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鷗
紅脅藍尾鴝
反嘴鷸
小太平鳥
紅嘴鷗
湖上鸕鷀
當一群紅嘴鳥兒出現在高郵湖時,意味著候鳥遷徙已進入尾聲。這些紅嘴鳥兒正是紅嘴鷗。通常,它們是最後抵達揚州的冬候鳥。
紅嘴鷗來揚
時間比往年晚了一些
這兩天,揚州攝影協會野生動物與鳥類攝影分會的錢治華,在高郵湖上拍攝到一群紅嘴鷗,約80隻,這是他今冬第一次在揚拍攝到紅嘴鷗,「時間比往年來得晚了一些。」
作為一種遷徙候鳥,紅嘴鷗每年從貝加爾湖出發,飛越千山萬水,到南方越冬。
揚州的觀鳥記錄顯示,紅嘴鷗抵達揚州最早的時間是11月上旬。錢治華分析認為,可能今年來得晚,所以數量也有點少。
顏值高
是常見而好認的冬候鳥
在眾多冬候鳥中,紅嘴鷗是一種非常好認的鳥兒。這種水鳥,最喜歡集群在水面捕食小魚。而它最顯著也最容易讓人記住的形象,就是紅嘴。此外,它的腿也是紅色的,羽毛大多是白色(尾羽黑灰色),顏值很高。
揚州水域分布廣泛,因此,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紅嘴鷗。在揚州城區,古運河、荷花池公園、運河三灣風景區、宋夾城、唐子城護城河、廖家溝等地,都有過紅嘴鷗的記錄。
而在淥洋湖、邵伯湖、高郵湖等流域,都曾記錄到大群紅嘴鷗。有時,紅嘴鷗群還會混有其他鷗鳥,如去年鳥友在邵伯湖觀鳥時,不僅拍攝到了上千隻紅嘴鷗,還在其中發現了一隻遺鷗;而在高郵湖畔,記者也曾發現一隻蒙古銀鷗與紅嘴鷗混群。
錢治華留意到,除了紅嘴鷗,湖灘上還有一群白鷺。白鷺是揚州夏季常見的鳥兒,屬夏候鳥,但今年這群白鷺可能會留在揚州過冬了。
近年來,揚州鳥友陸續發現不少在揚州越冬的白鷺。
多次出現在萬福閘
喜歡在魚群密集地覓食
選擇把揚州作為越冬棲息地的紅嘴鷗,喜歡去哪些地方?市民可以去哪裡看它們呢?
總體來說,魚多的地方,就可能遇到紅嘴鷗。今年開始,揚州市轄水域全面禁捕,這一恢復水域漁業資源的措施,有利於紅嘴鷗的棲息,也增加了人們觀賞紅嘴鷗的地方。
紅嘴鷗喜歡在魚群密集的地方覓食。如萬福閘開閘時,閘下就有魚群,記者連續幾年在這裡觀看過紅嘴鷗;在鄉村地區,每年冬季,養魚人都要幹塘,這時就會吸引來成群的紅嘴鷗,搶食塘中小魚;而在高郵湖上還有一種景觀,就是在運輸貨船後面,往往會有成群的紅嘴鷗跟隨(貨船行進時的攪動,會把小魚小蝦翻出水面)。
多達近百種
這些冬候鳥也很常見
冬候鳥是一地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這些成員中,有不少是我們能經常「邂逅」的。昨天,記者在蜀岡西峰生態公園逛了一圈,與紅脅藍尾鴝「邂逅」了4次,有時它們甚至就停在身前四五米遠的地方,小尾巴不停地抖動;與樹鷚「邂逅」了1次,它的典型特徵就是腹部有縱紋;與白腰柳鶯「邂逅」了2次,它們喜歡在灌木叢裡跳來跳去;與一群黃腹山雀「邂逅」了1次,黑頭和黃色腹部的特徵也讓它很容易被識別。
揚州冬候鳥家族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多達近百種,要一一認出它們來,還真不是一件易事。
江蘇觀鳥會會員顧磊建議市民,可以先觀看水鳥,相對而言,它們比較容易辨認,而且往往集大群,場面壯觀。
記者 向家富
攝影 錢治華 蔡東俊
【連結】
揚州冬候鳥還有哪些?
揚州現有記錄的冬候鳥,到底有哪些呢?除了上面4種外,還有長耳鴞、短耳鴞、楔尾伯勞、寒鴉、禿鼻烏鴉、太平鳥、小太平鳥、中華攀雀、雲雀、紅頭長尾山雀、白眉柳鶯、戴菊、灰背鶇、懷氏虎鶇、白腹鶇、紅尾鶇、斑鶇、北紅尾鴝、水鷚、黃雀、三道眉草鵐、白眉鵐、小鵐、黃眉鵐、田鵐、黃喉鵐、黃胸鵐、灰頭鵐、葦鵐、鵪鶉、鴻雁、灰雁、白額雁、小天鵝、翹鼻麻鴨、赤麻鴨、鴛鴦、棉鳧、赤膀鴨、羅紋鴨、赤頸鴨、綠頭鴨、斑嘴鴨、琵嘴鴨、針尾鴨、白眉鴨、綠翅鴨、紅頭潛鴨、青頭潛鴨、鳳頭潛鴨、斑背潛鴨、普通秋莎鴨、紅胸秋沙鴨、風頭鷿鷈、黑鸛、東方白鸛、白琵鷺、黑臉琵鷺、大麻鳽、蒼鷺、大白鷺、普通鸕鷀、鶚、蒼鷹、白腹鷂、鵲鷂、普通鵟、遊隼、普通秧雞、白骨頂、灰鶴、黑翅長腳鷸、反嘴鷸、丘鷸、鶴鷸、白腰草鷸、黑腹濱鷸、鳳頭麥雞、灰斑鴴、紅嘴鷗、黑嘴鷗、銀鷗、蒙古銀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