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三萬老沈
轉載授權(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手機號:17717324202)
9月4日,央視新聞消息,非洲國家辛巴威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在西部的森林中發現22頭非洲象屍體,死亡原因不明。
這是非洲第二個「大象王國」發生數量眾多的大象不明原因死亡事件。
此前,7月,鄰國波札那官方證實,從今年5月起,已從356起大象死亡報告的病例中核實了275具大象屍體,死亡原因至今不明。
波札那和辛巴威均已排除氰化物中毒、槍殺、偷獵的可能。目前,圍繞非洲象「神秘」暴斃的原因,各方論證,撲朔迷離。
原因不明
這一慘絕人寰的悲劇,始於2020年5月。
位於波札那北部的奧卡萬戈三角洲,最早發現了非洲象大規模神秘死亡現象。航拍照片記錄下了這一慘狀,上百頭大象在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的水坑周圍神秘死亡。
波札那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主管尼爾·麥卡恩博士表示,這些大象屍體有些是臉朝下直直倒下的,這說明它們死得很快。
在此事件中,詭異的是,70%大象連環死亡都發生在水源地附近。當地目擊者稱,一些大象在死前繞圈走,可能是「神經系統受損的表現」。專家表示,當地並未有乾旱現象發生,在不乾旱、不缺水的情況下,大象大規模死亡,是史無前例的。由於該地區地貌原因,大象屍體難以被發現,因此,估計此次非洲大象的實際死亡數量會更高。
而9月4日,鄰國辛巴威也發現了高度相似的非洲象神秘死亡現象,再次吸引了來自全球的高度關注。
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報導,野生動物保護慈善機構無國界大象組織發表了一份關於死亡的報告,發現在5月至今的這一系列悲劇中,所有年齡和性別的大象都在死亡,突然倒地死去,或者原地步履蹣跚地轉圈後慢慢死去,而一些活著的大象似乎昏昏欲睡,消瘦和迷失方向。
英國《衛報》則援引觀察人士表示,未來還將有更多大象死亡,「這是一場大象保護的災難」。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尚未有證據證明,這一系列悲劇源於「象牙、偷獵」等人為原因。辛巴威初步的檢驗結果已經排除了氰化物中毒和槍殺的可能,波札那也表示,對大象的死亡進行的調查至今尚未發現偷獵的證據。
研究人員無法確定大象的死亡原因,推測也許與感染病毒或毒素有關。生物專家稱,考慮到病毒傳播可能,這一詭異現象或存在威脅人類健康的風險,不儘快確定大象死因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這一不尋常的現象,使波札那和辛巴威這兩個低調的非洲「大象之國」一夜成為全球關注之地。
一定有人會認為,不就是死亡了幾百頭大象嗎,對當地會有什麼影響。
此言差矣。
在非洲「大象之國」,大象對之的影響不僅僅在於國民與個人,更在於國家。
人象衝突
非洲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主要分布在波札那、辛巴威、納米比亞等37個非洲國家。
其中,波札那是「第一大象王國」,雖然人口不到230萬,卻生活著大約13萬頭熱帶草原大象,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據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表示,生活在波札那的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象種群。辛巴威則擁有8.5萬頭大象。
對這兩個國家而言,「大象經濟」是無法忽略的國家經濟支柱之一。
比如,大象交易。以辛巴威為例,該國陷入經濟困境已久,出售大象成為了國家獲得收入的渠道之一。2012年至2018年期間,辛巴威共出口97頭大象,每頭售價從13500美元到41500美元不等。
再比如,象牙交易。《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從1989年開始禁止象牙交易,2008年,辛巴威、波札那、納米比亞和南非被允許一次性出售100噸象牙。辛巴威向亞洲國家賣出了3700公斤象牙,收入約50萬美元。
