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瀕危物種海南在行動

2021-01-16 華夏經緯網

 

    昌江霸王嶺上一對黑冠長臂猿母子在樹杈上歇息。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瀕危紅樹林紅欖李的花朵。

    萬寧興隆熱帶花園裡的紅欏木樹樁。 周曉夢 攝

  3月3日是第三個「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在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舉辦了以「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野生動植物的關注和保護意識。

  地球上的生命體,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或有進化,或有消亡。有理由相信,今天的海南島上的物種,與過去相比,也發生了變化,有的已然消失,有的則是新增和外來。

  保護與開發的矛盾、生境趨於退化、 全球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等因素,正在威脅著海南島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生存環境。因此,有人說保護海南的瀕危物種,等於是一場在跟時間賽跑的「救援行動」。

  ——編者

  生命很頑強,也很脆弱。對於人如此,對於動物和植物,也是如此。

  我們無法知道歷史上已經消失的物種有多少,但我們有責任去保護和拯救那些瀕危的生命體。

  海南記錄到的野生及栽培的維管植物超過5800種,陸棲脊椎動物有600餘種,在這成百上千種動植物中,沒有一個物種是無用或多餘的。部分物種從「常見→近危→易危→瀕危→極危→滅絕」的過程似乎在加速,而保護瀕危物種,往往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

一座物種基因寶庫

  大自然十分神奇,許多動植物經過千萬年的衍化發展,才成為今天人們所看到的樣子。

  在尖峰嶺的熱帶雨林中,就生長著這樣一種植物:似樹非樹、立如雨傘、葉同蕨類,這可不是普通的植物,它的學名叫作「桫欏」。在桫欏繁盛的年月裡,恐龍還是地球上的統治者,無脊椎動物還在海洋佔據著重要位置,但隨著漫長的地質變化和環境改變,這種生命力極強的蕨類植物也愈漸凋零,如今已變成「國家重點一級保護野生植物」。

  海南島是典型的熱帶島嶼環境,千百年來,這裡的春夏秋冬安靜變換,山川河流孕育生命,數不清的動物植物按照時序逐一出場,除了像桫欏一樣的古老物種以外,海南還存在著其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根據資料統計,目前我省記錄到的野生及栽培的維管植物共有5860種,陸棲脊椎動物有603種,其中兩棲動物已知43種,陸生爬行動物已知115 種,鳥類364種,哺乳動物81種。

  這些寫在動植物資源調查報告中的數字,落到高山森林,落到河流溼地,落到草地灌叢,落到潟湖河口,就變成了一個個充滿活力的精靈——它們想長成雨傘形狀的,就長成雨傘狀;願意在叢林中追逐的,就在叢林中追逐;習慣晝伏夜出的,就晝伏夜出。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陽光給予溫暖的呼吸,花開了,植物長高了,鳥獸鳴叫了,一座島嶼,就變成了萬物的王國。

  「海南是島嶼型熱帶雨林的物種基因庫,可以說,這裡的生物物種種類及特有類群均居全國前列,是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寶庫和資源基地,也是我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有著重要的保護價值。」中國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環境與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喬喬說。

「四面埋伏」的威脅

  豐富的物種種類共同組成了海南跳動的生態脈搏,缺少其中任何一種都不完整。

  物種的產生、進化和消亡本是一個緩慢的協調過程,但隨著自然環境破壞日趨嚴重,物種滅絕率日趨增大,生物多樣性急劇喪失,如今這一「緩慢的過程」正在加速。即使作為物種基因庫的海南也不例外。曾有數據顯示,在過去的50多年裡,我省共有200多個物種瀕臨滅絕,360餘種鳥類中,有100多種近年來已難覓其蹤。

  這一變化的速度有多快?以紅樹瀕危植物紅欖李為例,十年前左右,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主任範航清在調查研究中指出「紅欖李在我國現存只有359株左右,全部分布在海南,極度瀕危」,然而,到了2014年,紅欖李株數的數字急劇下降,全省僅剩下14株。

  幸運的是,去年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功培育出紅欖李幼苗,為這一物種挽回「一線生機」,否則將來人們很有可能只有在植物標本和照片資料中才會了解到這種紅樹植物的存在。

  「海南作為島嶼省份,擁有著森林、溼地、海洋等生態系統和特有物種獨特集合的發展,森林等環境的破壞,都會對動植物種類種群發育發展造成影響。」生態學博士顏家安說。

  有關專家分析,我省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來源於保護與開發的矛盾、生境趨於退化、 全球氣候變化、外來物種入侵等多個方面。據介紹,在我省的動植物資源中,受威脅植物432種,其中極危植物56種、瀕危植物114種、易危植物192種、近危植物70種;受威脅的野生動物77種,其中極危動物6種、瀕危動物27種、易危動物44種。

