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醫師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了繼承和發揚神經外科前輩專家開創的優良傳統,鼓勵青年醫師積極學習交流,提高手術水平,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決定在前幾年積累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舉辦2018年度「精藝求菁-神經外科青年醫生手術技能大賽」。經歷四個月全國各地漫長的海選,9月7日,在龍城太原終於迎來總決賽。16名經過層層篩選、脫穎而出的選手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才華與技巧,整場比賽精彩絕倫,神外資訊特此記錄精彩亮點,以饗讀者。
長按並識別二維碼,即可觀看比賽錄播
主持人:陳曉雷教授
總決賽依舊是由詼諧幽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陳曉雷教授主持,這是他主持「精藝求菁」系列比賽的第四個年頭,也將是他的告別賽,整場比賽在他的帶領下現場氣氛非常活躍,張弛有度,妙趣橫生。
趙繼宗院士發表致辭時指出:「這是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4次舉辦神經外科青年醫生手術技能大賽,希望以此為契機,為年輕的神經外科醫師提供交流、分享、學習、提高的平臺,推動我國神經外科的發展」。
周良輔院士致辭時表示:比賽的勝負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位選手都充分參與、展現個人的風採,提出自己對於手術技巧的思考,並從中有所思、有所想,達到交流提高的目的。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李鑫醫師演講的病例是《Right parietal-occipital glioma resection guided with fMRI navigation, ultrasound,fluorescein and neurophysiologic monitoring 》。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術前完善功能核磁,導航確定腫瘤與功能區位置、範圍,設計皮瓣、骨瓣範圍。B超聯合導航確定後方、外側及前方切除邊界,電生理定位手、腳運動功能責任區。顯微鏡下沿邊界進行切除,精細操作保護功能區及引流靜脈,電生理監測保護中央區功能。切除完畢後B超確認邊界,電生理確認功能完好,最終完整切除。
臺中榮民總醫院廖致翔醫師分享的是《側裂入路經島閾移除海馬回/海馬旁回惡性膠質瘤切除術》。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根據影像學資料、導航確定腫瘤與功能區位置,從而制定手術入路、切口、切除範圍,仔細充分解剖側裂,保護側裂靜脈,在盡力完成腫瘤全切的同時,充分保護大腦中動脈的M1/M2段、豆紋動脈以及頸內動脈的其他分支,根據海馬回、側腦室顳角、脈絡叢等結構作為解剖定位標記物步步推進,最終全切腫瘤,功能保留完好。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總醫院杜威醫師帶來的是《顳下入路腦幹膠質瘤切除術》。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手術難度高,術中全程進行神經電生理監測,在神經導航輔助經右側顳下入路開顱,切開頭皮時注意保護面神經顳支,顱骨鑽孔過程中腰大池置管引流,緩慢釋放腦脊液20-30ml,顯微剪開蛛網膜,切開小腦幕,注意保護下方滑車神經,取瘤鉗分塊行腫瘤囊內切除,吸引器逐漸探尋腫瘤邊界,注意保護腦幹功能,避免牽拉,最終完整切除腫瘤。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王樑醫師演講的病例是《喚醒麻醉輔助切除運動前區膠質瘤》。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採用術中喚醒麻醉輔助切除方法,對位於右額葉輔助運動區,大小為2.6×3.0×2.4 cm的膠質瘤進行功能定位,綜合應用皮層電刺激、皮層下電刺激、電生理檢測儀、神經導航、術中超聲等技術。對眶上神經、顳淺神經、耳顳神經、枕小神經以及枕大神經進行局部麻醉,根據神經導航系統確定切口,橫切矢狀竇骨瓣,並且對硬腦膜進行局部麻醉後打開硬腦膜,利用神經導航系統確定腫瘤的精準位置,利用電生理檢測儀確定功能區。隨後,解剖蛛網膜,注意保護血管,分塊切除腫瘤,並且重複皮質下電刺激進行功能區保護。治療全過程均採用了「快速康復」理念,治療效果確切顯著。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葉迅醫師帶來的病例是《煙霧症候群STA-MCA搭橋術》。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該例患者診斷為煙霧病症候群,根據影像學資料選擇STA-MCA搭橋術,術中筆式B超探頭描記顳淺動脈走形,確定手術切口,顯微鏡下雙極分離顳淺動脈頂支血管,充分游離松解顳淺動脈外周筋膜,保留硬腦膜動脈主要分支,放射狀剪開硬膜。術中ICG及FLOW 800確定受體血管,AVM夾臨時阻斷大腦中動脈M4血管進行端側吻合,分別在吻合口12點、6點方向縫合前兩針,兩側等間距間斷縫合4、5針,連續縫合間斷打結,最後兩針預備線袢後一起打結,防止誤縫受體血管對側血管壁。之後,依次鬆開受體血管,顳淺動脈臨時阻斷夾,觀察血管充盈情況,術中ICG、FLOW 800確定搭橋血管血流通暢,局部血流灌注增加。
