這時,張作霖臉兒一沉,大罵吳俊升:「扯他媽拉巴子這個幹什麼?有這精神頭兒,把黑龍江的事兒整好,比什麼都強。」吳俊升挨了罵,立即給張作霖磕頭,說:「大帥別生氣,我一定照大帥說的辦。」說完,乖乖地退了出去。  王永江治安整肅 湯玉麟大鬧帥府  張氏帥府三進四合院的二進院正房,是張作霖升任奉天督軍、省長後的辦公室、休息室、議事廳、書房。
  • 積極抗日的東北王終遭不測,選「五毒俱全」的張學良接班另有隱情
    有一次,他最寵愛的三夫人戴憲玉的弟弟,在外面花天酒地,喝醉了酒,酒撒起了酒瘋,胡作非為,掏出手槍,將大街上的路燈全部射碎。張作霖得知之後大發雷霆,誓要將自己的小舅子槍斃。三夫人戴憲玉急忙趕來為弟弟求情,張作霖回答:「我若是饒了他,我怎麼去見奉天城裡的老百姓?」
  • 「少帥」張學良,憑啥女朋友那麼多?
    有一天一個勤務兵剛來,接到一個電話,說是要找張學良,結果新兵蛋子不知道張學良的忌諱,一進門就喊少帥,請您接電話,張學良斜了他一眼沒有回應,第二天新兵就被開除了,所謂是伴君如伴虎,其實小兵應該慶幸沒斃了你就算你命好了。
  • 張作霖死後為何長達9年不能安葬,最後卻草草安葬在遼寧驛馬坊
    張作霖頓時面如土色,張學良也感覺心一陣狂跳。 1928年6月3日,夜幕下的張學良凝望著父帥乘坐的專列隆隆遠去,心裡沉甸甸的。臨行前父親對日本政府表現出的強硬態度及之前得到日本有可能對父帥下手的情報,讓他始終心存不安。 4日早晨起床後,又想起祭天時金爵落地的事,頓感心亂如麻。
  • 張作霖老照片:圖1盛大的葬禮現場,圖6最愛五姨太與日本人合影!
    圖1【張作霖盛大的葬禮現場】一代梟雄張作霖,別人都喜歡叫他張大帥,這是在張作霖去世後舉行的盛大的葬禮現場,除了士兵之外,身高的佛像可以很好的證明現場的盛大規模,這也證明張作霖在當時威望確實很高!圖2【張作霖騎馬照】張作霖出生在貧苦的農家,一生參加過很多戰爭,為朝廷剿滅了土匪的勢力,一心維護國家的統一,曾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拒絕日本人的誘惑,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國家,張作霖在當時是日本人的眼中釘!圖3【張作霖出事火車】張作霖是在皇姑屯事件中不幸去世的,而他乘坐的是專程火車,可想一定是蓄謀已久的陰謀,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當時現場的慘烈,張作霖當日就被炸身亡了!
  • 張作霖被邀訓話,剛開始就忘詞,臨場發揮一句話,流傳至今成經典
    東北講武堂在遼寧瀋陽大東區珠林路25號,剛開始的時候叫做東三省講武堂,張學良主政時期改名為東北講武堂,建立於1906年,百年的悠久歷史,自創辦以來培養了眾多的軍事人才,有張學良、呂正操等。作為奉系軍閥的軍官學校,奉系軍隊的高、中級軍官基本都經過它的培訓,它在提高奉軍的戰鬥力,促進奉系軍閥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過重要的作用。
  • 作為張作霖的得力助手,張作霖的五虎將最終結果怎麼樣了?
    郭松齡曾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因此結識了學習的張學良,後得張學良引薦,加入奉軍,成了張作霖麾下大將。兩次直奉大戰,郭松齡都立有不小戰功,但是得到的封賞與預期有差距,加上郭松齡提出的退出關內,鎮守東北,保境安民不被採納,所以從那時起,郭松齡與張作霖之間大概就埋下了離心離德的種子1925年,在日本考察的郭松齡聽聞張作霖準備南下與國民軍開戰,義憤填膺,於是聯合馮玉祥反奉,結果被出賣。
  • 少帥張學良遇刺,25歲保鏢擋子彈身亡,張學良是如何照顧保鏢妻子的?
