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丨口述,文東丨記錄
我叫袁文,32歲,湖北黃岡浠水縣清泉鎮人。我生活在一個聾啞家庭裡,爺爺有三兒三女,其中五個是聾啞人,只有大姑不聾不啞,可她卻瞎了一隻眼睛。所以,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們家就是別人眼中的「殘疾家庭」。
這是70年代,奶奶和她的6個孩子
爺爺奶奶過世後,大伯二伯就和我們在一起生活。家裡的管理者是我母親,她是個很了不起的女性,一個人管理一家老小,不僅井井有條,還讓我們每個人自食其力,共同創造了一個小康家庭。
01
我的兩個啞巴伯伯非常勤勞,是那種不屈不撓,從未對生活失去過希望的人。
我大伯今年69歲,從事散工,就是做一天得一天前的那種,做了一輩子,從未生過病,身體很硬朗,他的工資都交給我母親。聽我奶奶講,大伯小的時候是正常的,後來發了一次高燒,找了個當地郎中,開了一種兩頭尖尖的藥,吃了以後,便啞了。他喜歡喝酒,但是定量,一次一小杯。很多人喜歡找大伯做事,因為他不會偷懶,又特別耐勞。他不喜歡別人幹擾他工作,是個性子很急的人。
這是我大伯的近照,在幫別人家做活
我二伯今年67歲,人比較靈性,外人都誇他聰明,家裡供祖和祭奠墳面的事都是他在打理。他人比較樂觀,喜歡與人交往,幹農活是一把好手,菜園和糧田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條。別人經常請他吃飯,人緣很好。他和大伯一樣,也是個閒不住的人,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天天如此。
這是我二伯的近照,在幫別人做活
兄弟三個,我父親是最幸運的,因為遇見了我媽媽,不然也會和大伯二伯一樣打光棍。我爸爸性格耿直,會寫字,特別顧家。他和我媽是經人介紹認識的,1987年結婚,1988年有了我。聽我媽說,當時父親在一家紙箱廠工作,還是個班長,雖然聾啞但人長得挺帥,性格和品質都非常好,所以當媒人介紹時她就答應了。
這是我爸爸不久前拍的證件照
我媽是一個既堅強又勤勞的人,她從不抱怨生活中的苦,面對嘲笑時,她總是一笑而過。她的至理名言是,大富靠命,小富靠勤,既然我們結緣是一家人,那就好好珍惜眼前,每個人都自食其力,努力奔個樣子,不讓別人瞧不起咱們。村裡很多人都佩服我母親的持家能力,她一生蓋起了三棟房子,在我們這兒是很大的事,她頂起我們家的半邊天。
這是我母親的近照,在我們家後面的曬板場裡工作
02
小時候我不喜歡說話,有些怕人,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還有些自閉。讀小學四年級時,被人誣陷偷東西,從此被同學遠離。老師也喜歡調侃我,現在還依然記得,我上臺交作業,女老師不要我從她後面經過,因為會弄髒她的衣服,從此我無心學習,變得非常自卑。母親忙於農活沒時間管我,爸爸沒有交際能力,能出面的只有爺爺,每次惹事,出面調解的都是爺爺,所以我對他特別依賴。
這是我小學參加活動時的照片,右二是我
上初中以後我開始懂事,總是告誡自己要努力學習,漸漸地成績好了起來。可一件事的發生,又徹底傷害了我的自尊心。上體育課,我褲子破了,面對同學們的嘲笑,我自卑到了極點,感覺自己與生俱來就是個異類。那時候爺爺已經去世,我再無依靠,從此我變了,不再上進,開始怨恨這個家庭,亂發脾氣,像個瘋子一樣在夜裡狂叫,母親不知流了多少眼淚。
這是我爺爺生前與奶奶在離我們家不遠處的聞一多紀念館裡拍的合影
我的童年一直是在別人的偏見中度過的,對我影響很大。入了社會,生活更苦,因為我的鬥志已經磨滅了。學門手藝傍身,是每個農村孩子的謀生手段,可惜我的心已經很累了。2004年初中畢業後,我在家具廠找了份學徒工作,可沒多久便厭倦了。於是我跑到山裡找廟裡的和尚訴苦,在他的勸誡下,我回到了家具廠,最終我還是沒學會。2006年我去了父親和母親工作的紡織廠裡做學徒,每個月六百塊錢。
這是我2004 年於奶奶的合影,當時16歲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喜歡上了廠裡的一個女孩,卻不敢表白。內心掙扎了很久,最終鼓起勇氣,約她出去,沒想到被拒絕了,理由是,她不想和一個啞巴的兒子交往。我整整傷心了一個多月,再也沒有在廠裡找過對象,因為我爸爸在廠裡人人都知道。
之後的四年裡,一直相親一直失敗,搞得我有些害怕女性。於是我開始靠遊戲來麻痺自己,這樣的後果是,交際能力越來越差,也越來越軟弱,人很被動。久了,便會感覺每天的生活都讓人窒息。
2011年,我帶著各種幻想去了深圳,我想努力過上一般人的生活,有朋友、有愛人。然而,我卻再一次被傷害。當工友們遇到困難向我借錢時,我很大方的一萬兩萬的借,可過了幾年一個個都不還,我去討要,他們卻玩起了失蹤。後來才知道,在他們的眼中一直把我當個「軟柿子」。
03
一次次的挫敗,讓我內心的自卑感變得越來越強烈。我不敢接觸女人,更不敢相信社會中的朋友,似乎所有人都把我當成一個傻子、一個笑話在看待。我開始抱怨自己的家庭,抱怨所有的不公,甚至無數次告誡自己要學會自私,可始終自私不起來。
直到今年疫情發生後,在家待著的那幾個月,我才漸漸想明白,以前的自己真的很幼稚,片面地沉寂在別人的眼光裡。大伯二伯和父親雖然都是聾啞人,可他們非常勤奮,工作特別努力,收入從來不比一般同齡人低,除了溝通上有障礙,他們有什麼值得讓我自卑的呢?
這是我的近照
而我遇到的那點挫折,無非就是他人愚昧的偏見,我又何苦拿著別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呢?從那時候起,我便決心做一個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人。放下自卑,讓我越來越自信。想想這麼多年自己並不比一般農村青年差,只是輸在了心態上,才影響了判斷。
我母親,雖然沒有啥大智慧,卻緊緊地將我們一家人團結在一起,把生活過得有聲有色。如今,我在老家跟著表哥做起了輕型別墅的工作,一個月有七八千元的收入,父母和兩個伯伯一如往常,每個月可以攢下一萬多塊,生活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
現在我很滿足,也很幸福,更為有這樣勤勞的伯伯和父母而感到自豪。儘管一家5口3個啞巴,少了許多歡聲笑語,常常「相對無言」,但團結和睦讓我們的家庭充滿了希望,奔頭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