  生境的變化,吞噬了自然的痕跡,逼退了動植物棲息邊緣,危及著物種資源的保護。而另一方面,獵手和採伐者的「雙手」也成了瀕危動植物最大的夢魘。

  在萬寧興隆熱帶花園裡,有一截直徑約有幾十釐米的樹樁被擺在「再造熱帶雨林區」,與周邊綠樹紅花的環境格格不入。「這是紅欏木,屬於國家三級保護樹種,是被人砍掉的。」萬寧興隆熱帶花園的工作人員陳進雄介紹說,他們把被砍的樹根撿回放在園裡,是希望對遊客起到警醒作用。

  站在「再造熱帶雨林區」,放眼一掠,一端是喬木灌木參差生長,綠成一片,而另一端,則是半截紅欏木樹樁立在地上,紋路模糊,正在枯萎朽爛。

與時間賽跑的「救援」

  然而,我們不能總是在樹倒了以後才扼腕嘆息。

  2011年12月,我省啟動《海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4—2030年)編制工作,從生物多樣性現狀與保護意義、問題與挑戰、保護戰略、優先區域、行動計劃、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指導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到2017年,我們要基本摸清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家底,初步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和評估體系,並開展重要物種種質資源、瀕危特有物種及關鍵生態系統恢復和保護。」 省生態環境保護廳有關負責人說,按照行動計劃,全省從空間布局上明確了4大優先區域,確定了8大優先領域、16項優先行動、29個優先項目,建立起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廣泛參與機制,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另一方面,據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調研員莫燕妮介紹,目前我省正在編制關於珍稀保護植物圖鑑與分布特徵研究的資料,系統完成全省珍稀植物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的清查和梳理,以完善植物編目工作,為管理與保護海南省生物資源提供最基礎的信息,提高珍稀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效能。

  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瀕危物種,是一場和時間賽跑的「救援」,也是人們對自身的反省。

  「大自然關係和社會關係很相似,動植物為了自我保護、爭奪有限資源會和周遭環境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演化出各種技能,生物鏈能達到一個平衡狀態,形成健康有序的生物鏈,一旦這一鏈條失衡,遭殃的就不止是某一植物或動物。」陳進雄感慨道,大自然不需要人類,而人類需要大自然,這是我們祖輩就已知曉的道理,現在豈能更加迷失?(記者 周曉夢)

來源: 海南日報  轉自:新華網

 