滄州市中心醫院張文高醫師分享的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該病例是症狀性狹窄,狹窄程度超過70%,選擇的手術方式是頸動脈內膜剝脫術。4cm切口切開後,臨時用牽開器牽開,分離面總靜脈,切斷後用絲線結紮,暴露頸動脈鞘,絲線懸吊頸動脈鞘後撤下牽開器。然後,向頸動脈注射1%的利多卡因,分離頸動脈,絲線懸吊頸動脈鞘發現頸動脈變得非常淺,利於後續操作。分別阻斷頸外動脈、頸內動脈和頸總動脈,然後切開血管、剝離斑塊,先剝離頸外動脈段,最後剝離頸內動脈段,再清理斑塊碎屑並拋光血管內壁。隨後用尼龍線縫合血管,縫到最後首先先釋放頸內動脈檢查血液返流情況,然後肝素水清洗排除碎屑和氣泡,重新夾閉頸內動脈後,再依次開放頸外、頸總動脈、最後開放頸內動脈,確認無誤後分四層進行縫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段然醫師分享的病例是《右側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搭橋術+硬腦膜翻轉貼敷術》。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術中患者採取平臥位,切口採取沿顳淺動脈分布的Y形切口,阻斷顳淺動脈前支以備用,並去除部分筋膜,開放狀態下測血流量(50mL/min),放射性切開硬腦膜並翻轉向下。利用超聲和造影選擇額側血流量較小、灌注較低的動脈作為受體血管。本病例採用連續縫合方法,使顳淺動脈內膜處於很好的外翻狀態,減少吻合口發生血栓,除此之外,還可減少對M4段血管壁的牽拉,確定沒有縫到對側,拉緊後再打結。之後,依次鬆開受體血管,顳淺動脈臨時阻斷夾,觀察血管充盈情況,術中ICG、FLOW 800確定搭橋血管血流通暢,局部血流灌注增加。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趙兵醫師帶來的病例是《基於高分辨MRI行大腦中動脈內膜切除聯合血管搭橋幹預青年卒中1例》。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頭部MRI提示左側頂葉及基底節區新發腦梗死;DSA提示左側大腦中動脈M1閉塞,通過左側大腦前動脈皮層支代償;CTP提示左側大腦半球以中動脈區域TTP、MTT延長,明顯低灌注;高分辨MRI提示左側大腦中動脈閉塞段明顯強化,考慮慢性血栓機化。手術方法採用左側額顳切口,SEP、MEP電生理監測下,左側顳淺動脈中動脈搭橋+顳肌貼敷+硬腦膜翻轉+大腦中動脈血栓閉塞段探查並行切開取栓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李歡醫師演講的病例是《左側顳下經巖前入路巖尖腦膜瘤切除術》。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根據手術入路策略演示結果選擇顳下經巖前入路方式,術前進行手術過程模擬演示,術中剪開小腦幕磨除部分巖尖,處理巖上竇。打開Mackel囊游離三叉神經,分離外展神經、分離滑車神經、分離腦幹界面,暴露基底動脈,處理基底動脈對側腫瘤,辨別動眼神經、慎用電凝,分離後交通動脈,仔細辨別界面,辨別分離垂體柄,最終在顱神經監測下分塊全切除腫瘤,且血管及神經完好保護。手術技術精良,手術後神經功能保護良好,整個展示過程比較清楚、流暢。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趙天智醫師分享的是《經乙狀竇前入路切除蝶巖斜腦膜瘤》。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根據此病例腦膜瘤的分型最終選擇乙狀竇前入路的手術方式,採取兩瓣法開顱,以減少骨質丟失。手術原則:首先處理基底;其次,應用超聲吸引、剪刀、瘤鉗分塊減瘤;再次,解剖識別視神經-後組顱神經;最後,銳性分離神經、血管、蛛網膜界面。顳深筋膜瓣修補乳突,無需另取脂肪,術後CT重建示兩瓣法關顱。術後核磁顯示腫瘤主體切除,因腫瘤與神經粘連緊密,術後新增動眼神經症狀(眼瞼上抬受限),面癱較術前加重,餘同術前。切口癒合良好,無腦脊液漏。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衡立君醫師演講的是《Multi-modality navigetion and monitoring assisted endoscopicendonasal resection of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內鏡下挑戰鞍結節腦膜瘤,患者在全麻下行多模態導航監測輔助神經內鏡下鞍結節腦膜瘤切除術,充分打開鞍底及鞍結節,仔細解剖腫瘤與周圍的神經血管關係,將腫瘤近全切,術後確切修補鞍底,術後無腦脊液漏。這個病例給處理鞍結節腦膜瘤提供一個新的角度。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王亮醫師分享的病例是《A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 resection via a frontolateralapproach》。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根據患者的影像學資料選擇左額外側入路的手術方式,王醫生應用動畫的形式介紹了該手術步驟:首先處理基底;其次,瘤內減壓;最後,分離腫瘤與周邊黏連。術中發現該鞍結節腦膜瘤與雙側視神經及視交叉有黏連,仔細分離出腫瘤進行全切除。術後訴左眼視力較術前好轉,術後頭CT及MRI提示腫瘤切除滿意。