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大戰的導火線表面是奧匈帝國皇太子被刺, 根本原因則是以德國和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國、法國、俄國為首的協約國這兩 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為了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引發的一場世界規模的帝國主 義戰爭。
大戰開始後,中國力求「中立」。德國駐華代辦馬爾贊在中國組織了「中德協 會」,拉攏中國知名人士站在德國一邊。英國公使朱爾典、法國公使康悌、俄國公使克 魯朋斯基對中國政府此時不停支付德國庚子賠款以使德國用此款進行活動不滿,並對袁 世凱政府允許青島德國守軍用中國人修築防禦工事提出抗議。
作為中國政府的顧問,英 國《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希望中國加入協約國,通過參戰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他很快為袁世凱列出了中國參戰的十二條理由,其中包括與各大強國結成聯盟、在確定 媾和條件的會議上得到一個席位、擺脫財政困難、停付對德庚子賠款等。
可是,日本早就覬覦中國的青島,害怕中國參戰影響它在華的利益,所以極力反對 和阻撓。日本已決定借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無力東顧的時機,擴大對中國的侵略。8月8 日,日本通知英國決定對德國宣戰,日本軍艦出現在中國青島海面,並向德國發出最後 通牒——限德國在9月15日以前無條件地把膠州灣租借地交給日本。
德國人可不想這 麼便宜日本,德國公使馬爾贊接到日本通牒後與中國政府外交部接洽,表示可將膠州灣 直接歸還給中國,但在強盜日本的反對下,袁世凱政府不敢接受。
北京政府預計到日本可能要借大戰之機奪取膠州灣和膠濟鐵路,為避免這一結果 而提出中國參加對德國作戰的計劃。總統袁世凱向各協約國提出,中國願意參戰,並可以派5萬軍隊與日本共同進攻 膠州灣。
但日本為了達到佔據 膠州灣租借地和膠濟鐵路的目 的,堅決反對這一計劃,並向 中國發出警告,要求中國繼續 恪守中立,不要參戰。
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中立。
8月23日, 日本第二艦隊封鎖膠州灣,要 求中國把黃河以南劃為中立區, 以便日軍行軍,並要中方撤出 膠濟鐵路沿線及濰縣一帶的駐 軍。10月28日,日軍包圍青島 要塞,德皇威廉二世電令德軍「戰至最後一人」。11月7日,日軍攻下青島,德軍要塞司令向守備部隊下了投降令。
10日,日軍司令神尾與德國膠州總督華爾德舉行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移讓禮」。 緊接著,日本帝國主義趁西方列強無暇東顧,加快了控制中國的步伐。1915年1月,日 本向袁世凱提出了《二十一條》,按照這個秘密條約,中國將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公正 地說,對《二十一條》,袁世凱也是不想接受的,並也做了一些抗爭,比如更換外交總長, 故意拖延談判時間,以爭取國際社會支持,並通過英國《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 以《二十一條綱要》為題進行了報導,引起了世界關注。英、美等國反應日趨強烈,對 日本政府發出一連串的質詢,使其感到了壓力,不得不減少了對中國的無理要求。
面對著咄咄逼人的日本侵略者,袁世凱向他在辛亥革命時就熟識的英國駐華公使朱 爾典求計,朱爾典告訴袁世凱:日本已經參加協約國,英國不能抵制日本。如中國對德、 奧宣戰,中、日都是協約國,我們不能看著盟國欺負盟國,事情就好辦了。
袁世凱表示 中國可以考慮加入協約國,但不能出兵歐洲。朱爾典說可以不出兵,中國在精神和物質 上儘可能地支持就是盡了盟國的義務,袁世凱對此應允。
隨著戰爭的進行,英、法、俄 等國越來越希望中國參戰,從而為它們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援,於是在1915年11月再次 向中國提出參戰的建議,日本對此堅決反對。日本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處於戰爭之外, 日本才能以對德作戰為由順利地奪取膠州灣和膠濟鐵路,如果中國參戰,戰後就會以戰 勝國的身份參加和平會議,有資格與日本爭奪膠州灣和膠濟鐵路,因此,日本不希望中 國參戰。
1917年初,德國實行新潛艇政策,無論是交戰國還是中立國的船隻,一旦航行在它 指定的海域,都一律擊沉,美國以此為由,加人到對德宣戰的一方,並號召「中立國和 美國採取同一行動」。日本由於已在中國形成霸主地位,它的在華利益已經得到各列強 的認可,所以也就不再阻撓中國參戰。
這時袁世凱已死,中國的段祺瑞政府於1917年8 月14日對德奧宣戰,中國成了不出兵的「參戰國」。中國參戰後,段祺瑞政府並沒有 派軍隊赴歐作戰,只是派出10餘萬勞工,輸出勞務,到法國、俄國等協約國打工,客 觀上增強了協約國集團的力量,加快了「一戰」的結束,也使中國成為「一戰」的戰勝 國之一。
所以,當協約國勝利的消息傳來時,蔡元培曾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振臂高呼「勞 工神聖! 」「勞工萬歲!」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看似平常,而且是到了戰爭快結束時才宣布參戰,但這對於新 生的中華民國,對於從鴉片戰爭以來一直遭受凌辱的中國來說,是一個強勁的信號—— 中國要從被侵略走向反擊,要從被奴役走向獨立。中國由於參戰而改變了在世界上的地 位,並要為自己取得應得的利益。戰爭結束後,戰勝國在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和平 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的一員參加會議。中國代表在國內人民的強烈要求下,向和會提 出要求收回山東主權。
但巴黎和會根本就是一個列強的分贓會議,在巴黎和會上,各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仍是互相掠奪、爭奪霸權,因互不相讓,最後有償地拉下日本於大戰期間在中國形成的霸主地位,使中國又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國 雖然是「參戰國」、「戰勝國」,但仍是一隻被豺狼欺凌傷害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