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技術在提升遊戲體驗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定的負面作用,那就是遊戲似乎變得越來越不好玩了。
這種不好玩體現在——上手門檻大幅降低、任務引導貫穿全程、戰鬥解謎近乎無腦,一切都在朝簡單、省力的方向發展,並以流水化、同質化的形式推出來。誠然,這種趨勢本意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受眾,也是應對當下愈發快捷的生活節奏。但不可否認,屬於遊戲的探索與創造的樂趣在被稀釋。相比以前那種沒有攻略寸步難行的誇張境地,現在的遊戲倒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越來越缺少了驚奇與魔法。
但有類遊戲不太一樣,它們僅提供一個自由玩耍的遊樂場,看重的是玩家的思考與投入,這就是沙盒遊戲。
《泰拉瑞亞》可以說是沙盒遊戲的一個典型代表
自由開放的沙盒世界
沙盒遊戲(Sandbox Games),由「沙盤遊戲」演化而來,通常與開放世界掛鈎。這類遊戲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它們只提供規則而不限定玩法,在遊戲中自由而開放的巨大世界裡,玩家可根據個人意願自由探索創造,而不必按部就班地去跟從主線劇情。
圍繞「沙盒」這兩個字想像一下,公園沙堆旁總有玩得不亦樂乎的小孩,沙子本身並沒有多大魅力,重點在於他們能用沙子做出各種東西,沙盒遊戲的亮點也在於此。
一堆沙子究竟能玩成什麼樣?
許多沙盒遊戲為玩家提供的就是這樣一個「沙堆」,它們沒有大多數遊戲裡的「自動尋路」或「任務引導」的功能,甚至連「新手教程」也不存在,但其中卻蘊含著無限的可能,玩家可以探索沒有人嘗試過的路線,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玩法。
這種遊玩方式的高自由度與不設限制,某種意義上對玩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玩家需要在遊戲中進行思考,並在這個過程中繼續拓展思維,由此帶來是智力上的趣味性。
這種樂趣當下也有了新的變化,玩家不僅可以審視自己的作品,以求下一次的進步,也很方便就能查看他人的分享,來進行交流與學習。這個「堆沙子」的過程除了個人的思考,現在還多了觀點的碰撞,成為了沙盒遊戲的另外一大亮點。
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不少學校將沙盒遊戲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引進了課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性思維和創造力。學生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與創造,並從中獲取最為直接的激勵與反饋。
在這些沙盒遊戲當中,《我的世界》是一個典型代表。
《我的世界》的最佳例證
也許你沒玩過《我的世界》,但你一定聽說過這個遊戲——這個被戲稱為全是「馬賽克」 方塊,同時又以「別人的世界」而聞名的遊戲。作為沙盒遊戲的最佳例證,《我的世界》用方塊展示了創造的無限可能。
相比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遊戲,《我的世界》沒有任務、沒有故事、沒有引導,它只提供方塊——有邏輯規則、有無限可能的方塊。玩家一邊探索如何把這些方塊玩出花樣,一邊豐富著《我的世界》其中的內容生態。
已經有團隊在《我的世界》裡還原了各種建築
在全球銷量逾1億的《我的世界》的玩家群體中,青少年佔到了不小的比例,尤其是隨著《我的世界》中國版的推出,有大量00後玩家加入了其中。他們都對《我的世界》展現出了非同一般的痴迷。
為什麼青少年會如此熱衷《我的世界》?理由可以給出很多,但有一點非常重要,《我的世界》提供了一種純粹的遊戲樂趣,這是人所天然共通的一種樂趣,某種意義上說,喜歡《我的世界》和小時候堆沙子帶來的創造樂趣是相似的。
不僅如此,《我的世界》還通過自身的遊戲機制,讓玩家將遊玩的樂趣延伸到了現實中。不少青少年以此為契機開始學習編程設計,只為在《我的世界》中研究更多的可能,這也為其他玩家在遊戲中帶來了新的玩法。
準高三的00後梁同學便是如此。他先是通過《我的世界》了解到了基礎的編程知識,在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後,又在遊戲中推出了備受玩家好評的光影特效組件,現在更是跟其他玩家組建了專業的開發團隊「CSPE」。
像梁同學一樣的玩家在現實中不是少數,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的世界》的創作生態。
延續沙盒遊戲的生命力
沙盒遊戲有一個痛點就在於它極為依賴玩家的創造,它們一方面為玩家提供了創造空間,一方面也需要玩家的智慧來反哺,如此才能構建一個良性的生態。《我的世界》的創作生態就是一個絕佳的例證,除了單純的精神上的鼓勵嘉獎,物質獎勵現在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梁同學所組織的專業開發團隊CSPE,通過《我的世界》中國版的「創造者計劃」,從作品銷售額中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不難看到,有了這樣的生態,沙盒遊戲的生命力將得到大幅度延續,開發者能從勞動中獲得回報並繼續創作,玩家也得以在遊戲中不斷找到新的玩法。
「創造者計劃」可以帶來實際收益
在沙盒遊戲固有的自由開放魅力外,這種新型的創收方式,或許是延續其生命力的另一種方式。
申請成為「創造者」投遞郵箱:minecraftstarter@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