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馮軍峰醫師分享的是《銳器致顱腦開放傷急診手術救治1例》。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患者因切割刀片斷裂飛插入頭內,伴有出血及淡血性液體流出。完善頭顱CT、CTA檢查,了解切割片腦內周邊解剖結構、損傷情況,尤其關注矢狀竇、大腦前動脈、前顱底至框內損傷範圍。設計手術方案,包括全冠狀頭皮切口、單側額瓣切口連接到原刀口。去右額骨瓣,游離刀片頂部、前顱底部、額部邊緣,發現前顱底深部卡住,明確無粗大血管經過之後,順利取下刀片。保留切割片周圍組織,雙氧水反覆衝洗。前顱底探查、取出眾多碎骨片,前顱底重建。術後持續控制感染,觀察術口癒合情況、腦脊液漏情況,並進行眼科會診。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李志紅醫師帶來的病例是《一例顱腦穿通傷的手術治療》。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該患者因重度抑鬱,入院6小時前自行用一磚塊將螺絲刀自右側額部刺入顱內。進入醫院立即進行抗感染治療,並進行超聲監測下補液。隨後,急診行清創縫合顱內探查術,術中發現右側額葉表面靜脈血管損傷,右側額葉腦內血腫,清除血腫後徹底止血。探查右側顱底未見出血。術後給予抗癲癇、止血、抗感染治療。值得注意的是異物只能在直視、照明清楚情況下才能拔除。另外,對於外傷類患者尼莫地平已經不推薦用,只用於動脈瘤自發性出血,所以對此病例慎用尼莫地平。
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徐濤醫師分享的病例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tubular approach for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這是術者作為援柬軍醫在國外艱苦條件下實施的一例手術,在沒有導航內鏡等設施的情況下,利用術前重建的方式,進行了精確的定位和精準的操作,採用經微創通道額中回入路,清除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術後CT掃描證實血腫幾乎全部切除。手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展現了大國軍醫的風採。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李敏醫師演講的病例是《Therapeutic endoscopy and NICU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ellar hemorrhage》。
該病例的主要亮點是:該是一例小腦的高血壓性腦出血,創新性使用了為幕下腦出血定製的血腫清除套筒,在急診全麻下行內鏡下小腦血腫清除術,同時術後予以圍術期規範化術後氣道,循環,鎮痛鎮靜及各項併發症的規範化管理,患者血腫清除率達到95%。GCS評分15,顱神經查體無異常,最終安全出院。
各組冠亞軍與頒獎嘉賓合影
臺中榮民總醫院廖致翔、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王樑分列膠質瘤組冠亞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葉迅、滄州市中心醫院醫院張文高分列腦血管病組冠亞軍,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趙天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李歡分列腦膜瘤組冠亞軍,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徐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馮軍峰分列急診重症組冠亞軍。
優勝獎獲得者與頒獎嘉賓合影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李鑫醫師、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總醫院杜威醫師分別獲得膠質瘤組優勝獎,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段然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趙兵醫師分別獲得腦血管病組優勝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王亮醫師、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衡立君醫師分別獲得腦膜瘤組優勝獎,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李敏醫師、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李志紅醫師分別獲得急診重症組優勝獎。
經過4個多月的角逐,2018年度「精藝求菁-神經外科青年醫生手術技能大賽」成功落下帷幕。每站區域賽的選手表現都非常出色,所有人的共同辛勤付出成就了2018年度「精藝求菁-神經外科青年醫生手術技能大賽」。 神外青年強,則中國神外旺。相信所有選手、聽眾都在這過程中獲益頗豐,給以後的臨床工作帶來更多的啟發,最終使中國神經外科事業不斷生機勃發,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