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大田農業效益下降,設施優質葡萄效益的提高,不少農戶由原來種植大田改為種植葡萄,這其中大部分人對葡萄的植物學特性並不十分清楚,出現了園地選址不當造成葡萄樹長勢不好、病蟲害嚴重、生理性障礙等問題頻繁發生,果實品質低下以至絕產、絕收;下面我們來看看葡萄的植物學特性以及各部位的特點。
一、根系
葡萄根系因起源和繁殖方式不同,可分為自生根系和實生根系。兩種類型根系組成的結構有所不同,生產上用插條、壓蔓繁殖的樹稱自根樹,其根系是由插條的下半部的不定根形成各級側根和幼根,稱為自生根系;而雜交育種及用種子實生繁殖的砧木苗木稱為實生苗,其根系由種子胚根發育而成,有1條較垂直的主根,上部又分生各級側根、幼根,稱為實生根系。葡萄根的主要功能是把植株固定在土壤中,以便從土壤裡吸收養分和水分,並能貯存營養物質,以及合成生理活性物質,如各種激素等,向植株上部輸送營養,使其生長與結果。
二、葡萄莖(蔓)
葡萄樹上部的莖,被稱為蔓,它包括主幹、主蔓、側蔓、結果母枝和新梢。莖(蔓)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植株攀緣向上生長擴大樹冠,並貯存、運輸、傳導養分和水分,以及繁殖無性系後代和開花、結果。
1.主幹
從地面往上到分枝處稱為主幹。
2.主蔓
由主幹上分生的永久性分枝稱主蔓。
3.側蔓
由主蔓上分生的枝,即著生在主蔓上的多年生蔓,以及每年修剪後殘留的積累部分稱側蔓。
4.結果母枝
著生在主蔓或側蔓上的一年生成熟枝條,冬剪後準備在其上著生結果枝和營養枝。
5.新梢
在結果母枝上冬芽萌發後抽出的枝都叫新梢,其上帶有花序的叫結果枝,無花序的叫發育枝或營養枝。新梢是由頂梢、節、節間、芽、卷鬚、花序、副梢和葉片等組成。
6.副梢
在新梢葉腋間的夏芽萌發抽生的枝,稱為副梢。它又分夏芽副梢和冬芽副梢。
(1)夏芽副梢:由新梢葉腋間的夏芽生長出的新梢稱為夏芽副梢,即第一次副梢。由第一次副梢葉腋上的夏芽抽生的新梢稱為第二次副梢,生長季節長的地區可生長出第三、第四次副梢。在生長期較長的地區,樹體營養狀況較好時,有些品種夏芽的副梢也帶有花序,用於多次結果。也可利用副梢培養結果母枝或延長枝,加快樹形培養。
(2)冬芽副梢:新梢葉腋間的冬芽受刺激後,被迫於當年萌發抽出新梢,稱為冬芽副梢。多數品種的冬芽副梢帶有花序,其花序發育質量優於夏芽副梢上的花序,因此生產上多用冬芽副梢結第二、三次果。
三、芽
葡萄新梢葉腋中有兩種芽,即冬芽和夏芽,多年生枝蔓上還存在隱芽或稱不定芽。
1.夏芽
沒有鱗片的裸芽稱為夏芽,不經休眠隨著新梢生長,當年自然萌發,並能長出真芽副梢。
2.冬芽
有鱗片包著的芽,一般當年不萌發,越冬後到下一年春季當晝夜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時,發芽抽枝,形成新梢,如當年負載量不足,利用重摘心刺激冬芽前萌發抽枝、開花結果,被稱為逼冬芽結果,即第二次結果。
3.隱芽
葡萄枝蔓上發育不完全的芽,當年不萌發,而是多年潛伏下來的呈隱蔽狀態,被稱為隱芽。這種芽遇到刺激後,才能萌發抽枝,生產上常利用隱芽枝(又稱萌櫱枝)培養主、側蔓,更新樹體。
4.花芽分化
葡萄的花芽分化是開花結果的基礎。花芽形成的多少及質量好壞,與上一年漿果的產量有直接關係。花芽分化是芽的生長點分生細胞在發育的過程中,由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和轉化,以及成花激素的作用,並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發生轉化,形成生殖器官,即花序的原基。花芽分化主要與樹體營養狀況和自然條件(光照、溫度、雨量)有關,如樹體營養狀況好,溫度處於20~28℃的晴天,新梢正處於旺盛生長時期,則各節冬芽花序分化也較為理想。