    姜化南,字志轅,1901年生於吉林梨樹,和張學良同歲。 姜化南早年喪父,畢業於保定軍校,是名軍校高材生,畢業後在奉系將領郭松齡帳下任參謀。其人有勇有謀,且忠厚老實,又習得一身武藝,頗受郭松齡賞識,於是將他推薦給張學良,成為張學良的貼身保鏢。張學良和姜化南同歲,又聊得來,沒幾年就把姜化南提拔為衛隊長兼任第三、四方面軍團副官處處長,成為張學良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 張作霖被炸死,為何幾年後才下葬,並且沒有一個兒女為他送終
    中國有句老話就是說,不管一個人生前做了什麼壞事,死後就不再提及,即使提及,也將只會說他在世的時候是如何的好。畢竟,活著的人永遠和死人去計較,但是歷史上就有這樣例外的人,可以說他生前一代梟雄,但是他沒想到他死後會如此悲慘。他去世9年後才被下葬,而且兒女無人為他送終,這個人就是張作霖。
  • 張作霖臨終前留下遺囑:決不能讓此人踏入東北,我兒不是他對手
    這樣的做法雖然殘忍,但是不得不說對於整個獅群的發展是最好的,也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生存規律。 今天我們要說的可不是獅子,但是也和獅子類似,人類總是比其他動物高級一些,這在於人類會主動思考以後的道路,就像「東北王」張作霖一樣,他的人生是一個傳奇,他兒子張學良的人生也一樣。 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東北王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都做了什麼,為什麼不讓這個人進入東北呢?他在顧慮什麼?
  • 少帥張學良東北易幟,一波三折促成民國一統,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
    那個改變東北歷史的就是少帥張學良,張學良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人物,作為張作霖的兒子,大帥被日本人在皇姑屯事件中炸死後,張學良順利接替了父親的職位,成為名義上的東北王。很多網友對張學良的評價是負面的,不過後人評論前人,不能用自己的角度去意淫,而應該去分析當時的歷史現狀。
  • 以張學良為原型的電視劇即將拍攝,張學良後人卻不同意?原因竟是
    張學良,是東北王張作霖最器重的長子,卻在「九一八」事變中服從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將兵強馬壯,富饒發達的東北三省拱手讓給日本侵略者,張作霖一輩子的基業被張學良毀於一旦,張學良因此背負罵名,又因為在「西安事變」中與楊虎城逼蔣介石聯共抗日而被人稱頌,後來被蔣介石軟禁。
  • 張學良之子回國祭祖,不會漢語全靠翻譯,一句話道盡家族三代心酸
    自古以來,與親人分離總是最令人意難平的事情。或因身份變遷而與家人分居兩地;或因硝煙戰火,一家人不見亦不識。但無論原因為何,時間和空間割不斷的是骨肉相連的親情。張學良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他的一生可分為四個階段,即父親張作霖在世時期;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時期;因西安事變被軟禁時期;晚年落魄時期。張學良小的時候因為父親忙於政務,無暇陪伴他,所以他的童年是在母親呵護下長大的。整體而言,張學良的童年十分幸福,直到「皇姑屯事件」的發生。
  • 日本人最怕的人竟然是他,張學良曾這樣評價此人!
    日本人最怕的人竟然是他,張學良曾這樣評價此人! 日本人最怕此人,張學良也曾經評價過,如果有張作霖在,日本就不敢入侵中國,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也於事無補
  • 張學良晚年的7個字令人心酸,少帥的一生是否可以功過相抵?
    張學良,字漢卿,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在父親張作霖死後,子承父業,成為東北軍的實際掌權者,人稱少帥,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為此他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他被蔣介石長期扣押監禁,在將蔣介石逃亡臺灣的時候也把張學良一起帶去了臺灣,共產黨記得他的偉大功勞,多次向國民黨政府提出釋放張學良的要求,但都被蔣介石拒絕,直到1990年時才被釋放,恢復自由,他為了抗戰的勝利,犧牲了自己幾十年的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不可謂犧牲不大。離開臺灣的他僑居美國夏威夷,得知張學良恢復了自由,黨中央十分重視。
  • 張學良的後半生:客死異國他鄉不回大陸是個迷
    6月25日,張學良結束三個月的美國之旅,返回臺灣。海峽兩岸最關心的,就是他在有生之年會不會前往大陸。九一八事變過去了六十年,大帥府依然矗立在瀋陽,張作霖的墓地許久沒有祭拜了,張學良會不會故地重遊,看望以前的老部下,並在祖墳前表達自己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