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2020-08-07 愛貓生活

貓叔告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貓並養貓。無論你是資深貓奴,還是貓界小白,都應該與時俱進,學習和倡導科學養貓。貓叔會每天分享養貓知識,和一些關於貓咪有趣的故事,回答您養貓時所遇到的問題。關注愛貓生活公眾號,讓您的愛貓生活更精彩!


很多人對貓咪有誤會

貓並不是一種柔弱的動物

尖牙利爪和敏捷的撲咬能力,它們都具備

它的反應速度,是人類的好幾倍

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如果你跟貓咪是同等比例,就是你倆打架,你出拳的瞬間,它的巴掌已經扇在臉上了。

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這個小東西可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

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食肉動物沒兩把刷子可吃不上肉,貓在同級別動物中的戰鬥力簡直爆表。

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貓的身手非常靈活,再加上身體柔軟,無論飛簷走壁還是爬樹鑽洞都隨心所欲,普通的障礙根本攔不住它。

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此外它的反應也異常迅速,能夠避開許多危險,一般的威脅根本奈何不了它。

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滿屋亂竄的狼(也有可能是捷克狼犬)

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驚慌失措的黑熊

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美國史密森尼生物保護研究所候鳥中心曾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家貓每年殺死14~37億隻鳥類,以及200億隻小型嚙齒類動物,在美國本土,流浪貓是鳥類和小型哺乳類的頭號殺手。

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在澳大利亞,至少存在200~600萬隻野貓,而它們都源於人類帶來澳洲的寵物貓,每天會殺死大約130萬隻鳥類,180萬隻爬行動物和310萬隻哺乳動物,也就是說澳洲每年至少有20億隻各類小型野生動物喪命於貓爪之下。


更驚人的是,貓的狩獵行為並非只是為了生存,有相當一部分殺戮只是為了消遣和娛樂,哪怕那些飽食終日的家貓也是如此。

喬治亞大學和國家地理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把小型攝像機固定在了家貓的身上,記錄它們在戶外的一舉一動,根據跟蹤觀察,他們發現平均每3隻家貓就有1隻會進行狩獵活動,而有獵殺行為的家貓平均每周會捕獵2~3次,據統計,大約21%的獵物會被當做禮物帶回家,30%的獵物會被貓自己吃掉,而剩餘的49%最後都被丟棄了,也就是說,有接近一半的獵物根本死得毫無意義,貓的殘忍嗜殺可見一斑。

貓咪是如何在弱肉強食的進化史上倖存下來的?

貓:你瞅啥?

甚至還有人斷言,如果不是因為人類個頭太大不好對付,你養的貓早就幹掉你了,所以各位貓奴一定要感謝喵主子的不殺之恩,千萬不要讓這些可愛的小惡魔流落野外為禍蒼生,這是每一個合格的鏟屎官應盡的義務。