責任編輯:任媛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保護瀕危物種海南在行動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3月3日是第三個「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海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局在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舉辦了以「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野生動植物的關注和保護意識。地球上的生命體,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或有進化,或有消亡。
  • 《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發布
    《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發布。凌楠 攝 凌楠 攝《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發布。凌楠 攝 凌楠 攝《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發布 保護全球最瀕危靈長類物種中新網海口8月22日電 (凌楠)8月20日至21日,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海口舉行,會上發布《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提出海南長臂猿保護目標。
  • 保護石首魚刻不容緩,瀕危物種保護需要付出行動
    (圖片來源於網絡) 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Totoaba macdonaldi)為鱸形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rnidae)的大型魚類,太平洋東部加利福尼亞灣的特有物種
  • 全球最瀕危靈長類物種海南長臂猿喜添新丁
    中新社海口9月1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南省新聞辦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形成新的家庭群並新添一隻幼猿。至此,「人類最孤獨近親」已恢復達到5群共33隻。海南省林業局總工程師周亞東介紹,中國林科院科研人員8月18日在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打炳村東崩嶺監測拍攝到一雄一雌兩隻成年海南長臂猿,經辨認證實是新形成的E群(第5群),並確定海南長臂猿棲息地實現擴散。8月29日監測隊員發現E群的母猿懷抱一隻幼崽。「我們將新生小猿起名『平平』,希望它是只雌性個體,能夠平安成長,為長臂猿的種群復壯做出貢獻。」
  • 海南這個瀕危物種喜添新成員!種群數量增加到33隻
    瀕危程度遠高於大熊貓據悉,海南長臂猿是僅分布於海南的特有種,是海南熱帶雨林的旗艦性和指示性物種,是熱帶雨林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標誌。海南長臂猿現僅存一個種群,是世界上唯一種群數量不到100隻的靈長類動物,瀕危程度遠遠高於「國寶」大熊貓、朱䴉等物種,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7年就將其列為「全球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動物」之首。
  • 珍稀瀕危物種海南坡鹿在廣州成功繁育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獲悉,該園區日前成功繁殖兩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海南坡鹿幼崽。海南坡鹿屬哺乳綱,偶蹄目,鹿亞科,鹿屬,是我國海南島特有物種,也是中國17種鹿類動物中最珍貴的一種,被譽為「稀世之珍」,它們與大熊貓、金絲猴、華南虎同被納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中心獲批!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全球總監Jane Smart博士在會上介紹,全球有20種長臂猿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南長臂猿種群的極危等級居首,都存在種群瀕危滅絕的威脅,需要對這些長臂猿種群採取保護措施。
  • 海南海洋環保1號行動:讓瀕危海龜放心回家
    這也是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洋環保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海龜成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海龜廣布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在中國渤海到南海海域均有分布,其中西南中沙群島及周邊海域是中國最重要的海龜分布區域。
  • 拯救美妙的物種海南長臂猿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供圖【生態觀察】在廣袤的海南熱帶雨林裡,生活著6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其中海南長臂猿是當地特有的生態指示性物種和旗艦物種。海南長臂猿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目前僅存1個野外種群,數量30餘只,被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度瀕危,名列全球25種瀕危靈長類物種之首,瀕危程度遠超大熊貓和朱䴉。
  •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我國海南特有的珍稀植物——海南蝴蝶蘭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我國海南特有的珍稀植物——海南蝴蝶蘭文:花木君蝴蝶蘭是世界著名觀賞花卉,同卡特蘭、大花蕙蘭、石斛蘭並稱「四大洋蘭」。蝴蝶蘭花葶細長,花朵色彩豔麗,排列有序,猶如蝴蝶翩翩飛舞,因而享譽世界。
  • 海南進口瀕危物種非洲灰鸚鵡
    新華社海口5月21日電(記者代超)記者從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200隻非洲灰鸚鵡從新加坡順利抵達海南白沙,這是海南首次進口此類珍稀禽鳥類動物。  據悉,這200隻非洲灰鸚鵡由海南英達動物養殖有限公司引進,主要用於種用,這批鸚鵡從新加坡空運至廣州,再經汽車轉運至該公司在海南白沙的鸚鵡隔離場。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海南進口200隻瀕危物種非洲灰鸚鵡 說話能力強
    海南進口200隻瀕危物種非洲灰鸚鵡 說話能力強 2017-05-22 12:39:00來源:新華社
  • 省林業廳副廳長林少霖:保護瀕危物種是為了不讓人類變成瀕危物種
    人民網福州3月23日電(黃丹妮 李章亮)作為生物多樣性高度豐富的省份,「山多、林多、溼地多」是福建的一大特色,僅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就多達315種。然而,在優越的自然環境面前,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由於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圍墾等因素影響,生物多樣性下降所導致的生態失衡問題在局部區域初顯。
  • 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急劇衰退 拯救瀕危物種,行動!
    農業農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全力拯救和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存環境,遏制水生生物多樣性的衰退趨勢。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
  • 海南長臂猿保護取得成效 逐步脫離滅絕境地
    新華社海口10月23日電(記者凌廣志、陳子薇)記者從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從40年前僅存兩群不足10隻到今年的5群33隻,被列為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逐步增長,正一步步脫離滅絕的境地。
  • 名列全球25種瀕危靈長類物種之一!海南長臂猿又添新成員,真好
    「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項目「海南長臂猿繁殖生物學研究」課題組周江團隊。與此同時,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於2020年5月設立「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項目,通過面向全球公開招募項目負責人,確定原國家瀕危委常務副主任、中科院動物所蔣志剛研究員為該項目負責人,貴州師範大學周江教授為「海南長臂猿繁殖生物學研究」課題負責人,聚集多方力量對海南長臂猿展開長期監測與研究。
  • 海南舉辦「國際長臂猿日」系列活動呼籲保護海南長臂猿
    吳興財攝中新網海口10月25日電 (符宇群)10月24日是「國際長臂猿日」,當天在海口舉行的2020年「我愛長臂猿,我愛海南島」科普知識決賽,吸引了來自海南6所高校的學生隊伍參與角逐。此次活動旨在通過普及海南長臂猿的有關知識,呼籲更多人保護海南長臂猿,保護生態環境。據了解,目前全球共有20種長臂猿,其中有6種分布在我國海南、雲南、廣西的熱帶或亞熱帶森林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瀕危物種圓鼻巨蜥驚現海口一居民區
    本報海口3月25日訊 (記者蘇曉傑)今天中午,海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秘書長李波,