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線6月30日訊 據新浪文化報導:著名學者、書畫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啟功先生於今日凌晨2:56分在京逝世。這是中國知識界的重大損失。
啟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生於北京,滿族。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匯文中學中途輟學後,發憤自學。稍長,從賈爾魯先生(羲民)、吳熙曾先生(鏡汀)習書法丹青,從戴綏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文學。刻苦鑽研,終至學業有成1933年經傅沅叔(增湘)先生推介,受業於陳援庵先生(垣),獲聞學術流別與考證之學。援庵先生慧眼識才,聘為輔仁中學國文教員;1935年任輔仁大學美術系助教;1938年後任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從事故宮文獻館審稿及文物鑑定工作;1949年任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系副教授;1952年後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教授至今。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語言文字學,甚至對已成為歷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鑑定家,尤精碑帖之學。碑帖之學是明清兩代興起的一門學問,這門學問現在隨著地下墨跡的不斷出土,開闢了新的境界。他就是這片園地的開拓者之一。
啟功先生的書法理論著作,他的發比喻,時出妙語,對書法藝術以及書法史上的許多問題,有其獨特的《論書絕句百首》,這是他數十年書法實踐、研究的體會。特別是詩中的自注,行文雋逸,闡見解。
啟先生的教學總是同他的學術研究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講課,寫文章極注意做到深入淺出,化繁富為簡明,化深奧為平易,從不板起面孔故弄玄虛地嚇唬學生,所以總讓人感到讀書求學乃是一項愉快的活動,而不是那麼枯燥乏味,艱深困難。如詩歌格律問題講不好就很使人厭煩,但啟先生卻繪成圖表教學生掌握其變化規律,使學生很容易就了解到它不但有規律可循,還有其靈活性。
可能是出於教師的職業習慣,啟先生的文章總是有首有尾,脈絡分明。開宗明義交代寫作目的,然後邏輯嚴密地鋪展開去,而且旁徵博引、縱橫馳騁卻總不偏離文章的核心。如《〈蘭亭帖〉考》首先說明什麼是《蘭亭序》和《蘭亭帖》,再梳理世傳的五類《蘭亭帖》摹本刻本的情況及真偽問題,最後論斷說:倘有荊溪吳氏所藏唐摹本存世,得與神龍本「匯合而比較,則《蘭亭帖》的問題或者可以沒有餘蘊了」。文章既極專門,又很通俗,所以我們外行人也能看得明白。
在治學之道上,啟功先生體味諸老前輩的言行,有兩條銘心不忘的收穫:一是懂得對古人的成說,不可盲從,不可輕信;二是明白了學問不是死的。
啟功先生的《漢語現象論叢》以其對漢語特徵的那種獨到見解博得喝彩,尤當為之喝彩的是流動於其中的那種睿智,和作者的那種用自家頭腦面對問題的治學氣度。對於明確什麼是真正的學術方法,這些流動的智慧實在有發壅起蔽的開示意義。啟功先生曾多次對人說:「我沒有大學文憑,只是一個中學生。」 這是事實。沒有經過大學學院教育的正規訓練,這是他的不幸,更是他的幸運。因為這樣一來,他就沒有任何學院教育的框框束縛,學雜諸家,不主一說,隨心所欲,始終保持著自由自在的思維本色。
啟功先生是當代古典詩壇上的泰鬥之一,近十幾年來出版了《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等三部詩集。最近由中華書局又將這三部詩集匯集成《啟功叢稿?詩詞卷》,共收入近600首作品。這些作品工力深厚,風格鮮明,完美地利用了古典詩詞的固有形式,又充分體現了新時代的創造特點,為古典詩詞如何繼承與創新樹立了很好的典範。同時,啟功先生還對古典詩詞的創作發表了很多精闢的見解,從理論上對當代古典詩詞的創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些都對當代古典詩詞的創作有很大的啟發,值得我們很好地加以借鑑。
自古及今,名人似乎都或多或少有點名人的傲氣和架子。比如魏晉時的嵇康吧,有一次,好朋友山濤寫信勸他到中央謀個一官半職,你不領情也就罷了,還寫了一封公開信,把人家臭罵一頓,最後說要斷交。至於時下的名人似乎也沒有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把脾氣改得溫和一些,「假唱」、「摔話筒」、「拒演」一類的事時有發生。這種傲氣和做派在啟先生身上很難找到。以做人論,他的謙和與幽默是有口皆碑的;啟先生寫起學術著作來也與他的人、他的詩一樣沒有架子,一樣「老實交代」。
今天啟功先生駕鶴西去,但他的做人、做學問將永遠是後人的楷模,我們將永遠懷念啟功先生。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