更多貓咪精彩圖文視頻,快來微信關注 【愛貓生活】 公眾號吧~~~

相關焦點

  • 小行星撞地球後,一些恐龍絕命自救,最終還是倖存下來了!
    恐龍是如何死的?恐龍是笨死的!不對啊,恐龍不是被一顆小行星滅絕的嗎?是啊,在地球上稱霸了1.7億年,竟然還沒有辦法應付一顆小行星,它們還不是笨死的嗎?嗯,這個說法看起來很有道理,我們人類才稱霸地球幾十萬年,現在來看,也是完全可以在類似的撞擊事件中倖存下來,並迅速恢復的,所以恐龍可能還真是笨死的。最近美國布魯斯博物館、克萊姆森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組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大而無腦確實可能是自然界的普遍存在,鳥類恐龍在小行星撞擊後絕命自救,通過縮小體型,讓大腦相對變大而度過了艱難時期,最終倖存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小行星撞擊地球後,鳥類倖存下來,恐龍卻滅絕了?
    兩者之間的地質斷裂被稱為K-PG邊界,而喙鳥是唯一在這場災難中倖存下來的恐龍。關於是什麼使現代鳥類在K-PG滅絕中倖存下來,而其他鳥類群體、非鳥類恐龍,甚至但在這些群體中,倖存下來的只有喙鳥。進化的偶然性給了鳥類一個幸運的機會,這些關鍵事件早在小行星撞擊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 弱肉強食,看看祖先如何打敗競爭對手!
    想到了高中時的一個問題,按達爾文進化理論,世界上有那麼多種生物都在進化,為什麼世界上只有人類一種高級智能生物,這不是很孤單嗎?苦思冥想,於是便查閱資料,得到了一些思路,便分享出來!客官,請看!單從人類進化的樹圖來看,史上是進化出了不同的人類的,列如: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霍比特人等等。尼安德特人身高大約在1.5-1.6米之間,他們的骨骼很粗,手掌腳掌都大於我們,是很高大威猛的人種。與我們相比,就好比一米八的壯漢對打一米五的瘦子,我們毫無勝算!
  • 數碼寶貝:獅子獸的三條進化線,一隻進化成虎,一隻至今未轉正!
    概況獅子獸很容易使人和便當聯繫在一起,這個數碼寶貝是真夠可憐的,出場便是生命的倒計時,這麼多作品下來,能夠活到最後的獅子獸我一隻手都數的過來。芳香獸曾經是作為樹莉的搭檔出場的,但這個草案被廢除,用獅子獸來當樹莉的搭檔,結果獅子獸半路撒手人寰。
  • 若太陽死亡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
    太陽是地球萬物生長之源,它釋放光線和熱量,傳遞給太陽系的每一顆星球,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將如何演變?會有哪些星球會倖存下來?  目前,太陽內核正在將氫聚變為氦,基於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恆定律,太陽每一次發生核反應都是將少量質量轉化為純能量,這樣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的,因為太陽內核燃料是有限的。在這一過程中太陽已損耗接近土星質量的物質,在50-70億年裡,它的內核燃料將完全耗盡。
  • 5種已滅絕的史前動物,第3種消失十萬年,可能倖存
    楊氏虎,雖然名字中有個虎字,卻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獅子,是亞洲原始獅的進化結果,體型比獅子小,在距今約35萬年前曾在包括周口店在內的中國東北部廣泛分布,在周口店考古挖掘中發現其化石遺蹟。北美獵豹,起源於400萬年前北美洲地區的貓科動物,大約10萬年前滅絕,它們與現代的獵豹很長得很像,但體型要大得多,幾乎和現代的非洲獅一樣大,被阿茲特克人稱為「奎拉米特利」,因發現過疑似蹤跡,被認為有一些個體可能倖存下來。
  •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理論對嗎?古嶽丘壑社會達爾文主義,是把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應用到人類社會中,宣揚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社會學說。我認為有對的一面,也有不對的一面。生物進化論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法則,在大自然的動物界裡確實是存在的。當然,人類也是動物之一。但人類與自然界動物的區別是,人類能夠創造文明社會,並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如法制制度等,來制約人性惡的一面。自然界裡的動物是做不到這點的。人的本性與自然界動物的本性是善惡皆有的。而善惡又是通過資源的多少,來激發本性的。
  • 史上戰鬥力最強的二哈,看我「加魯魯獸進化,鋼鐵加魯魯!」
    史上戰鬥力最強的二哈,看我「加魯魯獸進化,鋼鐵加魯魯!」提到哈士奇,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哈士奇是雪橇三傻之一,和薩摩耶還有阿拉斯加同為雪橇犬,但是在這三傻之中,最受歡迎的無疑就是我們的哈士奇了。在網上,我們經常看到哈士奇賤賤的去惹各種狗狗以及貓貓,結果當然是被各種狗狗欺負,也經常被貓咪們各種壓制性打擊,但是它們還是會在「死亡邊緣」各種瘋狂的試探性攻擊,但是就在今天,這個屈辱的歷史將要改寫了。表哥家裡就養了一隻哈士奇,哈士奇才3個月大,小小的一隻非常的可愛。
  • 傳說中的「龍」或許就是倖存下來的遠古生物
    或許龍真的不是神話傳說,而是真實存在過的遠古生物倖存下來的,由於比較罕見,或者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海域,人們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於是將其以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記錄了下來,這邊是神話傳說的初稿。不過,像卡布羅龍這樣的大型生物,如果真的是遠古時期倖存下來的生物,那麼它會不會就是活下來的恐龍呢?想當初,恐龍稱霸地球的時候,真是海陸空都佔齊了。那麼,在那次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災難中,會不會有哪些一些恐龍品種倖存了下來呢?