四、葉
葡萄的葉是由葉柄和葉片構成,在枝蔓上呈互生排列。葉片通常為5裂,與掌狀相似,但也有3裂、7裂或全緣的。葉緣有鋸齒。葉面、葉背和嫩梢上有絨毛。葉柄與葉片連結的地方形成葉柄窪。葉片的顏色多為綠色或深綠色。葡萄葉片的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蒸騰作用、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
五、花、花序及卷鬚
1.花
葡萄花有三種類型,即完全花(兩性花)、雌性花和雄性花。雌、雄蕊發育正常時,能自花授粉結實的稱為兩性花,由花梗、花託、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6部分組成,在沒開花前,花蕾綠色,很似半個綠豆粒大小。其當前生產上應用的品種多為兩性花,一般情況下均能自花授粉結實。
雌性花雄蕊退化,花絲很短,開花時向下彎曲,花粉不育,有兩性花的花粉或雄性花的花粉授粉情況下,可以正常結實,如白玉、羅也爾玫瑰等品種屬此類花型,建園時一定配置授粉品種才能結果。雄性花是雄蕊發育正常,花粉可育,而雌蕊退化,沒有花柱和柱頭,不能結實。在雌雄異株的野生葡萄種類中有之,如東北山葡萄等。
2.花序
葡萄的花序是由花序梗、花序軸、支梗、花梗和花蕾組成。多數葡萄品種花序,在花序軸上有3~5級分軸,其分軸級次多少,因品種而異。自然花序形狀有圓錐形、圓柱形、分枝形等。發育完全的花序,一般有花蕾200~500個,最多達1000個以上。葡萄花序多著生在結果枝的第3~8節上,在葉的對面。歐亞種每個果枝有1~2個花序,美洲種每個果枝有3~4個或更多的花序,歐美雜交種介於前兩者之間。
3.卷鬚
葡萄卷鬚是與花序同一起源的器官,在葡萄園裡可以找到從卷鬚到花序的各種過渡。卷鬚在新梢上著生的部位,與花序相同。美洲種卷鬚是連續性的,每個節都有卷鬚,其他種類都是自開始著生節位起,每兩節著生卷鬚後要空一節,呈間隔排列。歐亞種卷鬚多為間隔性分布,即連續著生兩節後第三節無卷鬚,卷鬚多為2~3個叉型。卷鬚在野生自然界用於纏繞其他物體攀緣向上生長。在栽培條件下,為了節省營養和防止擾亂樹形應及早疏除,或用人工引綁固定在架面上。
六、果穗、果粒和種子
果穗是花序發育而來的,果粒由子房膨大形成,種子是受精的胚珠發育而成。
1.果穗
葡萄的果穗由穗梗、穗節、穗軸、副穗和果粒(漿果)等組成自然果穗的形狀,一般分為圓錐形、圓柱形和分枝形三大類。果穗的大小,多以重量分級。穗重800克以上稱極大穗;穗重在451800克為大穗;穗重在251~450克為中穗;穗重在101~250克為小穗;穗重在100克以下為極小穗。
2.果粒(漿果)
葡萄果粒是由果梗、果帶、果刷(維管束)、果皮、果肉和種子等組成。果粒形狀、大小、顏色、果粉多少、果皮薄厚、肉質軟硬、汁液多少、含糖量多少、果皮與肉和肉與種子分離難易,以及風味(含糖、酸、芳香物質)等都是品質的重要依據。葡萄果粒縱橫徑相近的是圓形;果粒橫徑大於縱徑時為扁圓形;縱徑大於橫徑一半者稱為橢圓形;縱徑超過橫徑1倍及1倍以上者稱長圓形或長橢圓形;如果粒頂端較尖稱雞心形;果粒頂部較鈍者稱卵圓形等。
果粒大小以平均重分級,鮮食有核品種是以5克以下為小粒,一般很少疏果;6~7克為中粒,每穗留46~50粒;8~9克為大粒,每穗留41~45粒;10克以上為巨大粒,每穗留35~40粒為宜。無核品種是以3克以下為小粒;4~5克為中粒;6~7克為大粒;8克以上的為巨大粒。
3.種子
葡萄每粒有1~4粒種子。種子是由胚、胚乳、種皮構成。胚乳為白色,含豐富營養物質,可供種子發芽、胚生長需要。胚是種子的生長點,由胚根、胚軸和胚芽組成。種子萌發時由胚長出根和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