還有,大象旅遊經濟。以波札那為例,豐富的非洲象資源令其成為旅遊勝地,備受國際遊客青睞。在波札那首都機場,矗立著一座大象雕刻,由象牙製成,這些象牙全部來源於自然死亡的大象。波札那旅遊業因非洲象而繁榮,成為了該國第二大外匯收入來源。
然而,這些被當地國家視為「寶藏」的大象,卻令當地民怨四起。
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養不活人,還要養大象。
以辛巴威為例,2018年以來,經濟增長緩慢,物價大幅上漲。2019年,辛巴威有超過700萬人面臨食物短缺。而鄰國波札那的經濟狀況同樣不佳,過度依賴鑽石業和旅遊業,經濟多元化轉型不順利,貧困率接近20%。因此,這些國家逐漸失去維持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等機構正常運行的資金,巨量增長的大象,令國家財政難以負擔。
第二,人種不了地,還要給大象騰地方。
得益於保護力度的加強,非洲主要「大象王國」的大象數量都在十幾年內得到了飛速增長。但在大象數量恢復的同時,這些國家的人口也在增加,需要開墾的農田面積也隨之增長,人類居住地的面積也在擴展;另一方面,受到氣候變化等的影響,為了尋找食物和水源,非洲大象的活動面積也在擴大。辛巴威政府的統計顯示,過去5年,該國約有200人死於大象攻擊,其中40%是由於大象為尋找水源而進入人類居住地。大象闖入的同時也導致保護區附近的居民失去了約7000公頃的農作物。
「人象衝突」由此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衝突中,西方發達國家是「罪魁禍首」之一。
這些西方發達國家以「動物保護主義」為旗號,對非洲「大象之國」經濟、社會等各方面橫加幹涉。
非洲象屬於瀕危物種,在很長時間內,西方發達國家都在瀕危物種保護領域擁有極大的話語權。他們利用這一話語權,制定和推動政策,間接「控制」了非洲大象之國們的方方面面。
比如,從1989年開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對象牙交易下了禁令。這本應是對大象保護大有意義的文件,然而現實效果是,為了象牙而進行的偷獵、走私等犯罪活動依然層出不窮,真正受到「制裁」的卻是非洲「大象之國」。
以辛巴威為例,該國擁有價值3億美元的象牙庫存,大部分為自然死亡的大象象牙。然而,受限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這一價值3億美元的象牙庫存不僅無法變現,更成為了該國沉重的經濟負擔。因為有了該公約,合法擁有象牙資源的非洲國家,什麼時候能賣象牙、能賣多少象牙,都不再有自主決定權,需要聽從西方發達國家的指令。
再比如,在西方發達國家「動物保護」等活動幹預下,非洲大象數量迅速增長,已超過經濟負擔能力、當地居民可以正常生活的承受極限。以辛巴威為例,該國目前有約8.5萬頭大象,但當局只能承擔保護5.5萬頭大象。
科學家表示,非洲農村社區承受著人與野生動物衝突的代價,但在很大程度上卻被排除在旅遊業產生的收入之外。當地人因為大象失去土地,沒有錢醫治遭受大象攻擊後的受傷,政府卻還要率先考慮大象活得好不好、數量是否健康增長。
波札那總統莫克維齊·馬西西表示:「(西方國家)在談論大象的問題時,就像波札那沒有人類生存一樣。我放200頭大象在英國試試,讓它們隨處亂走,就像你們希望它們在波札那的那樣。西方必須向我們學習如何保護,而不是教育我們該怎麼做。」
辛巴威旅遊部長姆普富米拉則憤怒表示:「那些沒有野生動物的國家,卻決定著應該如何管理這些動物,這是不合理的。我們坐擁價值3億美元的象牙,本可以出售,獲得資金,改善國家和人民生活,現在卻什麼也做不了。」
思考
這很像一個古老寓言的開頭:國王的孩子們非常喜歡大象,於是國王下令全國所有大象均不能捕殺,還需享受超國民待遇;遭受大象侵擾的農民們怨聲載道,國王卻說,孩子們喜歡的是大象,又不是農民。
近年來,「人象衝突」不斷升級,甚至成為了一個敏感的非洲政治議題。「保大象」還是「保民生」,橫亙在非洲「大象之國」面前,加劇著困境。眼下正在發生的非洲象大規模神秘死亡事件,無疑會影響非洲大象之國的未來。
這令人感慨的同時,甚至有一些悲哀。
落後就要挨打,世界運行從來遵守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國家軟弱時,連一頭大象的價值都能比一個人民更高。唯有自強不息,才能做主自己的命運;唯有奮發強大,才能堂堂正正以「人」的身份,活成「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