  • 世界不是弱肉強食,也不是適者生存!
    於是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的本質就是弱肉強食,唯有強者才可以生存下去!世界和平了之後,對於戰爭的痛苦深感恐懼與痛恨,和平才是真理!然後過了幾百年,又開始戰爭,一次次循環如此。整個人類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是我們喜歡戰爭嗎?並不是!
  • 劉慈欣《三體》:縮小宇宙中也存在著弱肉強食
    在地球上人類社會已經處在一個相對發達的狀態,那麼在宇宙中有沒有進化出更發達的生命體來進行星際航行,穿過蟲洞來與我們相遇?在讀完《三體1、2》後,急不可耐的歐巴馬甚至動用白宮的力量向劉慈欣催稿,最終要到了《三體3》的樣本,可謂是「史上最硬核」的催稿。除了歐巴馬以外,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是《三體》的推崇者。《三體》宇宙是擁擠的,相比大自然和人類社會,更加殘酷,它的意義是,優勝劣汰,文明之間的鬥爭。
  • 當世界被貓咪統治,人類的命運會如何?
    在這個眾生淪為貓奴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沉迷吸貓,正所謂一日吸貓終生想貓,沒人能夠拒絕貓咪的可愛,如果哪一天貓咪真的統治了地球,人類的命運又會如何?,因為品種改良,誕生了一隻攜帶特殊病毒的貓咪,這種病毒能夠通過接觸感染,讓人類變異成貓。
  • 科普一下,人類是如何進化的?
    科普一下,人類是如何進化的?儘管技術商店之外的任何時候都有新的小工具發布,但不久之前,美國的人們實際上已經開始了他們的日子,而不是手機,個人電腦,電子閱讀器和電視機。在我們的歷史中再往前看,你會發現自己駕駛的是馬車而不是汽車。
  • 食草動物生下來就被老虎獅子吃,它們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在我們的印象中,食草動物普遍缺乏戰鬥力,每當有天敵捕食它們時,它們能做的似乎只有逃跑,看起來仿佛生下來就是被別的動物吃掉的。 我們知道,生物是在不斷的進化的,既然外界有這麼多危險的天敵,那它們為什麼沒有演化出攻擊性武器,來攻擊天敵呢?
  • 0.65億年前物種滅絕哺乳動物倖存 因擅長挖地洞
    億年前物種滅絕哺乳動物倖存 因擅長挖地洞據媒體報導,科學家研究發現一種不同尋常哺乳動物在0.65億年前地球物種大滅絕時期倖存下來,它們生活在地下永久性避難洞穴中,之前曾被錯誤地歸入有袋動物。億年前物種滅絕哺乳動物倖存 因擅長挖地洞一直以來Necrolestes patagonensis一直被認為是有袋動物,通過更深入分析,科學家發現事實上它是Necrolestes的進化分支,倖免於0.65億年前恐龍大滅絕事件
  • 2.5億年前,全球變暖讓哺乳動物和鳥類成為贏家,進化出超強能力
    研究發現,恆溫動物的出現與大滅絕有關 在地球演化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出現滅絕事件,其中最嚴重的一共有5次,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恐龍退出舞臺,哺乳動物飛速進化
  • 地球生命進化史上一大奇觀: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作者:馮偉民(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距今約5.3億年前,一場地球生物進化史上最為壯觀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驟然」上演,幾乎所有門類現生動物的祖先分子在很短的時間裡湧現了出來,其複雜而多樣的生命形態與之前漫長演化過程中出現的原始生命體截然不同。
  • 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為何恐龍滅絕鳥類卻存活下來了?
    總的來說,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超過75%的已知物種沒有存活下來,而喙鳥是唯一在災難中倖存下來的恐龍。在始祖鳥出現後的數千萬年裡,有齒鳥類繼續蓬勃發展,並與它們的恐龍親戚一起進化。其中一些有齒的鳥類最終失去了牙齒,轉而用無齒的喙啄食。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進化壓力迫使鳥類失去牙齒?考慮到大多數鳥類都會飛,適應空氣似乎是有可能的。但是一個更有說服力的觀點是:食物可能促使鳥類進化為無齒喙。古生物學家已經注意到,一些恐龍群體進化出喙,因為他們變得更具草食性。
  • 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為何恐龍滅絕鳥類卻存活下來了?
    大約1億5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期,最早的鳥類從體型嬌小、長著羽毛的恐龍進化而來,成為恐龍族譜上的另一個分支。在超過8000萬年的時間裡,各種各樣的鳥類繁衍生息。事後看來,鳥類可以被歸類為鳥類恐龍,而所有其他種類都是非鳥類恐龍。古生物學家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劃分,是因為6600萬年前的一場大災難。一顆直徑超過6英裡的小行星撞擊了現在的尤卡坦半島,引發了世界歷史上第五次大滅絕。
  • 老書蟲珍藏的四本進化文,弱肉強食的世界,慘烈而又真切
    老書蟲珍藏的四本進化文,弱肉強食的世界,慘烈而又真切。末世異形主宰簡介:末世來臨,萬物競命。雲海被外星血腥而恐怖的異形寄生,幸運融合地異形之母成就主宰,統率億萬異形大軍,踏上血腥的殺戮徵途。變異生物,嗜血蟲子,生化怪物,異族威脅,末世黑暗的人性……成為食物?還是宿主?臣服?或者毀滅!我是異形主宰,我為恐懼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